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比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甲组)和2000年1月~2004年12月(乙组)的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和不同的创面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的区别,探讨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甲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8%(65/12),乙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160/13)。二者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皮下积液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切口愈合延迟,使化疗、放疗滞后。原因:术后引流不畅、切口加压包扎不当、术中止血不彻底、患肢过早活动等。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手术后并发症 防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甲组)65例中:女63例,男2例:年龄35~75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I期5例,Il期50例,III期10例。手术方法:7例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58例行标准根治术(Halsted术式)。手术切口:68例行横切口,65例均行纵切口。2000年1月~2004年12月(乙组)160例中:女157例,男3例;年龄25~74岁。临床分期:按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15例,Ⅲ期35例。手术方法:95例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65例行标准根治术(Halsted术式)。手术切口:15例行横切口,145例均行纵切口。
术中处理:术中甲组65例用消毒手术刀片游离皮瓣,然后老式电刀止血;乙组160例用高频电刀分离皮瓣。皮瓣分离范围内至胸骨中线,上至锁骨下缘,下至肋缘下腹直肌鞘,外达背阔肌前缘。缝合皮肤前部分病例用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肌层,使皮肤与胸壁贴合良好。腋窝和胸骨旁各放置Ⅰ根引流管,甲组用橡皮管引流,乙组用硅胶管引流,低位戳孔引出。伤口均匀加压包扎,甲组用老式布条腹带包扎,乙组用弹力绷带包并用两条宽胶布呈X型加压固定于外,使腋窝与锁骨下皮肤和胸壁贴合。
术后处理:术后立即将引流管接吸引器。甲组接胃肠减压瓶;乙组接负压吸引器,压力控制在-2~5kPa。两组均于3天后伤口换药。换药时注意检查是否有皮下积液,如有积液并在引流管附近,则将引流管稍微松动或旋转1~2圈,也可将引流管向外拔出1~3cm,然后固定伤口加压包扎。如积液在伤口附近,则可将伤口稍微撑开或拆除1或2针缝线,然后用纱布卷轻轻将积液挤出,伤口加压包扎。当引流液24小时少于20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限制患肢大幅度活动。
皮下积液情况:甲组有1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18%。乙组有13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8%。二者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其中甲组有8例在腋窝,4例在切口附近;乙组有9例在腋窝,4例在切口附近。分别用注射器抽出及(或)引流出积液100~800ml,其中甲组有1例腋窝积液达800ml。积液量最大者出现在腋窝,经3次穿刺抽液后改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伤口重新加压包扎治愈。其余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
讨 论
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①乳癌手术创面大,出血点多,小出血点及渗血点可用电凝止血,对大血管特别是胸阔内动脉穿透支则必须结扎。分离腋窝及锁骨下组织必须电凝或结扎,否则遗漏结扎淋巴管,发生术后淋巴管漏,从而发生皮下积液。
②正确合理使用电刀:采用中小功率电灼分离皮瓣,正确掌握分离平面,选择真皮与浅深筋膜之间,用电刀头在整个层面同步而均匀的游离,避免同部位反复切割、电灼。手术切口5cm内皮瓣厚度3~5mm,>5cm可酌情增厚。高功率电刀容易导致脂肪液化。对于皮瓣与创面的小出血点,也用低功率电凝止血。故相对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层厚者,应尽可能采用中小功率电灼分离皮瓣,低功率电凝止血。
③恰当放置引流管及伤口加压包扎是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甲组病人采用橡皮管,组织局部反应强烈,局部渗出量大,明显延缓了拔管的时间。且老式腹带包扎松紧不易控制,胃肠减压瓶压力无法控制,造成创面无法持续引流,增加了皮下积液发生的可能。可采取腋窝和胸骨旁各放置1根引流管,或腋窝放置2根引流管,上下相差3cm,引流管侧孔大小适中。引流前手术创面充分清洗,清除游离细小脂肪组织,保证负压后管道能充分、有效引流。乙组病例使用硅胶引流管,组织反应轻,接负压球或电动持续吸引,3天后视引流量拔除胸骨旁引流管或远离腋窝引流管,至腋窝引流管引流量<10ml方可拔除,否则须推迟拔管。通过引流管吸出皮下积气及积液,使皮肤与胸壁紧贴,切口上敷纱垫。乙组病例利用腹带弹力起加压作用,既方便又省时,还可及时调节加压的松紧度。包扎压力以病人无呼吸困难为度,切忌压力过大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瓣坏死。陈氏等应用“三点四管引流法”效果良好。对一些伤口张力较大或皮肤过剩者,将皮下脂肪层和相对应处胸大肌或肋间肌做间断缝合,一方面可减少皮肤张力,另一方面可增强皮肤与胸壁贴和,消灭死腔。
避免术后上肢过早活动,术后3天患侧上肢制动,以免腋窝皮瓣松动而影响与基底部的愈合。术后过早、过大幅度活动肩关节,或换药时操作粗暴致使皮肤与胸壁分离。一般7天后适宜运动。绝对禁止患侧上肢输液治疗。
