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本校照惯例举行了一次作文竞赛,初一年级的竞赛题是《告诉你一则新闻》,要求是反映时代的巨变,讴歌时代的进步,赞颂时代的伟大。面对如此重大的主题,结果可想而知,那些十里挑一的写作高手,绝大部分面露难色,直喊“没什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仔细想想,也确实难为了这群稚气未脱、童心未泯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积累,他们的思想认识,何以能承载如此重大的主题?他们幼小的心灵如何能承负如此庄严的崇高和伟大?看来,如何命题确实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作文一定要教师命题吗?诚然,文章要有一个题目,否则不成其为文章,但这个题目一定要教师给定吗?既然我们力主把写的权利交给学生,主张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作文教学的开始环节就把写的权利真正地交还学生,让他们在一片自由的空间里,放飞想象,释放真情,展现个性?从教学现状看,教师给出的命题,要么过分随意而使学生无话可说;要么过于严肃、过于追求思想性而使学生言不由衷。对于前者,不必多说;至于后者,则可以理解为无视作文是一项独立的思维、精神活动,而把作文视作一种攫取分数的工具,在教学中过分重视“道”的输入与传出,过分倚重技法的传授与训练,以此来获得高分。久而久之,作文命题具有了浓重的功利色彩,驱使着学生走上一条以空话假话套话充斥全文的写作歧路。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内心所思所感,根据写作需求自主命题,去写他们所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甚至鼓励他们“乱写”,让想象力膨胀,以此来保护他们的童心、童趣。这种顺应学生天性的做法,不仅会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能纠正作文曾经留给学生的不良印象,在由“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转变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既不是提倡作文教学无序化,也不是排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而是主张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具体地说在平等和谐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管理者,组织管理作文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当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从中获取感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或回忆或畅谈或评论,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也可以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组织学生共同命题,让他们自由选择,在融洽的气氛中,让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
二、作文命题一定要以立意崇高为作文的指向吗?传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特别强调作文的立意,主张“诗言志”“文以载道”,要求文章的主题要明确,思想要健康积极,而这方面更多的是对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这种极力追求立意的高、新、合乎公共道义的做法,体现在作文的命题、审题、评价等许多方面。因为评价作文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立意的高与低,命题就格外注重习作的价值取向,因此审题就首先考虑选材的意义,尤其是社会意义。显然,作文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的功利的互为循环的运行模式中。命题远离学生的生活,也就是所要求学生写的并不是学生所思所想的,所要求学生表现的并不是学生所要表现的或者是根本没法表现的,作文只能变作对他人意图的揣摩与迎合,最终背离心灵轨迹。钱理群在评论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时说:“题目本身:《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就已经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价值取向,这实际就是要把考生的思维与写作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志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而且是强制性的。”这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分追求立意的命题作文的严重弊端:缺乏想象,压制创造,限制个性。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认识,因此作文的前提是真实;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做人,立言以立人,因此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地训练培养和发展人的感知力、思考力、想象力、感悟力、创造力……使之成为有思想内涵、创造能力、鲜明个性的人,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和主要目的,因此作文的命题指向应该是让习作者说真话、写真情,让作文成为施展联想放飞想象的“天空”,让文章成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这样的命题才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为作文欢呼,为作文兴奋,为作文倾诉,让作文成为学生感悟体验的记录,感情想象的承载,精神理想的寄托。
三、作文如何进行命题?命题作文可能产生的弊端是很多的,其中之一便是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命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自主命题并不是一概抛弃命题作文,那种真正好的命题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着其他形式的命题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命题者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学生的生活,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做充分了解学生的可敬长辈的前提下“投其所好”,在如何激发兴趣、释放感情和表现自我等方面多下工夫,使作文命题做到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犹如给爆竹按上药线”,从而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说出的话是真话,写出的情是真情,传达的感受是切身的感受。其次,要有一种尊重平等的意识,将作文视作是师生对生活、社会、人生的共同探索与交流,在是学生知心朋友的前提下,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钻到学生的心底去出题”(叶圣陶),使命题成为师生之间沟通心灵的一座桥梁,成为师生之间共探生活共话社会共品人生的一道话题,成为学生的一种表达的渴望和情感的需求,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情感的需要。再次,教师要充分积累生活体验,博览群书,从生活和书本上汲取精神营养,获取思想感悟,在做学生可以信赖的人生良师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命题,使命题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种种体验的一次倾诉,成为从社会生活中获得感悟的一次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上的一次收获。当然,教师在命题时,也要着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给材料作文、提供具体情境等形式,着力训练想象和联想的丰富性和合理性,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总之,为了让作文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思想,教师在作文的命题和命题方式上要手法灵活、讲究实效,让学生有话说、有情抒、有理写。
