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高中学习态度,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学习习惯各不同。通过改变学习习惯,合理的教学方式,知识的调整,方面培养核心素养,落实高中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高中 衔接 核心素养
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后,几个星期下来,就发现物理听得懂做不来,再过一段时间有些学生连上课都听不懂了,發现自己的努力根本没有成果,高中物理好难。到后来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学下去的勇气,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要求根本不可能达到,更不要说能形成什么核心素养。因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较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先充分认识初高中的不同
1、学生学习态度上的不同
初中科学在中考份量很重,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很重视科学这门课,再加上初中每堂课都有老师跟着,学生中考目标明确,自然会主动认真地学习,学习活动表现还是挺好的。到了高中,根据现在的高考制度,7选3,学生发现完全可以不选物理,再加上初中力学和电学给学生留下的阴影,于是从心底就开始排斥物理。中考结束,很多学生一下子有了失重感,觉得终于可以歇口气,从思想上开始放松。再加上高中会有很多自习课,老师不再像初中那样看着,学习表现一下子就变差很多。父母对于渐渐长大,管不大起来的孩子也束手无策。很多家长认为选物理分数上会吃亏,心理也是觉得物理不该选,对孩子不好好学物理,心里自然也没那么在意。初高中这点不同,直接从根本上就造成物理很多学生学不好。
2、初高中知识结构不同
初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内容范围差不多,但是初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要求不高,只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各知识点之间也没有完整的体系,只是些相对独立的个体,相互联系不多。高中物理是体系很强,知识点很多,初中学过的到高中内容加深了,难度自然就变大了。同时各知识之密切联系,有着各种逻辑关系,题目也就变化万千。如果不会融会贯通,就会觉得高中物理内容多的理不清,自然难理解,也不会应用。
3、初高中教学目标不同
初中只要求对物理知识做个简单的了解,教材内容大多数又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对于公式规律应用定性地分析比较多,定量的计算也只是停留在直接代公式,没有复杂问题分析和数学应用。高中物理会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理解,逻辑推理,科学研究,再利用数学知识定量计算,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难度一下子就变得很高。再加上图像处理,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的要求,使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更复杂。
4、初高中学习物理思维模式不同
初中物理只介绍些浅显易懂的知识,物理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学生在形象和直观的思维下,经过老师的引导,可以掌握物理学习的精髓以及核心。高中物理相对难度增大,靠形象和直观的思维无法理解更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规律也难以总结,需要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上需要更多样性,也要更严谨周密。
5、初高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不同
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对都是的依赖性很强,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习惯“听,背,默”,习惯大量重复的书面作业巩固知识,不会独立思考,数学应用不多,但是由于初中知识点少要求不高,这样也能适应初中的学习。高中知识点多,系统性高,知识之间联系复杂,题型变化万千,如果还等着老师教多少学多少,上课认认真当学好记录员,解题时各种死板模拟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会独立自主学习,学会积极独立思考问题 ,注重抽象思维,有逻辑归纳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很强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针对以上差异的措施
1、从心理对学生重视物理,同时改变学习习惯
首先攻心为上,老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真诚地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多与学生交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也接受你的物理课。再运用物理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觉得物理还象初中时那么形象,跟生活有关,那么有熟悉感。如在弹力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做带有细玻璃管的圆形的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让他们去归纳一下,沿各个方向压瓶子,水柱的上下如何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学会总结归纳。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对产生的实验结果,学会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探究物理真相。既增加了学生物理学习乐趣,又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有了兴趣以后,可以让学生去关注各大高校招生时对学科的要求,以及高校学习中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对他们接下去的学习有多重要。通过一些学习讲座,让学生知道高中的学习习惯与初中不同,需要安静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堂预习可以提高上课效率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上课认真听课的同时能主动回答问题,主动思考,课后能学会总结和反思,这样才会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2、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慢慢养成主动学习,教师在高一刚开学时,每堂课准备好导学案,引导学生慢慢地开始学会预习,课后可以通过些实践观察,让物理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上“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可以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落体。到后面再让学生自己编导学案,学会自主预习,自主归纳,让他们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会主动学习。
课堂上,通过老师进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习惯,以”电压表”教学为例,先让学生回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从易知问题轻松引入课堂,接着让学生思考电压表是怎样连接被测电路两端的,学生从熟知问题开始进级,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流表的特点及构造,引导学生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相当于一个电阻,遵循欧姆定律。再问学生,能用电流表测电压,这时候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这样进阶式教学既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让他们养成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再讨论电表的改装,学生也就自然地跟上老师的思维,慢慢地能使他们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处理更复杂的物理问题。
