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以“党员发展答辩制”为载体,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工作模式,以期为党组织提供新鲜健康的血液,从而使党永葆先进性。
关键词:发展党员答辩制 创新 大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a)-0132-01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1]积极主动、保证质量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在高校的队伍建设、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保证党的领导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
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1.1 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性
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当作是追求个人发展,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他们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抢着干,入党后拣着干”的特点。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他们认为,入党可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作为就业竞争中的砝码。另一方面,在他们看来,入党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优评先评奖时得到实惠,在学生操行评定时能得到特殊加分等,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其追求入党的愿望。
1.2 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建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各高校待考察的对象远远超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工作难度很大。部分学生党支部以发展党员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优劣的依据,而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但由于学生党支部正式党员的数量有限,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不良现象,甚至在一些党支部中出现了这样的提法:“可发展可不发展的,要发展;迟早要发展的,早发展,有缺点留在党内来解决”,使得部分投机心理严重,不太符合党员条件,动机不纯的同学进入到了党内来。数量上去了,质量没有得到保证,考察不严,匆忙发展,留下隐患。
1.3 组织工作方式单一、活动载体缺乏
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仍存在着如党员发展程序形式化;忽视入党宣誓、民主评议等实质环节;党支部过于“臃肿”;部分党支部构建不合理,高低年级的党员比例严重失调等等。在组织生活方面,也存在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支部活动往往局限于“学习、讨论、交流”的“老三篇”,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方针对性、创新性、吸引力和渗透力;另外,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也是个较突出问题,个别支部甚至把组织生活纯粹当作一种任务,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党员长效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针对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中容易出现的松懈现象,近年来作者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以答辩制为有效载体,着力从制度层面来考量原有党员发展、考核与监督办法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更好的引导和监督党员在各阶段的表现,提高党员质量从而促进党建工作,探索大学生党员的新思路。
2 构建党员长效管理和监督考核新模式—— “党员发展答辩”制度
2.1 实行党员发展答辩制的内涵
“党员发展答辩”制度,借鉴大学生论文答辩的形式,围绕入党动机及对党的认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等关键方面,由拟发展的入党对象与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以及正式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代表之间展开答辩。发扬答辩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特点,通过公开、自由的交流,使答辩人充分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2 党员发展答辩制的具体实施
公开答辩一般由党支部成员、正式学生党员、学生代表和思政课教师共7~9人组成专门的答辩小组。
(1)筹备工作包括以下环节。
①统计参与答辩的人员名单,确定答辩时间和场地,支部审核答辩人员所填各项材料的真实性;②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设计答辩题库,题库的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既紧扣时代主题,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而认识又易于模糊的问题纳入题库,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纳入题库;③确定提问小组,人员一般包括支部全体委员、思政课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采取自愿报名、支部指定等方式,吸收其他党员、群众参加,提问小组名单确定后,进行一周的公示。
(2)答辩现场。
答辩分三个环节。
①脱稿自我陈述入党动机、思想理论修养、政治觉悟、现实表现、职业道德修养、模范带头作用等各方面情况8~10分钟;②答辩者回答答辩提问小组结合具体政治经济热点、校园热点及其它热点问题进行的提问;③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点评。
答辩考评主要考虑以下要素:陈述与答辩环节表现、理论知识水平考察、平时先进性表现、群众评价等。
(3)答辩考评办法。
考评根据陈述者自身的表现(陈述环节表现、理论知识储备情况等),结合答辩人的出勤上课率、近几学期学业成绩等综合考评。考评由与会人员(列席人员除外)通过无记名的方式,对陈述者答辩情况进行民主表决,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同时、独立进行点评,最终形成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党组织,并将最终结果予以公示。
2.3 在实施“党员发展答辩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答辩提问小组要注意观察,答辩同学的情绪变化,注意适时引导式的提问,避免提问现场气氛过分紧张,导致答辩人心情过分紧张而发挥失常。(2)对于参加党员发展答辩的个别未能通过者,党支部应在事后及时找其本人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鼓舞进步的热情,让该同学感受到党组织的真诚关心与帮助,继续向党组织靠拢。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实行“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适应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变化,有诸多积极的意义。但是它如何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相结合从而更加富有生命力,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开创事业发展新局[EB/OL].新华网.
