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自主性体现着学校自主办学的主观态度和自主办学的能力,提升学校自主性能够加强教育质量,提升学校能力;为校长工作带来便利并且能够促进教师的全方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我国学校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学校自主性
提升学校的自主性不是为了提升而提升,提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学校更好、更自由的自主发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解决一些僵化的、固有的、或者是千篇一律的教育问题,使学校教育在时代的变化中与时俱进甚至能够走到时代的前沿。
一、加强教育质量,提升学校能力
一切的教育改革活动都有同样的一个动机和目的——加强教育质量,呼吁提升学校的自主性也正在于此。由于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人们对学校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怎样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基于对学校效能低下的思考并综合当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考虑,学校自主性的概念逐步进入了人们和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提升学校自主性也就成为了提高学校效能、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是,提升学校自主性对提高学校效能和加强学校教育质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学校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只是说明了学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意味着学校在社会发展中有了更多的权力来决定自身的发展(具体见第二章),所以,这不能说明有了自主性的学校就一定能有良好的发展,就能够带动学校效能和教育质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所以学校要想到达最终目标还要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下点功夫,这里的学校能力指的是学校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追求学校自主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学校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既可以为校长“减负”,又可以促进教师发展
(一)学校的自主发展需要学校管理上的活力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多干预下,校长们办起事来就会有一种缚手缚脚的感觉,“早请示,晚汇报”似乎成了家庭便饭,再加上“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校长们的工作量逐渐加大,而时间在逐渐减少,有的校长已经表示对此“疲惫不堪”,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学校行政效率的下降,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校长们的工作热情。因此,为校长“减负”就成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一个举措。在提升学校自主性之后,校长就会拥有更明确的职责与权力,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校长的负担,调动了校长的工作活力,也就增强了学校管理上的活力。
同时,学校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积极配合,给学校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就是给校长权力,一个没有活力的校长即使有再多的权力也只能是一种浪费,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所以,给校长“减负”也是为了学校质量的提高,为了学校更好的自主发展。
(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锋线人物”,其自主性的提高是学校走向自主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学校的自主发展需要教师的参与。学校走向自主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形成自主的发展方式,包括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态度。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它即改变了教师技能和判断标准,有改变了教师的信念和习惯,所以,对教师的激励和导向就变得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的自主发展。拥有完备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每一个教师来讲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是一个人追求极限的内驱力。所以每一名教师都是期望发展的,学校的自主发展正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这无疑是最好的激励。
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自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自主发展既需要教师的发展,同时又激励了教师的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二者可谓是“互利互惠”。
三、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提升学校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这是由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的性质决定的。
(一)学校独特的文化和日常活动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
首先,学校作为教育组织有着特殊的、经过精心布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这些都应该体现着这所学校独特的文化和素养;其次,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依据所全国最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制定出的纲领所运作的,其对象是正在发展的儿童,所以一定会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学校中的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有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符合自主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学校会引导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
古今中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受到教育家们的推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 先进》)这段佳话之所以至今被人们所传颂,就是因为孔子在对其弟子了解的基础上,实行了因材施教。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理论上更充实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这两个例子也说明了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的个体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追求适合于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三)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个体发展有着规范作用
首先,学校会鼓励和帮助学生追求有价值的发展;其次,个体的发展不能够妨碍他人的发展;第三,追求个人发展的手段或途径应該是符合伦理的;第四,个体今天的发展应该为明天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防止一些急功近利式的发展模式;第五,个体某些方面的发展与另外一些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以上五点说明了学校在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上的规范作用。
学校本身就是培养人的场所,怎样更好的培养人或者说是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目的和追求的目标,不能说提高学校自主性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其他方面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比如说独特的文化,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以说提升学校自主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
作者简介:
王乙(1987~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助教,教育学硕士,单位:辽宁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关键词:学校;学校自主性
提升学校的自主性不是为了提升而提升,提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学校更好、更自由的自主发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解决一些僵化的、固有的、或者是千篇一律的教育问题,使学校教育在时代的变化中与时俱进甚至能够走到时代的前沿。
一、加强教育质量,提升学校能力
一切的教育改革活动都有同样的一个动机和目的——加强教育质量,呼吁提升学校的自主性也正在于此。由于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人们对学校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怎样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基于对学校效能低下的思考并综合当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考虑,学校自主性的概念逐步进入了人们和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提升学校自主性也就成为了提高学校效能、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是,提升学校自主性对提高学校效能和加强学校教育质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学校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只是说明了学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意味着学校在社会发展中有了更多的权力来决定自身的发展(具体见第二章),所以,这不能说明有了自主性的学校就一定能有良好的发展,就能够带动学校效能和教育质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所以学校要想到达最终目标还要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下点功夫,这里的学校能力指的是学校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追求学校自主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学校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既可以为校长“减负”,又可以促进教师发展
(一)学校的自主发展需要学校管理上的活力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多干预下,校长们办起事来就会有一种缚手缚脚的感觉,“早请示,晚汇报”似乎成了家庭便饭,再加上“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校长们的工作量逐渐加大,而时间在逐渐减少,有的校长已经表示对此“疲惫不堪”,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学校行政效率的下降,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校长们的工作热情。因此,为校长“减负”就成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一个举措。在提升学校自主性之后,校长就会拥有更明确的职责与权力,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校长的负担,调动了校长的工作活力,也就增强了学校管理上的活力。
同时,学校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积极配合,给学校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就是给校长权力,一个没有活力的校长即使有再多的权力也只能是一种浪费,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所以,给校长“减负”也是为了学校质量的提高,为了学校更好的自主发展。
(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锋线人物”,其自主性的提高是学校走向自主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学校的自主发展需要教师的参与。学校走向自主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形成自主的发展方式,包括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态度。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它即改变了教师技能和判断标准,有改变了教师的信念和习惯,所以,对教师的激励和导向就变得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的自主发展。拥有完备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每一个教师来讲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是一个人追求极限的内驱力。所以每一名教师都是期望发展的,学校的自主发展正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这无疑是最好的激励。
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自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自主发展既需要教师的发展,同时又激励了教师的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二者可谓是“互利互惠”。
三、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提升学校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这是由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的性质决定的。
(一)学校独特的文化和日常活动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
首先,学校作为教育组织有着特殊的、经过精心布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这些都应该体现着这所学校独特的文化和素养;其次,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依据所全国最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制定出的纲领所运作的,其对象是正在发展的儿童,所以一定会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学校中的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有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符合自主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学校会引导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
古今中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受到教育家们的推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 先进》)这段佳话之所以至今被人们所传颂,就是因为孔子在对其弟子了解的基础上,实行了因材施教。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理论上更充实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这两个例子也说明了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的个体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追求适合于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三)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个体发展有着规范作用
首先,学校会鼓励和帮助学生追求有价值的发展;其次,个体的发展不能够妨碍他人的发展;第三,追求个人发展的手段或途径应該是符合伦理的;第四,个体今天的发展应该为明天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防止一些急功近利式的发展模式;第五,个体某些方面的发展与另外一些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以上五点说明了学校在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上的规范作用。
学校本身就是培养人的场所,怎样更好的培养人或者说是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目的和追求的目标,不能说提高学校自主性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其他方面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比如说独特的文化,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以说提升学校自主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个体的发展。
作者简介:
王乙(1987~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助教,教育学硕士,单位:辽宁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