初高中衔接不能只停留在高一,而应渗透于高中三年的每堂物理课中,只有这样,初高中衔接才算好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养成科学思维,才能培养出有真正核心素养的学生。
浙江义乌市第六中学
【关键词】初高中 衔接 核心素养
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后,几个星期下来,就发现物理听得懂做不来,再过一段时间有些学生连上课都听不懂了,發现自己的努力根本没有成果,高中物理好难。到后来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学下去的勇气,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要求根本不可能达到,更不要说能形成什么核心素养。因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较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先充分认识初高中的不同
1、学生学习态度上的不同
初中科学在中考份量很重,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很重视科学这门课,再加上初中每堂课都有老师跟着,学生中考目标明确,自然会主动认真地学习,学习活动表现还是挺好的。到了高中,根据现在的高考制度,7选3,学生发现完全可以不选物理,再加上初中力学和电学给学生留下的阴影,于是从心底就开始排斥物理。中考结束,很多学生一下子有了失重感,觉得终于可以歇口气,从思想上开始放松。再加上高中会有很多自习课,老师不再像初中那样看着,学习表现一下子就变差很多。父母对于渐渐长大,管不大起来的孩子也束手无策。很多家长认为选物理分数上会吃亏,心理也是觉得物理不该选,对孩子不好好学物理,心里自然也没那么在意。初高中这点不同,直接从根本上就造成物理很多学生学不好。
2、初高中知识结构不同
初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内容范围差不多,但是初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要求不高,只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各知识点之间也没有完整的体系,只是些相对独立的个体,相互联系不多。高中物理是体系很强,知识点很多,初中学过的到高中内容加深了,难度自然就变大了。同时各知识之密切联系,有着各种逻辑关系,题目也就变化万千。如果不会融会贯通,就会觉得高中物理内容多的理不清,自然难理解,也不会应用。
3、初高中教学目标不同
初中只要求对物理知识做个简单的了解,教材内容大多数又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对于公式规律应用定性地分析比较多,定量的计算也只是停留在直接代公式,没有复杂问题分析和数学应用。高中物理会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理解,逻辑推理,科学研究,再利用数学知识定量计算,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难度一下子就变得很高。再加上图像处理,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的要求,使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更复杂。
4、初高中学习物理思维模式不同
初中物理只介绍些浅显易懂的知识,物理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学生在形象和直观的思维下,经过老师的引导,可以掌握物理学习的精髓以及核心。高中物理相对难度增大,靠形象和直观的思维无法理解更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规律也难以总结,需要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上需要更多样性,也要更严谨周密。
5、初高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不同
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对都是的依赖性很强,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习惯“听,背,默”,习惯大量重复的书面作业巩固知识,不会独立思考,数学应用不多,但是由于初中知识点少要求不高,这样也能适应初中的学习。高中知识点多,系统性高,知识之间联系复杂,题型变化万千,如果还等着老师教多少学多少,上课认认真当学好记录员,解题时各种死板模拟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会独立自主学习,学会积极独立思考问题 ,注重抽象思维,有逻辑归纳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很强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针对以上差异的措施
1、从心理对学生重视物理,同时改变学习习惯
首先攻心为上,老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真诚地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多与学生交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也接受你的物理课。再运用物理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觉得物理还象初中时那么形象,跟生活有关,那么有熟悉感。如在弹力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做带有细玻璃管的圆形的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让他们去归纳一下,沿各个方向压瓶子,水柱的上下如何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学会总结归纳。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对产生的实验结果,学会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探究物理真相。既增加了学生物理学习乐趣,又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有了兴趣以后,可以让学生去关注各大高校招生时对学科的要求,以及高校学习中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对他们接下去的学习有多重要。通过一些学习讲座,让学生知道高中的学习习惯与初中不同,需要安静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堂预习可以提高上课效率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上课认真听课的同时能主动回答问题,主动思考,课后能学会总结和反思,这样才会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2、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慢慢养成主动学习,教师在高一刚开学时,每堂课准备好导学案,引导学生慢慢地开始学会预习,课后可以通过些实践观察,让物理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上“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可以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落体。到后面再让学生自己编导学案,学会自主预习,自主归纳,让他们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会主动学习。
课堂上,通过老师进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习惯,以”电压表”教学为例,先让学生回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从易知问题轻松引入课堂,接着让学生思考电压表是怎样连接被测电路两端的,学生从熟知问题开始进级,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流表的特点及构造,引导学生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相当于一个电阻,遵循欧姆定律。再问学生,能用电流表测电压,这时候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这样进阶式教学既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让他们养成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再讨论电表的改装,学生也就自然地跟上老师的思维,慢慢地能使他们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处理更复杂的物理问题。
初高中衔接不能只停留在高一,而应渗透于高中三年的每堂物理课中,只有这样,初高中衔接才算好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养成科学思维,才能培养出有真正核心素养的学生。
浙江义乌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