皮下积液的处理:一旦发生皮下积液要积极采取措施。换药时要仔细检查伤口,发现积液及时处理。积液量小时,经过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多可短期治愈。如果积液量较大,可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戳孔橡皮条引流或重新置管引流,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必要时给予适量抗生素。
通过甲,乙两组的比较,使用高频电刀分离皮瓣,硅胶管创面引流,电动持续低负压吸引,弹性绷带加压固定伤口,使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手术后并发症 防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甲组)65例中:女63例,男2例:年龄35~75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I期5例,Il期50例,III期10例。手术方法:7例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58例行标准根治术(Halsted术式)。手术切口:68例行横切口,65例均行纵切口。2000年1月~2004年12月(乙组)160例中:女157例,男3例;年龄25~74岁。临床分期:按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15例,Ⅲ期35例。手术方法:95例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65例行标准根治术(Halsted术式)。手术切口:15例行横切口,145例均行纵切口。
术中处理:术中甲组65例用消毒手术刀片游离皮瓣,然后老式电刀止血;乙组160例用高频电刀分离皮瓣。皮瓣分离范围内至胸骨中线,上至锁骨下缘,下至肋缘下腹直肌鞘,外达背阔肌前缘。缝合皮肤前部分病例用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肌层,使皮肤与胸壁贴合良好。腋窝和胸骨旁各放置Ⅰ根引流管,甲组用橡皮管引流,乙组用硅胶管引流,低位戳孔引出。伤口均匀加压包扎,甲组用老式布条腹带包扎,乙组用弹力绷带包并用两条宽胶布呈X型加压固定于外,使腋窝与锁骨下皮肤和胸壁贴合。
术后处理:术后立即将引流管接吸引器。甲组接胃肠减压瓶;乙组接负压吸引器,压力控制在-2~5kPa。两组均于3天后伤口换药。换药时注意检查是否有皮下积液,如有积液并在引流管附近,则将引流管稍微松动或旋转1~2圈,也可将引流管向外拔出1~3cm,然后固定伤口加压包扎。如积液在伤口附近,则可将伤口稍微撑开或拆除1或2针缝线,然后用纱布卷轻轻将积液挤出,伤口加压包扎。当引流液24小时少于20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限制患肢大幅度活动。
皮下积液情况:甲组有1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18%。乙组有13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8%。二者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其中甲组有8例在腋窝,4例在切口附近;乙组有9例在腋窝,4例在切口附近。分别用注射器抽出及(或)引流出积液100~800ml,其中甲组有1例腋窝积液达800ml。积液量最大者出现在腋窝,经3次穿刺抽液后改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伤口重新加压包扎治愈。其余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
讨 论
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①乳癌手术创面大,出血点多,小出血点及渗血点可用电凝止血,对大血管特别是胸阔内动脉穿透支则必须结扎。分离腋窝及锁骨下组织必须电凝或结扎,否则遗漏结扎淋巴管,发生术后淋巴管漏,从而发生皮下积液。
②正确合理使用电刀:采用中小功率电灼分离皮瓣,正确掌握分离平面,选择真皮与浅深筋膜之间,用电刀头在整个层面同步而均匀的游离,避免同部位反复切割、电灼。手术切口5cm内皮瓣厚度3~5mm,>5cm可酌情增厚。高功率电刀容易导致脂肪液化。对于皮瓣与创面的小出血点,也用低功率电凝止血。故相对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层厚者,应尽可能采用中小功率电灼分离皮瓣,低功率电凝止血。
③恰当放置引流管及伤口加压包扎是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甲组病人采用橡皮管,组织局部反应强烈,局部渗出量大,明显延缓了拔管的时间。且老式腹带包扎松紧不易控制,胃肠减压瓶压力无法控制,造成创面无法持续引流,增加了皮下积液发生的可能。可采取腋窝和胸骨旁各放置1根引流管,或腋窝放置2根引流管,上下相差3cm,引流管侧孔大小适中。引流前手术创面充分清洗,清除游离细小脂肪组织,保证负压后管道能充分、有效引流。乙组病例使用硅胶引流管,组织反应轻,接负压球或电动持续吸引,3天后视引流量拔除胸骨旁引流管或远离腋窝引流管,至腋窝引流管引流量<10ml方可拔除,否则须推迟拔管。通过引流管吸出皮下积气及积液,使皮肤与胸壁紧贴,切口上敷纱垫。乙组病例利用腹带弹力起加压作用,既方便又省时,还可及时调节加压的松紧度。包扎压力以病人无呼吸困难为度,切忌压力过大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瓣坏死。陈氏等应用“三点四管引流法”效果良好。对一些伤口张力较大或皮肤过剩者,将皮下脂肪层和相对应处胸大肌或肋间肌做间断缝合,一方面可减少皮肤张力,另一方面可增强皮肤与胸壁贴和,消灭死腔。
避免术后上肢过早活动,术后3天患侧上肢制动,以免腋窝皮瓣松动而影响与基底部的愈合。术后过早、过大幅度活动肩关节,或换药时操作粗暴致使皮肤与胸壁分离。一般7天后适宜运动。绝对禁止患侧上肢输液治疗。
皮下积液的处理:一旦发生皮下积液要积极采取措施。换药时要仔细检查伤口,发现积液及时处理。积液量小时,经过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多可短期治愈。如果积液量较大,可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戳孔橡皮条引流或重新置管引流,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必要时给予适量抗生素。
通过甲,乙两组的比较,使用高频电刀分离皮瓣,硅胶管创面引流,电动持续低负压吸引,弹性绷带加压固定伤口,使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