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的创新,还要把游戏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联系学生实际,遵循一定原则,精心设计,巧妙编排,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 游戏原则
随着时代的前行,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滞于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的创新,也要进行游戏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新情景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随着数学教学的升级,数学学科自身的单调、抽象的特征逐渐显示,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数学教学应解决的首要环节。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
二、创设引导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在创造”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再创造,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學过程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
1、做好新课的过渡引导,过渡要讲究“近”和“简”,“近”就是过渡内容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简”就是简捷明了,突出主题,找到与新知识的连接点。
2、做好解题的思路引导。数学的难点在于解题,特别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往往通过变换叙述方式,置换情节来迷惑学生,易造成学生解题受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补明”条件改变叙述方式,画出图示或构造相关的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创新疑问
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问题应注意两点:
1、从数学学科特性出发,善找关节点设问,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概念对比法则对比、公式对化和解决对比进行设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性,加强记忆,融会贯通。
2、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抓好集体设问、讨论解答。如围绕教学内容在班上展开以班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和小结,这样,即可以培养问题的习惯和提问的勇气,便于老师即使掌握教学效果,进行知识梳理。
教学中游戏的设计:
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激励性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学习动机。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渗透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激发昂扬奋进的精神。
二、多样性,情趣性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城”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三、直观性,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四、针对性、启发性
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1)“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如分析应用题:“桃树有8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4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
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
如此一来,一人只说一句话,突出了思维的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猜一猜”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棒,藏在背后,让学生猜老师左手拿几根,右手拿几根?”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10的组成,显然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好得多。
(3)提供“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也可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互相竞争。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由此可知,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的创新十分重要,游戏设计更是学生前进的动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去创新教育及设计游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 游戏原则
随着时代的前行,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滞于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的创新,也要进行游戏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新情景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随着数学教学的升级,数学学科自身的单调、抽象的特征逐渐显示,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数学教学应解决的首要环节。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
二、创设引导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在创造”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再创造,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學过程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
1、做好新课的过渡引导,过渡要讲究“近”和“简”,“近”就是过渡内容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简”就是简捷明了,突出主题,找到与新知识的连接点。
2、做好解题的思路引导。数学的难点在于解题,特别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往往通过变换叙述方式,置换情节来迷惑学生,易造成学生解题受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补明”条件改变叙述方式,画出图示或构造相关的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创新疑问
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问题应注意两点:
1、从数学学科特性出发,善找关节点设问,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概念对比法则对比、公式对化和解决对比进行设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性,加强记忆,融会贯通。
2、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抓好集体设问、讨论解答。如围绕教学内容在班上展开以班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和小结,这样,即可以培养问题的习惯和提问的勇气,便于老师即使掌握教学效果,进行知识梳理。
教学中游戏的设计:
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激励性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学习动机。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渗透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激发昂扬奋进的精神。
二、多样性,情趣性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城”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三、直观性,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四、针对性、启发性
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1)“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如分析应用题:“桃树有8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4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
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
如此一来,一人只说一句话,突出了思维的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猜一猜”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棒,藏在背后,让学生猜老师左手拿几根,右手拿几根?”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10的组成,显然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好得多。
(3)提供“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也可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互相竞争。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由此可知,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的创新十分重要,游戏设计更是学生前进的动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去创新教育及设计游戏,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