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是支撑社会前进的车轮,是滋养人民,凝聚社会的圭臬。尤其大部经典如《论语》《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的传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当下,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电子传媒的发展,文学被走上了碎片化状态,它破坏了文学本身的厚重感,削弱了审美张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的碎片化;《边城》;语文教材;电子媒介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当人类社会越过宇宙洪荒向着社会化挺进的时候,不可否认,文化是支撑社会前进的车轮,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厚重人文历史底蕴的民族,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特性的代名词,它在历史朝代不断更迭与政治人物的连续嬗变,在动荡与和平持续交错的世纪轮回,在经济的多政策化与顶层设计的多变性一代一代的前进之中,人们都或多或少认为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保留今天中国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文化浸润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改朝换代后留下的意识空白,没有文化去整合政治变乱后人民意识的混乱,那么中华民族早已散失民族的向心力而不太可能独跋于今天。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扮演了一个真正的统治者。
纵观我国文学历史长廊,文化是文学的普遍表达方式。在被奉为圭臬的精神艺术殿堂之中,从先秦的百家思想的争鸣,再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后世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重视下不断调整的文化策略,统治集团极力推显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有着蔚为壮观的文学宝库,从《论语》《庄子》《西游记》《醒世恒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大部经典的传世,给中华民族文化不间断的长流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向心力,这些大部经典,汗牛充栋的传世书著,饱蘸了先贤圣哲的思想,成为贯通古今,印证民族情怀,引领自我素养提升,砥砺民族行进的源泉。
近年来,初现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市场,作为文学活动,文学形式,文学基础与经济活动产物相连,也意味着文学发生着相向的变化。与社会功能挂钩时,暴露了其症候。我不知道这是否和时代脉络相互,当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怪圈,人静不下心去阅读传统国学经典,静不下心去完整的阅读一大部书籍,而寄托于网络化的零碎阅读,出版者或书籍编写者删去原著诸多原象,以节省篇幅取悦开蒙者欢心。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现实生活特点的文学表征——文学的碎片化。以沈从文《边城》取例,《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以作者家乡所在的湘西为背景,满含审美理想地展示了这个朴素偏僻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一种素朴真诚的人情美[1]。这篇中篇小说从开头集力描写湘西景观和习俗,在充分作了静态铺成之后,在整体的和谐文化氛围之后展现了一个令人忧愁凄美的爱情故事。[1]这从始至尾给了读者一个整体性的文学现象和审美题材的感知。然而,略观高中语文教材会发现,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却被大幅度的删减,小说开头的景观习俗描写被遗弃等,只留下残颜以节选的形式来赏析其独特的艺术关照,试问,在缺少古朴的湘西风情,缺少充分的静态描述和和谐整体的文化氛围,《边城》真的能让初读者全获体味它田园牧歌式的意境吗?从这点讲,节选亦是碎片化的显现,它割裂了文学的整体美,底蕴美。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命题者,他们将诸多文学经典,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拆解为一道道语文阅读的应试试题,而不是引导其深度文学经典,提升自我素养,从而达到文学滋养人精神,传承文化的双重作用。
另一方面,影视平台作为文学资源的承载和中介空间,使文学艺术成果构成要素得以传播。这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被搬上荧幕后制作成新老版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再到现当代路遥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走上影视等,从某一方面讲,传媒连接到文学本无可厚非,它扩宽了文学经典的传播渠道,增进了大众了解力,为经典的传承再添动力。但另一方面,文学经典被搬上荧幕,削弱了文学结构,主题意识的厚重感和艺术审美的张力,文字被固定演员替代固化了大众对人物角色的认知。本该阅读经典的读者,借观看电视剧来替代文字的描绘,读者对人物的角色把握,思想意识的表达更多时候仅限于图案转换后视觉的冲击。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2]而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人物潜意识的独特表达,电视剧是根本不能完整呈现深刻的人文底蕴。媒介也对文学的碎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碎片化阅读背后是文化的急功近利,过去与未来的脱节。如何去减轻碎片化阅读星星燎原之势,我想这是一个双重互助的任务;一方面重视传统文学整体性的认知,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净化心灵,形成爱经典,崇经典的时代风气。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体经典的涉猎,将语文作为学问来对待。注重对经典整体宏观的把握,而非试题所控制,还原文学作品原象,使意境完整,文学延伸。