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琴协奏曲《粉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将古琴音乐与民族管弦乐结合在一起,赋予古琴音乐以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演奏技法上,将传统演奏技法与创新演奏技法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古琴的艺术表现力,探索了古琴在现代音乐形态下的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使得《粉蝶》在当代古琴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这对探索古琴音乐的现代发展具有颇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古琴协奏曲;《粉蝶》;艺术表现;演奏技法
古琴协奏曲《粉蝶》是由作曲家刘思军先生于2018年夏创作完成的,同年11月由笔者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国乐团于武汉首演。作品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其内容讲述了书生与粉蝶相爱的梦幻故事。在音乐创作上,作品从古琴的音色特点出发,探索了现代音乐形态下的写意手法。在民族管弦乐的烘托和渲染下,该作品放大了古琴原有的写意手法,将许多创新技法运用其中,从而呈现出多元新颖的音响效果。
乐曲伊始,两阵短促的梆子声后,古琴以连续的同音退复①进入。由远及近,由弱渐强,仿若迷雾被层层拨开。在导引段落中,作曲家安排了四次半音,分别运用长音、走手音和泛音在不同音区进行演奏,不仅使音色有了丰富的变化,还巧妙地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
进入主题部分后,旋律的流动性增强。“天女谪降”的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从古琴的最低音区开始演奏,象征着两人的初次邂逅。随着音乐的进行,将古琴与乐队的慢板渗透推进至古琴与箫的二重演奏上。琴声与箫声此消彼长,相映成趣,刻画了书生与粉蝶缠绵的爱意。
快板乐段的闯入,以戏剧性的形象转化推动了音乐主题的展开,从而较直观地表现出书生梦醒后受到的强烈现实冲击,以及书生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快速半音阶巧妙地突出了古琴的音乐线条,古琴与乐队的全奏则将音乐推向了最高潮。而后伴随着古琴的散板段落,音乐逐渐归于平静。“天女谪降”的主题再度出现之后进入再现部,琴声中充满对美好梦境的怀念,仿佛粉蝶依然陪在书生身旁,如影随形。
最后,音乐进入尾声部分。古琴主要在高音区演奏,音色饱满高亢,古琴的表现张力被完全释放出来。乐曲在古琴与乐队的全奏中激烈收场,书生与粉蝶的感情也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常见的演出形式多是独奏或琴箫合奏。近年来随着古琴音乐的兴起,作曲家们逐渐尝试用多种音乐形式来增强古琴的表达效果。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古琴协奏曲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创作形式。在创作之前,作曲家多次向笔者了解古琴的各种演奏技法,希望在作品的呈现上既突出古琴的横向旋律线条,又与纵向的多声音乐思维融合发展。因此,笔者在指法编配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谨慎地将传统演奏手法与创新演奏技法有机结合,不仅凸显出古琴的声韵之美,也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音乐效果。
在技术实现方面,笔者运用了很多传统的演奏技法,以突出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例如“背锁”“滚拂”技法的运用。“背锁”是传统古琴演奏中常用的右手技法,由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同一根弦上用剔、抹、勾、挑的指法进行快速弹奏,其音效颗粒清晰,音色富有立体感。在本曲中,“背锁”多应用于高音区。如谱例1所示,此处以“背锁”呈现快速的三音连奏,为观众带来清晰明亮的听觉体验。古琴弹奏中三音连奏的技法除了“背锁”外,还有“轮指”②。与“轮指”相比,“背锁”在音量与音色方面更加饱满,更具爆发力。尤其在弹奏这样节奏紧张的旋律时,能够很自然地突出重音,使这段旋律线条更富有层次感。