[2] 杨天华.淮海工学院试行党员发展答辩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关键词:发展党员答辩制 创新 大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a)-0132-01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1]积极主动、保证质量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在高校的队伍建设、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保证党的领导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
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1.1 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性
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当作是追求个人发展,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他们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抢着干,入党后拣着干”的特点。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他们认为,入党可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作为就业竞争中的砝码。另一方面,在他们看来,入党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优评先评奖时得到实惠,在学生操行评定时能得到特殊加分等,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其追求入党的愿望。
1.2 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建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各高校待考察的对象远远超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工作难度很大。部分学生党支部以发展党员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优劣的依据,而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但由于学生党支部正式党员的数量有限,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不良现象,甚至在一些党支部中出现了这样的提法:“可发展可不发展的,要发展;迟早要发展的,早发展,有缺点留在党内来解决”,使得部分投机心理严重,不太符合党员条件,动机不纯的同学进入到了党内来。数量上去了,质量没有得到保证,考察不严,匆忙发展,留下隐患。
1.3 组织工作方式单一、活动载体缺乏
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仍存在着如党员发展程序形式化;忽视入党宣誓、民主评议等实质环节;党支部过于“臃肿”;部分党支部构建不合理,高低年级的党员比例严重失调等等。在组织生活方面,也存在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支部活动往往局限于“学习、讨论、交流”的“老三篇”,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方针对性、创新性、吸引力和渗透力;另外,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也是个较突出问题,个别支部甚至把组织生活纯粹当作一种任务,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党员长效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针对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中容易出现的松懈现象,近年来作者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以答辩制为有效载体,着力从制度层面来考量原有党员发展、考核与监督办法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更好的引导和监督党员在各阶段的表现,提高党员质量从而促进党建工作,探索大学生党员的新思路。
2 构建党员长效管理和监督考核新模式—— “党员发展答辩”制度
2.1 实行党员发展答辩制的内涵
“党员发展答辩”制度,借鉴大学生论文答辩的形式,围绕入党动机及对党的认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等关键方面,由拟发展的入党对象与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以及正式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代表之间展开答辩。发扬答辩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特点,通过公开、自由的交流,使答辩人充分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2 党员发展答辩制的具体实施
公开答辩一般由党支部成员、正式学生党员、学生代表和思政课教师共7~9人组成专门的答辩小组。
(1)筹备工作包括以下环节。
①统计参与答辩的人员名单,确定答辩时间和场地,支部审核答辩人员所填各项材料的真实性;②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设计答辩题库,题库的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既紧扣时代主题,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而认识又易于模糊的问题纳入题库,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纳入题库;③确定提问小组,人员一般包括支部全体委员、思政课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采取自愿报名、支部指定等方式,吸收其他党员、群众参加,提问小组名单确定后,进行一周的公示。
(2)答辩现场。
答辩分三个环节。
①脱稿自我陈述入党动机、思想理论修养、政治觉悟、现实表现、职业道德修养、模范带头作用等各方面情况8~10分钟;②答辩者回答答辩提问小组结合具体政治经济热点、校园热点及其它热点问题进行的提问;③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点评。
答辩考评主要考虑以下要素:陈述与答辩环节表现、理论知识水平考察、平时先进性表现、群众评价等。
(3)答辩考评办法。
考评根据陈述者自身的表现(陈述环节表现、理论知识储备情况等),结合答辩人的出勤上课率、近几学期学业成绩等综合考评。考评由与会人员(列席人员除外)通过无记名的方式,对陈述者答辩情况进行民主表决,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思政课教师同时、独立进行点评,最终形成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党组织,并将最终结果予以公示。
2.3 在实施“党员发展答辩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答辩提问小组要注意观察,答辩同学的情绪变化,注意适时引导式的提问,避免提问现场气氛过分紧张,导致答辩人心情过分紧张而发挥失常。(2)对于参加党员发展答辩的个别未能通过者,党支部应在事后及时找其本人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鼓舞进步的热情,让该同学感受到党组织的真诚关心与帮助,继续向党组织靠拢。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实行“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适应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变化,有诸多积极的意义。但是它如何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相结合从而更加富有生命力,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开创事业发展新局[EB/OL].新华网.
[2] 杨天华.淮海工学院试行党员发展答辩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