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县域内,怎样发挥教育科研在行政决策、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进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呢?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在优化科研机制,规范科研管理,狠抓课题研究,加强优秀成果推广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育科研 先导作用 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64-03
一、坚持以规范为手段,着力加强科研管理,全面优化科研机制。
早在1999年4月,我县就在原教研室、教科室的基础上,组建了融战略规划、政策咨询、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于一体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创造了县区科研管理的“宁阳模式”,在全省第二届教育科研会议上被列为向全省推广的经验之一。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以县教科研中心为龙头,以教师为主体、以基层学校为中介的覆盖全县的教育科研组织网络。近年来,围绕教育科研的中心工作,我们坚持“以机制促科研”的策略,规范科研管理,优化科研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1.健全规章,规范科研工作。
“十一五”以来,我县着眼于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先后修订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宁阳县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及成果管理暂行条例》、《宁阳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宁阳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方案》、《宁阳县中小学校本研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常规,县级课题申报、评审、检查、验收,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推广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2.制订“发展规划”,编制“课题指南”。
“十一五”期间,我县编制了《宁阳县“十一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宁阳县“十一五”教育科学课题指南》。“发展规划”和“课题指南”确定了全县“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研究重点、实施办法、保障措施等,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深入、高效地发展。
3.建立科研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实践证明,区域性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建塑一批教育科研龙头学校。为了塑造“龙头”,并通过“典型带动”推进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以“实验基地”建设为手段,全方位的建设教育科研典型学校,努力使基地成为全县教育科研的“窗口学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全面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目前,我县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基地1处,省科研实验基地2处,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2所,省校本研究实验学校4处,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6处,市科研实验基地8处;国、省、市级重大(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学校)60多个;在全县开辟了2个乡镇范围的实验区,17处创新教育实验基地,8个(省级1处,市级7处)课改基地,20个学科教学研究实验点,形成了国、省、市、县四个层次的科研实验基地网络。
4.推广科研成果,增强科研效益。
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研效益、优化教育常规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层面,我县每年都举行全县性的教科研成果研讨会、报告会、展示会,宣传、展示、推介教育科研成果。如,举办市、县拔尖人才“服务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市、县专家共话科研创新经验;承办全省新道德教育实验现场会,推介金桥学校德育创新成果;召开重点课题开题会,推动课题深入健康开展;举办全县重点课题专题研讨会等,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在县域范围内,先后组织了“小学自主选择式考试”、“智慧型作业设计研究”、“创新教育课堂建模研究”、“杜郎口教改经验”、“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验”等十多项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政策层面,把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及时向决策机构推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设立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经采纳后,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解决城区小学生入学难问题,开展了“城区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成果被县政府认可,启动了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改善了1万余名学生的就学条件。这些工作的开展,使研究成果走出了“象牙之塔”,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
5.加强科研阵地建设,畅通科研信息渠道。
我县十分重视创设宣传阵地,着力抓好“一网两刊”的建设工作。“一网”是指宁陽教育信息网。我们以“宁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按照“建网、建库”并进的原则,加强全县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在“宁阳教育信息网”上建立全县教育科研数据库,包括课题方案库、教育科研论文库、课题库、课堂教学实录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各校因地制宜,开发、收集、整理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本校的教育科研资源库;扩大网站的影响,把“宁阳教育信息网”建设成面向全县中小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网站。
“两刊”是指《宁阳教育简报》和《宁阳教育科研》。《宁阳教育简报》是面向上级和全社会的综合性刊物,我们利用其发行面广、影响面大的特点,及时报道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事件,宣传教育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宁阳教育科研》是我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刊物,它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普及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为目的,集研究、学习、指导、传播于一体,通过开辟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研究、教育评价研究、德育研究、中外教育比较、教育科研成果选载等栏目,全方位地反映教育科研的现状,成为了实验教师的论坛、科研管理的助手、课题实验的参谋。自2004年以来,每年出版3期,共编辑文章285篇,总文字120万余字。
二、坚持以课题为龙头,着力加强课题研究,全面提高科研效益。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抓好课题立项
在选题上,我县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并制定了“课题指南”;在课题申报上,我们举办课题申报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提高申报工作的针对性。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县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63项、县级课题175项。参与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20余项,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课题为龙头的骨干课题网络。
2.加强过程调控
