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价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中风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逐痰祛瘀汤方剂与针刺法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法治疗,疗程4周,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评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的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
【关键词】逐痰祛瘀汤;针刺法;中风吞咽障碍
中风所导致的吞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吞咽困难及呛咳,病情严重者可引发呼吸系统感染和窒息以及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中风吞咽障碍目前在临床上并无特效治疗方法,中风缓解期患者应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中风急性期进食可采用鼻饲进食对症治疗,胃部造瘘术可用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问题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患者痰瘀阻络及肝肾亏虚作为主要治病机理,应用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中风吞咽障碍患者86例,男性55例,女性31例,年龄38-74岁,平均59.4岁。中医辨证主要病机为痰瘀阻络,患者均具有中风症状,并伴有以下症状:呛咳、张闭口困难、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咬肌肌张力升高、痰多流涎、舌体僵硬欠灵活、伸舌困难、舌质紫暗、舌苔腻、脉弦涩等症状。全部病例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后确诊。患者均无明顯意识障碍,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活动性出血倾向,无心房纤颤及严重心力衰竭。
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治疗组(43例),年龄42-74岁,平均59.2岁;Ⅱ组为对照组43例,年龄38-73岁,平均57.6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中风类型、病程、病损部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Ⅰ组-治疗组:应用逐痰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中药方剂组成:天南星、天麻、天竺黄、天虫、炒杜仲、炙甘草各10g,全虫、蜈蚣各3g,茯苓15g,鸡血藤、桑寄生、桑葚子各2O g,水煎服,1剂/d,缓慢多次喂药,病情严重者可鼻饲进药,持续30d,同是配合针刺天突和廉泉以及丰隆穴位。针刺方法:从胸骨上窝正中直刺天突穴,后转向下,进针由胸骨后缘气管前缘向下,捻转泻法,沿任脉至上腹部;取向舌根斜刺廉泉穴;丰降穴使针感行至下腹部。针灸1次/d,留针30min,10d/疗程,持续3个疗程。
Ⅱ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并对症治疗,疗程为30d。康复治疗按常规进行。
1.3 疗效评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行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评分:1分-任何食物吞咽都不安全(唾液也会误咽);2分-唾液可吞咽;3分-布丁可吞咽;4分-质地均一物及半流质可吞咽、;5分-稀薄液体可吞咽;6分-水可吞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治疗前后与组间数值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的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正常吞咽运动主要分为:1期--口腔期,由口轮匝肌及咬肌参与;2期--咽喉期,由舌肌及咽喉肌参与;3期-食道期。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主要在第1-2期出现,主表现为吞咽开始动作迟缓,与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功能下降,随意性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的病机以痰瘀为主,治疗行化痰通络之法,从心、脾、肝、肾四脏论治。该方剂君药为“四天”,天南星主入肝脾经、天麻主归肝经、天竺黄主入心肝经、天虫主入肝经,四味药同用共奏化痰通络息风之功;茯苓主入脾经,具有健脾化痰安神之效;君药全虫、蜈蚣为臣药,助君,通络止痉;补益肝肾的药味有桑寄生、炒杜仲、桑葚子、鸡血藤,能够补中寓通以治本;佐使药炙甘草,能够调和诸药。该方剂配合针刺法治疗具有加强活血通络及化痰开窍之功,针药并举、相得益彰。本组实验通过对86例中风吞咽患者的治疗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吞咽困难具有较好疗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悦,凌方明,梁宏宇.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06)
[2] 郭艳丽,丰健宇,刘英.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6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04)
[3] 张辉.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0)
【关键词】逐痰祛瘀汤;针刺法;中风吞咽障碍
中风所导致的吞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吞咽困难及呛咳,病情严重者可引发呼吸系统感染和窒息以及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中风吞咽障碍目前在临床上并无特效治疗方法,中风缓解期患者应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中风急性期进食可采用鼻饲进食对症治疗,胃部造瘘术可用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问题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患者痰瘀阻络及肝肾亏虚作为主要治病机理,应用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中风吞咽障碍患者86例,男性55例,女性31例,年龄38-74岁,平均59.4岁。中医辨证主要病机为痰瘀阻络,患者均具有中风症状,并伴有以下症状:呛咳、张闭口困难、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咬肌肌张力升高、痰多流涎、舌体僵硬欠灵活、伸舌困难、舌质紫暗、舌苔腻、脉弦涩等症状。全部病例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后确诊。患者均无明顯意识障碍,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活动性出血倾向,无心房纤颤及严重心力衰竭。
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治疗组(43例),年龄42-74岁,平均59.2岁;Ⅱ组为对照组43例,年龄38-73岁,平均57.6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中风类型、病程、病损部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Ⅰ组-治疗组:应用逐痰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中药方剂组成:天南星、天麻、天竺黄、天虫、炒杜仲、炙甘草各10g,全虫、蜈蚣各3g,茯苓15g,鸡血藤、桑寄生、桑葚子各2O g,水煎服,1剂/d,缓慢多次喂药,病情严重者可鼻饲进药,持续30d,同是配合针刺天突和廉泉以及丰隆穴位。针刺方法:从胸骨上窝正中直刺天突穴,后转向下,进针由胸骨后缘气管前缘向下,捻转泻法,沿任脉至上腹部;取向舌根斜刺廉泉穴;丰降穴使针感行至下腹部。针灸1次/d,留针30min,10d/疗程,持续3个疗程。
Ⅱ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并对症治疗,疗程为30d。康复治疗按常规进行。
1.3 疗效评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行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评分:1分-任何食物吞咽都不安全(唾液也会误咽);2分-唾液可吞咽;3分-布丁可吞咽;4分-质地均一物及半流质可吞咽、;5分-稀薄液体可吞咽;6分-水可吞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治疗前后与组间数值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的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正常吞咽运动主要分为:1期--口腔期,由口轮匝肌及咬肌参与;2期--咽喉期,由舌肌及咽喉肌参与;3期-食道期。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主要在第1-2期出现,主表现为吞咽开始动作迟缓,与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功能下降,随意性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的病机以痰瘀为主,治疗行化痰通络之法,从心、脾、肝、肾四脏论治。该方剂君药为“四天”,天南星主入肝脾经、天麻主归肝经、天竺黄主入心肝经、天虫主入肝经,四味药同用共奏化痰通络息风之功;茯苓主入脾经,具有健脾化痰安神之效;君药全虫、蜈蚣为臣药,助君,通络止痉;补益肝肾的药味有桑寄生、炒杜仲、桑葚子、鸡血藤,能够补中寓通以治本;佐使药炙甘草,能够调和诸药。该方剂配合针刺法治疗具有加强活血通络及化痰开窍之功,针药并举、相得益彰。本组实验通过对86例中风吞咽患者的治疗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逐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吞咽困难具有较好疗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悦,凌方明,梁宏宇.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06)
[2] 郭艳丽,丰健宇,刘英.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6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04)
[3] 张辉.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