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神性”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23444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认识东紫那几年,正是我社交恐惧症严重的时候,见到一个小区的邻居,都怵头是不是要打招呼,坐火车让个座得犹豫很久,做好事都像是做亏心事。所以我对社交一概的态度就是,节制社交以获得内心的平静。我和东紫见面,她主动跟我打招呼,我就接茬儿,她不打,我就装看不见。有限的几次饭局,都是人多的场,一个饭局下来也说不了几句话,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我用方言说错了胶东的一个地名,东紫笑得花枝乱颤,揶揄我半天。有次和一个评论家在济南某餐厅吃饭,评论家说,东紫的单位就在附近,要不喊她一起过来?我赶忙阻拦,半生不熟的朋友,聊不开,都别扭。
   虽然这是一篇印象记,但我还是想先说一说东紫的小说,因为我们心理距离的缩短与文字的认识有关。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铁路上的两个朋友都大力推荐过东紫的小说,说东紫是他们铁路上的骄傲云云。新世纪初,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过东紫的小说《珍珠树上》,当时没有读出有多么好,倒是觉得她运气好。认真读东紫的小说,是在十年之后,我在《山花》上看到了《被复习的爱情》,这篇小说让我震惊不已。大约是几个月之后,当时在《作品》的张鸿给我电话,谈对我的小说《影子》的看法,开始是张鸿批评我小说存在的问题,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转向了东紫的《被复习的爱情》,电话就奇怪地转换了风向,在对东紫小说的讨论中被延长下去,那个电话有些长,至少在一个小时以上。张鸿的批评并没有完全让我服气,而对东紫的表扬我倒是绝对服膺。
   接完张鸿的电话,我到孔夫子旧书网上下单,买了一本东紫的旧书《天涯近》。那是多年前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一本,都是东紫的“少作”。我在另一篇文字里说过当时初读东紫少作的感受:那是一种特别的读书体验,一种惊悸的吸引。东紫的文字尖锐而生猛,有赶尽杀绝的雄霸之气。年轻的东紫喜欢挑战巨大的事物,没有让人觉得她自不量力,她尖锐之后,尚能形成难得的开阔,倒是让她的小说具备了罕见的文化深度。胡适说做文章是要用力气的,中国作家多是凭借肾火施放狼烟,向来缺乏将矛盾演绎到底的力量,而东紫却成为一个例外。我专门去搜看了她的一些创作谈,试图发现她力量的来源,但东紫扯来扯去,谈情感或者家常,对精神思想闭口不谈,好像她空诸依傍,又好像那些乃是与生俱来。这让我失望,也让我有些好奇。
   还应该说说生活中的东紫。一个能写出尖锐的文字的东紫,在生活中当然有犀利的本色,但更多的时候她是周到和细致的,她的周到是溢出式的,细致是过分化的,以至于给人留下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的印象。东紫的为人处世,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助人为乐、帮人上瘾。转眼之间,东紫能揽一堆事情,这些性质不同的大事小事闲事,占据了她太多的时间。帮人办事,好像是东紫的一种生命需要。总之,生活里的东紫这么“生活”,让我觉得挺“邪乎”的。
   接下来就到了西藏采风,我们友谊的起点。西藏采风行程过了一半,大家被高原的圣洁触动,行走和沉思都有别于过往。去日喀则的车上,高原反应让大家昏昏欲睡。东紫和我恰巧坐在后面。我们从文学谈到人生谈到人和人的关系。东紫把西藏红的围巾铺在腿上,像布置一个小讲坛。谈到生命的心酸处,有几次,东紫都哽咽住,眼泪滴落在围巾上,慢慢洇开,像墨滴于宣纸。那是一段有些“漫长”的路程,那也是我们相互辨认的过程。
   跟东紫认识这些年,自然有不少交集,有不少感动和感受,虽然它们都琐碎细小。我之所以把感动和感受分开,是因为我找不到更为准确的词汇来描述,在我的经验里,感动是情绪变化,是一种心理活动;感受是精神反应,应该算是一种灵魂活动。我不知道这种笨拙的分法,能不能准确传达出我的本意。
   先说感动。
   东紫好像几次跟我要过书,我一直没有给。后来她在朋友的办公室发现了我的书,拿走了。后来东紫跟我讨论起那些小说,我才知道,东紫不是敷衍的,是认真的。而且东紫的认真是彻底的,她大概是看出了我缺乏历史知识的储备,就郑重其事送我了一套历史书。看出别人有病,就主动送药,这就是东紫。
