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冰冷,视觉滚烫,声音恰是温吞的,就像人的体温。
周六,在并不宽敞的卧室,打开话筒和背景音乐的一瞬间,“西二旗互联网公司职员凌峰”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30分钟左右。在这30分钟里,他是荔枝上的“主播凌峰”。
“主播凌峰”正在语音直播。在荔枝,他有60万粉丝。直播时,他努力提着一股气,让声音变得年轻又温柔,像是要顺着耳机线把在线的粉丝们拽进一汪湖水。如果闭上眼睛想象,这完全是梦幻偶像剧里的男主角正在你耳边呢喃。
在64%用户为年轻女性的荔枝,情感主播凌峰成功地成为最受欢迎的那一类主播:他们大多是男性,声音富有磁性,展现出的个性体贴入微;他们比现实世界中的男性更能理解女性,解答粉丝的一切情感困惑,而且,在每次“声音约会”时,他们绝对不会迟到。他们是耐心的男闺蜜、不露脸的线上男友。他们用带有魔力的声音输出鸡汤和心灵按摩,粉丝们蜂拥而至。
荔枝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除了不用露脸,这里的直播玩法与规则和视频直播类似。打赏、连麦、礼物、公会、主播,也是这个虚拟世界的通行符号。
但这里又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为了拓展更多可能性,2013年诞生的荔枝FM在做“去电台化”的尝试,1月的一场发布会上,这家公司抛弃沿用了4年的产品名中的FM,改名荔枝,但这个社区依然有着自诞生以来的浓厚电台基因。它不是充斥着金钱、欲望和猎奇故事的视频直播秀场,也没人在意几十分钟的音频节目是否就可以缓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焦虑、寄希望走捷径实现“财富自由”。被声音吸引来的是一群“无目的”、但愿意花费大把时间的年轻人。在这里,女孩们唯一需要的,就是若即若离的情感陪伴。
60万只“小耳朵”
对于那些想在虚拟世界里吸引粉丝的人来说,有些规则是心照不宣的:比如他们要打造一个固定的人设,并且按时、完美地演绎这种人设。在粉丝眼里,主播凌峰的“人设”是个百分之百的暖男。节目里,主播凌峰要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带喜感的东北口音——一个暖男不该有这么轻佻逗人发笑的一面。真实生活里,凌峰最爱吃火锅,心情糟糕时和朋友泡吧拼酒。见证了太多分分合合的情感故事,他说自己没什么心思谈恋爱了。
和这个时代所有年轻人一样,凌峰也在经历焦灼:最近他正在换工作,在薪水多寡与职业发展前途之间做取舍,焦心房租涨价,还害怕抢不到回家的火车票。面对粉丝的倾诉,主播凌峰清楚自己无法给出多么明智的建议。“粉丝其实也不在乎和你聊天到底有没有帮助,感情这件事情,很多人也就是想找人聊聊而已。”
刚刚入驻荔枝时,主播凌峰还在上大学。学校里,凌峰是校广播台广播员,每天负责的广播节目是学校内外的新闻播报。他向学校提出,想做一档情感节目,但没人愿意采纳这个意见。
于是,在 2013年诞生的UGC(用户生成内容)音频平台荔枝 FM(现已改名为荔枝)上,主播凌峰上线了。和凌峰最亲近、最核心的一批“小耳朵”从那时候就开始追随着他。
到2015、2016年,主播凌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粉丝开始疯长。那时的荔枝FM和现在也不一样。2015年是国内各大音频平台集中发力的时间,以UGC为核心的荔枝FM的用户指数级飙升到8000万。直播的风潮还没有吹向音频这个领域,这里已经是一个隐秘的声音帝国,聚集了一批痴迷电台情结、博客文化的主播和听众。和蜻蜓FM、喜马拉雅FM相比,在用户眼里,荔枝FM是有浓厚文艺基因和小众文化的社区。除了情感节目,这里还有脱口秀、摇滚音乐节目,甚至还有专门为孩子们录制的儿童有声书。
3年过去,直播成为了荔枝上的流量增长高地,榜单上的网红主播们也变了天。主播凌峰还在坚持,但“主播马可”的节目《深夜谈歌》已经停播很久了。
《深夜谈歌》是一档关于粤语歌曲的音乐广播节目。马可也有6万多粉丝,在他的荔枝主页上,现在还陈列着包括录播、直播在内的60期“声音”。马可说,现在自己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再扮演主播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荔枝创始人、CEO 赖奕龙,是这个声音世界的缔造者。
