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大学水利及土建类专业结构力学教学方法为切入点,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的改革方法,为大学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结构力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52-01
一、结构力学教学研究现状
结构力学是水利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力学作为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的重要基础支撑,对培养合格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结构力学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工科专业三大力学中的最后一门,综合性强、解题技巧灵活。
国内众多高校在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东南大学周臻教授对传统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创建了“一个中心、四个阶段和八个支持”的新型结构力学教学模式[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李国华教授指出教师应对结构力学教学理念有最基本的定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2]。北京交通大学贾影教授对实际结构力学研究性教学过程做了有意义的讨论分析, 为进一步开展结构力学研究性教学奠定了基础。扬州大学将结构力学实验与结构创新竞赛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了在趣味中感受结构力学的魅力,在趣味中提升对结构整体受力的感性认识的教学目的[3]。
总之,为使我们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地改革。
二、改革目的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结构力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适应工程认证的要求,增强结构力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水电特色开展结构力学的整体式教学,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力学基础;
(四)为高等院校工科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三、改革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结构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抽象、简化力学模型,采用结构力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以此为目的,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和创造性的能力。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充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结构力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力学求解过程中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理论,并具有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明白不同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教师所作的工程项目并将其作为工程背景融入结构力学的课堂教学,作为将结构力学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及启发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花费相当的精力制作并不断完善。公式推导、习题讲解和关键词等应结合板书,以便增加学生的理解,跟进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的讲授外,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严肃且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工程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结构力学课程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重点应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而言,课后作业可以在部分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问题。实验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結果的对比等。在期末考试环节中,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际要求,试题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需增加一些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试题。
四、结语
通过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力学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师人才,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优秀素质。
参考文献:
[1]周臻,尹凌峰,缪志伟.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重构[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5): 59-64.
[2]李国华,罗健,董军,等.结构力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 81-83.
[3]孙旭峰,陶阳.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实践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5): 133-136.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结构力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52-01
一、结构力学教学研究现状
结构力学是水利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力学作为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的重要基础支撑,对培养合格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结构力学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工科专业三大力学中的最后一门,综合性强、解题技巧灵活。
国内众多高校在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东南大学周臻教授对传统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创建了“一个中心、四个阶段和八个支持”的新型结构力学教学模式[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李国华教授指出教师应对结构力学教学理念有最基本的定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2]。北京交通大学贾影教授对实际结构力学研究性教学过程做了有意义的讨论分析, 为进一步开展结构力学研究性教学奠定了基础。扬州大学将结构力学实验与结构创新竞赛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了在趣味中感受结构力学的魅力,在趣味中提升对结构整体受力的感性认识的教学目的[3]。
总之,为使我们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地改革。
二、改革目的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结构力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适应工程认证的要求,增强结构力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水电特色开展结构力学的整体式教学,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力学基础;
(四)为高等院校工科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三、改革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结构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抽象、简化力学模型,采用结构力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以此为目的,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和创造性的能力。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充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结构力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力学求解过程中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理论,并具有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明白不同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教师所作的工程项目并将其作为工程背景融入结构力学的课堂教学,作为将结构力学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及启发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花费相当的精力制作并不断完善。公式推导、习题讲解和关键词等应结合板书,以便增加学生的理解,跟进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的讲授外,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严肃且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工程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结构力学课程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重点应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而言,课后作业可以在部分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问题。实验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結果的对比等。在期末考试环节中,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际要求,试题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需增加一些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试题。
四、结语
通过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力学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师人才,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优秀素质。
参考文献:
[1]周臻,尹凌峰,缪志伟.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重构[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5): 59-64.
[2]李国华,罗健,董军,等.结构力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 81-83.
[3]孙旭峰,陶阳.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实践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5): 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