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传统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能够丰富学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学校应通过营造校园环境、进行课堂渗透和组织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传统民俗文化的学校教育工作。
【关键词】传统民俗 学生 学校教育
传统民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集体审美和伦理观念的集中体现,品类繁多,内涵丰富。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对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才能本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升精气神,传递正能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的意义
1.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能够丰富学校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学科教学以大纲规定为主,对传统民俗的融入不够经常,拓展不够广泛,教学过程相对单调和无趣。加强传统民俗文化和学校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丰富学校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加深文化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对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不无裨益。比如,在语文课中,适当加入一些春联谜语、秧歌歌词、方言俗语等,直接将学生思维从课堂教学拉入生活实际;在体育课中,融入传统游戏中的跳八方、抓五子、滚铁环等,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效果颇佳。
2.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基本要求,加强传统民俗文化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便捷地掌握社会道德要求,明确礼义廉耻,主动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诚实守信的人格。广泛参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能够使学生身体力行,进行体质能力锻炼,形成健康体魄。集体或单独完成民俗活动事项,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丰富审美想象和思维,提高分析问题、鉴别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為创造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3.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形式包罗万象,涵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精神资源异常丰富。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能够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其中蕴含的团结统一思想、拼搏奋争意识、昂扬向上气概与和谐美好追求,理解丰厚的文化内涵,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更具有家国情怀、更具社会责任感,从而为保护和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主动学习、积极努力。
二、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的措施
1.要营造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积极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奠定扎实的基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精心设计,巧妙布局,采用板报、图框、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张扬多元文化并举意识,使传统民俗文化随处可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
2.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传统民俗文化
中小学各科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适当选取传统民俗文化与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相关内容,精心挖掘优秀成果,找准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言传身教,继承发扬,既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传承传统古文化,倡导时代新风尚,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固化文化自信。
3.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学校教研活动要围绕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适当拓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阵地,利用传统节日、文娱竞赛、校外实践、参观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融入新鲜元素,注重一线体验,帮助学生挖掘、提炼、阐述各类传统民俗文化的现实意义与功能,深入理解精神实质。同时,号召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继承并发扬传统民俗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学生。
4.要动员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学习传统民俗文化
家长既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民俗文化教育的引导者。学校要动员家长搜集并掌握一些民俗文化要素,探索建立家校共育机制,推荐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或当地民俗文化艺人作老师,适当利用节假日等闲余时间,给学生分别讲解一些民俗文化现象的渊源、历史、现状和思想等,传承中华礼仪、廉耻、诚信、孝道、和睦、友善等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政府部门从教育机制、资金保障、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着手,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地建设,使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使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每一名学生身上能够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能够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2017.
[3]肖贲,中小学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的开展与价值讨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71)】
作者简介:何芳贤(1982.10-),女,汉族,甘肃通渭人, 2001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关键词】传统民俗 学生 学校教育
传统民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集体审美和伦理观念的集中体现,品类繁多,内涵丰富。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对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才能本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升精气神,传递正能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的意义
1.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能够丰富学校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学科教学以大纲规定为主,对传统民俗的融入不够经常,拓展不够广泛,教学过程相对单调和无趣。加强传统民俗文化和学校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丰富学校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加深文化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对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不无裨益。比如,在语文课中,适当加入一些春联谜语、秧歌歌词、方言俗语等,直接将学生思维从课堂教学拉入生活实际;在体育课中,融入传统游戏中的跳八方、抓五子、滚铁环等,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效果颇佳。
2.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基本要求,加强传统民俗文化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便捷地掌握社会道德要求,明确礼义廉耻,主动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诚实守信的人格。广泛参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能够使学生身体力行,进行体质能力锻炼,形成健康体魄。集体或单独完成民俗活动事项,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丰富审美想象和思维,提高分析问题、鉴别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為创造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3.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形式包罗万象,涵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精神资源异常丰富。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能够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其中蕴含的团结统一思想、拼搏奋争意识、昂扬向上气概与和谐美好追求,理解丰厚的文化内涵,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更具有家国情怀、更具社会责任感,从而为保护和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主动学习、积极努力。
二、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的措施
1.要营造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积极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奠定扎实的基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精心设计,巧妙布局,采用板报、图框、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张扬多元文化并举意识,使传统民俗文化随处可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
2.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传统民俗文化
中小学各科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适当选取传统民俗文化与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相关内容,精心挖掘优秀成果,找准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言传身教,继承发扬,既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传承传统古文化,倡导时代新风尚,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固化文化自信。
3.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学校教研活动要围绕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适当拓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阵地,利用传统节日、文娱竞赛、校外实践、参观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融入新鲜元素,注重一线体验,帮助学生挖掘、提炼、阐述各类传统民俗文化的现实意义与功能,深入理解精神实质。同时,号召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继承并发扬传统民俗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学生。
4.要动员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学习传统民俗文化
家长既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民俗文化教育的引导者。学校要动员家长搜集并掌握一些民俗文化要素,探索建立家校共育机制,推荐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或当地民俗文化艺人作老师,适当利用节假日等闲余时间,给学生分别讲解一些民俗文化现象的渊源、历史、现状和思想等,传承中华礼仪、廉耻、诚信、孝道、和睦、友善等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政府部门从教育机制、资金保障、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着手,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地建设,使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使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每一名学生身上能够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能够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2017.
[3]肖贲,中小学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的开展与价值讨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71)】
作者简介:何芳贤(1982.10-),女,汉族,甘肃通渭人, 2001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校本化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庙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