过程管理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为此,我县建立了课题工作常规要求,定期到实验学校调研指导,加强课题的过程监控。要求学校建立课题实验检查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调控实验过程。同时,还定期举行课题研讨会、经验交流观摩会、课题成果评选等,保障各项课题研究如期进行。目前,全县各级课题多数已经结题,成果突出。“区域性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已于2005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实验成果收入《创新教育》之中。其中子课题“小学自主选择式考试”实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广东南海市、北京市顺义区等地纷纷组团到我县考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承担实施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子课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研究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结题鉴定,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国三等奖,并在全国教育督导研修班上做了典型发言。金桥学校主持的新道德教育实验、宁阳一中主持的省重点课题“尊重生命体验,优化学校和谐发展机制的实验研究”等一批课题,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3.抓好标志性课题研究
“十五”期间,我县承担实施了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区域性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县又被确定为全省创新教育实验县。以此为带动,我们在德育、课堂、评价等多个领域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取得了四项突出的改革成果。
(1)新道德教育实验富有成效。该项课题由金桥学校承担实施。三年来,围绕学会做人这一基础目标,金桥学校按照把主题转换成任务,把任务规划为活动,把活动内化为体验,把体验沉淀为素质,把素质转化为能力这一思路,扎实开展习惯、责任、诚信、爱心、自信五大主题教育,强化活动体验,注重评价推动,探索形成了“三全四重五有”的新道德教育经验。“三全”即在德育理念上,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育人新机制;“四重”即在德育实施上,注重规范教育、注重主题教育、注重活动体验和评价推动,确保德育实效;“五有”即在德育成效上,达到“人人好习惯、个个负责任、时时讲文明、处处有关爱、天天有进步”的目标。2008年1月,该校新道德教育成果在全省素质教育会议上做典型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逐步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是我县近年来以构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为目标、以课堂观测为手段、以实施“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三环节教学为标志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该项课题研究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历经一年多来的扎实实践,初步建构了融预习教学、质疑教学、达标教学为一体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宁阳实验中学在实施“三环节”教学中,着力推进有效教学策略,即:抓预习设计、预习实施、预习监控、预习管理和预习成果应用,实施有效的课前预习策略;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的改进,实施有效的课中改进策略;抓课堂教学达标的限时限量和目标达成度,实施有效的课堂达标策略。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有效教研和有效培训两大策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初中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9月29日,全县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该校举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響。
(3)“智慧型作业设计研究”取得突破。“智慧型作业设计的研究”是我县承担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范式转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目前,该项实验在智慧型作业的性质、内涵及类型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实验小学等学校设计实施的实践型、探究型、自主型三类智慧型作业,有效地提高了作业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该项研究成果收入《创新教育研究10年》(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书中。
(4)“自主选择式考试”研究得到深化。“自主选择式考试”是我县小学适应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发展性评价办法,其内涵包括“一试多卷选择”、“一科多项选择”、“不定时多次选择”的“三多”和“以学科素质发展学分评价学生”的“一评”四个方面。近年来,我们以深化“自主选择式考试”为抓手,积极探索了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办法,着力实行等级制评价,建立了《宁阳县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宁阳实验小学大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评价”,建立了《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评价成长记录卡》和《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评价成长记录袋》,采用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和学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自我、同学、教师、家长四个维度,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该校研究成果发表在《创新教育》2009年第3期上。
三、坚持以“学、用、评”活动和读书工程为载体,着力加强优秀成果推广,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开展全县《当代教育科学》等教育刊物学用评活动,是近年来我县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重要举措。该活动自年初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活动方案,突出实践特色,突出阶段特点,突出典型带动,突出教师读书成长,扎实组织实施,取得了多层面的实践效果。
1.突出实践特色
我们认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更是《当代教育科学》等教育刊物学用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将此项活动定位于学习借鉴《当代教育科学》等刊物的优秀成果,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根据这一宗旨,活动中,我们注重了两个结合:一方面,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开展活动,尤其是突出以抓预习和作业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另一方面,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开展活动,发挥教育教学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长的特色,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活动的形式主义,确保了活动的实效性。
2.突出阶段特点
活动中,我们着力强化了各阶段的活动特点:第一,学刊求深。即,学刊阶段,深入开展学刊活动,深刻理解和把握先进成果的内涵与精髓。如学习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要求各学校不仅要学习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更要学习杜郎口穷则思变、改革创新的胆识,学习他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学习他们立足实际、科研兴校的行动。第二,用刊求新。即用刊阶段,要能够借鉴先进的科研成果,创新教育教学实践,“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为此,活动中,我们强调两个运用:运用《当代教育科学》的先进成果指导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变革实践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化水平;运用全县中小学鲜活的实践经验丰富已有的理论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成果的提升和推广。以课堂为例,借鉴杜郎口课堂改革经验,推出了以打造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抓预习、改进和达标为标志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要求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第三,评刊求实。即,客观评价刊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作为强有力的教育科研阵地,《当代教育科学》始终站在全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鲜活生动的教科研成果,如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等,推动了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3.突出典型带动