   东紫还真的帮助我买过药。她动用了在医院工作的采购资源,大热天跑中药市场,砍价、挑选,甚至亲自盯着人家把这些中药磨粉,磨粉的机器类似农村磨饲料的钢磨,没有防尘保护,那些冲天而起的粉尘落了她一身。最近两年,我耳朵患上欧氏管开放症,她几次催促我到济南检查,还说认识一个中医高手,可以让他给把脉开方。我当然没有去麻烦她,因为她的醫药专业背景,加上帮人到底的那种热心,都能让人预想到这会给她带来多少麻烦。
   前些天,聊城的一个书院邀请我去讲座。讲座开始半个小时后,东紫和她的闺蜜陈姐突然出现在会场。后来才知道,她们就是为了不打扰我,没有提前一晚到聊城,早上五点就开始赶路,路不熟,书院又处于禁止通车的古城区,本来打算提前候场的她们,硬是折腾了将近五个小时才进了会场。
   再说感受。
   我相信每个人都具备“神性”,当然,这里的神与宗教里的神完全无涉,只要与自己的“神性”相遇,他所思考的、所写下的,已经不再是来自头脑的语言,而是来自灵魂的话语;他的行动,也在以“神”的身份行事。
   我曾经在东紫的书房里,看见显眼处陈列着另一位作家的书,而圈子里盛传二人间隙很深,到了不相来往的地步。这时,我觉得二人关系的江湖传言是否可靠已经无关紧要,东紫在这种所谓的危险关系中的表现,让我又一次对复杂的人性有了美好的期许。不讥人之非,是老子提倡的人生准则;爱你的敌人,你便没有敌人。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人生境界。而到了东紫这里,她心里根本就没有敌人的概念,或者说她的敌人从来不会发展成敌人。我倒是见证过一次他人对东紫的伤害,当然那是一次误伤,东紫在第一时间表现出的态度是理解,是的,就是理解,不是所谓的原谅,她觉得施害者首先是一个受害者,受害者的攻击难免会脱靶,一个受害者只有受到足够的理解和爱,才会避免悲剧的循环。东紫正是靠承受和无条件的爱,阻止了恶的循环。谁才会爱上一个向你开枪的人?我想,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答案。
   前年,我偶然得知一位老人的故事。老人家世显赫,年轻时风流荒唐,他把自己流放在一个乡村,终生未娶,年老在养老院凄惨度日。老人藏着巨大的秘密,故意走进了生活的泥沼,他弄脏了自己的一生。我心里萌发出一种冲动,我相信与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的冲动没有什么两样。但我遇到的困难同样巨大,不善与陌生人交流本来就是我的短板,何况遇到的是古怪的暮年老人?关键时刻,东紫出手相助,她开着车像一个大侠般从济南赶来。东紫握住老人的手说,您八十多了还这么帅,年轻时一定有很多人追!老人像孩子一样羞涩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交谈意想不到地顺利,我处在神秘的大幕被打开的激动中。当聊到我最关切的问题时,老人沉默起来,他的脸越来越白,如果不是喉咙里发出嘶嘶的气流声,他简直就像一个纸糊的人。东紫蹲下身,用手抚摸着老人的膝盖,就像在哄一个婴儿。我们和老人告辞。走出门来,泪眼婆娑的东紫说,老范,我们不能再打扰他了。是啊,让一个人怀揣着秘密度过余生,是他最后的体面。
   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却是一场异常重要的认知,在污浊不堪的现实中辨认出爱,远比探寻秘密更为重要。
   认清东紫这个人,也就不难明白她的小说呈现出的面目,那些像寓言和神话一样有着人类自觉的小说,那些传达神谕的小说,那些谜底写着“爱”的小说。东紫曾经用锐利的刀子解剖自己和众人心中的那条叫作贪婪的龙;也会用慈悲探照,见证“精神性的人在动物性的人中诞生”;即便是早期那些破坏力惊人的小说,也是因为藏着深爱,才会有深恨。东紫心底的柔软是上天赐予的最好介质,让她的强烈的刚性不断淬火,让她和她的小说都至柔至刚、韧性十足。
   其实,对世界恒久的深爱,才是她力量的来源。
   一个人的“神性”,可以成就更多人的“神性”,我想,这是小说存在的意义,也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这人间最后的  一滴露水  是你的,也是我的……当万物消弭  风隐去  走过的都是歧途  那正确的,必在苍色中  啊,在这个中年  锯木厂的春天,远远落后于一公里外挖掘機的巨大的  轰鸣
一  刚吃过早饭,嘉木就在奕凡家门口喊。喊了半天,奕凡还没出屋,他急了,大步向屋里走,走到堂屋门口停住了,大声说:“奕凡,你再不出来,我可不去了啊!”  奕凡正在屋里扎头发,两根小羊角辫再怎么扎也是一边高一边矮,听见嘉木这么说,索性把辫子上的玻璃丝一把捋下来,散着头发向外走。  娘放下筷子,甩了甩手上的水,看着散着头发的奕凡,摸起桌子上的梳子,说:“今天不是星期天吗?又不上学,要上哪里野去?”  
