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修鞋匠的“鞋子医院”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尚修鞋匠也能月入十几万,你相信吗?在深圳,一个叫张秩凡的大学生一直在构想,如何将修鞋这个被世俗认为“低贱”的行当做成一项大事业。他费尽心思,几经考察调研,终于想出一个为世人称绝的招数:将小小修鞋铺创办成一家“仙履医院”……几年间,他不仅将“仙履医院”办得红红火火,也让自己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最牛的“鞋博士”,并积聚了令人艳羡的资产。
  
  露天修鞋匠
  
  张秩凡出生于安徽青阳县。2004年9月大学毕业,他跟着同乡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
  初到深圳的张秩凡在人才市场上奔波了三个月,发现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那么艰难。虽说他读过市场营销的大专,可这种含金量不高的文凭在深圳根本算不得什么。而且,作为一个22岁的普通求职者,没有丝毫工作经验,这也是他难以逾越的门槛。
  来深圳几个月,张秩凡一直住在火车站附近罗湖村的小旅社里。工作没着落、心性又颇高的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家乡,只好降低要求,想先找一份薪酬不高、能够维持生计的活儿就行。于是,他去一家大商场应聘装御工,因为身材瘦小又被拒之门外。他失落极了,没想到自己寒窗10多年,却连一份装御工的工作都竞争不上,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呀!
  第二天,张秩凡垂头丧气地走在大街上。烈日炙烤着柏油路面,烤得人发晕。突然,他的皮鞋后跟松了,他只好在街口找一个修鞋摊位去钉鞋。在与老摊主闲聊的时候,张秩凡得知,他这个修鞋摊一天竟有百八十元的收入,这令身陷困境的张秩凡怦然心动。张秩凡暗自思忖,修鞋不过就是钉钉鞋跟、缝缝鞋面,其实不难,自己在老家时曾跟一个师傅学过两三个月。对,就先干这吧。
  2004年11月,张秩凡花150元钱在深圳宝安北路的旧货市场淘来一部二手补鞋机,又花几十元买了一大堆鞋跟、鞋底,在街头做起了露天修鞋匠。
  张秩凡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的修鞋技术,对于较为复杂的修补工艺,他也能应对自如。那段日子,张秩凡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一个月下来竟也有2000余元的收入。不久,他花钱租下了一个靠近巴士站牌的10平米小店面。
  2005年1月,张秩凡去一家大超市买东西,发现里面有人用进口的机器修鞋。他好奇地凑上前一看,发现这里换一对鞋的大底要花费100元~200元,修一个后跟也需70元,这可相当于自己修鞋收入的10多倍!张秩凡惊讶不已:一二百元都可以买一双质地不错的牛皮鞋了,为什么顾客会愿意出高价修补旧鞋呢?张秩凡很快明白了个中缘故:来这儿修鞋的大多是时尚人士,他们修的鞋子是中高档的皮鞋马靴,而那几台多功能修鞋机不仅在打磨、抛光、锻压、粘贴等功能上缜密齐全,而且修出来的鞋子既漂亮又结实,不会对他们的“宝贝”有任何损伤。
  在回店的路上,张秩凡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何不利用这种时尚机器让自己的修鞋事业也上一个台阶呢?于是,他从朋友那里借来3万元资金,几经选择比较,从香港购进一部多功能修鞋机。
  
