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代中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实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 有效途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职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在生活、学习和日常交往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对中职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中职生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疾病,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是中职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当代中职生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正确认识它们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当代中职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来自学校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看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来自于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动手创新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阴影。具体来说,由于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同等年龄其他在校生相比较低,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是很强,遇事不够冷静,出现问题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从他人那里寻找发泄渠道和途经,往往容易产生偏激心理,遭到反对或者出现与自己心愿不符的言行的时候,经常产生挫折感,同时不懂得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给予恰当的缓释,使心理问题越积越深。另外,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应较弱,在应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创新不够等心理挫折,以上种种,不胜枚举,都是中职生在校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来源。
2.来自家庭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笔者多年分析和研究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家庭的压力。具体来说,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大多是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出来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学生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些较小的心理障碍或许通过自己的调适能得到及时解决,但很多出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缺少家庭关爱,不懂得理解和关心别人,无法融入集体中,使得学生不能锻炼和施展个体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容易陷入孤独、焦虑的不良心理中不能自拔,学习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父母离异,缺少经济来源,在校容易形成自卑感,是一系列心理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来自社会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环境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拜金主义流行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处于世界观正形成时期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不良引导。一旦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往往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和症结,但归根结底,这跟中职生个体的自我调控力有着密切关系,中职生在心理上造成如此种种不同阴影或者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正确引导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十分欠缺。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从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出发,施教者按照一定心理教育方法,挖掘受教者心理发展潜能,使其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预防和消除各种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的教育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接受良好心理培养和计划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主动帮助其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困扰其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家庭和社会参与的权重。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一时间很难走出已经遭遇的心理阴影。那么,通过参与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团体花样心理训练、校园心理剧竞赛及富有家庭和社会温暖的主题班会等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心灵涤荡和社会、家庭关爱。实践证明,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而且对那些已经受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特殊学生来说,成效十分显著。
3.注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从上文分析来看,实现上面两项目标,归根到底是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因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能否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最终靠的是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就是内因的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不仅注重外在心理培训和疏导,还激发和发挥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最终才能实现有效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让中职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报刊、参加社会心理实践及大型集体性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性格、锻炼心理品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认识,以便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心理问题能根据科学方式调整和发展正确心理。
参考文献:
[1]张京玉.勇气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2).
[2]朱家安,张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关系的重新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3]邹晓翔.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和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 有效途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职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在生活、学习和日常交往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对中职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中职生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疾病,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是中职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当代中职生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正确认识它们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当代中职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来自学校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看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来自于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动手创新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阴影。具体来说,由于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同等年龄其他在校生相比较低,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是很强,遇事不够冷静,出现问题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从他人那里寻找发泄渠道和途经,往往容易产生偏激心理,遭到反对或者出现与自己心愿不符的言行的时候,经常产生挫折感,同时不懂得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给予恰当的缓释,使心理问题越积越深。另外,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应较弱,在应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创新不够等心理挫折,以上种种,不胜枚举,都是中职生在校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来源。
2.来自家庭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笔者多年分析和研究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家庭的压力。具体来说,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大多是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出来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学生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些较小的心理障碍或许通过自己的调适能得到及时解决,但很多出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缺少家庭关爱,不懂得理解和关心别人,无法融入集体中,使得学生不能锻炼和施展个体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容易陷入孤独、焦虑的不良心理中不能自拔,学习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父母离异,缺少经济来源,在校容易形成自卑感,是一系列心理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来自社会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环境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拜金主义流行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处于世界观正形成时期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不良引导。一旦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往往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和症结,但归根结底,这跟中职生个体的自我调控力有着密切关系,中职生在心理上造成如此种种不同阴影或者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正确引导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十分欠缺。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从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出发,施教者按照一定心理教育方法,挖掘受教者心理发展潜能,使其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预防和消除各种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的教育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接受良好心理培养和计划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主动帮助其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困扰其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家庭和社会参与的权重。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一时间很难走出已经遭遇的心理阴影。那么,通过参与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团体花样心理训练、校园心理剧竞赛及富有家庭和社会温暖的主题班会等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心灵涤荡和社会、家庭关爱。实践证明,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而且对那些已经受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特殊学生来说,成效十分显著。
3.注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从上文分析来看,实现上面两项目标,归根到底是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因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能否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最终靠的是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就是内因的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不仅注重外在心理培训和疏导,还激发和发挥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最终才能实现有效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让中职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报刊、参加社会心理实践及大型集体性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性格、锻炼心理品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认识,以便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心理问题能根据科学方式调整和发展正确心理。
参考文献:
[1]张京玉.勇气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2).
[2]朱家安,张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关系的重新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3]邹晓翔.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和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