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运用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索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逐渐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近年把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兴趣,强化吸引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如果采用枯燥呆板的理论灌输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毫无兴趣,而“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则是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中,恰当利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和音像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我国所有制结构”这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我利用多媒体设置了一幅漫画,并配以动作和声音,说明了个别非法私营者坑蒙拐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从反面得出以下结论:对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加以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又如,在教学“经济特区”这一框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并投影出歌词,此时美妙悦耳的旋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时适时地提出:“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意味着什么?”学生认真思考,细心领会,从而深刻理解了经济特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通过向学生展示栩栩如生的情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以声、文、色、形作用于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感官,达到悦耳、爽目、怡心的效果,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扩大课堂容量,启发学生思维,强化知识理解。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靠教师的一张嘴完成的,不仅其承载和传递的信息量较少,而且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人为地把学生变成了一个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信息量、知识容量加大,且能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框时,我适时节选了纪录片《邓小平》中有关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片段,片中的解说词很清楚地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在当时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引入时政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把时政、事实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哲学常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沙尘暴发生时的情景,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树木、环境污染等因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又加强了学生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的理解。又如,教学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这一内容时,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并播出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和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及专家剖析。学生通过观看,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等。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从时间与空间上得以延伸。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转变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实现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再是围绕知识传授转圈子。
总之,在政治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增加课堂密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象性、立体空间感、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教学的交互活动中来,有利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项技能的提高。
一、课堂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兴趣,强化吸引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如果采用枯燥呆板的理论灌输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毫无兴趣,而“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则是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中,恰当利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和音像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我国所有制结构”这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我利用多媒体设置了一幅漫画,并配以动作和声音,说明了个别非法私营者坑蒙拐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从反面得出以下结论:对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加以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又如,在教学“经济特区”这一框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并投影出歌词,此时美妙悦耳的旋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时适时地提出:“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意味着什么?”学生认真思考,细心领会,从而深刻理解了经济特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通过向学生展示栩栩如生的情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以声、文、色、形作用于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感官,达到悦耳、爽目、怡心的效果,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扩大课堂容量,启发学生思维,强化知识理解。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靠教师的一张嘴完成的,不仅其承载和传递的信息量较少,而且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人为地把学生变成了一个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信息量、知识容量加大,且能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框时,我适时节选了纪录片《邓小平》中有关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片段,片中的解说词很清楚地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在当时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引入时政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把时政、事实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哲学常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沙尘暴发生时的情景,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树木、环境污染等因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又加强了学生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的理解。又如,教学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这一内容时,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并播出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和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及专家剖析。学生通过观看,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等。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从时间与空间上得以延伸。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转变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实现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再是围绕知识传授转圈子。
总之,在政治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增加课堂密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象性、立体空间感、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教学的交互活动中来,有利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项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