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模式,对高校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素质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26-02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不断加速的经济变革,现代工程已演变成一个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多个环节串连而成的巨大工程链。为此,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同时还必须具备符合现代工程需要的技术创新能力、创业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秀性格品质,这些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即所谓现代工程素质。加强本科学生有关工程素质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既有比较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加强工程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得的学位是工学学士,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科技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品质监控、食品研发、食品工程设计、产品销售、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型人才”,一般本科院校食品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食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等生产实际工作。因此,除培养学生学好基本理论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素质和技能,具有工程意识、产品思想、经济观念,才能很快适应工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仅如此,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还存在不足。
2 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优化
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要从我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体现办学特色。在深入研究探索工程教育特色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要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需要,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连续几轮修订了教学计划,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更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实验、实习课,体现出实践能力培养方向,突出针对性。通过不断接触生产实际及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手段,培养学生组织动手、观察交往和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
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体现。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关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我们已经在实践性教学研究中探索出一套既不同于重点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院校,以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型实践教学“三板块”为基本构架的,使学生能得到较全面的工程素质培养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1 基础型实践教学板块设计
一方面,进一步改革实验室建设思路,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教学的公共平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我们还利用食品科技园,有目的地按照食品类别建设典型的中试或小型生产线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对有关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增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改革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有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课程的比例均以达80%以上。通过实验项目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大学一年级,就依托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以及车工、钳工、铣工和焊工等基本机加工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践,获得机械加工工艺的入门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实践基础,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综合型实践教学板块设计
这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给学生提供工程性实践训练的板块,是整个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工程素质培养。现代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要使学生得到最贴近工程实际的训练,这一板块应由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两部分构成。
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强化双证书教育理念,将学生考证(技能等级证书)列入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如教学计划中安排了2周的技能鉴定与训练和三周的工厂见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毕业生都具有各类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如食品检验工、食品营养师、中西式面点师、HACCP内审员等。通过校内外实习,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效显著。
2.3 研究型实践教学板块设计
学校的实践教学除应完成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外,还要在学生创新和科研能能力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产学研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想模式。在此方面,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SRTP以及参与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等等实践环节的运行及管理,将实践教学方式由过去的“封闭式”改为“开放式”,通过不断接触生产实际及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手段,培养学生组织动手、观察交往和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学校还成立了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微生物与食品保鲜研究所和食品品质控制研究所,与十几个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对接协议。
3 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环节及组织实施
3.1 强化毕业实习,改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管理
为此我们针对就业形势的改变,结合学生就业方向,一方面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广泛联系,安排一部分学生去基地实习。另一方面,让另一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企业去实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跟班生产。这样,既不影响学生毕业实习,还可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学生已有就业意向,由此而产生的动力就使学生变得较为主动和积极,使毕业实习收到以前所没有的效果。这种方法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及毕业签约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大学阶段最后一次、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次综合训练。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产品思想和工程观念。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相当数量的选题来自于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和实习基地,这些毕业设计选题知识面较宽,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得好,使学生受到了全面的训练。
在工程领域,计算机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它不仅在控制领域,而且在工程设计与优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做些工艺设计类题目,要求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制图形,另一方面,在毕业论文研究中强调计算机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建立模型,统计处理实验数据。
3.2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管理模式
本专业在实行常规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将“导师制”这一教学培养训练模式引入了教学过程。大学三年级,已经完成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陆续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此时,让学生与老师双向选择,建立导师指导学生制度,通过导师日常指导、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科研实验,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导师制”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程教学的界限,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体现了教育的传统本质和特征,适合因材施教,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特长及个性,建立良好的能力优势。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来看,这种导师制下培养的学生均表现突出。
3.3 认真组织实施SRTP
通过学生或教师立项,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提供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改革实践环节考核制度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以往重教学、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体制下,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只是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或生产实习总结简单地进行评分,且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很少,无法真正把握实践效果,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为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我们探索建立新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践考核制度。如对《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均实行了实践环节单独设课考核,并采用分组评议、答辩及现场实验项目抽测等形式进行考核,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5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综合素质培养,在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应根据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适时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的专业,加强专业适应性。通过举办活动、科技小发明、技能大赛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校、系举办的各种竞赛、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文,王益,罗学林,等.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2,5:79-80.
[2] 杨富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04,4:71-72.
[3] 蒋益虹.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66-68.
[4] 蒋兴加.工科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探讨[J].2011,729(7):30-31.
[5] 王宏丽,裘莉娟,邹志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1,4:76-78.
