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刚开年,一个消息在重庆服装行业不胫而走——重庆老品牌天派制衣有限公司要歇业了。
“天派制衣不是歇业,而是要从生产制造向品牌服饰转型升级。”天派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毅坚定地回答。
天派的转型,正是渝派服饰品牌升级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批发之殇
几年前,初入职场的重庆女孩张玲一有空便到江北观音桥商圈的时装店去逛,每次都能淘到漂亮衣服。
张玲最喜欢挑那些挂着广东吊牌的衣服。
“广东的衣服,价钱虽然高点,但质量不错。”张玲说,这些衣服款式比较独特,穿出去不容易重样。
张玲并不知道,很多挂着广东吊牌的衣服,其实产自重庆。
重庆历来就是服装生产重镇,一些广东客商从重庆批量采购服装后,只需换个标牌,然后再发回重庆销售,价格立马翻倍。据统计,重庆服装企业销售额的60%来自批发业务,80%的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是批发。因此,大部分利润被外地客商赚走。“这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比如一条连衣裙,重庆出厂价只要150元,批发到广东换标后,售价便涨到300多元。”渝中区个体协会渝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程其飞说。
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段记西服老板段远红,对此也深有感触。
段远红曾为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多个知名品牌西服做代工,贴牌生产长达十年时间,一套卖价数万元的西服,他仅能赚几十元加工费。
“其实我们也能做出全世界最顶级的西服,凭什么奢侈品都是外国货?”段远红很不服气。
为什么渝派服饰会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中国首家服饰业管理顾问公司创始人祝文欣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缺少品牌。
“渝派服饰要想从默默无闻中崛起,必须打好品牌升级的组合拳。”祝文欣说。
产业集聚
2010年1月的一天,重庆港派制衣公司总经理邓毅正四处寻觅新厂房。
从1992年开始,邓毅便在朝天门做服装批发。18年来,从最初的千厮门二码头,到现在的南岸区六公里二塘村,邓毅的厂房共搬迁了六次。
“真不知道这次又要往哪里搬。”说起这事,邓毅相当无奈。
“每次搬家,光是设备、运输、装修等费用,就要花三五十万元。”邓毅仔细算过账,以平均搬家一次花费40万元计算,七次搬家就要花费280万元,这笔钱完全可以兴建一个现代车间了。
更恼火的是,像邓毅这样面临厂房搬迁的渝派服装老板还有不少。
据邓毅估算,仅在朝天门市场渝派服装精品城里,具有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就有300多家,其中80%是在南岸四公里至九公里沿线租的民房做厂房,20%是自己租地修建厂房。
“重庆服装企业散、乱、小,集群化程度不高,这是渝派服饰品牌效应难以凸显的重要原因。”程其飞说。
2010年7月,工信部出台《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鼓励纺织工业的部分制造环节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为了抓住机遇,重庆市政府把服装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规划在巴南、涪陵、万州及渝西、渝东南形成纺织服装五大产业板块。
随后,一批纺织服装工业园纷纷开工建设。
2011年,邓毅的公司在巴南麒龙服装纺织创意产业园安营扎寨。
引才借智
2010年3月的一天早上,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
看着工人正将连夜赶制的服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程其飞心里隐隐有一丝忧虑。
渝派服装企业60%以上的产品靠模仿广州、杭州、武汉等地的款式,自主设计的款式只有30%多。
山寨版服装的利润非常低,一件售价200元的衣服,利润还不到10元。“这样下去,我们永远只能是为人作嫁衣裳。”程其飞叹息。
要做大做强品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重庆的服装企业主都明白这一点。然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此时,重庆的服装企业几乎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只有少数企业主学过服装设计。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其飞与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朱锦秀相遇。
“朱院长,你得帮帮重庆的服装业啊。”程其飞对朱锦秀说。
“怎么帮?”朱锦秀问。
“你们学院服装设计人才多,而我们的企业却缺少设计人才。”
“我正在为学生没有实践锻炼的平台头疼呢。”
“不如我们合作吧。我们提供平台,你们提供人才。”程其飞说。
就这样,程其飞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之路。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企业主也开始到广州、杭州、武汉等服装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去揽才。
