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亲属作证豁免制度的分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同时也赋予了近亲属出庭作证豁免权。亲属的作证豁免权存在一定的法律价值,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应适当拓宽证人作证豁免权的主体范围、适用的阶段、免除亲属的作证义务及其适用的例外情况以及建立相关的救济机制。
  关键词:亲属;出庭作证;改善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58-02
  一、关于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的现行规定
  我国1997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原有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证人作证豁免权,只有精神上和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才免于作证。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当理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此确定了亲属出庭作证的豁免权。
  二、我国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的缺陷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亲属出庭作证豁免权,正式规定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受法庭强制出庭作证。此在新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的规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近亲属只是免于“出庭”作证,并没有免除其作证的义务。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 188 条规定的是不得强制近亲属“出庭”作证,并没有免去其作证的义务,换言之,除了出庭作证以外,被告人的近亲属向司法机关作证的义务并没有免去,所以当司法机关传唤被告人的近亲属作证时,其仍然不得拒绝。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仅仅规定了近亲属可以免于出庭作证,来回避在庭审中和被告人当面对质,出现难堪的局面,进而损害家庭利益;但并不是赋予被告人享有作证豁免的权利,“其实质上他们还是有作证的义务,只是不能使其出庭而已”由此可知,在被告人的近亲属不到庭的情况下,公诉机关还是可以把在侦查阶段得到的近亲属的书面证言作为证剧呈上法庭,这其实对近亲属作证的义务并没有免除,如前述案例一,仍然不利于亲情伦理的维护,这也意味着现行刑诉法第 188 条规定行同虚设。简而言之,就是我国的近亲属作证豁免权其实仅仅局限于庭审阶段的不出庭作证。
  (二)享有作证豁免权的主体范围过窄。
  在我国的现有司法环境下,如果亲属作证豁免权的主体范围规定太宽,不利于刑事司法活动的顺利推进,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影响对刑事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是应当受到法律追究的犯罪分子逃离法网之外。但是主体范围规定的太窄,则不能体现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利于证人人权的保障、正义的彰显及家庭的和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被强制到庭作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享有亲属作证豁免权的主体范围太窄。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出庭作证的话也是不利于家庭伦理的维护。所以,现有规定难以体现亲属作证豁免权的价值和目的。
  (三)作证豁免权的适用阶段仅仅限于在庭审阶段。
  任何一项权利的设置或制度的构建都离不开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的推动及相关配套措施的保障。单纯的设立亲属作证豁免权不是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其目的是要让权利的享有者能够现实的行使权利,知道如何行使权利,使亲属作证豁免权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来看,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只是在案件庭审阶段不被强制到庭作证。对于在侦查和起诉阶段,亲属证人能否援引该条文拒绝提供证据,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四)没有明确规定作证豁免权行使的程序及相关的救济机制。
  权利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中规定了亲属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相互隐匿罪行的情形,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也规定了排除亲属拒证权适用的例外情况。可见,不管是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还是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都规定了排除适用的例外情形,将行使主体的行使情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亲属作证豁免权的现有规定,仅仅是设立了该权利。具体的对于该权利的享有者应该如何行使权利、救济权利以及刑事司法机关如何保障亲属证人的作证豁免权等程序性事项和救济机制都没有作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五)没有规定作证豁免权行使的例外。
  我国古代规定了“亲亲相隐”制度。此制度规定了亲属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相互隐匿罪行的情形,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也规定了排除亲属拒证权适用的例外情况。可见,不管是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还是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都规定了排除适用的例外情形,将行使主体的行使情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在庭审阶段可以行使作证豁免权,但是亲属作证豁免权适用的案件范围却没有作出规定。
  三、对我国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的完善
  (一)免除作证义务。
  现行的刑诉法仅仅免除证人出庭义务,而不免除其作证义务,将会使证人出庭作证豁免权面临被架空的危险。即使证人不必出庭,但依然承担着提供书面证言的义务。在面对侦查机关的询问时,被告人的近亲属仍然处于被处以包庇罪和受到良心谴责的尴尬境地。近亲属若拒绝提供证言,可能被冠以包庇罪的罪名,若近亲属提供了证言,其将难以面对家人,不利于家庭和谐,这种制度下的证人作证,不利于维护家庭和谐关系。因此,将来的立法应当考虑免除近亲属的作证义务而不仅仅是出庭义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维护家庭和谐关系。
  (二)主体范围扩大。
  亲属作证豁免权的立法目的就是维护亲属之间的亲情伦理关系、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如果说法律规定配偶、父母、子女享有该权利是基于对更亲、更浓、更紧密的亲情关系的维护,那么,法庭强制被告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夕卜祖父母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出庭作证又是对这种亲情关系的破坏,也不利于维护亲属之间的亲情伦理关系。所以为了保证亲属作证豁免权的功能和立法目的能够完整发挥和有效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扩大现有规定的主体范围,至少应该把该权利的主体范围扩大到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范围,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三)拓宽亲属作证豁免权适用的程序阶段。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只有在法庭审判阶段,不受法庭强制出庭作证。在我国,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的侦查对整个刑事诉讼诉讼具有非常要的作用,侦杳机关收集的证据的质量直接决定刑事案件最终的结果和走叫,侦查阶段也因此而最容易侵犯人们的权利。如果刑事诉讼亲属作证豁免权只限于案件的审判阶段适用,而不能适用于前期的侦杳阶段和提起公诉阶段,那么亲属证人很可能在侦杳阶段和提起公诉阶段巳经受强制而“出卖”了自己的亲属,到了法庭审判阶段,即使亲属证人不出庭,法庭同样可以适用亲属证人提供的证据对被告人进行宣判,宣判阶段的亲属作证豁免权只是避免了亲属之间面对面对质的尴尬局面。而此时,正人的权利巳经受到了侵犯,亲属之间的和谐关系巳经遭到了破坏。因此,为了保证亲属作证豁免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应当将亲属作证豁免权的适用从仅限于审判阶段扩展到案件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或者:接规定法定范围内的亲属在任何时候都享有作证豁免权。
