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认为:学习进阶是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如6~8年),学生学习和研究某一主题时,这些思维方式依次进阶[1]。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个不同的中间水平,这些中间水平为“阶”。“阶”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个“脚踏点”,正是一个个连续的“阶”将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2]。田径作为其他各运动项目的基础,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时间跨度长,涉及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同时,田径项目所包含的走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其运动结果都是客观的、可测量的量化指标,因此,适合运用学习进阶理论构建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
(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要注重与学生的學习、生活相联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同样也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北京市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在全面贯彻《课标》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的基础上,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3个方面进行构建与实施,充分体现一至十二年级田径类项目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田径项目属性的体现
1.田径类项目具有成绩测量的客观性
成绩测量的客观性是指田径运动在比赛时是通过测量时间、高度和远度决定胜负与名次的,成绩测量的客观性体现了田径运动决定胜负的基本方式,反映了体能对田径运动成绩的主导性作用,也反映了运动技术对成绩的重要影响[3]。中小学田径类项目由走跑、跳和投3个部分内容组成,其运动结果都是可测的、可量化的,客观性的。因此,在北京市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中,学习目标的制订上采用可量化的进阶性指标予以呈现。在学习评价的制订上以具体的学习目标为评价要点,结合过程性评价进行进阶式的多向性评价。
2.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封闭式运动技能
田径运动作为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通过走跑、跳、投三大类运动项目的学、练、赛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田径运动又是一项封闭式运动技能,其动作结构都具有周期性和严格的时序性,如,短跑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4个部分组成;跳高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部分组成,且动作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田径运动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周期性,以及以体能为主的项目属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因此,在北京市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中,学习内容的设置上不能简单重复,而是要构建具有进阶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方法上要多样、组织形式要多变、学习器材要多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二、北京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的现状
田径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人体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运动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对北京市16个区县关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项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在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的连贯性、进阶性和整体性不强,存在学习内容重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等现象,尤其是中长跑项目。2018~2020级北京市青蓝计划中小学106名体育教师关于“在您的田径教学中,学生最不愿意练习的项目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79%的教师都选择了中长跑。
因此,如何使田径项目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设置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内容、制订学习目标,使田径学习具有递进性、目标性,如何制订田径类项目的学习评价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需要教师在构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时继续探索与研究。
三、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将体育纳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统筹谋划,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协同育人。构建目标明确、分级管理、学段衔接、水平进阶、资源共享、贯通培养的“小学基础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北京市体育与健康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设计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构建北京市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田径类项目课的一体化课程投体系。将田径项目学习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构建,体现整体性、连贯性和进阶性。在小学阶段,关注学生一般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关注学生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在高中阶段关注田径专项运动能力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的进阶式构建与实施
1.学习目标的进阶式课程构建思路
在小学阶段,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体验,三年级和四年级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学习,五年级和六年级侧重对田径技能的掌握。在初中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提升。在高中阶段,实施必修选学的模块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项学习,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强化,提升专项运动能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学习主题的构建,“从小学阶段的体验—学习—掌握”,到初中阶段的“提高、提升”和高中阶段的“强化”,呈现的是一个层次递进,逐步提高与进阶的过程(图1)。 2.学习目标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
学习目标的制订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同时结合《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学业水平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来制订每一学年的学习目标。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田径类项目包含了走跑、跳、投三大方面的学习内容,根据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进阶式一体化设计,设置50m跑、100m跑、跨栏(50m)、中长跑、跳高、跳远、投沙包、掷实心球等项目每学年的学习目标,同时,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每学年学习目标从整体性上看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学习目标,体现目标的一致性和进阶性。
(二)学习内容的进阶式构建与实施
中小学田径运动项目由走跑、跳、投三大学习内容构成,走跑的内容包含走、短跑、中长跑、接力跑、障碍跑等;跳的内容包括跳高、跳远等;投的内容包括投沙包或垒球、实心球、铅球等。
1.学习内容的进阶式课程构建思路
根据田径运动的项目属性及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将走跑、跳、投三大类课程内容贯穿于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具有教学内容整体性和连贯性,以达到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目的。关注学生在各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田径各运动技能掌握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进阶式的学习内容课程构建(表1)。
