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问题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l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不仅是传递教师语言知识释义,同时也是让学生接受语文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介体。教学语言的规范有利于准确传递老师所将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熟悉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语言 语言规范
  引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语言的规范影响着教学的实际质量,研究教学语言的规范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学对普通话普及有着积极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教学语言的规范是决定普通话普及效果成败的重要环节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以当今社会视角来看,具有长久性的深刻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特性
  (一)综合性。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综合性具体表现:语文系人文学科,学科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政治、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其教学语言就必须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1];因语文本身具有语言的沟通性,教学语言不仅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二)规范性。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基于其综合性的前提下来表现的,由于语文的语言特性在对综合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规范,才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准确性。
  二、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作用
  中学学生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接受理解能力强,是建立对事物认知的重要时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是通过语文老师教学的方式学习而来,语文教学语言规范作用便是保证学生学习接受正确规范的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以及巩固加强教师职业专业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为人师表”榜样。由于我国面积广阔民族众多,以地理地域位置划分开,各地的民族语言地方方言也不同。同一个学校的学生都有着各地的语言口音,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不仅能规范学生的沟通语言的统一,还能对普通话的推广作出积极的普及作用。
  三、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意义
  当下时代科技网络发达,移动电子设备普遍,现在家长或监护人出于安全考虑通常都给中学生提供功能全面的智能手机。网络信息在智能手机之间不断传递,其中不乏大量的网络用词流传到中学生们的手机上,网络词语的出现不但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倾斜中学生对文字原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规范语文教学语言不仅能在教学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字释义,加强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词问题。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有利于中学生对古代历史的文化精华吸收、对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全面认识,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全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人文价值观。从长远来看,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是影响其未来的重要因素,教学语言的规范对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人才质量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实践
  (一)实践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对象是教学教师和学生[2]。教学语言的规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两个齿轮的润滑剂,高效的教学质量,就是教学语言规范最好的实践效果。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以口语为主,必要或特殊情况下加以手语,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表达、传递、沟通功能,是教师传授语语文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验证语文教师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方式。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不仅要求教师在语言释义上准确,逻辑上合理,情感上还要有生动亲切、幽默风趣。
  (二)课堂实例
  1.课堂都会有一个开始,需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以便进入教学状态,在语文教学语言规范中称之为“引导语”。好的开始往往都有是事半功效的作用,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会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郁达夫先生一篇散文——《故都的秋》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语文教师附和着文句继续说道:踏着柔软的秋叶,穿梭在各个胡同里,耳边随风飘来优美的京剧,让我们联想到郁达夫先生笔下那份清幽、淡雅的北京韵味。这种借景抒情的引导,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画面中如身临其境,迅速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起来。
  2.在教学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个特别状况,教师在教学中面对这种突发性随机性的状况,应当要有临危不乱的应变语言,在语文教学语言规范中叫“应变衔接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规范不但能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为学习添加乐趣。应变衔接语在恰当的时机,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应变衔接语还需考虑学生的思考状态,同时也会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课堂上某位学生分神,刚好被老师问到个问题,
  学生说:“我还没有想好呢!”
  老师温和地说:“那我们一起来想吧!”
  学生在老师的亲切的语言中马上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思考状态,然后老师接着说道:
  “你可以先想一下问题的字意,然后再到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在老师话语的鼓励下成功的回答了问题,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不仅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高质量的进行。
  3.在语文教学语言规范中当然少不了幽默用语。幽默用语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为学生声情并茂地
  朗诵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师朗诵完等学生感受了诗歌里的如梦如幻过后,下课铃声已响起,老师打趣的说道:“老师不走了,老师爱同学们,不舍得走。”引得学生乐成一片,此时同学们说:“老师,您不用挥一挥衣袖,云彩也可以带走。”把老师也给逗乐了。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活跃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以及向学生传递大“爱”的思想价值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语言的幽默技巧。
  【参考文献】
  [1]赵晶晶.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研究[J]. 才智,2016,02:54.
  [2]巴桑次仁.中学语文语言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36:37.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文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水平 有效性 措施  英语写作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很多学生谈英语写作而色变,面对一个英语题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为了使学生
【摘要】作业批改是初中科学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学生作业的质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反映。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采用“上完新课—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上交作业—教师批改—发放作业—学生订正”这一模式。虽然大家都知其重要性,但如何立足教学工作的实际,从小处入手,把繁琐的作业批改问题上升到一个初中科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高度上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利用撰写初中科学作业学生互批,分析学生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以下是我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积累 观察 想象  一、注重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如蜜蜂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实现高效教学就是题中之义。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展开研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相关英语教学理论知识,首先分析了英语高效教学的含义,然后探究了一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英语课堂 高效教学 含义 策略  随着经
【摘要】在新课改的发展进程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进行介绍,同时对加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对策进行介绍。希望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合理的联系生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化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探讨化学电源电动势的成因,得出就化学电源而言,电动势本质上是电极与溶液之间的双电层之间电势差形成的,并分析了电源电动势相对稳定的原因以及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关键词]电动势 物理化学学科交叉 双电层之间的电势差 化学性质 化学能 电能  高中学生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成因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尤其是化学电源,现行的物理教材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只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