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社会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当前社会的开放性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创新,当前创新教育理念下,作为社会技能型人才教育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面临着课程资源建设与优化的改革趋向。分析化学是我校海洋药物、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新课改形势下,探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策略,是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 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其重要性分析
  作为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分析化学是研究相关物质化学组成、含量及结构分析理论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具体到化学、化工、环境和生物医药等各类专业教学来说,分析化学是表征和量测的科学,是应用相关理论方法及仪器实验以获取有关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相关信息的科学,按其任务分为化学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三部分;其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容量分析方法和重量分析法等内容知识;仪器分析包括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等实验性知识内容。
  分析化学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属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互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分析化学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较为广泛,严密,系统性较强,发展相对迅速,作为化学、化工、环境和生物医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加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环境、能源、生物、医药等科学领域中的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理论处理解决各种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职业技能,并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2 优化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策略
  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加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研究,优化分析化学教学策略,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剂素质尤为重要。
  2.1 深化课改新型理念,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科学性
  相对而言,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系统性较强,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和繁杂,实践应用特征明显。新形势下,相关任课教师应注重强化自身对于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化与认识,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正确树立教育教学的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合理优化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注重课程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引导学生善于梳理难重点知识,强化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拓展,充分体现分析化学的专业技术特征。
  2.2 优化教学模式方法,增强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高效课堂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分析化学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动手操作和创新拓展,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优化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或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针对分析化学相关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問题分析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表、声光、影像等资料信息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直观感知效果和主动学习的趣味性。
  2.3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教学目的
  分析化学属于实践性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化学的实验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技能操作及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注重化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联系,建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应注重优化知识理论与实验技能教学比重,针对学生实验技能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去主动感知化学实验的过程体验,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采用演示教学或者将“教、学、做”融于一体,让学生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合作互动,现象观察与结论分析,掌握验证相关原理和方法,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强化课程教研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能力
  教研活动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还必须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课堂气氛的教学能力。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相关任课教师应立足于高效课堂前提下加强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培训,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研究,优化教学策略和环节设计,坚持教学实践与创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化学教学新思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性职业技术人才。
  2.5 合理教学活动评价,加强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调控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化学课程的教学特色,深化教学评价内涵,丰富教学评价内容,优化作业及考试的评价目的,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开发和高效应用,特别是针对化学实验操作及过程的体验,应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互动感知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分层分组互评,教师适时点评指导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3 结语
  总之,分析化学课程属于化学、化工、环境和生物医药等各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人才教育形势下,加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高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适合时代需求的各种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魏玲.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昌吉学院学报,2007.
  [1] 蔡亚萍.化学实验中创造思维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2.
其他文献
学习策略与评价体系,在培养中职学生英语语感,提高中职学生语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习策略与评价体系的有效结合将使学生学习更有方向,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
主要论述了在1050mm可逆冷轧机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人机界面组态软件InTouch8.0的设计思想和高级编程实例。本文首先介绍了组态软件InTouch的应用特色;然后详细叙述了计算机系
摘 要:外文期刊是教学、生产、科研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了解国外最新科技动态、科技水平和成就的主要情报来源。本文就外文期刊的现状粗浅谈谈高校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选订期刊,如何挖掘出现有期刊的潜力,扩大服务等问题。  关键词:外文期刊 管理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52-01    外文期刊是国外科技情报的载体,它能
清晰的思维是英语写作的前提之一,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学生应用英语,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对学生学好英语有着十分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上皮标记钙黏素-E(E-cadherin)、波形
随着我院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度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南亚、东南亚留学生来我院学习。留学生在与临床接触的见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较好。
对正项级数收敛性判别思路进行探讨,常用的判别准则只是充分条件。在某些附加的条件下,运用级数收敛的性质及有关方法,简单地获得关于级数收敛判别准则的一个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