2.学习内容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
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因此,在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田径项目课程体系学习内容构建中,将走跑、跳、投三大部分内容贯穿在每个学段,但每个学段的内容上具有进阶性。在小学阶段,速度素质是发展的敏感期,在学习内容设计上要侧重速度素质的内容。如,30~50m的短跑、接力跑等。在初中階段,注重短跑和中长跑的距离进阶,短跑由30~50m进阶到50~100m,中长跑由400m到800m/1000m。同时,侧重学生耐力素质敏感期的针对性练习,将中长跑学习贯通在初中3年,关注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同一教材的不同学习体验和知识难点。在高中阶段,田径教学实施的是必修选学模块教学。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对技能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战性。如,跑由障碍跑进阶到跨栏跑,跳高由跨越式跳高进阶到背越式跳高,跳远由蹲踞式跳远进阶到挺身式跳远或三级跳远,投掷项目由实心球进阶到铅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中选择1~2项进行系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田径特长的发展,达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要求。
(三)学业评价的进阶式构建与实施
1.学习评价的进阶式课程构建思路
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学习评价的构建,以每学年制订的学习目标作为评价要点,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育品德的塑造。在小学阶段,学习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一般运动能力的发展,其评价的要点是基础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在初中阶段,学习评价主要是关注学生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其评价的要点是参与度、提高度和运用度。在高中阶段,学习评价主要注重田径专项运动能力的提升,其评价的要点是专项化、比赛化和角色化。
2.学习评价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
在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学习评价中,首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对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行诊断性评价。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成长体验的差异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小学阶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行评价。在初中阶段关注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挑战进行评价。在高中阶段关注学生专项技能的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和组织比赛等能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每学年制订的学习目标,以量化、可测量的指标作为评价要点,从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和提高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课标》为准绳,以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田径类项目所具有的可测量的客观性、体能主导类的封闭式运动技能的特点,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上构建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沈祖荣.运用学习进阶理论有效指导高考一轮复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7):37-39.
[2]王竹平.学习进阶视野下的体能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8):20-22.
[3]赵超君 陈世雄 胡滨,等.把握田径运动特征 提高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7):1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66-72.
[7]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8]李鸿江.田径教学专题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认为:学习进阶是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如6~8年),学生学习和研究某一主题时,这些思维方式依次进阶[1]。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个不同的中间水平,这些中间水平为“阶”。“阶”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个“脚踏点”,正是一个个连续的“阶”将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2]。田径作为其他各运动项目的基础,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时间跨度长,涉及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同时,田径项目所包含的走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其运动结果都是客观的、可测量的量化指标,因此,适合运用学习进阶理论构建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
(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要注重与学生的學习、生活相联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同样也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北京市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在全面贯彻《课标》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的基础上,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3个方面进行构建与实施,充分体现一至十二年级田径类项目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田径项目属性的体现
1.田径类项目具有成绩测量的客观性
成绩测量的客观性是指田径运动在比赛时是通过测量时间、高度和远度决定胜负与名次的,成绩测量的客观性体现了田径运动决定胜负的基本方式,反映了体能对田径运动成绩的主导性作用,也反映了运动技术对成绩的重要影响[3]。中小学田径类项目由走跑、跳和投3个部分内容组成,其运动结果都是可测的、可量化的,客观性的。因此,在北京市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中,学习目标的制订上采用可量化的进阶性指标予以呈现。在学习评价的制订上以具体的学习目标为评价要点,结合过程性评价进行进阶式的多向性评价。
2.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封闭式运动技能
田径运动作为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通过走跑、跳、投三大类运动项目的学、练、赛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田径运动又是一项封闭式运动技能,其动作结构都具有周期性和严格的时序性,如,短跑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4个部分组成;跳高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部分组成,且动作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田径运动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周期性,以及以体能为主的项目属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因此,在北京市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中,学习内容的设置上不能简单重复,而是要构建具有进阶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方法上要多样、组织形式要多变、学习器材要多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二、北京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的现状
田径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人体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运动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对北京市16个区县关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项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在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的连贯性、进阶性和整体性不强,存在学习内容重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等现象,尤其是中长跑项目。2018~2020级北京市青蓝计划中小学106名体育教师关于“在您的田径教学中,学生最不愿意练习的项目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79%的教师都选择了中长跑。
