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明博在其作《观音的秘密》中屡屡提及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法师于清凉山中闭关已逾一年,世事纷扰,熙攘依旧。我想他只是暂时出离了红尘缠缚,把自己孤悬一隅,以峭拔的、挂了空的生命,来探求足以安定现实人心的普遍之路。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挂了空的时代,是把人从家庭、世界、宗教等一切能获得价值来源的沃土里连根拔起的时代。个体获得“解放”,又不知不觉被囚禁在自我利益与世俗成功的牢笼中;个人获得“选择的自由”,又不得不独自承担选择的重负、不得不仅凭一已之力应对身外的百般不测、万丈空虚。一个挂了空、拔了根的时代,难免生民无命,天地无心,所以总有圣贤念念不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人在孤峭中苦苦求索,是为了让更多人在日常中踏实生活;有人在日常中踏实生活,总不忘“向上一着”,为自己也为更多人寻觅生命的超越处和安顿处。他们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
在我印象中,明博也是一个用力的人,一个有所担负的人。他且行且思、知行相随。前几年他游历九华山,写就《愿力的奇迹》;这一年他参访普陀山,又写就《观音的秘密》。有人翻了翻说:是游记,我迟疑着不敢苟同。现时代的“游记”,或者是“到此一游”,或者是“旅行消费指南”,笔墨问难觅山川形胜、胸中丘壑,更遑论古人砣石乞访道的那股高蹈气。人心虚浮,没有挂搭,不落空的好文字又能从何而来呢?而明博恰好是有根有柢、有板有眼、笃厚踏实的人,他之记游,不会是浮光掠影——此则一台好相机足矣;亦非无病呻吟——学禅之人,言语惟嫌多余。明博一定是有沛然的情怀充溢于心中,他行走,他经历,他思考,他参悟到了某种秘密,他有不得不说的“大事”要说给大家听,有不得不进发的感动要和大家分享,甚至有无限的感恩要向他的引路人倾诉。所以,在这样一本书里,如果读不出明博的脚下行履,那是明博文字乏力;如果只能读出明博的脚下行履,那是我们被一叶障目。
明博的书叫《观音的秘密》,我姑且摆弄一番文字的“烂葛藤”:“观音的秘密”既可解读为“观音心中的秘密”,也可读作“有关观音的秘密”,当然,由明博之笔写出,自然是明博心中的“观音的秘密”。葛藤的坏处是徒增缠缚,葛藤的好处是“顺藤摸瓜”——那么不妨顺着“观音心中的秘密”和“有关观音的秘密”两条葛藤看看明博瓜藏何处。
近日恰巧有两位友人间同一个问题:“什么叫‘如来藏’?”我沉吟良久,想如何以其根性而择取相宜说法。“‘如来藏’就是成佛的依据,《大方等如来藏经》言及‘如来藏’大意,众生和佛无异:都有如来清净之藏;众生和佛有异,佛之‘如来藏’开显,众生之‘如来藏’尚被客尘蒙覆;众生只要勤加修行,专心修学,终能和佛一样获大智慧,得大解脱。”或问:“那么‘如来藏’就是‘佛性’吗?”“大致是。佛用了几个比喻助众生理解,如‘岩树中的醇蜜’、‘未脱皮的粳米’、‘秽物包裹的金像’、‘贫女身怀的贵子’、‘铸模里的金像’等。佛的用意就是付嘱众生,每个人都有‘如来藏’,每个人都能成佛,每个人都要修行。”不久后我读到了《观音的秘密》。明博在封面上写道:“写作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深藏久远的秘密: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上,我们的身体就是普陀山,而观音菩萨居住其间。”明博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更为善巧的回答。然而明博是怎样发现这个秘密的呢?观音菩萨如何告诉明博这个秘密?也许答案在《观音的秘密》这本书里吧,那么这本书也可名之“观音秘密的探寻报告”,是明博在普陀山进修,接受观音菩萨教诲后写出的一份有关佛法的作业。他探寻到的最大的秘密,就是《华严经》所说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为这个伟大的秘密激动,他也要把这个秘密供养给所有“众生菩萨”。所以,读《观音的秘密》,我好像自始至终都听到明博在唠叨:“你能成佛,我能成佛,我们大家都是未来的佛……”
《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在大路边对每一个过客磕头顶礼,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有人看他自说白话,无比愤怒:“哪里来的无智和尚?居然为我们授记,说我们一定成佛!我们不要这种虚妄授记!”有人用杖木瓦石打掷他。常不轻菩萨不恼不怒,不生嗔恚。他只是远远避开,依然高声唱诵:“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都将做佛啊!”常不轻菩萨就是过去生中的释迦牟尼佛。明博颇得其中三昧,在我看来他无异于常不轻菩萨。然而会有人哂笑他、用石子棍棒打他吗?——这是又一重秘密,观音菩萨知道,也许明博也知道。
