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干年前的一次暑期政治学习中,第一次听到薛瑞萍的名字,当时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她翻围墙从学校“逃走”,她逃避的是永远开不完的会议;另一个是她反感有些先进教师在典型事迹介绍中所举的例子——不顾自己发高烧的孩子,全身心扑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她觉得这样不会爱自己孩子的教师不但不可敬不可愛,而且是可恶的甚至是可憎的。我好生奇怪:这是怎样一位有个性的老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她拥有如此独特犀利的言行?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她的著作来看,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班的阅读日志》《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到《薛瑞萍读教育理论》。我是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来读她的每一本书的,每一本都被我用红笔划出感触之处。这位网名叫看云的草根老师,确定的自己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自以为还是个爱读书的人。接手上一届学生的时候,我基本做到了推荐给学生看的好书,自己必定先看过。只要有空,我最爱的就是看书,即使在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也不忘带上一本好书。记得有一年寒假,我买来了好友推荐的《希腊三部曲》一书,达雷尔诙谐幽默的语言、夸张形象的比喻使我手不释卷。那天在舅公家拜年时,我匆匆吃完就溜到一旁接着看,看到精彩处,忍不住忘形地“嘎嘎”大笑起来,搞得饭桌上的亲友惊诧不已。
读了看云的书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不要说她在《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中提到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我碰都没有碰过,就连我们的传统经典《道德经》《论语》,我也只是略知皮毛!我闹的最经典的一个笑话就是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狄金森的诗,想当然地以为是位须眉,读完看云写的《狄金森啊狄金森》,我才知道她是西方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诗人!
可是看云呢,“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的狂人狂语因为有底气而不觉得狂妄。春往秋来,她每天都要在学校发声读一小时左右,《过秦论》《世说新语》《吉檀迦利》《沙与沫》……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要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看云告诉我的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于是,我把《薛瑞萍读教育理论》带在身边,可是,白天的空闲时间里,我要忙着批改作业,晚上,把家务处理完后,捧起它,我努力走入书本里面,可是,上眼皮紧紧地拉住下眼皮,它居然成了催眠药。于是,它被搁置在床头,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想起薛瑞萍和她的那些书。
再次记得她,是去年接手一年级后,在看云著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有很多让一年级新生建立学习秩序的高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到了亲近母语的教育实践,提到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学着她推广童书的阅读:我把我认为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诸如《卡梅拉》《寄来寄去的蚂蚁》《贝尔托和狼》……自然而然地,我也总像看云一样夸耀儿童文学里的浪漫,炫耀里面的诗性气息和梦幻。我挤出时间给他们读好听的故事,比如《神秘的礼物》《小鸡赫纳的秘密》……我在班里一读完,没几天就有人捧着同样的书来了,很自豪地坐在那里,周围是一大片羡慕的眼神。我毫不避讳我对看云的崇拜。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成了我的“法宝”,我学习她如何引领学生、家长走上阅读之路,爱上阅读之行。我们班的早读课,就是领读、齐读、自读《日有所诵》,这一本好书里面都是有趣的儿歌。你听,张征小朋友正在念:大老虎,大嘴巴,小乌龟,不怕他,老虎咬乌龟,崩掉两颗大门牙。念完,他要自顾自地乐呵一阵,再接着读下一首。多么美好的阅读啊。也正是缘于这一点,今年的家长开放日,我们全班表演的节目就是儿歌大串联。整整一年,将近一百六十首儿歌,我并没有要求背诵,但是,孩子们在兴致勃勃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了。
那天,屹宸的妈妈发来一条短信:如果下辈子再给我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很想做老师。你那么轻易就俘获了孩子的心,在他的心里,你就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天使,怎么可以这样啊?哈哈,是啊,单单因为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读而被孩子喜欢着、崇拜着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薛瑞萍的那句话: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学期末的一次会议间隙,我无意间得知薛瑞萍又出新书了,急急忙忙询问书名,一口气从网上全部购得,《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5(2)班的语文故事》《教六年级的日子》,五本书,淡黄、粉红、浅紫、天蓝、草绿五个颜色,光是封面,就透露着迷人的书香。趁着暑假,我酣畅淋漓地看了个痛快!仿佛是打开的一扇窗子,无限精彩在眼前闪现:白色朗读,白色倾听,名著导读,作文指导12字口诀,阅读全纪录,赛诗会,吟诵……呵呵,语文可以这样教!激动之余,想起一句话:和成功的人在一起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努力跟着看云,班上的孩子也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消灭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往上长,是孩子们精神发育的内在定向。我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
虽然,和看云相比,我是草根中的草根,跟她的海量阅读相比,我拥有的只不过是一眼药瓶水。但是,我乐意跟着看云,做一个“草根”。紧贴着大地行走,盯着一个班。我们的教育生命只有和孩子的生命成长连在一起才是真实的。盯着一个点,做一件事——推广童书的阅读。不企望爬上一个标杆,不指望不朽,点滴的建设才是真实的和有效的。
“让阅读点亮孩子的心智之门,用经典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快乐的童年;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享受工作的忙与乐。”我这样想,也这样做着……
(作者单位:余姚市实验小学
浙江余姚 3154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她的著作来看,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班的阅读日志》《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到《薛瑞萍读教育理论》。我是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来读她的每一本书的,每一本都被我用红笔划出感触之处。这位网名叫看云的草根老师,确定的自己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自以为还是个爱读书的人。接手上一届学生的时候,我基本做到了推荐给学生看的好书,自己必定先看过。只要有空,我最爱的就是看书,即使在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也不忘带上一本好书。记得有一年寒假,我买来了好友推荐的《希腊三部曲》一书,达雷尔诙谐幽默的语言、夸张形象的比喻使我手不释卷。那天在舅公家拜年时,我匆匆吃完就溜到一旁接着看,看到精彩处,忍不住忘形地“嘎嘎”大笑起来,搞得饭桌上的亲友惊诧不已。
读了看云的书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不要说她在《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中提到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我碰都没有碰过,就连我们的传统经典《道德经》《论语》,我也只是略知皮毛!我闹的最经典的一个笑话就是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狄金森的诗,想当然地以为是位须眉,读完看云写的《狄金森啊狄金森》,我才知道她是西方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诗人!