单单从马可的主页和他曾经对这里的苦心经营大概就能猜到,对于荔枝来说,幕后操盘手赖奕龙会花大量深度沉浸在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果然,赖奕龙这么评价自己:“我相信没有一位移动音频应用的创始人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节目。”
他是个罕见的产品经理型创始人。不过,有一段时间,赖奕龙连产品都没心思再管。那是2016年,他和荔枝曾经陷入一段极其迷茫和焦虑的时期。那也是主播凌峰和一批与他同期的“老主播”们感受到荔枝发生变化的一年。
裂缝是从外部开始的。从2013年创办后,到2015年,荔枝的数据翻了许多倍。那也是国内移动音频市场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到2016年,这个市场的风向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和荔枝同一时间起步的蜻蜓FM和喜马拉雅 FM 开始进攻车联网、购买版权PGC内容,流量翻升,估值飞涨。
而荔枝还坚持在UGC领域里,那一年,荔枝没有一场发布会,没有入驻广告平台,市面上也没有它重金购买版权的声音。时间长了,团队的耐心也渐渐被消磨着,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投资人开始问起荔枝的商业模式。那时候赖奕龙正在四处寻求荔枝的新一轮融资,他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荔枝的天花板在哪里?赖奕龙喜欢这么回答:荔枝是比较慢的一家公司。“音频这个东西很难像短视频那种突然爆发,它是细水长流的,它一直都有增长,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赖奕龙又去找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经纬是荔枝C轮投资方之一,赖奕龙希望能再得到张颖的帮助。两人在张颖北京的办公室里碰面,但张颖没有要追加注资的意思。
聊到最后,张颖请失魂落魄的赖奕龙吃盒饭。他对赖奕龙说:“干脆你别去找融资了,自强则万强,先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再说。”这是一句“废话”,但赖奕龙听进心里去了。
荔枝直播的测试从2016年7月就上线了,赖奕龙是第一个开设直播的主播。他在录播节目《深夜听歌》的基础上做了一期直播,互动很热烈,主播马可的粉丝很快涌进直播间,甚至,直播的公屏弹幕成了他们的聊天室。
这个出于“非理性”的判断在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2016年9月底,荔枝FM的语音直播业务正式上线。十一假期开始,语音直播的互动收入像是打满了肾上腺素一般地疯狂飙升。十一之后,打赏礼物分成就为公司带来了大几百万的收入。
赖奕龙不再焦虑了。
粉丝黏性
孤独星球还在照常运转。但它现在变得更热闹、更有烟火气了。打開荔枝首页,直播功能被推到了最前面,榜单里实时闪烁最火的直播主播头像,以及他们积累的礼物数量,以小时、天和一周为单位变化着。
榜单不仅代表着人气,也象征着财富。荔枝官方曾经透露过,即便没有视频直播那么疯狂,但在荔枝,头部主播月入也可达百万。在荔枝,最贵的礼物是“神之王冠”,价格3万多金币,换算成人民币大概3000元左右。但很少有“土豪”为主播慷慨地送上这么昂贵的礼物。凌峰收到的最昂贵的礼物是一座“情人岛”,价格在200元。
荔枝上聚集着大量95后,凌峰观察,自己粉丝的年龄层太低,购买能力不强。但荔枝方面表示,后台数据显示平台上年轻人的打赏意愿不低,公司并不因此感到困扰。事实上,平台还在有意通过运营手段有意控制着流量的分发。在用声音做情感连接为核心目的的荔枝,产品团队更在乎粉丝的黏性。
“如果一个房间同时在线1000人以上,弹幕刷得太快,评论太多,主播就回应不过来了,这对主播和用户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荔枝产品副总裁李泽隆解释说。
在荔枝,粉丝黏性是战略优先级很高的考核要素。李泽隆发现,粉丝黏性最好的反而是像凌峰一样的腰部主播。他们大多数也和凌峰一样,在现实中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被粉丝依赖的成就感让他们选择留下,时间长了,已经说不清主播和粉丝之间,到底是谁在陪伴着谁。