而“有关观音的秘密”,似乎不需明博赘言,似乎每个生长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人都知道,是“慈悲”。“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形象代表。如果说“成佛”是修行的方向,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慈悲就是无边的海水,是深广遍达的依怙。在书中,明博时时为观音菩萨的慈悲佑护感动。他不厌其烦地叙述行程中相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追慕那些故去的圣贤,他造访那些槛外行者,他珍惜每一段相遇因缘,他不错过草木瓦石的“无情说法”。在他看来,观音的慈悲遍天地间,难以言表,只有悉心体认。在我读来,每当明博被人事感动,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感动,他的心量就又放大了一点,心量大了,他的慈悲也相应扩大,他就离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又近了一步。菩萨行者践行菩提道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不断打开自己心量,不断证得慈悲并从小慈小悲到大慈大悲的修行过程!在《法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因其大慈大悲而能度一切苦厄,明博既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护佑和救度,又以自身的慈悲度我们这些有缘人——难道不是吗?只要拿起这本《观音的秘密》,或者读完,或者放下,你就被他所“度”。心怀慈悲的人,写多少字说多少话都不是赘言。如果说“有关观音菩萨的秘密”不是真正的秘密,那么此处有秘密;如果对此有疑,那么不妨读公案去:有人问赵州:什么是赵州桥?赵州答:度驴度马。——这是又一重秘密,观音菩萨知道,也许明博也知道。
说到禅宗公案,我又记起一则:仰山随沩山参学。有一天,师问徒:《涅槃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山答:都是魔说。沩山很满意。仰山又问:“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大意是我虽已知一期之事,此心仍不安。这一路我又是如何走来的呢?沩山答:“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明博学禅多年,许是已遇沩山多次?我且拈出“不说行履”四字作本文题目,正好。
在我印象中,明博也是一个用力的人,一个有所担负的人。他且行且思、知行相随。前几年他游历九华山,写就《愿力的奇迹》;这一年他参访普陀山,又写就《观音的秘密》。有人翻了翻说:是游记,我迟疑着不敢苟同。现时代的“游记”,或者是“到此一游”,或者是“旅行消费指南”,笔墨问难觅山川形胜、胸中丘壑,更遑论古人砣石乞访道的那股高蹈气。人心虚浮,没有挂搭,不落空的好文字又能从何而来呢?而明博恰好是有根有柢、有板有眼、笃厚踏实的人,他之记游,不会是浮光掠影——此则一台好相机足矣;亦非无病呻吟——学禅之人,言语惟嫌多余。明博一定是有沛然的情怀充溢于心中,他行走,他经历,他思考,他参悟到了某种秘密,他有不得不说的“大事”要说给大家听,有不得不进发的感动要和大家分享,甚至有无限的感恩要向他的引路人倾诉。所以,在这样一本书里,如果读不出明博的脚下行履,那是明博文字乏力;如果只能读出明博的脚下行履,那是我们被一叶障目。
明博的书叫《观音的秘密》,我姑且摆弄一番文字的“烂葛藤”:“观音的秘密”既可解读为“观音心中的秘密”,也可读作“有关观音的秘密”,当然,由明博之笔写出,自然是明博心中的“观音的秘密”。葛藤的坏处是徒增缠缚,葛藤的好处是“顺藤摸瓜”——那么不妨顺着“观音心中的秘密”和“有关观音的秘密”两条葛藤看看明博瓜藏何处。
