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行履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明博在其作《观音的秘密》中屡屡提及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法师于清凉山中闭关已逾一年,世事纷扰,熙攘依旧。我想他只是暂时出离了红尘缠缚,把自己孤悬一隅,以峭拔的、挂了空的生命,来探求足以安定现实人心的普遍之路。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挂了空的时代,是把人从家庭、世界、宗教等一切能获得价值来源的沃土里连根拔起的时代。个体获得“解放”,又不知不觉被囚禁在自我利益与世俗成功的牢笼中;个人获得“选择的自由”,又不得不独自承担选择的重负、不得不仅凭一已之力应对身外的百般不测、万丈空虚。一个挂了空、拔了根的时代,难免生民无命,天地无心,所以总有圣贤念念不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人在孤峭中苦苦求索,是为了让更多人在日常中踏实生活;有人在日常中踏实生活,总不忘“向上一着”,为自己也为更多人寻觅生命的超越处和安顿处。他们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
  在我印象中,明博也是一个用力的人,一个有所担负的人。他且行且思、知行相随。前几年他游历九华山,写就《愿力的奇迹》;这一年他参访普陀山,又写就《观音的秘密》。有人翻了翻说:是游记,我迟疑着不敢苟同。现时代的“游记”,或者是“到此一游”,或者是“旅行消费指南”,笔墨问难觅山川形胜、胸中丘壑,更遑论古人砣石乞访道的那股高蹈气。人心虚浮,没有挂搭,不落空的好文字又能从何而来呢?而明博恰好是有根有柢、有板有眼、笃厚踏实的人,他之记游,不会是浮光掠影——此则一台好相机足矣;亦非无病呻吟——学禅之人,言语惟嫌多余。明博一定是有沛然的情怀充溢于心中,他行走,他经历,他思考,他参悟到了某种秘密,他有不得不说的“大事”要说给大家听,有不得不进发的感动要和大家分享,甚至有无限的感恩要向他的引路人倾诉。所以,在这样一本书里,如果读不出明博的脚下行履,那是明博文字乏力;如果只能读出明博的脚下行履,那是我们被一叶障目。
  明博的书叫《观音的秘密》,我姑且摆弄一番文字的“烂葛藤”:“观音的秘密”既可解读为“观音心中的秘密”,也可读作“有关观音的秘密”,当然,由明博之笔写出,自然是明博心中的“观音的秘密”。葛藤的坏处是徒增缠缚,葛藤的好处是“顺藤摸瓜”——那么不妨顺着“观音心中的秘密”和“有关观音的秘密”两条葛藤看看明博瓜藏何处。
  近日恰巧有两位友人间同一个问题:“什么叫‘如来藏’?”我沉吟良久,想如何以其根性而择取相宜说法。“‘如来藏’就是成佛的依据,《大方等如来藏经》言及‘如来藏’大意,众生和佛无异:都有如来清净之藏;众生和佛有异,佛之‘如来藏’开显,众生之‘如来藏’尚被客尘蒙覆;众生只要勤加修行,专心修学,终能和佛一样获大智慧,得大解脱。”或问:“那么‘如来藏’就是‘佛性’吗?”“大致是。佛用了几个比喻助众生理解,如‘岩树中的醇蜜’、‘未脱皮的粳米’、‘秽物包裹的金像’、‘贫女身怀的贵子’、‘铸模里的金像’等。佛的用意就是付嘱众生,每个人都有‘如来藏’,每个人都能成佛,每个人都要修行。”不久后我读到了《观音的秘密》。明博在封面上写道:“写作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深藏久远的秘密: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上,我们的身体就是普陀山,而观音菩萨居住其间。”明博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更为善巧的回答。然而明博是怎样发现这个秘密的呢?观音菩萨如何告诉明博这个秘密?也许答案在《观音的秘密》这本书里吧,那么这本书也可名之“观音秘密的探寻报告”,是明博在普陀山进修,接受观音菩萨教诲后写出的一份有关佛法的作业。他探寻到的最大的秘密,就是《华严经》所说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为这个伟大的秘密激动,他也要把这个秘密供养给所有“众生菩萨”。所以,读《观音的秘密》,我好像自始至终都听到明博在唠叨:“你能成佛,我能成佛,我们大家都是未来的佛……”
  《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在大路边对每一个过客磕头顶礼,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有人看他自说白话,无比愤怒:“哪里来的无智和尚?居然为我们授记,说我们一定成佛!我们不要这种虚妄授记!”有人用杖木瓦石打掷他。常不轻菩萨不恼不怒,不生嗔恚。他只是远远避开,依然高声唱诵:“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都将做佛啊!”常不轻菩萨就是过去生中的释迦牟尼佛。明博颇得其中三昧,在我看来他无异于常不轻菩萨。然而会有人哂笑他、用石子棍棒打他吗?——这是又一重秘密,观音菩萨知道,也许明博也知道。
  而“有关观音的秘密”,似乎不需明博赘言,似乎每个生长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人都知道,是“慈悲”。“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形象代表。如果说“成佛”是修行的方向,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慈悲就是无边的海水,是深广遍达的依怙。在书中,明博时时为观音菩萨的慈悲佑护感动。他不厌其烦地叙述行程中相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追慕那些故去的圣贤,他造访那些槛外行者,他珍惜每一段相遇因缘,他不错过草木瓦石的“无情说法”。在他看来,观音的慈悲遍天地间,难以言表,只有悉心体认。在我读来,每当明博被人事感动,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感动,他的心量就又放大了一点,心量大了,他的慈悲也相应扩大,他就离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又近了一步。菩萨行者践行菩提道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不断打开自己心量,不断证得慈悲并从小慈小悲到大慈大悲的修行过程!在《法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因其大慈大悲而能度一切苦厄,明博既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护佑和救度,又以自身的慈悲度我们这些有缘人——难道不是吗?只要拿起这本《观音的秘密》,或者读完,或者放下,你就被他所“度”。心怀慈悲的人,写多少字说多少话都不是赘言。如果说“有关观音菩萨的秘密”不是真正的秘密,那么此处有秘密;如果对此有疑,那么不妨读公案去:有人问赵州:什么是赵州桥?赵州答:度驴度马。——这是又一重秘密,观音菩萨知道,也许明博也知道。
