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扶贫干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器”、“助推器”,但目前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存在不稳定、部分扶贫干部责任意识薄弱、能力较弱等问题。笔者建议:一、因村派人,锻造常态化扶贫干部队伍;二、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监督考核制度;三、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素质能力。
[关键词]扶贫队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319-01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底线任务和全局性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2017年,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才能打赢这场“硬战”?一支好的扶贫干部队伍是关键。
一、基层扶贫干部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干部队伍不稳定
稳定的扶贫干部队伍是扶贫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现有的农村扶贫驻村干部大多数是临时抽调的,或是各政府部门随意安排的,或是上级指派的,专门从事扶贫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这些干部大都把脱贫攻坚当作阶段性任务、一般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来应付,只知道盘算还有半年时间、还有多少天就可以回机关,联系包帮贫困村、贫困户的任务就可以完成,顺其自然、应付交差心态严重。
(二) 部分扶贫干部责任意识薄弱
脱贫攻坚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碰硬,但是仍存在部分干部不把攻坚责任当回事,该抓的事情,没有抓好、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比如,个别县领导督促指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到村督促指导时间少、解决问题少,督促指导流于形式;少数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上传下达当“二传手”,不去主动牵头研究,不去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不去跟踪问效、推动项目、发展产业,不去检查驻村干部工作到位情况,甚至有极个别乡镇党委还在应付检查,搞弄虚作假,素质堪忧;有的搞上推下卸、左避右让,工作推进比较缓慢,有的资金、办法、政策都有了,但牵头部门、乡镇(街道)仍然落实得不够好;少数村(社区)“两委”落实具体责任不到位,认为脱贫攻坚是党委政府的事、是驻村工作队的事,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导致很多工作在“最后一公里”出现瓶颈,甚至有少数村干部还在利用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搞优亲厚友;部分驻村工作队员落实帮扶责任不到位,工作没思路、没办法、没效果,整天不上进、磨洋工、混日子。
(三) 部分扶贫干部素质能力较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扶贫干部在扶贫材料的整理与归纳工作中漏洞频出:有的在扶贫手册上随意涂改致贫原因、劳动力能力、帮扶措施、帮扶单位等,且登记时间先后顺序不一致。有的帮扶措施含糊不清,有的致贫原因与帮扶措施差之千里,更有甚者,身份证号码错位,联系方式造假。有的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在感情上连不上心、需求上对不上号、困难对上对不上点。有的扶贫干部只瞄准上级下拨的扶贫资金,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最重要的是,部分扶贫干部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具体表现在:有的不知道该村 2016 年实际到账的扶贫资金和已批复的到村扶贫项目情况,有的把扶贫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拨付款混为一谈,有的无法清楚地区分到户的“特惠”和“普惠”扶贫政策,有的对当地一些创新的扶贫模式、好的政策知之甚少。
二、 加强基层扶贫队伍的对策建议
(一) 因村派人,锻造常态化扶贫干部队伍
因村派人的核心指向是锻造出扶真贫、真扶贫的常态化扶贫队伍。笔者认为,因村派人应着眼五个方面:一是优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派遣机制。根据帮扶单位资源调配能力大小,合理配置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单位,避免出现实力雄厚的帮扶机构将大量资源集中在对口帮扶村庄中,同时,根据贫困村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按需安排帮扶单位。二是实施专业人才下乡帮扶工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涉农国企、公立医院等各类企事业单位选派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技术、科技兴农、职业培训、生活救助等领域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到农村挂职、兼职。三是赋予驻村工作队队长参与村两委扶贫工作会议和充分介入本村精准扶贫公共事务决策过程的权利。四是充分发挥“乡村贤人”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乡贤”的带动示范和政策宣传,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动力,同时鼓励外出“乡贤”回乡创业、投资兴业,拓宽村庄贫困户创收渠道。
(二) 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监督考核制度
一是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责任清单,对全县各级干部攻坚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化。并对照责任清单具体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面落实好牵头部门及产业发展部门直接责任、村(社区)“两委”具体责任、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二是根据中央对脱贫攻坚考核的部署,改进完善考评办法。吃透吃准脱贫攻坚验收工作的标准、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关注政策落地,加大对“三率一度”、产业发展、干部帮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三是加大问责力度。对那些对攻坚工作不重视、执行决策部署打折扣、作变通的干部,对那些在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对那些胆敢向扶贫资金伸手、不按程序规定执行政策的干部,必须下重手、出重拳,发现一起、查處一起,不姑息、不手软。
(三)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素质能力