周六,在并不宽敞的卧室,打开话筒和背景音乐的一瞬间,“西二旗互联网公司职员凌峰”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30分钟左右。在这30分钟里,他是荔枝上的“主播凌峰”。
“主播凌峰”正在语音直播。在荔枝,他有60万粉丝。直播时,他努力提着一股气,让声音变得年轻又温柔,像是要顺着耳机线把在线的粉丝们拽进一汪湖水。如果闭上眼睛想象,这完全是梦幻偶像剧里的男主角正在你耳边呢喃。
在64%用户为年轻女性的荔枝,情感主播凌峰成功地成为最受欢迎的那一类主播:他们大多是男性,声音富有磁性,展现出的个性体贴入微;他们比现实世界中的男性更能理解女性,解答粉丝的一切情感困惑,而且,在每次“声音约会”时,他们绝对不会迟到。他们是耐心的男闺蜜、不露脸的线上男友。他们用带有魔力的声音输出鸡汤和心灵按摩,粉丝们蜂拥而至。
荔枝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除了不用露脸,这里的直播玩法与规则和视频直播类似。打赏、连麦、礼物、公会、主播,也是这个虚拟世界的通行符号。
但这里又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为了拓展更多可能性,2013年诞生的荔枝FM在做“去电台化”的尝试,1月的一场发布会上,这家公司抛弃沿用了4年的产品名中的FM,改名荔枝,但这个社区依然有着自诞生以来的浓厚电台基因。它不是充斥着金钱、欲望和猎奇故事的视频直播秀场,也没人在意几十分钟的音频节目是否就可以缓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焦虑、寄希望走捷径实现“财富自由”。被声音吸引来的是一群“无目的”、但愿意花费大把时间的年轻人。在这里,女孩们唯一需要的,就是若即若离的情感陪伴。
60万只“小耳朵”
对于那些想在虚拟世界里吸引粉丝的人来说,有些规则是心照不宣的:比如他们要打造一个固定的人设,并且按时、完美地演绎这种人设。在粉丝眼里,主播凌峰的“人设”是个百分之百的暖男。节目里,主播凌峰要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带喜感的东北口音——一个暖男不该有这么轻佻逗人发笑的一面。真实生活里,凌峰最爱吃火锅,心情糟糕时和朋友泡吧拼酒。见证了太多分分合合的情感故事,他说自己没什么心思谈恋爱了。
和这个时代所有年轻人一样,凌峰也在经历焦灼:最近他正在换工作,在薪水多寡与职业发展前途之间做取舍,焦心房租涨价,还害怕抢不到回家的火车票。面对粉丝的倾诉,主播凌峰清楚自己无法给出多么明智的建议。“粉丝其实也不在乎和你聊天到底有没有帮助,感情这件事情,很多人也就是想找人聊聊而已。”
刚刚入驻荔枝时,主播凌峰还在上大学。学校里,凌峰是校广播台广播员,每天负责的广播节目是学校内外的新闻播报。他向学校提出,想做一档情感节目,但没人愿意采纳这个意见。
于是,在 2013年诞生的UGC(用户生成内容)音频平台荔枝 FM(现已改名为荔枝)上,主播凌峰上线了。和凌峰最亲近、最核心的一批“小耳朵”从那时候就开始追随着他。
到2015、2016年,主播凌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粉丝开始疯长。那时的荔枝FM和现在也不一样。2015年是国内各大音频平台集中发力的时间,以UGC为核心的荔枝FM的用户指数级飙升到8000万。直播的风潮还没有吹向音频这个领域,这里已经是一个隐秘的声音帝国,聚集了一批痴迷电台情结、博客文化的主播和听众。和蜻蜓FM、喜马拉雅FM相比,在用户眼里,荔枝FM是有浓厚文艺基因和小众文化的社区。除了情感节目,这里还有脱口秀、摇滚音乐节目,甚至还有专门为孩子们录制的儿童有声书。
3年过去,直播成为了荔枝上的流量增长高地,榜单上的网红主播们也变了天。主播凌峰还在坚持,但“主播马可”的节目《深夜谈歌》已经停播很久了。
《深夜谈歌》是一档关于粤语歌曲的音乐广播节目。马可也有6万多粉丝,在他的荔枝主页上,现在还陈列着包括录播、直播在内的60期“声音”。马可说,现在自己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再扮演主播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荔枝创始人、CEO 赖奕龙,是这个声音世界的缔造者。