实施典型带动策略,是我县开展学用评活动的得力举措。在乡镇层面,我们确定伏山镇、华丰镇作为活动联系点;在学校层面,我们确定宁阳一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英才学校、金桥学校作为活动联系点,力求点上突破,带动全县学用评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学用结合,精选理论精髓,彰显创新特色;在活动形式上,不仅建立了学用评笔记,还开展了读刊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征文评选等,确保了活动实效;在活动评价上,坚持将学用评活动与教师的业务考核结合起来,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务实高效的学用评活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推树了一批富有创新特色的科研成果。宁阳英才学校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目标,深入开展班级管理改革,探索形成了“四三四”班级自主性管理新机制,将班级管理纳入“自主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有效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效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形成了育人新特色。
4.突出教师读书成长
著名学者、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此,他积极倡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是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基于此,2007年初,我县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制定了《宁阳县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实施意见》,为全县教师提供了100部专业阅读书目,并为15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配置了“大师背影”丛书,为其读书学习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为推动教师读书工程深入开展,先后组织了2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泰山读书论坛活动,并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评选“十大读书人物”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专心读书,专心研究。围绕读书工程,各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形成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建立学习型教师群体、提升全县教育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在“科研兴教”战略的带动下,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理念创新方面,建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德育创新方面,探索了“三全四重五有”的新道德教育体系;在管理创新方面,构建了以人为本、坚持民主管理、注重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开放式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创新方面,构建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新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2005年以来,我县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科技制作比赛中,近万人次获奖,7名教师获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27名教师获“泰山名师”称号,泰山功勋教师4人,泰山名校长3人,648人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20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市级奖励。全县创建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102处。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连年被评为泰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县教育改革的成果做了专题报道。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要改革,科研必先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教育科研工作思路,以服务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服务素质教育实施为目标,让教育科研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力、助推。
【关键词】教育科研 先导作用 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64-03
一、坚持以规范为手段,着力加强科研管理,全面优化科研机制。
早在1999年4月,我县就在原教研室、教科室的基础上,组建了融战略规划、政策咨询、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于一体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创造了县区科研管理的“宁阳模式”,在全省第二届教育科研会议上被列为向全省推广的经验之一。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以县教科研中心为龙头,以教师为主体、以基层学校为中介的覆盖全县的教育科研组织网络。近年来,围绕教育科研的中心工作,我们坚持“以机制促科研”的策略,规范科研管理,优化科研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1.健全规章,规范科研工作。
“十一五”以来,我县着眼于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先后修订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宁阳县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及成果管理暂行条例》、《宁阳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宁阳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方案》、《宁阳县中小学校本研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常规,县级课题申报、评审、检查、验收,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推广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2.制订“发展规划”,编制“课题指南”。
“十一五”期间,我县编制了《宁阳县“十一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宁阳县“十一五”教育科学课题指南》。“发展规划”和“课题指南”确定了全县“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研究重点、实施办法、保障措施等,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深入、高效地发展。
3.建立科研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实践证明,区域性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建塑一批教育科研龙头学校。为了塑造“龙头”,并通过“典型带动”推进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以“实验基地”建设为手段,全方位的建设教育科研典型学校,努力使基地成为全县教育科研的“窗口学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全面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目前,我县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基地1处,省科研实验基地2处,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2所,省校本研究实验学校4处,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6处,市科研实验基地8处;国、省、市级重大(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学校)60多个;在全县开辟了2个乡镇范围的实验区,17处创新教育实验基地,8个(省级1处,市级7处)课改基地,20个学科教学研究实验点,形成了国、省、市、县四个层次的科研实验基地网络。
4.推广科研成果,增强科研效益。