近日恰巧有两位友人间同一个问题:“什么叫‘如来藏’?”我沉吟良久,想如何以其根性而择取相宜说法。“‘如来藏’就是成佛的依据,《大方等如来藏经》言及‘如来藏’大意,众生和佛无异:都有如来清净之藏;众生和佛有异,佛之‘如来藏’开显,众生之‘如来藏’尚被客尘蒙覆;众生只要勤加修行,专心修学,终能和佛一样获大智慧,得大解脱。”或问:“那么‘如来藏’就是‘佛性’吗?”“大致是。佛用了几个比喻助众生理解,如‘岩树中的醇蜜’、‘未脱皮的粳米’、‘秽物包裹的金像’、‘贫女身怀的贵子’、‘铸模里的金像’等。佛的用意就是付嘱众生,每个人都有‘如来藏’,每个人都能成佛,每个人都要修行。”不久后我读到了《观音的秘密》。明博在封面上写道:“写作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深藏久远的秘密: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上,我们的身体就是普陀山,而观音菩萨居住其间。”明博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更为善巧的回答。然而明博是怎样发现这个秘密的呢?观音菩萨如何告诉明博这个秘密?也许答案在《观音的秘密》这本书里吧,那么这本书也可名之“观音秘密的探寻报告”,是明博在普陀山进修,接受观音菩萨教诲后写出的一份有关佛法的作业。他探寻到的最大的秘密,就是《华严经》所说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为这个伟大的秘密激动,他也要把这个秘密供养给所有“众生菩萨”。所以,读《观音的秘密》,我好像自始至终都听到明博在唠叨:“你能成佛,我能成佛,我们大家都是未来的佛……”
《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在大路边对每一个过客磕头顶礼,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有人看他自说白话,无比愤怒:“哪里来的无智和尚?居然为我们授记,说我们一定成佛!我们不要这种虚妄授记!”有人用杖木瓦石打掷他。常不轻菩萨不恼不怒,不生嗔恚。他只是远远避开,依然高声唱诵:“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都将做佛啊!”常不轻菩萨就是过去生中的释迦牟尼佛。明博颇得其中三昧,在我看来他无异于常不轻菩萨。然而会有人哂笑他、用石子棍棒打他吗?——这是又一重秘密,观音菩萨知道,也许明博也知道。
而“有关观音的秘密”,似乎不需明博赘言,似乎每个生长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人都知道,是“慈悲”。“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形象代表。如果说“成佛”是修行的方向,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慈悲就是无边的海水,是深广遍达的依怙。在书中,明博时时为观音菩萨的慈悲佑护感动。他不厌其烦地叙述行程中相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追慕那些故去的圣贤,他造访那些槛外行者,他珍惜每一段相遇因缘,他不错过草木瓦石的“无情说法”。在他看来,观音的慈悲遍天地间,难以言表,只有悉心体认。在我读来,每当明博被人事感动,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感动,他的心量就又放大了一点,心量大了,他的慈悲也相应扩大,他就离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又近了一步。菩萨行者践行菩提道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不断打开自己心量,不断证得慈悲并从小慈小悲到大慈大悲的修行过程!在《法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因其大慈大悲而能度一切苦厄,明博既被观音菩萨的慈悲护佑和救度,又以自身的慈悲度我们这些有缘人——难道不是吗?只要拿起这本《观音的秘密》,或者读完,或者放下,你就被他所“度”。心怀慈悲的人,写多少字说多少话都不是赘言。如果说“有关观音菩萨的秘密”不是真正的秘密,那么此处有秘密;如果对此有疑,那么不妨读公案去:有人问赵州:什么是赵州桥?赵州答:度驴度马。——这是又一重秘密,观音菩萨知道,也许明博也知道。
说到禅宗公案,我又记起一则:仰山随沩山参学。有一天,师问徒:《涅槃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山答:都是魔说。沩山很满意。仰山又问:“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大意是我虽已知一期之事,此心仍不安。这一路我又是如何走来的呢?沩山答:“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明博学禅多年,许是已遇沩山多次?我且拈出“不说行履”四字作本文题目,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