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学校田径队的训练与发展既具有普通院校田径队训练发展的一般性也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其模式探讨和分析的问题上应当抓住其双方面的特点,辩证统一地进行研究。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就目前发展现状做针对性研究。
关键词:技工学校;田径;训练;发展模式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科目,是考验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运动项目,特别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现青年一代精神面貌的重要渠道,在国际国内均备受重视。随着国家对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技工学校的田径队训练及发展模式引起各方关注,要求提高与改革的思考逐渐增加。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技术教育与体育教育存在脱节
随着就业压力逐渐加大,技工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校方,对于技术的教学重视逐步提高,这是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在极度重视技术教育的同时,校方与学生自身并未同步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出现认为体育教育浪费世间,不务正业的想法,造成技术教育、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在此观念基础上,以田径队为代表的体育训练、体育教育被忽视,从思想根源上制约阻滞了田径队的训练与发展。同时对已经参与到田径队训练、工作中的师生造成不良心理影响,无法形成坚定的自我认可,对于训练艰苦、耗时耗力的田径运动来说影响较为恶劣[1]。
(二)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存在脱节
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年龄普遍小于大专院校学生,心理发育程度相应的不够成熟。而且在该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仍然未完全脱离青春期,在心理上依然存在叛逆、脆弱等相较成年人更为鲜明的性格特征。而田径训练表面上是身体的锻炼,但更深层次地是对心理素质、心智情况的重要考验,在面对艰苦的训练安排、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以及挫折或荣耀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时,如何调整好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对于年龄偏小的技工学校学生而言显得尤为关键。但目前技工学校的田径队训练及发展模式基本仅关注身体训练,却容易忽视运动员的心理建设与辅导,在精神与身体的锻炼上存在严重脱节。
(三)训练与发展缺乏科学性
田径运动是目前世界发展较为迅速的项目,体育科学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但是纵观国内技工学校的训练情况,在训练方法、训练器械、运动员营养、伤病保障、教练员水平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落后与缺失。缺乏科学性的训练方式方法,不但无法对队伍成绩提高提供助益,甚至会伤害运动员身心健康,对田径队的长足发展埋下隐患。而科学性的缺乏不但体现在训练方面,建队、选拔时的科学调研是队伍健康发展的前提,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的有机科学统一是队伍长远发展的基础,沙盘模拟科学战术安排是队伍成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训练与发展中使蛮力、用旧办法已经不符合田径运动的现代发展趋势,科学性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已经必不可缺。
二、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探析
(一)发展资源与发展需要不相匹配
近年来,技工学校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扶持,获得资金及其他资源有所增长。但由于观念未能更新或旧有体制未能变革等原因,导致技工學校的经费对于田径队发展的支持相对较少。现代田径训练对于各方配套资源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田径训练所需的教练指导力量、训练器械、伤病治疗、训练保护、心理辅导、营养补助和比赛用度等方面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相应的成绩下滑、身体伤病、水平停滞等问题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不但对田径队的长足发展无所助益甚至会损害参训学生利益,对田径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学校发展规划与田径队发展模式不相匹配
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项目的提高与发展,需要长期的训练与积累。而目前技工学校对于田径队发展缺少长期高效、明确全面的发展纲要或提高计划。往往是以近期比赛为目标,以眼前利益为核心,赛前突击、赛后放松,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训练发展模式。缺乏有效地发展模式对田径队的赛事成绩、人员培养必然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造成田径队或者体育发展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下降,更加难以获得经费等资源支持,比赛及训练水平急剧下滑。最终将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将技工学校的田径队发展引入难以逆转、难以改善的恶劣情境。
三、训练及发展模式的策略优化
(一)革新发展理念,改进旧有体制
体育运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功成才的必备条件,田径运动作为最普及、最直观的体育项目,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与认可。看待田径队训练与发展时,既要注重其参赛目标又要关注其长远发展目标:通过训练,提高田径队整体实力与素质,进而在比赛中夺得优异成绩,可以为集体争得荣誉,为个人赢得赞美,是值得鼓励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在师生中营造热爱运动,勇于拼搏的精神氛围,有利于青年学子的长足发展,有利于为校园文化和学校传统注入积极向上的基因,是田径队长远发展着眼目标[2]。从思想源头上革新发展理念,才能切实打破旧有体制束缚,加快田径队的发展与提高。
(二)注重全面规划,建立配套制度