  鞋子医院
  
  机器买回来之后,张秩凡一有时间就琢磨说明书,仔细研究它的使用功能。修鞋容易求精难。要想把修补工作做出特色,除了熟悉机器本身的功能外,还要精通清洗、杀菌、除臭、去皱、修复伤痕、复活老化鞋面,以及粘胶压合、修边打磨、整形定型、上色、补色、改色及抛光等多种工艺。张秩凡去书店买来不少制鞋新工艺的书籍,并前往关外的制鞋企业,蹲点学习。
  在外籍师傅的指导下,张秩凡很快掌握了调色染色、去皱和翻新等高级工艺。虽然具备了一般修鞋师傅都不会的手艺,但小铺子的利润却没有多少增长,显然大多数顾客还将它定位于普通修鞋铺。如何能让顾客明白这个鞋铺主人的十八般武艺呢?
  2005年2月,春节后回深圳的张秩凡在乘巴士时,注意到路边一个宠物医院的招牌。他脑袋里灵光一闪,修鞋店为什么不可以叫“鞋子医院”呢?当月底,张秩凡就将修鞋店正式更名为“仙履医院”。
  重新整修开业后,为了招揽顾客,张秩凡专门花6000多元钱做了一个巨幅广告牌。这个新颖别致的招牌,很快吸引起了众多路人的注意。
  传统修鞋店往往给人一种邋遢无章的感觉。张秩凡便和聘请的员工打通邻近店铺,将扩大了几倍的“鞋子医院”收拾得干干净净,为顾客创造出舒适优雅的环境。除此,他还定制了统一的白色工作服。这些工作服虽然有别于医院的白大褂,可也给人一种整洁干净的印象
  根据员工各自的特长,张秩凡还将他们分别安排在各个“科室”里当“鞋大夫”,而他自己则是统筹全局的”院长“。有顾客上门,“院长”先给鞋子“把脉”,初步“诊断”、“划价”后,按照鞋子的不同毛病分送到不同的“科室”,而当“鞋大夫”治疗完毕,再由张秩凡统一收费。顾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张秩凡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舍近求远,不在深圳本地进货,而是专程前往广州的鞋料市场买料子。那儿进口的、国产的名牌鞋材一应俱全。货源的改变,令中高端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服务提升后的“仙履医院”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每月的盈利达到5000元左右。
  医院是一个讲究科学的地方,所以,张秩凡将“鞋子医院”和科学密切联系起来。在翻阅了与鞋子、足部保健有关的科普书籍后,张秩凡在印发的资料上率先创出了“讲究健康、遵从科学、力求美观”的鞋子养护新理念。“张院长”还“引经据典”地告诉顾客:鞋子的许多毛病都直接关系到脚的健康,而脚部关联到全身健康。他从健康的角度去诠释经营理念,让消费者感到“鞋子医院”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名副其实。
  2005年10月,张秩凡又花费4万多元钱装修了他新租的50平方米的店面。他将店铺分隔成几个包厢式的小间,里面细分为“鞋内科”、“鞋外科”、“鞋骨科”和“鞋美容科”。“内科”的任务是换内底、大鞋改小和紧鞋楦松;“外科”负责粘胶、缝补;“骨科”则是换鞋跟、钢条;如果鞋子需要上油改色、保养翻新,则去“美容科”。
  如果说仙履医院的“鞋内科”和“鞋外科”业务还保留在传统修鞋工艺上,那么“美容科”开设的改色、补伤、去皱和翻新业务则融入了制鞋新工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修鞋界的“革命”。张秩凡将修鞋提高到了美学的境界,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因为对于讲究品位的当下人来说,即使是刚买不久的新鞋,若稍有破损也是穿不出去的。“鞋子医院”的美容业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分类详细、明码标价的“仙履医院”营业额因此又翻了两番。
  