  (四)建立亲属作证豁免权的救济机制。
  有侵权就应当有救济。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为了体现其权威性,保证亲属作证豁免权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避免受到侵害,应当设立亲属作证豁免权受侵害后的救济机制。例如,证人在追诉机关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时,可以主张自己提供的证据无效或法庭不能采纳其中对被告人不利的部分证据;如果证人提出申请行使亲属作证豁免权,追诉机关不接受申请、违法审查申请或阻碍申请人获取证明法定亲属关系的相关证据的,证人可以拒绝提供证据,若追诉机关强迫证人作证的,证人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五)规定行使亲属作证豁免权的例外情形。
  1.违背人伦道德的案件。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违背人伦道德的的行为,如虐待、侮辱、重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这些行为是内部成员直接对这种关系的破坏,该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人伦道德精神,法律的介入不会继续破坏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亲情关系,而是制止行为人对亲情关系的继续破坏。
  2.危害国家安全旳案件。
  不能强调国家权利与个人权利的绝对平衡,在特殊情况下应当遵从国家安全利益优先的原则。在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中,如果承认亲属证人的作证豁免权,可能不符合当前的司法环境,造成相关证据的缺失,降低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的力度,从而导致国家利益和更多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法律应当将亲属作证豁免权限制在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以外。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8-100.
  [2]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20-128.
  作者简介:崔凤琴,贵州师范大学,经济法学。
其他文献
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隐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攻坚战中的重点解决对象。2014年《预算法》的修订导致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被集中清理,我国地方政府因此选择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来完成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但在PPP模式被广泛接受的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PPP模式中的不当实践使得其产生了隐性债务。在当前形势下,防范化解PPP项目中的隐性债务不仅是地方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是降低债务风险进而保证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PPP项目中存在隐
摘要:“虐恋”由英文词sadomasochism转译而来,sadomasochism由sadism与masochism两个词合成。sadism意为施虐倾向,masochism意为受虐倾向。老一辈社会学家潘光丹提出将sadomasochism翻译为“虐恋”,一方面表现出施虐与受虐的虐待行为,另一方面“恋”又展露出与人类情感世界的关联,这一译法因而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赞誉。  关键词:追赶;溃逃;虐恋
期刊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欣欣向荣,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而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潜藏着众多知识产权纠纷。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平台在电商领域不断掘金的过程中,也承担着愈加沉重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针对上述问题,著作权领域中的“通知-删除”规则渐渐进入了专利侵权的视野,有部分学者提议将该规则引入专利领域。然而,《侵权责任编草案》和《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立法的态度还在犹疑,学者们的意见也尚未统一。
  “通知-删除”规则在专利领域是否有适用空间,本文试图在电子商务的视域下探究这一问题。因此在结合学界
摘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自然地流露出个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如果能把对经典的学习和德育工作很好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发现,经典作品中,很多都蕴含有很高道德意味——这是中国画创作的古老传统。当代的语境虽跟他们相差很远,观念也更多元,但部分古人在书画中注入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解读出来,与现代观念结合,激活它,让古典在现代生活中生存发展。  关键词:岭南;书画;道德;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期刊
摘要:医改六年多来,我国各省级层面已从多个角度对分级诊疗服务进行通盘谋划布局,并相应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进行探索。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分级诊疗实施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级诊疗;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期刊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了“职业禁止”的规定,这项规定在我国属新事物,因而理论界与实务界会产生众多疑难问题以待解决。作为一项新规定在没有司法解释以及案例指导的情况下,具体司法适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众多问题。再加之,于刑法之外的法律、行政法规中也有关于“职业禁止”的规定,当刑事职业禁止与其产生竞合时如何适用的问题,对此学界也并无统一看法。因而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并尽可能精确解读刑事职业禁止制度,以做到依法适用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为了更深入研究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适用中的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
摘要: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经济、外交、民生、治国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和检讨,会议的核心主题聚焦于辩论西汉帝国的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财经政策。与会双方围绕着官营工商业、本末以及孝养观这三方面的争辩,实际上表达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  关键词:盐铁会议;官营工商业;孝养观;治国理念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母法。宪法从大洋彼岸跋涉到中国,这个过程是艰难无比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想象的,让人倍觉酸涩苦辣。郑琼现教授所著的《近代中国的宪政之痒》可以带领我们领略这一艰难的过程,所谓南橘北枳,立宪的中国之果已因水土,气候之故与西方迥异。应该说,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立宪史研究,已经取得了硕果,或厚或薄的十几本专门著述,清楚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  关键词:中国宪政;
期刊
摘要:在劳动者损害赔偿责任方面,我国《劳动合同法》仅规定了两种使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一种是有限的违约责任。因此《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保护非常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劳动者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对用人单位合理的保护作了初步探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劳动者;损害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利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