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性。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字、词、句语法知识的传授,或者片面无条件地强调“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地把握课堂节奏,营造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律动之美,实现律动之效,是能在“人文精神”的背景下,为学生探求知识、提高能力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的。课堂教学的律动,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调、和谐运动,从而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美的享受和愉悦。
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的热情,引人入胜。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导语。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例如:在执教《秦兵马俑》时,播放一段反映秦兵马俑壮观景象的录像,当那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映入学生眼帘,那雄浑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际的时候,便会给学生一种强烈的震撼。老师一段激情描述导入,学生一定会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巧设美的导语,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
“书声琅琅” 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这个中心,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父亲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小时……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领学生在文本情境中反复朗读,多元理解,个性体悟。有的学生在交流感受时说:“读了这一段,我觉得这个父亲太累了。”“那就请你用‘累’的感情读一读。”我顺学而教。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说:“从36小时、38小时,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多么焦急、多么执着啊。”“说的好,请你用‘焦急’、‘执着’的感情读一读。”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领。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读了这一节,我看见一个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创造了奇迹的了不起的父亲。”“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怀着对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的无比崇敬和感动一起读。”我顺势导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我的内心随着学生的朗读起伏,我的情感随着学生扬抑的语调激动。我看见有的学生读到“到处都是血迹”时,声音哽咽,眼里噙着泪花。有了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我们还需要讨论“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有了这样情真意切的朗读,我们还需要讲解“父亲是怎样执着的”吗?
读到动情意自得。这些是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反映了他们对文章的不同理解。阅读教学中的“读”,还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在阅读中学阅读,要让学生明白,知识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靠自己在读中掌握。我们应该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的读的活动引导他们去感受、体验语言的魅力,“潜心会文悟其神”,让语文本色闪亮起来,让琅琅书声,构成语文课堂最美的律动。
三、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如教学《白鹭》一课,课文的第4小节是写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白鹭真的在了望吗?我就出示画面,配上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请以“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写一段话,说说你的观点。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扩展想象,能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白鹭的美。
四、巧用媒体感受形象美
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各种媒体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器官,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如教学《白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白鹭的外形、白鹭的活动画面,形象地感受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以及白鹭活动的高雅脱俗。由此,活生生的白鹭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给人以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美是多方面美学因素有机的统一,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美来感染学生,学生就能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享受语文,让我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拥有了一颗充满童趣的心灵,更让我拥有了一股不断创造的激情。我会把每一句话都进行精心的锻造,让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性能尽情张扬。
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的热情,引人入胜。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导语。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例如:在执教《秦兵马俑》时,播放一段反映秦兵马俑壮观景象的录像,当那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映入学生眼帘,那雄浑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际的时候,便会给学生一种强烈的震撼。老师一段激情描述导入,学生一定会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巧设美的导语,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
“书声琅琅” 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这个中心,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父亲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小时……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领学生在文本情境中反复朗读,多元理解,个性体悟。有的学生在交流感受时说:“读了这一段,我觉得这个父亲太累了。”“那就请你用‘累’的感情读一读。”我顺学而教。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说:“从36小时、38小时,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多么焦急、多么执着啊。”“说的好,请你用‘焦急’、‘执着’的感情读一读。”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领。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读了这一节,我看见一个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创造了奇迹的了不起的父亲。”“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怀着对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的无比崇敬和感动一起读。”我顺势导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我的内心随着学生的朗读起伏,我的情感随着学生扬抑的语调激动。我看见有的学生读到“到处都是血迹”时,声音哽咽,眼里噙着泪花。有了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我们还需要讨论“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有了这样情真意切的朗读,我们还需要讲解“父亲是怎样执着的”吗?
读到动情意自得。这些是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反映了他们对文章的不同理解。阅读教学中的“读”,还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在阅读中学阅读,要让学生明白,知识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靠自己在读中掌握。我们应该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的读的活动引导他们去感受、体验语言的魅力,“潜心会文悟其神”,让语文本色闪亮起来,让琅琅书声,构成语文课堂最美的律动。
三、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如教学《白鹭》一课,课文的第4小节是写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白鹭真的在了望吗?我就出示画面,配上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请以“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写一段话,说说你的观点。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扩展想象,能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白鹭的美。
四、巧用媒体感受形象美
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各种媒体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器官,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如教学《白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白鹭的外形、白鹭的活动画面,形象地感受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以及白鹭活动的高雅脱俗。由此,活生生的白鹭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给人以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美是多方面美学因素有机的统一,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美来感染学生,学生就能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享受语文,让我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拥有了一颗充满童趣的心灵,更让我拥有了一股不断创造的激情。我会把每一句话都进行精心的锻造,让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性能尽情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