单单从马可的主页和他曾经对这里的苦心经营大概就能猜到,对于荔枝来说,幕后操盘手赖奕龙会花大量深度沉浸在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果然,赖奕龙这么评价自己:“我相信没有一位移动音频应用的创始人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节目。”
他是个罕见的产品经理型创始人。不过,有一段时间,赖奕龙连产品都没心思再管。那是2016年,他和荔枝曾经陷入一段极其迷茫和焦虑的时期。那也是主播凌峰和一批与他同期的“老主播”们感受到荔枝发生变化的一年。
裂缝是从外部开始的。从2013年创办后,到2015年,荔枝的数据翻了许多倍。那也是国内移动音频市场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到2016年,这个市场的风向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和荔枝同一时间起步的蜻蜓FM和喜马拉雅 FM 开始进攻车联网、购买版权PGC内容,流量翻升,估值飞涨。
而荔枝还坚持在UGC领域里,那一年,荔枝没有一场发布会,没有入驻广告平台,市面上也没有它重金购买版权的声音。时间长了,团队的耐心也渐渐被消磨着,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投资人开始问起荔枝的商业模式。那时候赖奕龙正在四处寻求荔枝的新一轮融资,他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荔枝的天花板在哪里?赖奕龙喜欢这么回答:荔枝是比较慢的一家公司。“音频这个东西很难像短视频那种突然爆发,它是细水长流的,它一直都有增长,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赖奕龙又去找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经纬是荔枝C轮投资方之一,赖奕龙希望能再得到张颖的帮助。两人在张颖北京的办公室里碰面,但张颖没有要追加注资的意思。
聊到最后,张颖请失魂落魄的赖奕龙吃盒饭。他对赖奕龙说:“干脆你别去找融资了,自强则万强,先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再说。”这是一句“废话”,但赖奕龙听进心里去了。
荔枝直播的测试从2016年7月就上线了,赖奕龙是第一个开设直播的主播。他在录播节目《深夜听歌》的基础上做了一期直播,互动很热烈,主播马可的粉丝很快涌进直播间,甚至,直播的公屏弹幕成了他们的聊天室。
这个出于“非理性”的判断在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2016年9月底,荔枝FM的语音直播业务正式上线。十一假期开始,语音直播的互动收入像是打满了肾上腺素一般地疯狂飙升。十一之后,打赏礼物分成就为公司带来了大几百万的收入。
赖奕龙不再焦虑了。
粉丝黏性
孤独星球还在照常运转。但它现在变得更热闹、更有烟火气了。打開荔枝首页,直播功能被推到了最前面,榜单里实时闪烁最火的直播主播头像,以及他们积累的礼物数量,以小时、天和一周为单位变化着。
榜单不仅代表着人气,也象征着财富。荔枝官方曾经透露过,即便没有视频直播那么疯狂,但在荔枝,头部主播月入也可达百万。在荔枝,最贵的礼物是“神之王冠”,价格3万多金币,换算成人民币大概3000元左右。但很少有“土豪”为主播慷慨地送上这么昂贵的礼物。凌峰收到的最昂贵的礼物是一座“情人岛”,价格在200元。
荔枝上聚集着大量95后,凌峰观察,自己粉丝的年龄层太低,购买能力不强。但荔枝方面表示,后台数据显示平台上年轻人的打赏意愿不低,公司并不因此感到困扰。事实上,平台还在有意通过运营手段有意控制着流量的分发。在用声音做情感连接为核心目的的荔枝,产品团队更在乎粉丝的黏性。
“如果一个房间同时在线1000人以上,弹幕刷得太快,评论太多,主播就回应不过来了,这对主播和用户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荔枝产品副总裁李泽隆解释说。
在荔枝,粉丝黏性是战略优先级很高的考核要素。李泽隆发现,粉丝黏性最好的反而是像凌峰一样的腰部主播。他们大多数也和凌峰一样,在现实中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被粉丝依赖的成就感让他们选择留下,时间长了,已经说不清主播和粉丝之间,到底是谁在陪伴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