  修一双鞋最贵曾经收1170元
  
  逐渐地,一些同行开始仿效张秩凡的经营模式,展开竞争。
  张秩凡心里清楚,在许多人眼里,修鞋还是一个最普通、最底层的行业,要想真正从这个行业脱颖而出,必须想办法使之趋向“高贵”。而这仅靠形式上“搏出位”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首先从“实质内容”上做出自己的特色。为此,“仙履医院”诞生半年后,他便将店铺经营定位于中高档品牌鞋的服务上,而不再接收档鞋的业务。
  为了成功完成这一转型,2006年初,张秩凡将修鞋店迁到香蜜湖附近的新天国际名苑住宅区。这个高档住宅区的住户消费水平较高,正好迎合了“仙履医院”走中高端的经营策略。
  因为要面向中高端,张秩凡在店铺的配套设施上也巧下功夫。比如设置专门的休息室,为顾客提供时尚杂志和免费咖啡;仿照医院的手术收费标准表,制定详细的修鞋价目单,贴于墙上;因为不少皮鞋需要修的地方不止一处,顾客若要更换底跟,往往连里垫也要一起换新的,于是各个科室经常分工合作……如此一来,收费就更高了。“鞋医院”所修的最贵的皮鞋价值几万元,最便宜的皮鞋价格也在300元以上。而修鞋的收费也从每双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越贵的鞋修理费越高。张秩凡这样做的理由是:那些高档鞋选用的修补材料多为进口,价格自然要高,而对于价格本来就不太高的中档鞋,他则会推荐顾客选用国产材质。迄今为止,“仙履医院”收费最高的是一双价值2万多元的意大利名牌皮鞋,在经鞋“内科”、“外科”和“美容科”分工合作后,把换大底、除皱等几项服务综合起来,总收费1170元。
  起初,有的顾客觉得“仙履医院”收费比街头修鞋摊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常常要侃价。可张秩凡坚决执行“不二价”的店规。也许是“鞋子医院”的舒适环境、精湛技术吸引了他们,来这儿修鞋的顾客开始络绎不绝,而且绝大部分都成了回头客。
  与此同时,张秩凡的“鞋子医院”还向周围其他小区频频“出击”。除了向顾客发送贵宾卡外,还通过定点方式招揽顾客——委托那些社区服务点(如医务所、俱乐部、干洗店)的老板为他接洽业务,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提成。
  就这样,“仙履医院”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周围小区的住户成为常客,还有不少远在南山区甚至关外的顾客慕名前来。张秩凡又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皮包、皮带、马术皮靴及真皮家具等贵重皮具的维修保养上,并采用皮雕的手法对皮鞋进行改造和签名,这使他的利润进一步提升。
  2007年上半年,张秩凡到工商部门注册“仙履”商标,随后便在广州、珠海等城市发展连锁店。他用几年来的积蓄,在深圳星湖花园买了一套价值90多万的三居室。安家立业后,张秩凡打拼的劲头更足了,创业的“野心”也更大了。(编辑/燕子)
其他文献
在产在产业最底谷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坚持理想的人不多,孙正义就是这样一个在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智慧的人。   我说“我说了6分钟,孙正义给我3500万美元。”  我说“我没想到钱来的那么轻松,他没想到我不是来向他要钱的。”   …………    后来想起来,这是我一生中最戏剧化的一个场景。   那是1999年10月的一天,我被安排与雅虎最大的股东、被称为网络风向标的软银老总孙正义见面。当时我经营的阿里巴
期刊
2006年,牛排、大酱,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吉林省长春市的姜道泽着实火了一把。姜道泽靠着牛排酱汤火锅不仅在长春市区开了3家店,而且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就在他风光得意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将是内忧外患。姜道泽能在各种媒体上高调亮相,是因为他用牛排和大酱做成了一道牛排酱汤火锅。就从这道菜开始,姜道泽赚得了千万财富。     创业源于一道菜    姜道泽的创业开始于1999年。那年,姜道泽在
期刊
困境重重屡屡失败  2万元积蓄摆起地摊初涉商海的卢红梅屡屡呛水。有一年,她看到一次性塑料碗具有做头,便将2万元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在武汉找门面租房做厂,第一批成品出来,她联系好外地的销售零售商,货经火车已经发了过去,只等着收钱。这时,丈夫却闹着来要孩子。卢红梅只好把生意先转给合伙人,要他去收款。可最后,孩子被丈夫抢走了,回款也一分没收到。合伙人一句“亏了”就没了踪影。  当时,年关将至,卢红梅随着人
期刊
每天早上不到5点,施丽就起来了,她忙完家务后,就开车去自己公司的几家网点转转。这个曾经的棉纺女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当上“老板”,还管理着上百名员工。  棉纺女工、保险业务员、家政公司女老板,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在施丽身上神奇变换。靠着做家务,46岁的她已经积累了百万财富,还当上了Z市劳模、再就业先进个人。  10年前,施丽还是Z市国棉三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97年,施丽的父亲重病住院,那时找不
期刊
一位做着诗人梦的女孩,在漫长而艰难的创业路上,她用自己的热情谱写出了生中最美丽的诗篇,也将几近失传的中国民间工艺——“中国结艺”再获新生,打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她,就是尚静云。也许你不认识也不知道她这个人,但相信你一定知道如今红遍神州大地的中国结。中国结,牵动着中华民族悠悠脉线,更牵动着中国百姓的殷殷之情。正是尚静云,演绎着中国结艺产品开发推广的序曲。     曾做诗人梦     和
期刊
好的理财像魔术,不同的是,魔术用纸变钱,理财用钱变钱。省钱就是给自己制造变魔术的工具。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花钱如流水,一种存钱以度日。第一种人的钱财像听摇滚,来去匆匆,轰轰烈烈的喧嚣过后是更深的落寞和无助;第二种人的钱财像听厕所里的克莱德曼钢琴曲,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与几乎是静悄悄的背景音乐之间是要多远有多远的永远。在现代理财观念中,人与钱财的关系应当是交响乐,既有恢宏的乐章也有轻松的
期刊
1964年我出生于湖南益阳桃江,199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沃人国立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我还是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委员。    最有钱的时候    我的创业史和发家史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不断地尝试一些在外界看来可能要犯忌的新事物曾使我多次遭受过“滑铁卢”。早在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就在深圳与现在的生意拍档龙驹才先生创办了当时深圳首家职业介绍
期刊
1998年12月18日,对香港星岛集团主席胡仙来说,也许是最为痛苦的一天。那天,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斥资亿元港币全面收购虎豹别墅。  虎豹别墅是胡仙的父亲胡文虎于1935年建造的。它位于香港岛半山大坑道,总面积9万平方英尺,为东方园景式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别墅内有大量的佛、道传说的山壁雕塑,透出诸多警世寓意。这所别墅是香港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星岛报业集团的标志,更是胡氏家族的祖传家
期刊
全球旅馆大王希尔顿有一句名言:“今天你微笑了吗?”  一个人可以没有资产,可以没有后台,但只要有信心、有微笑,就有成功的希望。旅馆大王希尔顿的成功启迪我们:微笑既能成功又能赚钱!  希尔顿于1887年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其父去世时,只给年轻的他留下了2000美元遗产。希尔顿加上自己的3000美元,只身去德克萨州买下了他的第一家旅馆。凭借着精准的眼光与良好的管理,很快,希尔顿的资产就由5000美元奇
期刊
商场如战场。决策者审时度势、发挥决策艺术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所领导的企业才会在商战中各有沉浮。这20个经典决策勾勒出了世界现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1964年:  IBM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沃森推出  System/360计算机   如果买了一台新电脑,结果旧电脑上的一切文件都无用了,打印机也不管用了,它们之间互不兼容,你需要重写程序,你肯定快要发疯了吧。不过别担心,那是IBM在1964年推出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