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织女工到百万富翁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上不到5点,施丽就起来了,她忙完家务后,就开车去自己公司的几家网点转转。这个曾经的棉纺女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当上“老板”,还管理着上百名员工。
  棉纺女工、保险业务员、家政公司女老板,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在施丽身上神奇变换。靠着做家务,46岁的她已经积累了百万财富,还当上了Z市劳模、再就业先进个人。
  10年前,施丽还是Z市国棉三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97年,施丽的父亲重病住院,那时找不到钟点工,施丽只好向厂里请假,自己照顾父亲。当时厂里效益越来越差,每个月只发五六百元工资,后来,施丽索性办了辞职手续。
  三十多岁的人了,没了单位,没了收入,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从厂里走出来,似乎天大地大,又好像无处可去。施丽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拿什么养活一家人,拿什么交代近半人生?
  没什么技术,也没有多高文凭,施丽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为个性刚强,能说会道,有朋友劝施丽去保险公司应聘试试。
  施丽说,那时候,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业务员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施丽以前在Z市国棉三厂时上过自考大专,但是辞职时没拿到文凭。这个机会就这样放弃吗?她很不甘心。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去应聘。
  施丽拿着别人的大专文凭换上自己的照片,复印之后拿去给负责招聘的主管。施丽也老实“交代”,这个学历证明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确实读了自考大专,这个情况可以去Z市国棉三厂了解。“这个人,说她老实,她懂得变通;说她不老实,她又自己坦白。”负责招聘的主管觉得做保险很对施丽的路子,就爽快地拍板招她进来。
  刚开始,施丽做一些个人业务,后来发现,靠一单一单地做,工作量上不去,要做大单才行。
  说起自己做的第一个大单,施丽还记忆犹新。当时,她直接去了一家公司找公司老总,没想到,敲门进去后,对方毫不理睬,跷着腿看着报纸,还把报纸拿起来,遮住脸。
  施丽又气又恼:“怎么能这样呢,就算我是来求你的,但是你客气话讲一下,场面上应付一下,也无妨,你也不能用这样的态度。”
  她当时气得差点儿现场落泪。她稳了稳神儿,耐心说明来意,详细解释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对方设身处地地做了一套保险方案。最后拿下了这家公司十几个人的大单,还把对方发展成为长期客户。
  就在做保险的这几年,施丽淘得“第一桶金”,赚得了不菲身家。但是做保险,不是长久之计,自己不可能长期和年轻人比拼业绩,她觉得,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
  可是,做哪行好呢?做生意,没经验,也摸不着门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施丽看了一篇报道,说家政公司前景好,她眼前一亮:“不就是干家务吗?哪个女人不会?自己住的这个地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下岗女工,把她们组织起来,开家政公司不是条出路吗?”
  施丽联系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几名下岗人员来公司当员工,创业的架子在很短时间内搭建完毕。2000年,施丽注册了公司——“康乃馨”,她说,这个名字意思好,健康温馨,关键是以前的同事老姐妹在一起创业,大家就像一束康乃馨。
  公司成立了,但生意在哪里?发传单打广告,和各个街道居委会联系,施丽想尽一切办法,走街串巷。在公司里,施丽从业务到管理“一脚踢”,人手紧缺的时候自己也上阵做家政保洁。
  吃得苦中苦,才能做家政。施丽说:“这一行看似没有难度,谁都能做,但是做起来就知道,麻烦大了。”公司刚成立那几年,她都是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以前从没回过家。她也曾经被客户指着鼻子骂,骂完了还得接着干活。
  做家政最主要的是信任问题。客户信不信任你这家公司,信不信得过你派去的人。
  施丽说:“客户相信你,认可你的服务,自然就会向周围的人推荐你。回头客带回头客,公司的客户从开始的几十个增加到现在的数千个,每天可以服务上百个家庭。”
  做家政的过程中,施丽发现一个问题,家庭需要专业人员保洁,难道机关单位就不需要吗?这一发现令她兴奋不已,她立刻调整经营策略,将业务由家政服务、竣工清理扩展到单位保洁。
  说起保洁,很多人是不愿干的,一说去打扫厕所都觉得很没面子。起初,施丽的公司招了几名下岗工人,但一个也没有留下来。后来施丽干脆自己带头干,对下岗职工进行就业培训,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渐渐地,大家接受了这项工作。
  现在,家务活找家政公司来做,这成了都市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致富机会近在眼前,竞争加剧也在所难免。因此,施丽时时在考虑,怎样增加服务品种,使自己的公司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是猪年,不少人希望抱上“金猪宝宝”,都赶在今年生孩子,这也造成了对月嫂的需求旺盛。于是,施丽又“盯”上了月嫂服务,进行免费月嫂培训,增加月嫂人数,提高月嫂素质。
  在施丽看来,从事家政服务不但要勤劳,还要人品好,员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就是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推陈出新的服务。
  施丽认为,自己现在比在工厂上班时成熟多了,还懂得了管理学和心理学。
