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留守儿童扣“问题儿童”的帽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邵东三少年杀师案,世人都被惊着了,还没缓过神来,纸媒、网媒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几乎所有报道一致指向留守儿童。
  事实上,进入学校偷盗怕值班老师报警于是打死老师的三名少年,并不全是留守儿童,他们共同的特点不是父母出外打工,而是——跟父母关系恶劣。
  媒体报道将人们的关注点投向留守儿童,于是当地政府迅速全面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留守儿童当然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爱,可是,千万别给孩子贴标签,认为留守儿童都有问题,你可知道这会伤了那些发展良好的孩子?
  当周围的人都拿怪怪的眼光盯这些孩子,当世人把“问题儿童”这顶帽子扣到这些孩子的脑袋上,你想过他们心里的感受吗?他们以后的路会好走吗?
  留守儿童≠问题儿童
  在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赵景欣看来,把“留守儿童”和“问题儿童”划等号是非常错误的。
  赵景欣教授研究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已经十多年了,她曾经在山东菏泽、聊城等地做过调研,结果却是这样的——
  “在你眼里,留守儿童是什么样子的?”拿这个问题问老师和校长,他们脱口而出的是:自卑、懦弱、冷漠、孤僻、自律性差、缺乏爱心、不合群、学习成绩差……
  问到留守儿童自己时,有一半多的孩子会说:我爱学习,我真诚、乐观,我乐于交朋友……
  问到留守儿童的小伙伴时,有一半的孩子会这样说他们的朋友:认真,聪明,懂事,有责任感,好相处……
  曾经的留守儿童范中振,特别反感别人拿异样的眼光看留守的孩子,哪怕是出于好心的同情。
  我是一名资深留守儿童,我为自己代言——我过得很好。从四五岁开始,我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先是出去打工,后来又做生意,一直在外面。没办法,这里的生存法则就是出去才能活,如果守着几亩地,饭不饱衣不足,而且会让别人认为没出息,更别说完成国家奔小康的任务了。
  我觉得我的童年是完整的,尽管是留守儿童,但我从未感到父爱或者母爱缺失或缺少。至今,我都和父母无话不谈,我会和他们说学校里的趣事,甚至自己的感情情况。我从未感觉我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我爱读书,爱看电影,爱听音乐,爱听郭德纲的相声,听老罗瞎扯时也能会心一笑。
  当我看到有人上高中、上大学还要父母陪时,你知道我心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吗?我常常觉得,是留守让我生活上能够自理,甚至独立。求你们别把留守搞成一个筐,啥堕落的、不好的都往里装。
  常常看到有人对留守儿童过于同情,似乎留守儿童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是他们的主旋律,并且他们身心发育不健全,这让好多人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留守儿童。
  没错,留守儿童或许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要的不是可怜,而是尊重和关爱。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填留守儿童表,我一同学会抢着写,他说这是证明自己独立的机会。可是现在如果你说他是留守儿童,他会说,你才是留守儿童,你全家都是留守儿童。因为他听人说留守儿童心理有问题。
  的确,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里有留守儿童,但也有非留守儿童。
  赵景欣教授更愿意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特征说成——父母亲情相对缺失。
  这种很客观的处境会加大孩子出现心理适应问题的危险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可能性一定会变成现实。而且赵教授调研发现,有很多孩子并没有变成问题儿童,反而会在某个领域发展得很好。
  所有孩子自身都蕴藏着潜力和力量
  谁说在不利环境中,孩子必定会出问题,这话说得太武断了。事实上,所有孩子自身都蕴藏着一种潜力和力量,成年人或教育者需要充分发掘孩子的潜力,引导着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不管是不是留守的孩子。
  那些成长得不错的孩子,正是因为这种潜力得到了激发。
  我们来看看那些在逆境中长起来的孩子是怎么说的:
  sophie xiong:小时候,我也是一直跟着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在外做生意。只有寒暑假才会跟父母一起住。但我从小就知道,做什么事情都不让家人丢脸,要好好孝顺家人。我快乐自在地在老家生活着,长大了,到城里了,才知道原来我以前也是个留守儿童。可是,我以前真没感觉到像现在报道里说的那么凄惨,反而经常很怀念那种快乐的生活。
  素素于:当别人听说我曾经就是留守儿童时,大都拿同情的目光扫描我,特讨厌。我不自卑,相反,我很自豪。我感谢自己的那段经历。在那样一个童年里,我做了同龄孩子不会做的事情,我看到了同龄孩子看不到的问题,我练就了一种同龄人不一定会有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家长不在家,很多事情必须由我来解决。这不是可怜,而是一种锻炼。所以我独立,社交能力也得到提高。
  冯瓜瓜:我很感激我是个留守儿童。我爷爷是老军人,从小家教甚严,别的女生初中就开始经常晚上出去玩到很晚,我是从来不被允许的。关于如何坐,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尊敬长辈,如何做一个有礼貌又上进的小孩等等,都是我爷爷教的。我奶奶以前上过私塾,我会说话的时候就教我背古诗,大了一点就教我写字。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我很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留守儿童,直到前几天男朋友的妈妈跟我说:阿姨不是说你哦,是觉得你是个留守儿童,可能你妈没有教过你……哎呦喂,留守儿童也会有时间跟爸妈待在一起的好嘛!