关键词:工程素质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26-02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不断加速的经济变革,现代工程已演变成一个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多个环节串连而成的巨大工程链。为此,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同时还必须具备符合现代工程需要的技术创新能力、创业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秀性格品质,这些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即所谓现代工程素质。加强本科学生有关工程素质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既有比较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加强工程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得的学位是工学学士,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科技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品质监控、食品研发、食品工程设计、产品销售、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型人才”,一般本科院校食品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食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等生产实际工作。因此,除培养学生学好基本理论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素质和技能,具有工程意识、产品思想、经济观念,才能很快适应工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仅如此,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还存在不足。
2 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优化
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要从我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体现办学特色。在深入研究探索工程教育特色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要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需要,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连续几轮修订了教学计划,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更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实验、实习课,体现出实践能力培养方向,突出针对性。通过不断接触生产实际及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手段,培养学生组织动手、观察交往和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
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体现。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关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我们已经在实践性教学研究中探索出一套既不同于重点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院校,以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型实践教学“三板块”为基本构架的,使学生能得到较全面的工程素质培养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1 基础型实践教学板块设计
一方面,进一步改革实验室建设思路,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教学的公共平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我们还利用食品科技园,有目的地按照食品类别建设典型的中试或小型生产线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对有关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增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改革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有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课程的比例均以达80%以上。通过实验项目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大学一年级,就依托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以及车工、钳工、铣工和焊工等基本机加工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践,获得机械加工工艺的入门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实践基础,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综合型实践教学板块设计
这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给学生提供工程性实践训练的板块,是整个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工程素质培养。现代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要使学生得到最贴近工程实际的训练,这一板块应由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两部分构成。
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强化双证书教育理念,将学生考证(技能等级证书)列入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如教学计划中安排了2周的技能鉴定与训练和三周的工厂见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毕业生都具有各类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如食品检验工、食品营养师、中西式面点师、HACCP内审员等。通过校内外实习,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效显著。
2.3 研究型实践教学板块设计
学校的实践教学除应完成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外,还要在学生创新和科研能能力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产学研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想模式。在此方面,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SRTP以及参与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等等实践环节的运行及管理,将实践教学方式由过去的“封闭式”改为“开放式”,通过不断接触生产实际及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手段,培养学生组织动手、观察交往和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学校还成立了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微生物与食品保鲜研究所和食品品质控制研究所,与十几个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对接协议。
3 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环节及组织实施
3.1 强化毕业实习,改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管理
为此我们针对就业形势的改变,结合学生就业方向,一方面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广泛联系,安排一部分学生去基地实习。另一方面,让另一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企业去实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跟班生产。这样,既不影响学生毕业实习,还可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学生已有就业意向,由此而产生的动力就使学生变得较为主动和积极,使毕业实习收到以前所没有的效果。这种方法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及毕业签约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大学阶段最后一次、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次综合训练。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产品思想和工程观念。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相当数量的选题来自于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和实习基地,这些毕业设计选题知识面较宽,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得好,使学生受到了全面的训练。
在工程领域,计算机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它不仅在控制领域,而且在工程设计与优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做些工艺设计类题目,要求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制图形,另一方面,在毕业论文研究中强调计算机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建立模型,统计处理实验数据。
3.2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管理模式
本专业在实行常规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将“导师制”这一教学培养训练模式引入了教学过程。大学三年级,已经完成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陆续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此时,让学生与老师双向选择,建立导师指导学生制度,通过导师日常指导、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科研实验,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导师制”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程教学的界限,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体现了教育的传统本质和特征,适合因材施教,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特长及个性,建立良好的能力优势。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来看,这种导师制下培养的学生均表现突出。
3.3 认真组织实施SRTP
通过学生或教师立项,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提供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改革实践环节考核制度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以往重教学、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体制下,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只是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或生产实习总结简单地进行评分,且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很少,无法真正把握实践效果,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为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我们探索建立新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践考核制度。如对《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均实行了实践环节单独设课考核,并采用分组评议、答辩及现场实验项目抽测等形式进行考核,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5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综合素质培养,在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应根据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适时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的专业,加强专业适应性。通过举办活动、科技小发明、技能大赛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校、系举办的各种竞赛、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文,王益,罗学林,等.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2,5:79-80.
[2] 杨富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04,4:71-72.
[3] 蒋益虹.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66-68.
[4] 蒋兴加.工科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探讨[J].2011,729(7):30-31.
[5] 王宏丽,裘莉娟,邹志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1,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