  说到禅宗公案,我又记起一则:仰山随沩山参学。有一天,师问徒:《涅槃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山答:都是魔说。沩山很满意。仰山又问:“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大意是我虽已知一期之事,此心仍不安。这一路我又是如何走来的呢?沩山答:“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明博学禅多年,许是已遇沩山多次?我且拈出“不说行履”四字作本文题目,正好。
其他文献
2007年7月23日,法国中国学界一颗巨星陨落——法国近现代中国研究学科创始人、著名中国学家谢诺先生(Jearl CHESNEAUX)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在巴黎家中溘然长逝,享年85岁。  谢诺先生病故,法国学术、教育等各界同人,无不为之惋惜、哀痛;中国史学界同人也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而感到悲伤。不到三天时间,我就接到十几位法国朋友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告知这一不幸消息。最早通知我的是法国著名中国近
由于孤陋寡闻,笔者以前只知道余英时在《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中罔顾事实地说郭沫若抄袭了钱穆。11月23日经人指点,看了网上的一篇《问题文豪郭沫若:删减史料 涉嫌剽窃》(署名“走刀口”),才知道世界上还流传着关于郭沫若的三种抄袭说: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抄袭了考古学家邹衡的讲义、郭沫若研究管子的文章抄袭了马非百的《管子轻重篇新诠》、郭沫若上世纪50年代将一位
张雅文的作品很多,且很有影响,我记得以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曾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最打动我的并不不是张雅文的作品,而是她的为人,我以为她是一名少有的坚强女性。这种坚强既体现在她克服困难的韧劲上,也体现在她对信念和爱的执着上。她的自传体作品《生命的呐喊》更让我充分认识了她的坚强个性,这部作品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这部作品征服了评委,还不如说是一种坚强的个性征服了
有一个女孩,她出生在德国,却被视为荷兰人的骄傲, 至今仍然有无数荷兰公民强烈要求政府追认她的荷兰国籍。虽然她不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法律不允许死后追授国籍,但2004年荷兰KRO电视台评选10大荷兰伟人,她却当选,名列第八。她就是以一本日记震撼世界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这本风靡全球的日记叫做《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全球最多人阅读的100本书之一。自1947年发表以来,以65种语言版本在全世界
丰子恺先生1898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今年恰逢丰先生诞辰110周年,应编辑部之邀作此小文,以表纪念。参考丰先生对自己作品曾经做的一个主题含义上的分类,我将他一生的绘画创作分为五类,即生命诗意、童真诗意、古典诗意、民俗诗意、叙事诗意。分门别类地归纳丰子恺绘画的诗意很困难,因为诗意内涵丰富复杂,而分类难免有交叉重叠,但这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丰子恺的绘画艺术,故我斗胆
2000年,《致愤青》出版,在书中,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依然承认自己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一位“一个头发花白的、具有巴黎‘五月风暴’精神的老头,成了最后一个可理解的、革命年代的幸存者”。  仅仅一年以后,他因为支持布什政府出兵伊拉克,从《国家》杂志辞职,与以前的同志分道扬镳(这种“决裂”在他身上发生过多次,其中包括和曾经是好友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进而,他宣布自己不再是一位“左派”。  事实上,他可
2015年是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中国史记研究会与司马迁故里最高学府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将在2015年10月中旬联合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对于弘扬司马迁的创新精神,推动《史记》研究,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这篇短文,借《博览群书》笔谈平台,漫议这一话题,期以抛砖引玉。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三者集于一身。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和
人类社会究竟应该怎样生存和发展?这似乎已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遭遇到人口爆炸、资源(含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连续冲击,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并提出了种种对策与理论。近些年来,学术界不仅从生态环境并且也从社会生态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其中叶峻教授的《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一书(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以下简
/一/  彭程先生为上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的新散文作家群的重要成员,一向备受文学界的关注。作为忘年交,我们相知相重近二十年。他的几部散文作品,特别是《急管繁弦》,获赠之后,我曾认真赏读,受益良多。其散文新作《在母语的屋檐下》近将付梓,驰函邀序。我自知并非理想人选,但却之不恭,且又深感荣幸,遂唯唯以应。  古籍中讲:“序者,绪也,谓端绪也。”意谓序言应能帮助读者理出一些头绪,指出本文之独具特点。依此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宗白华曾高亚评价这个时代:“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感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边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直到陶渊明出现之前,最具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