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研效益、优化教育常规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层面,我县每年都举行全县性的教科研成果研讨会、报告会、展示会,宣传、展示、推介教育科研成果。如,举办市、县拔尖人才“服务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市、县专家共话科研创新经验;承办全省新道德教育实验现场会,推介金桥学校德育创新成果;召开重点课题开题会,推动课题深入健康开展;举办全县重点课题专题研讨会等,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在县域范围内,先后组织了“小学自主选择式考试”、“智慧型作业设计研究”、“创新教育课堂建模研究”、“杜郎口教改经验”、“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验”等十多项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政策层面,把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及时向决策机构推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设立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经采纳后,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解决城区小学生入学难问题,开展了“城区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成果被县政府认可,启动了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改善了1万余名学生的就学条件。这些工作的开展,使研究成果走出了“象牙之塔”,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
5.加强科研阵地建设,畅通科研信息渠道。
我县十分重视创设宣传阵地,着力抓好“一网两刊”的建设工作。“一网”是指宁陽教育信息网。我们以“宁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按照“建网、建库”并进的原则,加强全县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在“宁阳教育信息网”上建立全县教育科研数据库,包括课题方案库、教育科研论文库、课题库、课堂教学实录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各校因地制宜,开发、收集、整理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本校的教育科研资源库;扩大网站的影响,把“宁阳教育信息网”建设成面向全县中小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网站。
“两刊”是指《宁阳教育简报》和《宁阳教育科研》。《宁阳教育简报》是面向上级和全社会的综合性刊物,我们利用其发行面广、影响面大的特点,及时报道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事件,宣传教育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宁阳教育科研》是我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刊物,它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普及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为目的,集研究、学习、指导、传播于一体,通过开辟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研究、教育评价研究、德育研究、中外教育比较、教育科研成果选载等栏目,全方位地反映教育科研的现状,成为了实验教师的论坛、科研管理的助手、课题实验的参谋。自2004年以来,每年出版3期,共编辑文章285篇,总文字120万余字。
二、坚持以课题为龙头,着力加强课题研究,全面提高科研效益。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抓好课题立项
在选题上,我县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并制定了“课题指南”;在课题申报上,我们举办课题申报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提高申报工作的针对性。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县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63项、县级课题175项。参与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20余项,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课题为龙头的骨干课题网络。
2.加强过程调控
过程管理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为此,我县建立了课题工作常规要求,定期到实验学校调研指导,加强课题的过程监控。要求学校建立课题实验检查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调控实验过程。同时,还定期举行课题研讨会、经验交流观摩会、课题成果评选等,保障各项课题研究如期进行。目前,全县各级课题多数已经结题,成果突出。“区域性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已于2005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实验成果收入《创新教育》之中。其中子课题“小学自主选择式考试”实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广东南海市、北京市顺义区等地纷纷组团到我县考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承担实施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子课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研究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结题鉴定,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国三等奖,并在全国教育督导研修班上做了典型发言。金桥学校主持的新道德教育实验、宁阳一中主持的省重点课题“尊重生命体验,优化学校和谐发展机制的实验研究”等一批课题,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3.抓好标志性课题研究
“十五”期间,我县承担实施了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区域性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县又被确定为全省创新教育实验县。以此为带动,我们在德育、课堂、评价等多个领域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取得了四项突出的改革成果。
(1)新道德教育实验富有成效。该项课题由金桥学校承担实施。三年来,围绕学会做人这一基础目标,金桥学校按照把主题转换成任务,把任务规划为活动,把活动内化为体验,把体验沉淀为素质,把素质转化为能力这一思路,扎实开展习惯、责任、诚信、爱心、自信五大主题教育,强化活动体验,注重评价推动,探索形成了“三全四重五有”的新道德教育经验。“三全”即在德育理念上,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育人新机制;“四重”即在德育实施上,注重规范教育、注重主题教育、注重活动体验和评价推动,确保德育实效;“五有”即在德育成效上,达到“人人好习惯、个个负责任、时时讲文明、处处有关爱、天天有进步”的目标。2008年1月,该校新道德教育成果在全省素质教育会议上做典型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逐步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是我县近年来以构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为目标、以课堂观测为手段、以实施“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三环节教学为标志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该项课题研究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历经一年多来的扎实实践,初步建构了融预习教学、质疑教学、达标教学为一体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宁阳实验中学在实施“三环节”教学中,着力推进有效教学策略,即:抓预习设计、预习实施、预习监控、预习管理和预习成果应用,实施有效的课前预习策略;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的改进,实施有效的课中改进策略;抓课堂教学达标的限时限量和目标达成度,实施有效的课堂达标策略。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有效教研和有效培训两大策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初中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9月29日,全县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该校举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響。
(3)“智慧型作业设计研究”取得突破。“智慧型作业设计的研究”是我县承担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范式转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目前,该项实验在智慧型作业的性质、内涵及类型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实验小学等学校设计实施的实践型、探究型、自主型三类智慧型作业,有效地提高了作业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该项研究成果收入《创新教育研究10年》(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书中。
