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中国经济打80分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北京的天气和一年多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有点儿像。
  2012年GDP过“8”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很多人说,放到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这实在太暗淡无光了。可2012年的情况很不一样,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经过2008年全球的刺激计划以后,中国经济在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还能达到这一水平,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联系2012年全球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经济自身面临的整体恶劣环境,如果让我打分,我会给2012年的中国经济打80分以上。
  70分的好学生
  大家对于中国经济的期待,就像是对一个回回考100分的好学生,一下子掉到70分一样。软着陆、硬着陆都是心理预期的问题。
  事实上,一旦中国经济增长接近两位数,或者超过两位数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第一,通货膨胀会出现,高物价会出现;第二,资产价格泡沫会出现,这是我们衡量宏观经济是否稳定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指标。也就是说,当经济增长本身导致高通胀,资产价格泡沫出现的时候,这种资产有90%是不正常的增长,是过热的增长。所以,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在速度问题上如此头疼,如此痴迷,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没有分清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跟过热增长的边界,在很多情况下,把过热增长、不正常增长看成是正常的了。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按照我的核算,应该不超过9%。但现实是,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速在9%以上,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一边在快速奔跑,一边在吃药。宏观经济领域吃药的行业不仅仅是房地产,我们有很多行业是边吃药边长大的,而且长到世界最大:汽车全球第一;钢铁全球第一,到2012年10月,出口产量直奔8亿吨,超过美国、日本的总和。很多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已经到了临界点,这与我们一贯追求高速度有很大的关系。
  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失衡
  对于这次经济减速的论调,分歧也很大。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否能通过政策来扭转?对此,我从来不认为原因是金融危机,我认为,这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失衡的一个结果。
  第一个失衡,我们来对比一下中美。美国是高消费、低储蓄、低出口、低投资。中国是低消费、高储蓄、高出口、高投资。这样迥异的两个模式,如果没有双方的配合是根本玩不下去的。我们不断地投资,不断地出口,积累了很多外汇储备,自己不用也没有什么投资机会,就拿去廉价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人这么容易地拿到资金以后就开始过度消费。所以美国前财长鲍尔森说:如果没有中国人骗我们去消费的话,我们的日子肯定比现在要好过。也因此,他认为金融危机是因中国而起的。这有一半的道理,但是另一半道理就是美国人自己傻。美国彻底偿还债务要多少年呢?不吃不喝,恐怕也需要30~50年。可以说,让美国还清这笔债是不可能的,这个失衡的调整需要很长时间。
  第二个失衡,欧美国家把很多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赚取高端的利润。发展中国家不断地生产,发达国家不断地赚钱。当发展中国家最终有一天赚不了钱的时候,这个模式就进行不下去了。
  第三种失衡,新兴国家的财务状况还是不错的,温总理说过我们是有钱的,还有1万多亿元没有花,随时可以拿出来。但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总统选举完了以后,接着就是财政悬崖的问题。仍然是债务问题,政府没钱,如何持续下去?
  第四种失衡,是金融发展的失衡。中国的金融发展滞后,很多新兴市场的金融发展都是滞后的。
  中国需要趋势性调整
  前一段时间,包括林毅夫在内的很多学者表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非常有信心。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还可以以8%的速度增长20年。我为什么反对这种看法呢?
  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的。连续十多年,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40%~50%,这就意味着终有一天要给资本存量治病。就好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设备,等它出毛病的时候维修费用会很高的。而且近十年以来,这种投资的宏观效率一直在下降,差不多是5∶1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投资5元,才产出1元的GDP,已经达到了1997年东亚危机时的警戒线。
  第二,我们经常谈到消费过低。低到什么程度?请看一下全球消费的正常比重。2008年的全球消费平均比重是60%,2010年我国的消费比重是33.8%。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现代经济的标准,就是服务业的比重是不是超过了50%,农业人口是不是低于50%。按照统计数字来看,2010年,我国城镇化比例刚刚超过50%,但服务业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50%。所以,中国经济还不能叫现代经济。
  这也印证了我的观点,中国需要的是一次结构性的调整,是一次趋势性的调整,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速上改变态度。
  2013是破冰之年
  我觉得,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有两个亮点。
  第一是平等,所有主体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这触到了问题的根本。中国社会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一个身份社会。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发现不同的身份会获得不同的机会。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金融改革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银行,参与发起各种金融机构。2012年3月,我到温州去的时候,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说终于可以办银行了。但是到现在为止,温州的民间资本没有任何一家成功地办了村镇银行的。村镇银行就是给农户提供基本融资服务的银行。这样的银行都不让办,还有什么银行让我们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要真正平等,具体路径是什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看到了希望。
  第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能靠我们现在的产业,而是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它的关键在服务业。报告中提出创新驱动战略,而且把它作为经济战略的一个全局,这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说2012年真的是一个转折点的话,我想这个转折点的内涵最起码有两个。第一,就经济增速而言,中国经济要从2012年开始告别高增长,从快速增长进入正常增长的轨道。第二个转折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驱动力不再以投资为驱动,而是通过创新战略的实施,通过科技的创新,通过制度的改革来进行转变。
  2013年,虽然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但是仍然会采取比较稳健保守的策略推动经济增长,增速仍然会延续2012年的态势,不会超过“8”。同时,对于结构调整和改革来讲,2013年应该是一个破冰之年。因此,我们对2013年是有期待的,虽然中国经济不会跑得太快,但是我想也会跑得不错。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21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马小琳
其他文献
美国的著名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曾发出疑问:一个西方人对于全部中国历史所要问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帮他找到了答案,这也是作者吴晓波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的完结之作。该书从历史的深度挖掘了政企关系的根源,有益于企业认清我们的环境并有所借
本文作者系蓝狮子图书出版人、财经作家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有资本的自我瓦解是一个共同的途径。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一次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在经济上,则是一次“国进民退”的后果。    介入    在中国百年企业史上,能源产业和资源性产业一直是利益最为集中的领域,对其的争夺及利益配置构成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所有标志。这一特征在晚清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自洋务运动以后,国际公司最早投入到这些
作为中国MBA教育的后起之秀,长江商学院的思考是——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商学院未来将面临"路线斗争":从美,还是从欧?同时面临"实力问题":本土能有多少东西可以拿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