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文学新现象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是支撑社会前进的车轮,是滋养人民,凝聚社会的圭臬。尤其大部经典如《论语》《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的传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当下,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电子传媒的发展,文学被走上了碎片化状态,它破坏了文学本身的厚重感,削弱了审美张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的碎片化;《边城》;语文教材;电子媒介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当人类社会越过宇宙洪荒向着社会化挺进的时候,不可否认,文化是支撑社会前进的车轮,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厚重人文历史底蕴的民族,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特性的代名词,它在历史朝代不断更迭与政治人物的连续嬗变,在动荡与和平持续交错的世纪轮回,在经济的多政策化与顶层设计的多变性一代一代的前进之中,人们都或多或少认为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保留今天中国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文化浸润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改朝换代后留下的意识空白,没有文化去整合政治变乱后人民意识的混乱,那么中华民族早已散失民族的向心力而不太可能独跋于今天。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扮演了一个真正的统治者。
  纵观我国文学历史长廊,文化是文学的普遍表达方式。在被奉为圭臬的精神艺术殿堂之中,从先秦的百家思想的争鸣,再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后世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重视下不断调整的文化策略,统治集团极力推显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有着蔚为壮观的文学宝库,从《论语》《庄子》《西游记》《醒世恒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大部经典的传世,给中华民族文化不间断的长流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向心力,这些大部经典,汗牛充栋的传世书著,饱蘸了先贤圣哲的思想,成为贯通古今,印证民族情怀,引领自我素养提升,砥砺民族行进的源泉。
  近年来,初现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市场,作为文学活动,文学形式,文学基础与经济活动产物相连,也意味着文学发生着相向的变化。与社会功能挂钩时,暴露了其症候。我不知道这是否和时代脉络相互,当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怪圈,人静不下心去阅读传统国学经典,静不下心去完整的阅读一大部书籍,而寄托于网络化的零碎阅读,出版者或书籍编写者删去原著诸多原象,以节省篇幅取悦开蒙者欢心。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现实生活特点的文学表征——文学的碎片化。以沈从文《边城》取例,《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以作者家乡所在的湘西为背景,满含审美理想地展示了这个朴素偏僻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一种素朴真诚的人情美[1]。这篇中篇小说从开头集力描写湘西景观和习俗,在充分作了静态铺成之后,在整体的和谐文化氛围之后展现了一个令人忧愁凄美的爱情故事。[1]这从始至尾给了读者一个整体性的文学现象和审美题材的感知。然而,略观高中语文教材会发现,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却被大幅度的删减,小说开头的景观习俗描写被遗弃等,只留下残颜以节选的形式来赏析其独特的艺术关照,试问,在缺少古朴的湘西风情,缺少充分的静态描述和和谐整体的文化氛围,《边城》真的能让初读者全获体味它田园牧歌式的意境吗?从这点讲,节选亦是碎片化的显现,它割裂了文学的整体美,底蕴美。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命题者,他们将诸多文学经典,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拆解为一道道语文阅读的应试试题,而不是引导其深度文学经典,提升自我素养,从而达到文学滋养人精神,传承文化的双重作用。
  另一方面,影视平台作为文学资源的承载和中介空间,使文学艺术成果构成要素得以传播。这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被搬上荧幕后制作成新老版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再到现当代路遥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走上影视等,从某一方面讲,传媒连接到文学本无可厚非,它扩宽了文学经典的传播渠道,增进了大众了解力,为经典的传承再添动力。但另一方面,文学经典被搬上荧幕,削弱了文学结构,主题意识的厚重感和艺术审美的张力,文字被固定演员替代固化了大众对人物角色的认知。本该阅读经典的读者,借观看电视剧来替代文字的描绘,读者对人物的角色把握,思想意识的表达更多时候仅限于图案转换后视觉的冲击。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2]而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人物潜意识的独特表达,电视剧是根本不能完整呈现深刻的人文底蕴。媒介也对文学的碎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碎片化阅读背后是文化的急功近利,过去与未来的脱节。如何去减轻碎片化阅读星星燎原之势,我想这是一个双重互助的任务;一方面重视传统文学整体性的认知,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净化心灵,形成爱经典,崇经典的时代风气。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体经典的涉猎,将语文作为学问来对待。注重对经典整体宏观的把握,而非试题所控制,还原文学作品原象,使意境完整,文学延伸。再者,严格审核经典文学的翻拍,促进读者对纸质文学的重视度,等等,当然,减轻文学的碎片化阅读本身就是一条复杂的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朱栋霖,朱晓明,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15.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新时期,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环境;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摘要】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内容主要着眼于文言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方法单一。改善文言文教学,需要依据文言文“一体四面”的特点来建构合宜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师说》一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的课例研究,进行了重构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实践尝试和理念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师说;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处于重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不同时代背景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的黄金时期。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机会,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甚至将阅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负担。因此,转变观念是根本,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关注心灵,实现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个性化阅读教学,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摘要】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才会迫切的渴望得到解决;只有自己提出问题,才会深入研究、探讨;只有自己生成问题,才能真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文章分析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及弊端,并提出了问题生成式教学方法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生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中小学应如何根据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实施创造力开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呢?实践证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的创造力开发“3333工程”,即目标“三维度”、内容“三结合”、保障“三关键”、评价“三原则”,对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创造力开发 创造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校本化 学校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型
【摘要】高三阶段,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发掘一切德育教材,寻找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德育;心理疏导;语文复习;发掘;德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
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做了具体描述[1]。例如,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种概念表述方式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摘要】语文课堂的导入,决定着一堂课的质量。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反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好的导入犹如一把钥匙,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更可以打开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本文以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杨》为例,分析了导入对一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及如何兴趣导入。  【关键词】语文;导入方法;兴趣;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导入重
【摘要】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对鉴赏诗歌无从下手、甚至畏惧的现状,让语文老师和学生在诗歌的教和学上面临挑战。针对这些现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以及鉴赏诗歌的能力,交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方法无疑是重要的。本文以《望岳》和《春望》为例,略谈由“题目切入”有效解读诗歌的方法。  【关键词】题目;切入点;中学;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