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开创人类新制度文明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形态的基本向度,制度文明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目标和制度化治理特征,也是以科学的治理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中国之治"的本原性和价值性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基本依据.在制度文明的范式下,"中国之治"的关键是制度之治,根本是人民之治,实质是文明之治,理想是天下之治,并由此构成"中国之治"独特的现代文明内涵.在民族复兴和百年之变彼此交织的时代,治理命题的理论自觉、治理文化的历史底蕴、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以及治理赤字的世界困局,更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之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人类新文明的伟大实践.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西藏羊八井用来检测太阳与月亮宇宙射线阴影的空气簇射阵列及太阳与地球之间磁场的作用。
本文梳理了自193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法国哲学中诞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以对“我思”的批判与超越为主线,着重阐发了萨特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以及海德格尔对其思想的批判;并以后者的批判为转折点讨论了以列维一斯特劳斯以及阿尔都塞为主线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我思”问题的否弃及其暗中的回归。由此凸显了主体性原则在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无法逃避的理论命运。
期刊
当前,城乡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具有优势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非营利组织只有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和机制改革,才能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创新,不仅是服务本身的创新,也不仅是服务组织和体系的创新,而是要走向社会类型的创新,即建设服务型社会。其特征是:生活服务业成为社会事业的基础,社会服务成为社会团结的基本纽带,非营利组织成为实施社会服务的基本主体.服务到社会和服彝别砖府协力合作.
从自然生命来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学术生命来说,我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在从北京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当了10年农民之后,我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首届“七七级”大学生;1979年,我成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2年,我成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招收的首届博士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最早的哲学博士……
一、本刊是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是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服务,同时兼顾相关领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刊秉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的学术品位、学术风格、学术特色。
从理论性质上来说,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在解构和建构并重的思想原则之下,力图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由此来回应现实社会政治的变化形势,从而描绘出一幅激进民主政治的解放蓝图。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就在于重新解释政治和重新构建政治。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进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以一种激进政治认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如果没有后结构主义和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综合,没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认识论支撑,他们的激进政治哲学是无从建立起来的
2012年12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70余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14位专家学者及《教学与研究》、
一个饱经清教徒摧残的女性,在霍桑的笔下是那样的有格性,那样的有血有肉!如果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么《红字》中的海斯特毫无疑问便是早期清教的掘墓人。
2012年12月26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研制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CAJ—IJCR)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发布。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两家入选,其中《教学与研究》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