因此,如何使田径项目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设置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内容、制订学习目标,使田径学习具有递进性、目标性,如何制订田径类项目的学习评价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需要教师在构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时继续探索与研究。
三、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将体育纳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统筹谋划,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协同育人。构建目标明确、分级管理、学段衔接、水平进阶、资源共享、贯通培养的“小学基础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北京市体育与健康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设计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构建北京市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田径类项目课的一体化课程投体系。将田径项目学习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构建,体现整体性、连贯性和进阶性。在小学阶段,关注学生一般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关注学生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在高中阶段关注田径专项运动能力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的进阶式构建与实施
1.学习目标的进阶式课程构建思路
在小学阶段,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体验,三年级和四年级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学习,五年级和六年级侧重对田径技能的掌握。在初中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提升。在高中阶段,实施必修选学的模块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项学习,侧重对田径运动技能的强化,提升专项运动能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学习主题的构建,“从小学阶段的体验—学习—掌握”,到初中阶段的“提高、提升”和高中阶段的“强化”,呈现的是一个层次递进,逐步提高与进阶的过程(图1)。 2.学习目标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
学习目标的制订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同时结合《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学业水平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来制订每一学年的学习目标。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田径类项目包含了走跑、跳、投三大方面的学习内容,根据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进阶式一体化设计,设置50m跑、100m跑、跨栏(50m)、中长跑、跳高、跳远、投沙包、掷实心球等项目每学年的学习目标,同时,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每学年学习目标从整体性上看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学习目标,体现目标的一致性和进阶性。
(二)学习内容的进阶式构建与实施
中小学田径运动项目由走跑、跳、投三大学习内容构成,走跑的内容包含走、短跑、中长跑、接力跑、障碍跑等;跳的内容包括跳高、跳远等;投的内容包括投沙包或垒球、实心球、铅球等。
1.学习内容的进阶式课程构建思路
根据田径运动的项目属性及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将走跑、跳、投三大类课程内容贯穿于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具有教学内容整体性和连贯性,以达到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目的。关注学生在各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田径各运动技能掌握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进阶式的学习内容课程构建(表1)。
2.学习内容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
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因此,在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田径项目课程体系学习内容构建中,将走跑、跳、投三大部分内容贯穿在每个学段,但每个学段的内容上具有进阶性。在小学阶段,速度素质是发展的敏感期,在学习内容设计上要侧重速度素质的内容。如,30~50m的短跑、接力跑等。在初中階段,注重短跑和中长跑的距离进阶,短跑由30~50m进阶到50~100m,中长跑由400m到800m/1000m。同时,侧重学生耐力素质敏感期的针对性练习,将中长跑学习贯通在初中3年,关注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同一教材的不同学习体验和知识难点。在高中阶段,田径教学实施的是必修选学模块教学。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对技能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战性。如,跑由障碍跑进阶到跨栏跑,跳高由跨越式跳高进阶到背越式跳高,跳远由蹲踞式跳远进阶到挺身式跳远或三级跳远,投掷项目由实心球进阶到铅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中选择1~2项进行系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田径特长的发展,达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要求。
(三)学业评价的进阶式构建与实施
1.学习评价的进阶式课程构建思路
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课程体系学习评价的构建,以每学年制订的学习目标作为评价要点,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育品德的塑造。在小学阶段,学习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一般运动能力的发展,其评价的要点是基础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在初中阶段,学习评价主要是关注学生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其评价的要点是参与度、提高度和运用度。在高中阶段,学习评价主要注重田径专项运动能力的提升,其评价的要点是专项化、比赛化和角色化。
2.学习评价的进阶式课程实施策略
在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学习评价中,首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对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行诊断性评价。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成长体验的差异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小学阶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行评价。在初中阶段关注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挑战进行评价。在高中阶段关注学生专项技能的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和组织比赛等能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每学年制订的学习目标,以量化、可测量的指标作为评价要点,从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和提高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课标》为准绳,以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田径类项目所具有的可测量的客观性、体能主导类的封闭式运动技能的特点,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上构建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中小学田径类项目进阶式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沈祖荣.运用学习进阶理论有效指导高考一轮复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7):37-39.
[2]王竹平.学习进阶视野下的体能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8):20-22.
[3]赵超君 陈世雄 胡滨,等.把握田径运动特征 提高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7):1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66-72.
[7]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8]李鸿江.田径教学专题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