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现象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很多物理概念都能通过生活化的素材进行解释,所以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45
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学习知识,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能提高个人能力、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基于生活化场景和生活中的相关经验认识所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角度很多,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多发掘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和体现,从而在给学生讲解所学内容时,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思考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与创设,还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化解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上可能产生的认知障碍。
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先让两名学生上台,分别给了他们一张纸,其中一张纸揉成了纸团,然后问学生:“如果在同一个高度同时让这两位同学手中的东西下落,猜象一下,谁手中的东西会先落在地上呢?”学生凭借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很快地回答:“紙团先落下来。”紧接着让这两名学生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测,接下来我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抽成真空的牛顿管实验,当大家看到牛顿管中的纸团和纸片同时到达另一端时十分惊讶,因为这和他们刚才看到的现象有明显差异。学生对于背后的原因都十分好奇,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
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入新课教学,可以为学生打造优质课堂,让知识教学的推进更为顺畅。
二、教法学法要结合生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师想用什么方法开展教学就用什么方法开展教学。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得课堂教学的方法出现了很多种。但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筛选,随便选了一种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要让学生能看懂知识、能自我消化知识。在学法的传授上,教师要尽可能与学生的认知相贴近,要与学生原本积累的学法相贴近,要多联系生活实例。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时候,教师就可能将生活中的案例利用起来。在讲完“拱形桥”和“凹形桥”这两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汽车通过一段凸凹不平的路面,速度大容易爆胎还是速度小容易爆胎?爆胎时往往发生在凸面处还是凹面处?为什么?第一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小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凸面处;第二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小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凹面处;第三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大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凸面处;第四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大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凹面处。随后教师可以让这四部分学生在各自方阵进行讨论,然后让四方代表进行辩论。在学生辩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对辩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共识:凸面处方程mg,压力始终小于重力不容易爆胎,所以一、二方阵宣告失败;凹面处方程,压力始终大于重力,且速度越大压力越大,所以得出速度大且在凹面处容易爆胎,宣告第三方阵失败,最后第四方阵胜出。这样,在讨论、辩论的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会更加浓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在思考、都在阐述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将生活化案例与讨论法相结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实验生活训练
物理教学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有必要进行实验生活化的训练。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生活训练可以将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拉近,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近的感觉,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原理。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上《验证: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教师要知道,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直接进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或者不能准确地把握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教材设计的实验要求比较高,定量测量要求比较精密,同学们直接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或者测量不精确,误差很大,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时开展实验教学前,可进行生活化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课堂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加速度大小与力、质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然后教师让一高胖、一瘦小两名学生上台。让高胖学生静静的站在讲台上,让瘦小学生第一次用小力气推他,结果没推动;第二次使劲推,推动了。问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最后得出:力越大,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加速度越大。接下来让这两名学生站着互相向后拉,看谁能把对方拉动,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瘦小学生被拉动了。又问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最后得出: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加速度越小。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加速度大小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结论:总之,学习学科知识最终的目标导向以应用实践能力为基准,在思维塑造中立足强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和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生活化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把知识学习和生活应用相互结合,能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生活化解读和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高中物理课堂回归生活化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12):148.
[2]陈冬良.回归生活,学以致用——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高考,2020(10):51.
[3]王灌锦.解析生活化情境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6):108-109.
[4]徐小林.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渗透生活化元素探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04):40-41.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45
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学习知识,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能提高个人能力、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基于生活化场景和生活中的相关经验认识所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角度很多,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多发掘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和体现,从而在给学生讲解所学内容时,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思考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与创设,还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化解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上可能产生的认知障碍。
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先让两名学生上台,分别给了他们一张纸,其中一张纸揉成了纸团,然后问学生:“如果在同一个高度同时让这两位同学手中的东西下落,猜象一下,谁手中的东西会先落在地上呢?”学生凭借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很快地回答:“紙团先落下来。”紧接着让这两名学生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测,接下来我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抽成真空的牛顿管实验,当大家看到牛顿管中的纸团和纸片同时到达另一端时十分惊讶,因为这和他们刚才看到的现象有明显差异。学生对于背后的原因都十分好奇,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
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入新课教学,可以为学生打造优质课堂,让知识教学的推进更为顺畅。
二、教法学法要结合生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师想用什么方法开展教学就用什么方法开展教学。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得课堂教学的方法出现了很多种。但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筛选,随便选了一种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要让学生能看懂知识、能自我消化知识。在学法的传授上,教师要尽可能与学生的认知相贴近,要与学生原本积累的学法相贴近,要多联系生活实例。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时候,教师就可能将生活中的案例利用起来。在讲完“拱形桥”和“凹形桥”这两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汽车通过一段凸凹不平的路面,速度大容易爆胎还是速度小容易爆胎?爆胎时往往发生在凸面处还是凹面处?为什么?第一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小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凸面处;第二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小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凹面处;第三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大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凸面处;第四部分学生认为速度大容易爆胎且发生在凹面处。随后教师可以让这四部分学生在各自方阵进行讨论,然后让四方代表进行辩论。在学生辩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对辩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共识:凸面处方程mg,压力始终小于重力不容易爆胎,所以一、二方阵宣告失败;凹面处方程,压力始终大于重力,且速度越大压力越大,所以得出速度大且在凹面处容易爆胎,宣告第三方阵失败,最后第四方阵胜出。这样,在讨论、辩论的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会更加浓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在思考、都在阐述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将生活化案例与讨论法相结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实验生活训练
物理教学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有必要进行实验生活化的训练。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生活训练可以将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拉近,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近的感觉,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原理。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上《验证: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教师要知道,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直接进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或者不能准确地把握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教材设计的实验要求比较高,定量测量要求比较精密,同学们直接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或者测量不精确,误差很大,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时开展实验教学前,可进行生活化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课堂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加速度大小与力、质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然后教师让一高胖、一瘦小两名学生上台。让高胖学生静静的站在讲台上,让瘦小学生第一次用小力气推他,结果没推动;第二次使劲推,推动了。问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最后得出:力越大,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加速度越大。接下来让这两名学生站着互相向后拉,看谁能把对方拉动,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瘦小学生被拉动了。又问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最后得出: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加速度越小。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加速度大小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结论:总之,学习学科知识最终的目标导向以应用实践能力为基准,在思维塑造中立足强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和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生活化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把知识学习和生活应用相互结合,能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生活化解读和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高中物理课堂回归生活化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12):148.
[2]陈冬良.回归生活,学以致用——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高考,2020(10):51.
[3]王灌锦.解析生活化情境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6):108-109.
[4]徐小林.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渗透生活化元素探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