田径项目的发展应当注重积累与沉淀,这就需要对于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具体事务做出整体规划。规划首先应当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与全面规划,与学校发展思路相一致。在确定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现代的配套制度。对于资金使用、训练安排、师生管理、赛事计划、校园活动等均设置对应明确稳定的标准和要求,同步建立监督机制,调动学生与校方的积极性,形成对田径队发展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而建立起完善、全面、高效和科学的制度体系,从总体规划上保障田径队的训练与发展。
(三)资金配套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前文已经简要分析现代化的田径队训练与发展对于配套资源的高要求与高标准。在建立科学制度的基础上,一是统筹考虑划拨专项资金,保障田径队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二是建立资金使用制度,保障资金使用的高效科学,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督;三是积极探索多种资金引流方式,尝试吸引社会资金赞助支持,同时结合训练,打造品牌赛事,既能提高队伍水平形成学校拳头项目,也可引起社会关注反哺技工学校招生发展,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进一步推高田径运动发展水平,逐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四)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内在修养
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明显,个性鲜明,在体育训练的同时注重配套心理辅导科目。发挥田径项目在心理建设方面的长处,结合田径各项目自身特点,提供针对性强、指引性强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运动员积极主动从项目中发掘精神力量,助推训练水平和竞赛水平的提高。变革过去只看重成绩、看重身体素质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对队员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目标,培养青年学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素养,强化内在修养,另辟蹊径提高田径队训练水平[3]。
四、结束语
田径项目因此条件限制少、群众基础广等原因成为校园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基础性运动。技工学校的田径队建设应当可以视作校园体育发展水平的缩影与体现,因此着力提高田径队训练水平,优化发展模式是切实提高技工学院体育运动素质的关键行动。技工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重视学生诉求,设定长远规划,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手段发挥出田径队在校园文化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各界也应对技工学校田径运动发展及技工学校整体体育运动发展加大关注与资源投入。
参考文献:
[1]梁庆刚,雷秀红.影响山西高职高专田径队发展的因素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21(02):55-58.
[2]汤剑辉.浙江省高职院校田径队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5(05):137-139+126.
[3]陈宝海,解翠英.对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发展因素及对策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98-100.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关键词:技工学校;田径;训练;发展模式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科目,是考验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运动项目,特别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现青年一代精神面貌的重要渠道,在国际国内均备受重视。随着国家对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技工学校的田径队训练及发展模式引起各方关注,要求提高与改革的思考逐渐增加。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技术教育与体育教育存在脱节
随着就业压力逐渐加大,技工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校方,对于技术的教学重视逐步提高,这是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在极度重视技术教育的同时,校方与学生自身并未同步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出现认为体育教育浪费世间,不务正业的想法,造成技术教育、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在此观念基础上,以田径队为代表的体育训练、体育教育被忽视,从思想根源上制约阻滞了田径队的训练与发展。同时对已经参与到田径队训练、工作中的师生造成不良心理影响,无法形成坚定的自我认可,对于训练艰苦、耗时耗力的田径运动来说影响较为恶劣[1]。
(二)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存在脱节
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年龄普遍小于大专院校学生,心理发育程度相应的不够成熟。而且在该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仍然未完全脱离青春期,在心理上依然存在叛逆、脆弱等相较成年人更为鲜明的性格特征。而田径训练表面上是身体的锻炼,但更深层次地是对心理素质、心智情况的重要考验,在面对艰苦的训练安排、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以及挫折或荣耀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时,如何调整好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对于年龄偏小的技工学校学生而言显得尤为关键。但目前技工学校的田径队训练及发展模式基本仅关注身体训练,却容易忽视运动员的心理建设与辅导,在精神与身体的锻炼上存在严重脱节。
(三)训练与发展缺乏科学性
田径运动是目前世界发展较为迅速的项目,体育科学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但是纵观国内技工学校的训练情况,在训练方法、训练器械、运动员营养、伤病保障、教练员水平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落后与缺失。缺乏科学性的训练方式方法,不但无法对队伍成绩提高提供助益,甚至会伤害运动员身心健康,对田径队的长足发展埋下隐患。而科学性的缺乏不但体现在训练方面,建队、选拔时的科学调研是队伍健康发展的前提,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的有机科学统一是队伍长远发展的基础,沙盘模拟科学战术安排是队伍成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训练与发展中使蛮力、用旧办法已经不符合田径运动的现代发展趋势,科学性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已经必不可缺。
