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使小学生爱上数学,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由于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而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在后天的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教学过程要想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就要组织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上课伊始、兴趣盎然;课越深入,兴趣愈浓;课已结束,兴趣犹存。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在教学设计中的基本思路是:
一、在新课引入中,激发兴趣
选取典型的感性材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引入新课,是上好新授课的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1、激疑引新: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采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例如:元、角、分化聚的进率为10,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化聚进率也是10,然而,小时、分、秒化聚进率则为60。学生对这些差别往往不易掌握,于是,我在教此新课前提出“怎样使1=60”?学生此时会感到愕然。我再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们就能解答了。”学生怀着一种迫切求知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识转化过程。
2、以动激趣。恰当的课内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并培养起学习兴趣。在应用题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是复杂应用题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在低年级就爱上应用题,而不致于到了高年级解应用题就感到头痛呢?我的作法是:①安排学生表演。如:树上飞走了8只小鸟,还有5只小鸟,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这是一个逆思考的应用题,学生难于理解且易丧失信心,影响其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我于是用鲜明的教具让学生扮小鸟表演,并以教师恰当的手势配合。结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这个题的数量关系,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②多让学生操作。如:商店里有白毛巾100条,花毛巾比白毛巾多45条,商店里共有毛巾多少条?这个题中只有两个条件,且结果一步算不出来。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条件要用两次,而这两次意义又不同,学生不易理解。我于是先贴出白纸条表示100条白毛巾、再比着上面一样长贴出花纸条表示同样多的花毛巾,最后又连着花纸条贴出表示多的45条花毛巾。请学生说出老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贴的纸条分别表示什么。老师边口述边演示以后,要求学生再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老师贴纸条过程的线段图,并将两条线段用“{?条”标出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线段图来分析这类应用题,学生易于掌握,也为今后学生几倍求和求差的应用题打下了基础。在以上的操作活动中,学生手脑口并用,既受到了思维训练,又克服了单纯讲授的单调;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架起了由简单应用题向复杂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3、巧设悬念。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来创设学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探究新课。学生认识了直线与线段以后,要教给学生数线段条数的方法。为此,①先由老师画图一 。指出这有三条线段,让学生齐数验证其正确;②再画图二 说这里有6条线段。学生有点怀疑,又加以验证;③由学生任意画图,老师一口说出条数。学生更奇怪。怎么老师不数就知道呢?④再问: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简便方法:数一条线段之中有几个点,将点的个数减去,将所得的结果按从大到小的数自然数序一直加到1为止,所得的结果就是这条线段所包含线段的总条数。如 为2+1=3条, 为3+2+1=6条。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欢呼雀跃,都有想自己尝试一番,实践的结果,果然如此。这样,学生数角、长方形、正方形的个数就无问题了,而且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作业练习中深化兴趣
生动有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学生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有余数除法教学中,我设计了:①( )÷( )=9……2,②全班有45人,列队时1—8报数,最后的人报几?③8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传手帕游戏,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手帕一个一个地往下传,当数到12时,手帕在第几个小朋友手中?当数到47、64时,手帕又在谁手中?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便于想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计算热情。
三、在教学“尾声”中保持兴趣
一堂课临近“尾声”,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状况,教师这时应该设法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以巩固和提高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对此我所作的工作:
1、编口诀。在学习了“7的认识”后,我用“1 2 3 4 5 6 7,7 6 5 4 3 2 1,我们学习争第一”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序,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
2、开展口算比赛。将预先准备好的很多卡片,按各种不同的顺序让学生逐一说出得数,每人起来回答问题时先说前一个同学答得是否正确,若不对,改正后再算自己的题。有时也以各小组为单位比赛听算和视算的正确率。
3、小结。每堂课结束,师生都要共同总结今天学的知识及方法要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增加信心。
4、适当作业。当学生作业全部正确得100分后,会产生满足和成功感,有利于保持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在后天的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教学过程要想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就要组织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上课伊始、兴趣盎然;课越深入,兴趣愈浓;课已结束,兴趣犹存。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在教学设计中的基本思路是:
一、在新课引入中,激发兴趣
选取典型的感性材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引入新课,是上好新授课的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1、激疑引新: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采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例如:元、角、分化聚的进率为10,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化聚进率也是10,然而,小时、分、秒化聚进率则为60。学生对这些差别往往不易掌握,于是,我在教此新课前提出“怎样使1=60”?学生此时会感到愕然。我再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们就能解答了。”学生怀着一种迫切求知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识转化过程。
2、以动激趣。恰当的课内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并培养起学习兴趣。在应用题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是复杂应用题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在低年级就爱上应用题,而不致于到了高年级解应用题就感到头痛呢?我的作法是:①安排学生表演。如:树上飞走了8只小鸟,还有5只小鸟,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这是一个逆思考的应用题,学生难于理解且易丧失信心,影响其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我于是用鲜明的教具让学生扮小鸟表演,并以教师恰当的手势配合。结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这个题的数量关系,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②多让学生操作。如:商店里有白毛巾100条,花毛巾比白毛巾多45条,商店里共有毛巾多少条?这个题中只有两个条件,且结果一步算不出来。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条件要用两次,而这两次意义又不同,学生不易理解。我于是先贴出白纸条表示100条白毛巾、再比着上面一样长贴出花纸条表示同样多的花毛巾,最后又连着花纸条贴出表示多的45条花毛巾。请学生说出老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贴的纸条分别表示什么。老师边口述边演示以后,要求学生再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老师贴纸条过程的线段图,并将两条线段用“{?条”标出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线段图来分析这类应用题,学生易于掌握,也为今后学生几倍求和求差的应用题打下了基础。在以上的操作活动中,学生手脑口并用,既受到了思维训练,又克服了单纯讲授的单调;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架起了由简单应用题向复杂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3、巧设悬念。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来创设学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探究新课。学生认识了直线与线段以后,要教给学生数线段条数的方法。为此,①先由老师画图一 。指出这有三条线段,让学生齐数验证其正确;②再画图二 说这里有6条线段。学生有点怀疑,又加以验证;③由学生任意画图,老师一口说出条数。学生更奇怪。怎么老师不数就知道呢?④再问: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简便方法:数一条线段之中有几个点,将点的个数减去,将所得的结果按从大到小的数自然数序一直加到1为止,所得的结果就是这条线段所包含线段的总条数。如 为2+1=3条, 为3+2+1=6条。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欢呼雀跃,都有想自己尝试一番,实践的结果,果然如此。这样,学生数角、长方形、正方形的个数就无问题了,而且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作业练习中深化兴趣
生动有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学生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有余数除法教学中,我设计了:①( )÷( )=9……2,②全班有45人,列队时1—8报数,最后的人报几?③8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传手帕游戏,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手帕一个一个地往下传,当数到12时,手帕在第几个小朋友手中?当数到47、64时,手帕又在谁手中?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便于想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计算热情。
三、在教学“尾声”中保持兴趣
一堂课临近“尾声”,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状况,教师这时应该设法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以巩固和提高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对此我所作的工作:
1、编口诀。在学习了“7的认识”后,我用“1 2 3 4 5 6 7,7 6 5 4 3 2 1,我们学习争第一”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序,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
2、开展口算比赛。将预先准备好的很多卡片,按各种不同的顺序让学生逐一说出得数,每人起来回答问题时先说前一个同学答得是否正确,若不对,改正后再算自己的题。有时也以各小组为单位比赛听算和视算的正确率。
3、小结。每堂课结束,师生都要共同总结今天学的知识及方法要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增加信心。
4、适当作业。当学生作业全部正确得100分后,会产生满足和成功感,有利于保持对数学学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