  家政工作很琐碎,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会产生很多矛盾,出了问题既要对顾客有交代,还得做好员工的心理工作。家政工作也被看成是“伺候人的活儿”,行业偏见使得公司人手不足、人员不稳定。
  而且,家政这个行业是微利行业,市场还没成熟,老百姓又大量需求,怎么办呢?要靠品牌和规模。施丽说:“我相信家政这一行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小家政也能做成大品牌。”(编辑/旺仔)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东之争终于以陈宁宁退出而尘埃落定,但陈宁宁仍不失一位钢铁女杰。硝烟散尽之后,她还会有什么新的行动?    陈宁宁身上,既散发着女性的柔美,又闪耀着一种金属的冷艳。在钢铁行业里,她被称为“公主”。  年轻、貌美、财富、钢铁,这些都是陈宁宁的定语,这使得这位香港嘉鑫控股集团的总裁身上,既散发着女性的柔美,又闪耀着一种金属的冷艳。在钢铁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行业里,她被称为“
期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Monster到中华英才网,没看财务报表,只是到张建国的办公室转了一圈,就决定投资。后来人们都打趣说,看一眼张建国的办公室,价值5000万美元……    经常坐北京地铁的人一定对获奖广告展中的一个广告记忆深刻——无所不能的超人,却因为找工作方式不当而屡屡碰壁,通过使用中华英才网,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2007年,中华英才网的广告可以说铺天盖地,通过各种形式轰炸着人们的眼球,与此同
期刊
初涉商海,两败而归    王威1971年出生于河南荥阳。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他是最小的。王威小时候,当生产队长的父亲为贴补家用,偷偷地搞“副业”,把农户们的羊奶收起来,再送给奶粉厂,从中赚取差价。这在王威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上学读书,王威的功课并不好,等到离开校园后,他才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亡羊补牢,通过自学,硬是啃完了大学课程。  上世纪90年代初,荥阳生产加工电焊机的比较多
期刊
作为一个拥有近80家分公司、横跨5个产业的企业掌门人,人们惯常于用“民企神话”来形容祝义才的创富传奇——对此,祝义才认为:“神话”之说,是人们把现实想象得过于美好,只是看到了雨润的超速发展,而没有看到其中的艰苦过程;要说成功,也不过是我们抓住了几次机遇而已——如此自我解读,唯有“举重若轻”者。  在祝义才的身上,兼具“徽商”和“苏商”的特质:内敛、务实、勤奋、智慧、诚信;凡是见过祝义才的人,既能感
期刊
廖英龙和廖英虎兄弟俩来自广东普宁农村,当年他们外出打工,如今在深圳,他们已是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经营着属于自己的文具、体育、餐馆、茶馆等6家商店。    电梯里谈出第一桶金    1987年春节,初中刚毕业的廖英龙来到深圳麻雀岭的电子厂做杂工,捡纸屑、清垃圾、冲洗厕所,每个月收入300元。  没有一技傍身,多挣钱的惟一办法是多干活。廖英龙当年的工卡每月工作时间超过400小时,最多的时候每天工作1
期刊
【人物档案·郭倩如】  郭倩如,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艺术品拍卖行政博士候选人,国际高等艺术管理学院艺术企业行政硕士。台湾罗芙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睿芙奥艺术顾问公司总经理。华人区唯一取得法国政府认证的鉴定拍卖官,主持过数十场国际级大型艺术拍卖活动,历创台湾每年单场拍卖的最高成交金额纪录。    教育痕迹是终身培养的产物    女人喜欢艺术,亲近的方式有很多。一是创造,二是欣赏。而郭倩如,选择的是鉴别
期刊
当韩剧《浪漫满屋》登陆中国后,一位单眼皮小眼睛的男生便在中国迅速蹿红,他就是韩国男星Rain。他狂放、性感的舞蹈,纯真可爱的笑容使千万少女为之疯狂。很难说是《浪漫满屋》成就了Rain的大红,还是Rain的加盟使得《浪漫满屋》大紫。但一副小眼睛单眼皮的长相显然成了判定帅哥的又一个新标准。此外,Rain很有投资意识,这使他在股票方面收入颇丰。今年5月,他更是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6年最有影响
期刊
在产在产业最底谷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坚持理想的人不多,孙正义就是这样一个在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智慧的人。   我说“我说了6分钟,孙正义给我3500万美元。”  我说“我没想到钱来的那么轻松,他没想到我不是来向他要钱的。”   …………    后来想起来,这是我一生中最戏剧化的一个场景。   那是1999年10月的一天,我被安排与雅虎最大的股东、被称为网络风向标的软银老总孙正义见面。当时我经营的阿里巴
期刊
2006年,牛排、大酱,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吉林省长春市的姜道泽着实火了一把。姜道泽靠着牛排酱汤火锅不仅在长春市区开了3家店,而且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就在他风光得意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将是内忧外患。姜道泽能在各种媒体上高调亮相,是因为他用牛排和大酱做成了一道牛排酱汤火锅。就从这道菜开始,姜道泽赚得了千万财富。     创业源于一道菜    姜道泽的创业开始于1999年。那年,姜道泽在
期刊
困境重重屡屡失败  2万元积蓄摆起地摊初涉商海的卢红梅屡屡呛水。有一年,她看到一次性塑料碗具有做头,便将2万元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在武汉找门面租房做厂,第一批成品出来,她联系好外地的销售零售商,货经火车已经发了过去,只等着收钱。这时,丈夫却闹着来要孩子。卢红梅只好把生意先转给合伙人,要他去收款。可最后,孩子被丈夫抢走了,回款也一分没收到。合伙人一句“亏了”就没了踪影。  当时,年关将至,卢红梅随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