如何命题,采用何种命题方式,其实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体现作文教学特有的人文关怀,这一时代要求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陈旧的命题内容和命题方式,让作文与人的发展同步。转变业已僵化的作文现状应从命题开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一、作文一定要教师命题吗?诚然,文章要有一个题目,否则不成其为文章,但这个题目一定要教师给定吗?既然我们力主把写的权利交给学生,主张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作文教学的开始环节就把写的权利真正地交还学生,让他们在一片自由的空间里,放飞想象,释放真情,展现个性?从教学现状看,教师给出的命题,要么过分随意而使学生无话可说;要么过于严肃、过于追求思想性而使学生言不由衷。对于前者,不必多说;至于后者,则可以理解为无视作文是一项独立的思维、精神活动,而把作文视作一种攫取分数的工具,在教学中过分重视“道”的输入与传出,过分倚重技法的传授与训练,以此来获得高分。久而久之,作文命题具有了浓重的功利色彩,驱使着学生走上一条以空话假话套话充斥全文的写作歧路。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内心所思所感,根据写作需求自主命题,去写他们所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甚至鼓励他们“乱写”,让想象力膨胀,以此来保护他们的童心、童趣。这种顺应学生天性的做法,不仅会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能纠正作文曾经留给学生的不良印象,在由“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转变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既不是提倡作文教学无序化,也不是排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而是主张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具体地说在平等和谐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管理者,组织管理作文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当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从中获取感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或回忆或畅谈或评论,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也可以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组织学生共同命题,让他们自由选择,在融洽的气氛中,让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
二、作文命题一定要以立意崇高为作文的指向吗?传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特别强调作文的立意,主张“诗言志”“文以载道”,要求文章的主题要明确,思想要健康积极,而这方面更多的是对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这种极力追求立意的高、新、合乎公共道义的做法,体现在作文的命题、审题、评价等许多方面。因为评价作文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立意的高与低,命题就格外注重习作的价值取向,因此审题就首先考虑选材的意义,尤其是社会意义。显然,作文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的功利的互为循环的运行模式中。命题远离学生的生活,也就是所要求学生写的并不是学生所思所想的,所要求学生表现的并不是学生所要表现的或者是根本没法表现的,作文只能变作对他人意图的揣摩与迎合,最终背离心灵轨迹。钱理群在评论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时说:“题目本身:《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就已经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价值取向,这实际就是要把考生的思维与写作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志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而且是强制性的。”这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分追求立意的命题作文的严重弊端:缺乏想象,压制创造,限制个性。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认识,因此作文的前提是真实;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做人,立言以立人,因此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地训练培养和发展人的感知力、思考力、想象力、感悟力、创造力……使之成为有思想内涵、创造能力、鲜明个性的人,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和主要目的,因此作文的命题指向应该是让习作者说真话、写真情,让作文成为施展联想放飞想象的“天空”,让文章成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这样的命题才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为作文欢呼,为作文兴奋,为作文倾诉,让作文成为学生感悟体验的记录,感情想象的承载,精神理想的寄托。
三、作文如何进行命题?命题作文可能产生的弊端是很多的,其中之一便是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命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自主命题并不是一概抛弃命题作文,那种真正好的命题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着其他形式的命题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命题者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学生的生活,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做充分了解学生的可敬长辈的前提下“投其所好”,在如何激发兴趣、释放感情和表现自我等方面多下工夫,使作文命题做到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犹如给爆竹按上药线”,从而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说出的话是真话,写出的情是真情,传达的感受是切身的感受。其次,要有一种尊重平等的意识,将作文视作是师生对生活、社会、人生的共同探索与交流,在是学生知心朋友的前提下,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钻到学生的心底去出题”(叶圣陶),使命题成为师生之间沟通心灵的一座桥梁,成为师生之间共探生活共话社会共品人生的一道话题,成为学生的一种表达的渴望和情感的需求,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情感的需要。再次,教师要充分积累生活体验,博览群书,从生活和书本上汲取精神营养,获取思想感悟,在做学生可以信赖的人生良师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命题,使命题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种种体验的一次倾诉,成为从社会生活中获得感悟的一次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上的一次收获。当然,教师在命题时,也要着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给材料作文、提供具体情境等形式,着力训练想象和联想的丰富性和合理性,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总之,为了让作文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思想,教师在作文的命题和命题方式上要手法灵活、讲究实效,让学生有话说、有情抒、有理写。
如何命题,采用何种命题方式,其实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体现作文教学特有的人文关怀,这一时代要求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陈旧的命题内容和命题方式,让作文与人的发展同步。转变业已僵化的作文现状应从命题开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