渝派服装“卡娜磊诗”掌门人段勇从沿海高薪聘请了两名设计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卡娜磊诗”自主设计的第一批原创服装上市不久即被一抢而空。
有了专业的设计师,渝派服饰渐渐有了起色。“诗曼其尔”“衣饰俏丽”“安吉妮娅”等一批服装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品牌包装
2011年3月的一天,重庆市服装协会秘书长陈尚福只身来到北京。
此次京城之行,陈尚福是为了打探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的情况。
经过20年的发展,CHIC已成为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盛会。然而,在这个服装行业最大的交流平台上,来自重庆服装界的声音却微乎其微。“哪一天才能看到重庆的服装企业前来参展哟?”陈尚福在心里问自己。
其实,不是重庆的企业不愿意来,而是对它们来说,展会的门槛过高——仅布置一个展位就需要几十万元。
2012年,陈尚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一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企业创名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有奖励,服装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展览,可享受展位费补贴。同时,零售商场卖重庆服装,如果销量进入该商场前十名,政府也有专项资金奖励。
为鼓励企业参加2012年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市政府拿出400万元,用于补贴参展企业。
这一举措有力地激发了重庆服装企业的参展热情。
2012年3月24日,陈尚福带着重庆11家服装企业首次抱团参展,便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天派”“树王”“金爵士”“梦之诗”等品牌在博览会上亮相后,知名度大为提升。
尝到甜头的重庆服装企业纷纷出招进行品牌包装。
2012年11月11日,香港著名演员方中信现身重庆。方中信此行是为其代言的段记西服拍摄宣传广告。段记西服成为重庆首家请港台明星代言的服装企业。
“我们为此筹备了近两年时间,总投资近2000万元。”段远红说,接下来,他还将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集中投放广告。
目前,不少重庆服装企业也在酝酿请国内一线影视明星代言。
在政府和企业的联动下,渝派服饰品牌正在悄然崛起。
“天派制衣不是歇业,而是要从生产制造向品牌服饰转型升级。”天派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毅坚定地回答。
天派的转型,正是渝派服饰品牌升级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批发之殇
几年前,初入职场的重庆女孩张玲一有空便到江北观音桥商圈的时装店去逛,每次都能淘到漂亮衣服。
张玲最喜欢挑那些挂着广东吊牌的衣服。
“广东的衣服,价钱虽然高点,但质量不错。”张玲说,这些衣服款式比较独特,穿出去不容易重样。
张玲并不知道,很多挂着广东吊牌的衣服,其实产自重庆。
重庆历来就是服装生产重镇,一些广东客商从重庆批量采购服装后,只需换个标牌,然后再发回重庆销售,价格立马翻倍。据统计,重庆服装企业销售额的60%来自批发业务,80%的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是批发。因此,大部分利润被外地客商赚走。“这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比如一条连衣裙,重庆出厂价只要150元,批发到广东换标后,售价便涨到300多元。”渝中区个体协会渝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程其飞说。
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段记西服老板段远红,对此也深有感触。
段远红曾为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多个知名品牌西服做代工,贴牌生产长达十年时间,一套卖价数万元的西服,他仅能赚几十元加工费。
“其实我们也能做出全世界最顶级的西服,凭什么奢侈品都是外国货?”段远红很不服气。
为什么渝派服饰会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中国首家服饰业管理顾问公司创始人祝文欣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缺少品牌。
“渝派服饰要想从默默无闻中崛起,必须打好品牌升级的组合拳。”祝文欣说。
产业集聚
2010年1月的一天,重庆港派制衣公司总经理邓毅正四处寻觅新厂房。
从1992年开始,邓毅便在朝天门做服装批发。18年来,从最初的千厮门二码头,到现在的南岸区六公里二塘村,邓毅的厂房共搬迁了六次。
“真不知道这次又要往哪里搬。”说起这事,邓毅相当无奈。
“每次搬家,光是设备、运输、装修等费用,就要花三五十万元。”邓毅仔细算过账,以平均搬家一次花费40万元计算,七次搬家就要花费280万元,这笔钱完全可以兴建一个现代车间了。
更恼火的是,像邓毅这样面临厂房搬迁的渝派服装老板还有不少。