再者,严格审核经典文学的翻拍,促进读者对纸质文学的重视度,等等,当然,减轻文学的碎片化阅读本身就是一条复杂的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朱栋霖,朱晓明,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15.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的碎片化;《边城》;语文教材;电子媒介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当人类社会越过宇宙洪荒向着社会化挺进的时候,不可否认,文化是支撑社会前进的车轮,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厚重人文历史底蕴的民族,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特性的代名词,它在历史朝代不断更迭与政治人物的连续嬗变,在动荡与和平持续交错的世纪轮回,在经济的多政策化与顶层设计的多变性一代一代的前进之中,人们都或多或少认为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保留今天中国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文化浸润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改朝换代后留下的意识空白,没有文化去整合政治变乱后人民意识的混乱,那么中华民族早已散失民族的向心力而不太可能独跋于今天。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扮演了一个真正的统治者。
纵观我国文学历史长廊,文化是文学的普遍表达方式。在被奉为圭臬的精神艺术殿堂之中,从先秦的百家思想的争鸣,再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后世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重视下不断调整的文化策略,统治集团极力推显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有着蔚为壮观的文学宝库,从《论语》《庄子》《西游记》《醒世恒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大部经典的传世,给中华民族文化不间断的长流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向心力,这些大部经典,汗牛充栋的传世书著,饱蘸了先贤圣哲的思想,成为贯通古今,印证民族情怀,引领自我素养提升,砥砺民族行进的源泉。
近年来,初现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市场,作为文学活动,文学形式,文学基础与经济活动产物相连,也意味着文学发生着相向的变化。与社会功能挂钩时,暴露了其症候。我不知道这是否和时代脉络相互,当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怪圈,人静不下心去阅读传统国学经典,静不下心去完整的阅读一大部书籍,而寄托于网络化的零碎阅读,出版者或书籍编写者删去原著诸多原象,以节省篇幅取悦开蒙者欢心。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现实生活特点的文学表征——文学的碎片化。以沈从文《边城》取例,《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以作者家乡所在的湘西为背景,满含审美理想地展示了这个朴素偏僻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一种素朴真诚的人情美[1]。这篇中篇小说从开头集力描写湘西景观和习俗,在充分作了静态铺成之后,在整体的和谐文化氛围之后展现了一个令人忧愁凄美的爱情故事。[1]这从始至尾给了读者一个整体性的文学现象和审美题材的感知。然而,略观高中语文教材会发现,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却被大幅度的删减,小说开头的景观习俗描写被遗弃等,只留下残颜以节选的形式来赏析其独特的艺术关照,试问,在缺少古朴的湘西风情,缺少充分的静态描述和和谐整体的文化氛围,《边城》真的能让初读者全获体味它田园牧歌式的意境吗?从这点讲,节选亦是碎片化的显现,它割裂了文学的整体美,底蕴美。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命题者,他们将诸多文学经典,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拆解为一道道语文阅读的应试试题,而不是引导其深度文学经典,提升自我素养,从而达到文学滋养人精神,传承文化的双重作用。
另一方面,影视平台作为文学资源的承载和中介空间,使文学艺术成果构成要素得以传播。这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被搬上荧幕后制作成新老版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再到现当代路遥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走上影视等,从某一方面讲,传媒连接到文学本无可厚非,它扩宽了文学经典的传播渠道,增进了大众了解力,为经典的传承再添动力。但另一方面,文学经典被搬上荧幕,削弱了文学结构,主题意识的厚重感和艺术审美的张力,文字被固定演员替代固化了大众对人物角色的认知。本该阅读经典的读者,借观看电视剧来替代文字的描绘,读者对人物的角色把握,思想意识的表达更多时候仅限于图案转换后视觉的冲击。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2]而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人物潜意识的独特表达,电视剧是根本不能完整呈现深刻的人文底蕴。媒介也对文学的碎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碎片化阅读背后是文化的急功近利,过去与未来的脱节。如何去减轻碎片化阅读星星燎原之势,我想这是一个双重互助的任务;一方面重视传统文学整体性的认知,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净化心灵,形成爱经典,崇经典的时代风气。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体经典的涉猎,将语文作为学问来对待。注重对经典整体宏观的把握,而非试题所控制,还原文学作品原象,使意境完整,文学延伸。再者,严格审核经典文学的翻拍,促进读者对纸质文学的重视度,等等,当然,减轻文学的碎片化阅读本身就是一条复杂的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朱栋霖,朱晓明,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15.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