首先,着力转变扶贫帮扶作风。面对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我们要发扬“扎硬寨、打硬仗”的作风,树立“群众要脱贫、干部先蜕皮”的意识,勇于为脱贫攻坚工作出点子、想法子、担担子,切实用真情实意去克难制胜、感化群众。其次,增强帮扶工作能力。学习借鉴摸底子、查盘子、结对子、找路子、筹票子“五子工作法”,树立以贫困群众为本的理念,善于从贫困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在思想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再次,提升产业规划能力。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规划发展产业,落实好各项脱贫政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村因户因人做好产业帮扶指导工作,切实抓好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着力防范产业扶贫的自然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关键词]扶贫队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319-01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底线任务和全局性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2017年,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才能打赢这场“硬战”?一支好的扶贫干部队伍是关键。
一、基层扶贫干部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干部队伍不稳定
稳定的扶贫干部队伍是扶贫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现有的农村扶贫驻村干部大多数是临时抽调的,或是各政府部门随意安排的,或是上级指派的,专门从事扶贫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这些干部大都把脱贫攻坚当作阶段性任务、一般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来应付,只知道盘算还有半年时间、还有多少天就可以回机关,联系包帮贫困村、贫困户的任务就可以完成,顺其自然、应付交差心态严重。
(二) 部分扶贫干部责任意识薄弱
脱贫攻坚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碰硬,但是仍存在部分干部不把攻坚责任当回事,该抓的事情,没有抓好、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比如,个别县领导督促指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到村督促指导时间少、解决问题少,督促指导流于形式;少数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上传下达当“二传手”,不去主动牵头研究,不去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不去跟踪问效、推动项目、发展产业,不去检查驻村干部工作到位情况,甚至有极个别乡镇党委还在应付检查,搞弄虚作假,素质堪忧;有的搞上推下卸、左避右让,工作推进比较缓慢,有的资金、办法、政策都有了,但牵头部门、乡镇(街道)仍然落实得不够好;少数村(社区)“两委”落实具体责任不到位,认为脱贫攻坚是党委政府的事、是驻村工作队的事,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导致很多工作在“最后一公里”出现瓶颈,甚至有少数村干部还在利用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搞优亲厚友;部分驻村工作队员落实帮扶责任不到位,工作没思路、没办法、没效果,整天不上进、磨洋工、混日子。
(三) 部分扶贫干部素质能力较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扶贫干部在扶贫材料的整理与归纳工作中漏洞频出:有的在扶贫手册上随意涂改致贫原因、劳动力能力、帮扶措施、帮扶单位等,且登记时间先后顺序不一致。有的帮扶措施含糊不清,有的致贫原因与帮扶措施差之千里,更有甚者,身份证号码错位,联系方式造假。有的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在感情上连不上心、需求上对不上号、困难对上对不上点。有的扶贫干部只瞄准上级下拨的扶贫资金,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最重要的是,部分扶贫干部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具体表现在:有的不知道该村 2016 年实际到账的扶贫资金和已批复的到村扶贫项目情况,有的把扶贫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拨付款混为一谈,有的无法清楚地区分到户的“特惠”和“普惠”扶贫政策,有的对当地一些创新的扶贫模式、好的政策知之甚少。
二、 加强基层扶贫队伍的对策建议
(一) 因村派人,锻造常态化扶贫干部队伍
因村派人的核心指向是锻造出扶真贫、真扶贫的常态化扶贫队伍。笔者认为,因村派人应着眼五个方面:一是优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派遣机制。根据帮扶单位资源调配能力大小,合理配置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单位,避免出现实力雄厚的帮扶机构将大量资源集中在对口帮扶村庄中,同时,根据贫困村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按需安排帮扶单位。二是实施专业人才下乡帮扶工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涉农国企、公立医院等各类企事业单位选派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技术、科技兴农、职业培训、生活救助等领域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到农村挂职、兼职。三是赋予驻村工作队队长参与村两委扶贫工作会议和充分介入本村精准扶贫公共事务决策过程的权利。四是充分发挥“乡村贤人”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乡贤”的带动示范和政策宣传,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动力,同时鼓励外出“乡贤”回乡创业、投资兴业,拓宽村庄贫困户创收渠道。
(二) 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监督考核制度
一是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责任清单,对全县各级干部攻坚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化。并对照责任清单具体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面落实好牵头部门及产业发展部门直接责任、村(社区)“两委”具体责任、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二是根据中央对脱贫攻坚考核的部署,改进完善考评办法。吃透吃准脱贫攻坚验收工作的标准、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关注政策落地,加大对“三率一度”、产业发展、干部帮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三是加大问责力度。对那些对攻坚工作不重视、执行决策部署打折扣、作变通的干部,对那些在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对那些胆敢向扶贫资金伸手、不按程序规定执行政策的干部,必须下重手、出重拳,发现一起、查處一起,不姑息、不手软。
(三)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素质能力
首先,着力转变扶贫帮扶作风。面对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我们要发扬“扎硬寨、打硬仗”的作风,树立“群众要脱贫、干部先蜕皮”的意识,勇于为脱贫攻坚工作出点子、想法子、担担子,切实用真情实意去克难制胜、感化群众。其次,增强帮扶工作能力。学习借鉴摸底子、查盘子、结对子、找路子、筹票子“五子工作法”,树立以贫困群众为本的理念,善于从贫困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在思想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再次,提升产业规划能力。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规划发展产业,落实好各项脱贫政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村因户因人做好产业帮扶指导工作,切实抓好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着力防范产业扶贫的自然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