可是看云呢,“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的狂人狂语因为有底气而不觉得狂妄。春往秋来,她每天都要在学校发声读一小时左右,《过秦论》《世说新语》《吉檀迦利》《沙与沫》……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要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看云告诉我的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于是,我把《薛瑞萍读教育理论》带在身边,可是,白天的空闲时间里,我要忙着批改作业,晚上,把家务处理完后,捧起它,我努力走入书本里面,可是,上眼皮紧紧地拉住下眼皮,它居然成了催眠药。于是,它被搁置在床头,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想起薛瑞萍和她的那些书。
再次记得她,是去年接手一年级后,在看云著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有很多让一年级新生建立学习秩序的高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到了亲近母语的教育实践,提到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学着她推广童书的阅读:我把我认为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诸如《卡梅拉》《寄来寄去的蚂蚁》《贝尔托和狼》……自然而然地,我也总像看云一样夸耀儿童文学里的浪漫,炫耀里面的诗性气息和梦幻。我挤出时间给他们读好听的故事,比如《神秘的礼物》《小鸡赫纳的秘密》……我在班里一读完,没几天就有人捧着同样的书来了,很自豪地坐在那里,周围是一大片羡慕的眼神。我毫不避讳我对看云的崇拜。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成了我的“法宝”,我学习她如何引领学生、家长走上阅读之路,爱上阅读之行。我们班的早读课,就是领读、齐读、自读《日有所诵》,这一本好书里面都是有趣的儿歌。你听,张征小朋友正在念:大老虎,大嘴巴,小乌龟,不怕他,老虎咬乌龟,崩掉两颗大门牙。念完,他要自顾自地乐呵一阵,再接着读下一首。多么美好的阅读啊。也正是缘于这一点,今年的家长开放日,我们全班表演的节目就是儿歌大串联。整整一年,将近一百六十首儿歌,我并没有要求背诵,但是,孩子们在兴致勃勃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了。
那天,屹宸的妈妈发来一条短信:如果下辈子再给我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很想做老师。你那么轻易就俘获了孩子的心,在他的心里,你就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天使,怎么可以这样啊?哈哈,是啊,单单因为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读而被孩子喜欢着、崇拜着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薛瑞萍的那句话: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学期末的一次会议间隙,我无意间得知薛瑞萍又出新书了,急急忙忙询问书名,一口气从网上全部购得,《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5(2)班的语文故事》《教六年级的日子》,五本书,淡黄、粉红、浅紫、天蓝、草绿五个颜色,光是封面,就透露着迷人的书香。趁着暑假,我酣畅淋漓地看了个痛快!仿佛是打开的一扇窗子,无限精彩在眼前闪现:白色朗读,白色倾听,名著导读,作文指导12字口诀,阅读全纪录,赛诗会,吟诵……呵呵,语文可以这样教!激动之余,想起一句话:和成功的人在一起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努力跟着看云,班上的孩子也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消灭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往上长,是孩子们精神发育的内在定向。我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
虽然,和看云相比,我是草根中的草根,跟她的海量阅读相比,我拥有的只不过是一眼药瓶水。但是,我乐意跟着看云,做一个“草根”。紧贴着大地行走,盯着一个班。我们的教育生命只有和孩子的生命成长连在一起才是真实的。盯着一个点,做一件事——推广童书的阅读。不企望爬上一个标杆,不指望不朽,点滴的建设才是真实的和有效的。
“让阅读点亮孩子的心智之门,用经典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快乐的童年;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享受工作的忙与乐。”我这样想,也这样做着……
(作者单位:余姚市实验小学
浙江余姚 3154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