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Lu-NOTATATE的制备及初步生物学评价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177Lu标记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TATE)的最佳条件,评价标记物的生物学性质并行小鼠显像。

方法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实现177Lu-NOTATATE的快速制备,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测定其放化纯、体外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率及脂水分配系数。取24只正常昆明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经尾静脉注射3.7 MBq 177Lu-NOTATATE后,分别于0.5、1、4、24 h及4、6 d处死,检测体内生物分布[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取6只正常小鼠,随机(方法同上)分为2组,分别给予11.1 MBq 177Lu-NOTATATE与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TATE注射,于注射后1、2、3 h行SPECT平面显像。另取8只小鼠分4组(3.7、7.4、18.5 MBq 177Lu-NOTATATE和生理盐水注射)进行毒性实验研究。

结果

反应温度95~100 ℃、反应时间15 min、pH值为5为最佳标记条件。在该条件下,产物177Lu-NOTATATE的标记率>98%,在人血清中放置24 h后放化纯仍>95%。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8.6±1.9)%,脂水分布系数为0.048±0.014。在正常小鼠体内,放射性主要在肝、肾、脾浓聚,尤以肾浓聚较多[注射后0.5 h即达(29.120±1.204) %ID/g],在血液中分布少,并且迅速排泄。显像结果示,与177Lu-DOTATATE比较,177Lu-NOTATATE经肾排泄更快。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均未观察到明显损害,器官组织切片也未见明显损伤或炎性改变。

结论

确定了177Lu-NOTATATE的最佳标记条件,标记产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能良好且安全,经肾排泄快于177Lu-DOTATATE;该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转化研究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是否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活化及胶原分泌。方法在体内,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组和博莱霉素+艾拉莫德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形态,马松染色观察肺内胶原积累程度,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肺内肌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平滑肌22蛋白(SM22),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在体外,用原代
目的分析儿童川崎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gn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333227与川崎病临床症状特点及冠状动脉扩张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7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川崎病儿童患者为研究组,8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NP。分析MPO基因SNP位点rs23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es and paragangliomas,PCC/PGL)是分别产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和自主性副神经节的、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腺肿瘤,部分PCC/PGL由基因的突变引起。PCC/PGL具有广泛的遗传异质性,有20多个易感基因的突变可引起PCC/PGL。易感基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基因,如SDHx(succinate dehydrogenase,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所测肿瘤内代谢异质性参数是否具有预测临床(c)N0期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65±11)岁]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前1个月以内行18F-FDG PET/CT检查,且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通过手术病理明确是否
目的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67例根治性手术病理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年龄(67.5±6.8)岁,均在术前行68Ga-PSMA-11 PET/CT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将PET/CT结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通过视觉法及半定量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治疗前后心肌摄取18F-FDG情况,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SUVmax
目的分析比较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特点和消化内镜分型,并评估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及判断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南京鼓楼医院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6.4±18.1)岁]未经治疗、病理确诊为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手术及131I治疗后疗效分类,并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6例高危DTC患者[男70例,女186例;年龄(47.6±12.9)岁]。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以及患者术后半年刺激状态下所测数据将患者分为最佳治疗反应(ER)组、疗效不确定(IDR)组、血清学反应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