二、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探析
(一)发展资源与发展需要不相匹配
近年来,技工学校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扶持,获得资金及其他资源有所增长。但由于观念未能更新或旧有体制未能变革等原因,导致技工學校的经费对于田径队发展的支持相对较少。现代田径训练对于各方配套资源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田径训练所需的教练指导力量、训练器械、伤病治疗、训练保护、心理辅导、营养补助和比赛用度等方面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相应的成绩下滑、身体伤病、水平停滞等问题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不但对田径队的长足发展无所助益甚至会损害参训学生利益,对田径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学校发展规划与田径队发展模式不相匹配
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项目的提高与发展,需要长期的训练与积累。而目前技工学校对于田径队发展缺少长期高效、明确全面的发展纲要或提高计划。往往是以近期比赛为目标,以眼前利益为核心,赛前突击、赛后放松,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训练发展模式。缺乏有效地发展模式对田径队的赛事成绩、人员培养必然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造成田径队或者体育发展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下降,更加难以获得经费等资源支持,比赛及训练水平急剧下滑。最终将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将技工学校的田径队发展引入难以逆转、难以改善的恶劣情境。
三、训练及发展模式的策略优化
(一)革新发展理念,改进旧有体制
体育运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功成才的必备条件,田径运动作为最普及、最直观的体育项目,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与认可。看待田径队训练与发展时,既要注重其参赛目标又要关注其长远发展目标:通过训练,提高田径队整体实力与素质,进而在比赛中夺得优异成绩,可以为集体争得荣誉,为个人赢得赞美,是值得鼓励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在师生中营造热爱运动,勇于拼搏的精神氛围,有利于青年学子的长足发展,有利于为校园文化和学校传统注入积极向上的基因,是田径队长远发展着眼目标[2]。从思想源头上革新发展理念,才能切实打破旧有体制束缚,加快田径队的发展与提高。
(二)注重全面规划,建立配套制度
田径项目的发展应当注重积累与沉淀,这就需要对于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具体事务做出整体规划。规划首先应当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与全面规划,与学校发展思路相一致。在确定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现代的配套制度。对于资金使用、训练安排、师生管理、赛事计划、校园活动等均设置对应明确稳定的标准和要求,同步建立监督机制,调动学生与校方的积极性,形成对田径队发展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而建立起完善、全面、高效和科学的制度体系,从总体规划上保障田径队的训练与发展。
(三)资金配套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前文已经简要分析现代化的田径队训练与发展对于配套资源的高要求与高标准。在建立科学制度的基础上,一是统筹考虑划拨专项资金,保障田径队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二是建立资金使用制度,保障资金使用的高效科学,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督;三是积极探索多种资金引流方式,尝试吸引社会资金赞助支持,同时结合训练,打造品牌赛事,既能提高队伍水平形成学校拳头项目,也可引起社会关注反哺技工学校招生发展,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进一步推高田径运动发展水平,逐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四)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内在修养
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明显,个性鲜明,在体育训练的同时注重配套心理辅导科目。发挥田径项目在心理建设方面的长处,结合田径各项目自身特点,提供针对性强、指引性强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运动员积极主动从项目中发掘精神力量,助推训练水平和竞赛水平的提高。变革过去只看重成绩、看重身体素质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对队员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目标,培养青年学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素养,强化内在修养,另辟蹊径提高田径队训练水平[3]。
四、结束语
田径项目因此条件限制少、群众基础广等原因成为校园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基础性运动。技工学校的田径队建设应当可以视作校园体育发展水平的缩影与体现,因此着力提高田径队训练水平,优化发展模式是切实提高技工学院体育运动素质的关键行动。技工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重视学生诉求,设定长远规划,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手段发挥出田径队在校园文化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各界也应对技工学校田径运动发展及技工学校整体体育运动发展加大关注与资源投入。
参考文献:
[1]梁庆刚,雷秀红.影响山西高职高专田径队发展的因素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21(02):55-58.
[2]汤剑辉.浙江省高职院校田径队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5(05):137-139+126.
[3]陈宝海,解翠英.对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发展因素及对策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98-100.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