(4)“自主选择式考试”研究得到深化。“自主选择式考试”是我县小学适应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发展性评价办法,其内涵包括“一试多卷选择”、“一科多项选择”、“不定时多次选择”的“三多”和“以学科素质发展学分评价学生”的“一评”四个方面。近年来,我们以深化“自主选择式考试”为抓手,积极探索了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办法,着力实行等级制评价,建立了《宁阳县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宁阳实验小学大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评价”,建立了《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评价成长记录卡》和《综合素质发展多元化评价成长记录袋》,采用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和学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自我、同学、教师、家长四个维度,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该校研究成果发表在《创新教育》2009年第3期上。
三、坚持以“学、用、评”活动和读书工程为载体,着力加强优秀成果推广,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开展全县《当代教育科学》等教育刊物学用评活动,是近年来我县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重要举措。该活动自年初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活动方案,突出实践特色,突出阶段特点,突出典型带动,突出教师读书成长,扎实组织实施,取得了多层面的实践效果。
1.突出实践特色
我们认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更是《当代教育科学》等教育刊物学用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将此项活动定位于学习借鉴《当代教育科学》等刊物的优秀成果,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根据这一宗旨,活动中,我们注重了两个结合:一方面,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开展活动,尤其是突出以抓预习和作业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另一方面,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开展活动,发挥教育教学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长的特色,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活动的形式主义,确保了活动的实效性。
2.突出阶段特点
活动中,我们着力强化了各阶段的活动特点:第一,学刊求深。即,学刊阶段,深入开展学刊活动,深刻理解和把握先进成果的内涵与精髓。如学习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要求各学校不仅要学习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更要学习杜郎口穷则思变、改革创新的胆识,学习他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学习他们立足实际、科研兴校的行动。第二,用刊求新。即用刊阶段,要能够借鉴先进的科研成果,创新教育教学实践,“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为此,活动中,我们强调两个运用:运用《当代教育科学》的先进成果指导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变革实践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化水平;运用全县中小学鲜活的实践经验丰富已有的理论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成果的提升和推广。以课堂为例,借鉴杜郎口课堂改革经验,推出了以打造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抓预习、改进和达标为标志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要求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第三,评刊求实。即,客观评价刊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作为强有力的教育科研阵地,《当代教育科学》始终站在全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鲜活生动的教科研成果,如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等,推动了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3.突出典型带动
实施典型带动策略,是我县开展学用评活动的得力举措。在乡镇层面,我们确定伏山镇、华丰镇作为活动联系点;在学校层面,我们确定宁阳一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英才学校、金桥学校作为活动联系点,力求点上突破,带动全县学用评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学用结合,精选理论精髓,彰显创新特色;在活动形式上,不仅建立了学用评笔记,还开展了读刊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征文评选等,确保了活动实效;在活动评价上,坚持将学用评活动与教师的业务考核结合起来,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务实高效的学用评活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推树了一批富有创新特色的科研成果。宁阳英才学校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目标,深入开展班级管理改革,探索形成了“四三四”班级自主性管理新机制,将班级管理纳入“自主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有效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效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形成了育人新特色。
4.突出教师读书成长
著名学者、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此,他积极倡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是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基于此,2007年初,我县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制定了《宁阳县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实施意见》,为全县教师提供了100部专业阅读书目,并为15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配置了“大师背影”丛书,为其读书学习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为推动教师读书工程深入开展,先后组织了2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泰山读书论坛活动,并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评选“十大读书人物”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专心读书,专心研究。围绕读书工程,各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形成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建立学习型教师群体、提升全县教育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在“科研兴教”战略的带动下,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理念创新方面,建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德育创新方面,探索了“三全四重五有”的新道德教育体系;在管理创新方面,构建了以人为本、坚持民主管理、注重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开放式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创新方面,构建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新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2005年以来,我县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科技制作比赛中,近万人次获奖,7名教师获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27名教师获“泰山名师”称号,泰山功勋教师4人,泰山名校长3人,648人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20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市级奖励。全县创建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102处。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连年被评为泰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县教育改革的成果做了专题报道。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要改革,科研必先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教育科研工作思路,以服务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服务素质教育实施为目标,让教育科研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力、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