据邓毅估算,仅在朝天门市场渝派服装精品城里,具有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就有300多家,其中80%是在南岸四公里至九公里沿线租的民房做厂房,20%是自己租地修建厂房。
“重庆服装企业散、乱、小,集群化程度不高,这是渝派服饰品牌效应难以凸显的重要原因。”程其飞说。
2010年7月,工信部出台《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鼓励纺织工业的部分制造环节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为了抓住机遇,重庆市政府把服装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规划在巴南、涪陵、万州及渝西、渝东南形成纺织服装五大产业板块。
随后,一批纺织服装工业园纷纷开工建设。
2011年,邓毅的公司在巴南麒龙服装纺织创意产业园安营扎寨。
引才借智
2010年3月的一天早上,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
看着工人正将连夜赶制的服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程其飞心里隐隐有一丝忧虑。
渝派服装企业60%以上的产品靠模仿广州、杭州、武汉等地的款式,自主设计的款式只有30%多。
山寨版服装的利润非常低,一件售价200元的衣服,利润还不到10元。“这样下去,我们永远只能是为人作嫁衣裳。”程其飞叹息。
要做大做强品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重庆的服装企业主都明白这一点。然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此时,重庆的服装企业几乎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只有少数企业主学过服装设计。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其飞与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朱锦秀相遇。
“朱院长,你得帮帮重庆的服装业啊。”程其飞对朱锦秀说。
“怎么帮?”朱锦秀问。
“你们学院服装设计人才多,而我们的企业却缺少设计人才。”
“我正在为学生没有实践锻炼的平台头疼呢。”
“不如我们合作吧。我们提供平台,你们提供人才。”程其飞说。
就这样,程其飞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之路。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企业主也开始到广州、杭州、武汉等服装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去揽才。
渝派服装“卡娜磊诗”掌门人段勇从沿海高薪聘请了两名设计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卡娜磊诗”自主设计的第一批原创服装上市不久即被一抢而空。
有了专业的设计师,渝派服饰渐渐有了起色。“诗曼其尔”“衣饰俏丽”“安吉妮娅”等一批服装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品牌包装
2011年3月的一天,重庆市服装协会秘书长陈尚福只身来到北京。
此次京城之行,陈尚福是为了打探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的情况。
经过20年的发展,CHIC已成为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盛会。然而,在这个服装行业最大的交流平台上,来自重庆服装界的声音却微乎其微。“哪一天才能看到重庆的服装企业前来参展哟?”陈尚福在心里问自己。
其实,不是重庆的企业不愿意来,而是对它们来说,展会的门槛过高——仅布置一个展位就需要几十万元。
2012年,陈尚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一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企业创名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有奖励,服装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展览,可享受展位费补贴。同时,零售商场卖重庆服装,如果销量进入该商场前十名,政府也有专项资金奖励。
为鼓励企业参加2012年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市政府拿出400万元,用于补贴参展企业。
这一举措有力地激发了重庆服装企业的参展热情。
2012年3月24日,陈尚福带着重庆11家服装企业首次抱团参展,便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天派”“树王”“金爵士”“梦之诗”等品牌在博览会上亮相后,知名度大为提升。
尝到甜头的重庆服装企业纷纷出招进行品牌包装。
2012年11月11日,香港著名演员方中信现身重庆。方中信此行是为其代言的段记西服拍摄宣传广告。段记西服成为重庆首家请港台明星代言的服装企业。
“我们为此筹备了近两年时间,总投资近2000万元。”段远红说,接下来,他还将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集中投放广告。
目前,不少重庆服装企业也在酝酿请国内一线影视明星代言。
在政府和企业的联动下,渝派服饰品牌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