  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发展得不错,正是赵景欣教授一直以来所研究的课题。多年的研究发现,以下几点是最应该做的,可以保护并激发孩子在逆境中的潜力。
  一、对于父母出外打工这事,引导孩子往积极方面想。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心里会暖暖的,想到父母时是思念,而不是孤独寂寞冷。有些孩子这样说:“爸爸在外面打工,一定很累,很辛苦。我们在教室里学习,风不吹,雨不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好好报答,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孩子内心就是有力量的。
  二、不管离得有多远,父母都要
  跟孩子多沟通。经常给孩子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让孩子知道爸妈是想他们的,是关心、关注他们的。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好的话,留守的孩子相比非留守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来自父母的影响,一些优良传统、社会规则和价值观更容易深入孩子内心,从而避免孩子走上违法乱纪之路。这大概是因为“距离产生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父母又对孩子没有减少心理上的关爱,亲子关系不错,于是父母每次在电话里的谆谆教诲就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了。
  三、亲子关系一般,也可以请朋友
  来帮忙。有的父母不太会跟孩子沟通,那就想办法帮孩子多交几个好朋友。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支持,也能弥补父母不在家的感情缺失,让孩子不至于感到太孤独。
  四、教给孩子一些面对困难时的办
  法。很多留守儿童在解决困难时,办法用得不太好,比如用暴力,或者压抑自己。父母如果能多让孩子报报忧,说说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困难,对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以引导,就能既避免孩子走弯路,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五、给孩子一些逆境信念。咱们国
  家有很多类似“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信念,这对于处于逆境中的孩子来说,很有帮助。研究发现,孩子越相信持有的这些积极的逆境信念,他的孤独感就越低。孩子会把暂时的不利处境当成是他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孩子跟同伴关系不好,那这些信念反而可能会被同伴讽刺、嘲笑,反而不能再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所以,归根结底,最根本的还是得把亲子关系搞好。
  总之,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人父母者还是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没有亲情缺失的家庭。返乡创业、在乡村中发展经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当亲子亲情与生活不能两全时,在外的父母就需要特别注意:尽全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资源,努力激发孩子自身的潜力和力量,让留守在家的孩子走上积极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一名女游客,在动物园猛兽区私自下车,被老虎袭击一事家喻户晓;一男游客翻越隔离栏,被虎咬致死的事件,街议巷论。  他们都死于:不守规则;一个共同的结果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有行人过马路闯红灯,骑电瓶车、自行车过马路闯红灯引发的伤亡,更是时常发生。  立规矩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如何让孩子守规矩?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守规則有很多误解,也有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守规矩,使用了很多错误的方法,训斥、棒打、恐吓…
期刊
儿子两岁时,最喜欢说“不要”,跟他说啥都是用这俩字来回应。姥姥没少跟他呕气,洗个澡要谈判半天,最后直接粗暴脱衣服;吃个饭要拉扯半天,最后强行安放进餐椅。  其实这么点大的孩子除了说“不”可以显示霸气侧漏外,也没有更多词汇可以表达他们更多的需求。成天说“不”的娃儿真的不讨厌,反而是既可爱又可怜,难不成我们还真要把孩子的“不要”当真?认真你就输了。  我带儿子坐过几次公交车,他很喜欢,尤其钟情于自己拿
期刊
