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表明在使用非那雄胺的第1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减少约50%。作者评价非那雄胺对男性人群PSA水平的长期影响,这些人群在研究结束时或诊断前列腺癌或排除前列腺癌。在一项前列腺癌预防试验中,连续监测受试人群的PSA水平,研究结束时对参试对象进行诊断性穿刺,928例诊断为前列腺癌,8620例穿刺结果为阴性,还有671例在研究期间诊断为前列腺癌。应用混合因素直线回归模型研究试验开始1年后经随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在使用非那雄胺的第1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减少约50%。作者评价非那雄胺对男性人群PSA水平的长期影响,这些人群在研究结束时或诊断前列腺癌或排除前列腺癌。在一项前列腺癌预防试验中,连续监测受试人群的PSA水平,研究结束时对参试对象进行诊断性穿刺,928例诊断为前列腺癌,8620例穿刺结果为阴性,还有671例在研究期间诊断为前列腺癌。应用混合因素直线回归模型研究试验开始1年后经随机化处理的队列PSA值。
其他文献
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高危膀胱癌(T1G3和原位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毒副作用较大。作者探讨了1/3剂量的卡介苗膀胱灌注是否与常规剂量疗效相当。膀胱癌患者155例,平均年龄(67.0±10.1)岁,均行TURBt术,其中T1G3 90例,原发原位癌23例,伴发原位癌42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8mg/次,每周1次×6次,隔周1次×6次)和小剂量组(27mg/次,方案相同)。平均随访61个月(3
1976—1989年低温贮存34例患者精液样品238个,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8例,样品含等量保护剂,贮存时间14.8(6—21)年,冷冻温度-196℃。记录新鲜和冷冻数口后解冻精液检查结果,以后每3年定期检查比较。新鲜精子密度49.4×10^6[(11.0~193.0)×10^6]/ml,活动度57.3%(23%~80%),活动力2~3级,平均2.9级。
为提高经直肠超声(TRUS)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作者研究出一种人造神经元网络分析(ANNA)附件,记录分析超视、灰阶差异的TURS信息。采用此方法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标本进行复核,前瞻性研究对多次随机穿刺活检阴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利用超视的灰阶差异,标记怀疑区域,进行有目的的穿刺活检。
作者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月经周期对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及正常女性膀胱感觉的影响。7例月经周期正常的问质性膀胱炎患者入选,8例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入组者每日记录膀胱和其他躯体疼痛情况及每日排尿次数。通过心理学方法记录2个月经周期间的热相关及缺血性疼痛指标,同时行膀胱压力测定。结果发现,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月经周期中的疼痛积分及次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月经期排尿次数最多。
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志[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k19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为预防TUR电流刺激闭孔神经产生内收肌收缩甚至导致膀胱穿孔以及TUR综合征,2003年10-11月作者采用一种改良的电切镜(Olympus Surg Master System)在生理盐水中进行经尿道电切术(TURIS)治疗膀胱肿瘤35例。并与同期TUR比较。方法:静脉麻醉,不使用松弛剂和神经阻滞。电切电流自电切环经导电的盐水由电切镜鞘导出,
为了解前列腺癌术中神经保留对术后控尿的确切作用,作者在术中采用电生理测试以确认血管神经束的功能保留。85例行前列腺根治手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人选,根治手术中先用大体解剖方式进行血管神经束保留,电刺激血管神经束后监测海绵体内或尿道内的压力变化以确认保留是否确切。通过以上方式分别将患者以神经保留程度分为3组:①双侧神经保留组;②单侧神经保留组;③未保留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自我问
作者评价前列腺细针活检诊断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非典型腺泡可疑癌变的临床意义。搜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阐明活检结果提示PIN和非典型腺泡可疑癌变的意义。PIN:①由于检查结果重复性差以及复检肿瘤风险较低,因此病理诊断不应报告低级别PIN的结果;②在前列腺细针活检中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的预期发生率为5%~8%;
糖尿病膀胱(diabetic cystopathy,DCP)又称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DCP作为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病率高,占糖尿病患者的25%~85%[1],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CP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治已成为泌尿科、内分泌科、神经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将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目的 探讨阴茎鳞癌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患者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2例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一侧或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WHO 2004年阴茎癌分型分级标准及AJCC 2002年TNM分期标准重新分型分级分期,并记录原发灶浸润深度、脉管中有无癌栓、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数目、部位等指标.结果8例原发灶为疣状癌者均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