李朝全   王敬东是一位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多年的作家。他的创作一向关注社会的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孔院芬芳》这部反映中国在世界各国创办孔子学院进展及成就的报告文学新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对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的教师、院长等的描写与刻画,也有对各国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学员及其学习情况生动形象的描绘,以及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的描述。   孔子学院在各国设立推广十几
一阵风  刮得很急  落叶  如家书  把路人团团围住  天黑  一下豎起孤独  孩子  回家吧  身后  谁在说话  一张寻人启事  像舌头  拍打着墙壁
三月里的花太多  谁还去说岁月蹉跎  生命里的每一道年轮  都是你盛开的花朵  向着花开的方向前行  向着春天最美的风景  从来不惧怕花落成泥  你的花已盛開在我幸福的时光里  不管春去暑往  不管落花成殇  只要我的血液还在流淌  你的花就会在我生命的四季绽放
新年夜里的黑刚刚落座  隔岸观火的冠状入侵者就提刀潜入  它躁动着企图吻过武汉的每一片天空  清晰的齿痕印入一座城的肩胛  呼吸所及之处充满消毒水的味道  每一声咳嗽都在震动着国人的心  一位老院士满含着的热泪  淋湿了新年的天空  老人额头的皱纹包裹着夕阳的余温  点燃一盏又一盏笃定的豪情  多像一枚红烛立在屋檐下支撑起黄昏  热泪滴落照亮战胜疫情的每一寸光阴  黎明的光即将破窗  冠状者匆忙中
1   来到岛城第五天,艾戈生还在继续失眠,她还是夜晚一道变形的暗影。   这是第多少次来岛城,艾戈生数不清了。她喜爱这个岛城的建筑,却更留恋它的海岸线,“如若不是以得天独厚的海洋为广阔背景,这些建筑无论气势再怎么恢宏风格再怎么典雅,都会逊色许多。这里的海天云影不知治疗过多少颗寂寥损毁的心,对我,是否也同样慷慨?”到来的第一晚,她在笔记本上写道。   多年前,她曾用整整一个夏天的时间,读沈从
霜宁半夜里起来吃药,去厨房找水时无意中发现了那幅春宫图。   整幢楼都陷入了黑漆漆的睡眠,只有正对霜宁家厨房的人家还灯火通明。那亮得耀眼的灯光仿佛舞台上的追光灯,将四周的事物都隐藏了起来,只把那对男女清晰地放大,呈现在霜宁的面前。女人双腿盘在男人腰间,双手勾箍住他的脖子,两人先是抵在卧室的门上,然后抵在墙上。虽然听不见呻吟和喘息,但霜宁还是羞涩地用手虚遮了下眼睛。虽然已婚已育,但这样的场面她还是
于三秋由副局长升任正局长,不到半年,被人举报了两次。   一次电话举报,举报他违规宴请上级来人,喝茅台酒,陪餐人数超标准。经查,茅台酒是他从家里带的,没记公家的账;陪餐人数超了,是因为来人是自己的中学同学,他就把本市的几个同学叫去了,这是不应该的,被纪委约谈了。一次写信举报,举报他和女下属出发,一去一星期。经查,这是上级业务局安排的学习活动,通知要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加,分管领导是女的,于是两
我是个写诗的,小说读得少。在上鲁院之前,对于写小说的吴君,连性别也分不清楚。   我们那个班挺逗,前面的日子,大家都比较爱装,或许矜持是必需的吧,甚至有人私下称呼我们是个拧巴班。这也就增加了同学之间擦肩而过的机会。吴君表面上属于沉默寡言型,热闹的场合里绝少见她,即使是集体活动,她也主动隐身。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从鲁院毕业后,我曾经整理期间的照片,居然找不到一张吴君的“正面形象”。几张必需的全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