我家两个孩子,一个马上六岁,已开始萌出六龄牙,另一个四岁,一口牙齿洁白如雪,这得益于我在靠谱牙医的指导下几年来采用的正确护齿方法,避免了一些误区,分享如下:  误区一:孩子的牙齿自己刷  这曾是我过去的理念:会自己刷牙了,当然得自己刷,大人帮忙,那就不自立了。发现这个误区是因为有一段时间,孩子的牙刷被换成了很贵的电动牙刷,他自己刷得很开心,却因没有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牙齿上长出了很多黑色素。  当我
期刊
老爹:  习惯是个微妙的东西,就是每天都要做的固定的事。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里面送一个手环,规则是戴手环21天。抱怨了就得把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果一只手能坚持21天就算成功,人就再也不会抱怨了。这和习惯是一样的,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光靠愿望,还要有自己的心态和毅力。不错,好习惯可以让一个人有很大成就或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坏习惯会让人一落千丈,可是习惯不是着急就可以有的。习惯不
期刊
有一天,儿子回来的时候很沮丧,在自己房间里关上门不肯出来,在外面能听到里面隐隐的抽泣声。  一个七岁的孩子,从中国和我一起来到日本,三个月时间就融入了日本的生活,在小学表现也不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一直暗地里为他感到骄傲,甚至觉得,他比我更像个男子汉。吃晚饭的时候,儿子眼睛有些发红地走了出来。饭桌上,我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我一年级的功课没有及格。”儿子声音低
期刊
二娃出生了,尽管之前已经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也自认为非常照顾老大的情绪,但是貌似还是状况多多。  而且,我家“老二”还是双胞胎!一家子出去,别人看双胞胎还看不过来,哪有空理大的呢!以至于姐姐经常会跑到人前去强调:“还有我呢!”  我们自认为生二胎前做足了姐姐的思想工作。一怀上二胎,我就开始在家里反复强调:“护大不护小。”希望姐姐不会感到落差。但没想到,大人给的却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弟弟们出生的时
期刊
这段时间我一直穿梭于纽约各种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开放日,曼哈顿有不少非常好(gui)的幼儿园,连拿申请表格的资格都需要先摇号抽签,这个概率绝对和上海车牌摇号差不多了。不管是主流的公立幼儿园还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私人幼儿园,我都去参观他们的开放日,没啥,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到底牛在哪里,看看对于我带豆子有什么借鉴作用。  参观的幼儿园已经不下十家了,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位园长都
期刊
现在都5月了,眼看着家里的小学生就要荣升为中学生了。听说,小升初的妈妈都要抓狂好几个月。别介,咱们未雨绸缪,打打预防针,虽然是条条目目的东西,但咱需要啊!  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和成绩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现  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各期考试96分以上)进入初中,大部分成绩还是不错的;  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各期考试90~95分)进入初中后,有一部分能进入优等生行列;  小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各期考试85分以下
期刊
书法在中国,是这样一个东东——  一方面,谁都敢对它评头论足,哪怕是名气很大、很权威的书法家的作品都难过得了草根百姓的法眼(今年央视春晚上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现任主席及顾问等五位书坛大佬各写“福”字献给全国观众,结果天还没亮就在网上迎来此起彼伏的批评之声,就是最鲜活一例);但另一方面,却又不是谁都有两把刷子、谁都敢拿毛刷子蘸墨就写好的。  法国华裔文化名人熊秉明有一句很有拔高书法之嫌的名言:“书法是
期刊
那个……2016年的“编辑有话说”,我继续写。本来,我跺了好几次脚,咬了好几回牙,揪了好几绺头发:再也不写了!  犹如只享受美食,千万别好事儿去餐馆的后厨打探,因为你会看到伙房里不仅有讨厌的油烟还有嘟嘟囔囔的厨子。读者朋友们,你们只管看我写的这些字吧,不要问我每期是怎样犯拖延症的。  随便写写,良心难安;深思熟虑,咬破笔杆。决心写下去,一是因为这是我唯一直抒胸臆的一页(算特权吗?嘻嘻),虽然我老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