“滚拂”是古琴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技法之一,在古琴传统曲目中应用广泛,其中以《流水》中的“七十二滚拂”最为著名。“滚”与“拂”是两个单独的右手指法,由高向低连续摘③三四根弦以上称为“滚”,由低向高连续抹④三四根弦以上称为“拂”,两法连用即为“滚拂”。该指法亦虚亦实,虚实相应,变化万千。这部作品,在比较具有戏剧性的片段中,多次运用“滚拂”这一演奏技法。如谱例2所示,运用连续的“滚拂”由低音到高音不断推进,与琵琶声部的持续绞弦相互交织,此起彼伏,营造出悲切紧张的氛围。最后在高音处,“滚拂”的频率不断递增,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与琵琶声部一起强有力地引出乐队的全奏。
除了对传统技法的沿用,在这部作品中,一些创新的演奏技法也被频繁应用,以提升古琴声部的音乐表现力。“摇指”是现代古琴演奏中常用的创新技法,以快速的“挑劈”或“抹挑”弹奏一根弦或相邻的几根弦。在本曲中,“摇指”主要用于长音的演奏,该技法不仅弥补了传统古琴演奏中长音不能持续的问题,还增强了古琴音乐表现的张力。其中,用“摇指”连续在同一根弦上演奏多个长音,不仅在力度的处理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大幅提升了旋律的流动性,使音乐色彩更加浓烈。
该曲除了运用传统技法和创新技法,还尝试对一些传统技法加以改进,力求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例如在传统的古琴演奏中,一般使用“剌伏”⑤或“拍杀”⑥制造出拍击琴板的音效。但这两种指法只有在演奏一、二弦的时候,才能发出拍击的声音,局限性较大。因此在这部作品中,笔者采用直接拍击琴弦的演奏方式以获得这种爆破的音效,并根据旋律的进行选择拍击的琴弦。这样,在发出拍弦声的同时,也会产生同音的轰鸣,而且余音还会与后面的琴音巧妙地形成共鸣,从而塑造出一段音响丰富、连绵不绝的长线条旋律。
综上所述,在古琴协奏曲《粉蝶》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传统古琴音乐融入其中,结合民族管弦乐的烘托和渲染,赋予了古琴音乐新颖的表现形式。在演奏上,笔者以传统古琴演奏手法为主,运用多种创新演奏技法,为乐曲带来了力度与色彩的变化,探索了古琴在现代音乐形态下的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使《粉蝶》在当代古琴音乐作品中自成一格,同时对探索古琴音乐的现代发展具有颇高的参考价值和實践意义。
注释:
①退复: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得声后,向下一音位移动,随即回复到原位。
②轮指:快速依次用摘、剔、挑弹奏一根弦。
③摘:右手名指向外弹出。
④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⑤剌伏:右手食中名指在一、二弦上向外剌出,同时伸直手指伏于弦上,止住余音。
⑥拍杀:先奏拨剌再接以伏。
参考文献:
[1]龚一.古琴演奏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管平湖.管平湖古指法考[M].北京:中国书店,2019.
[3]王安潮.古琴趋现代 丝竹更相和:由学院派古琴现代探索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12(6):32-34.
[4]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关键词:古琴协奏曲;《粉蝶》;艺术表现;演奏技法
古琴协奏曲《粉蝶》是由作曲家刘思军先生于2018年夏创作完成的,同年11月由笔者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国乐团于武汉首演。作品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其内容讲述了书生与粉蝶相爱的梦幻故事。在音乐创作上,作品从古琴的音色特点出发,探索了现代音乐形态下的写意手法。在民族管弦乐的烘托和渲染下,该作品放大了古琴原有的写意手法,将许多创新技法运用其中,从而呈现出多元新颖的音响效果。
乐曲伊始,两阵短促的梆子声后,古琴以连续的同音退复①进入。由远及近,由弱渐强,仿若迷雾被层层拨开。在导引段落中,作曲家安排了四次半音,分别运用长音、走手音和泛音在不同音区进行演奏,不仅使音色有了丰富的变化,还巧妙地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
进入主题部分后,旋律的流动性增强。“天女谪降”的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从古琴的最低音区开始演奏,象征着两人的初次邂逅。随着音乐的进行,将古琴与乐队的慢板渗透推进至古琴与箫的二重演奏上。琴声与箫声此消彼长,相映成趣,刻画了书生与粉蝶缠绵的爱意。
快板乐段的闯入,以戏剧性的形象转化推动了音乐主题的展开,从而较直观地表现出书生梦醒后受到的强烈现实冲击,以及书生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快速半音阶巧妙地突出了古琴的音乐线条,古琴与乐队的全奏则将音乐推向了最高潮。而后伴随着古琴的散板段落,音乐逐渐归于平静。“天女谪降”的主题再度出现之后进入再现部,琴声中充满对美好梦境的怀念,仿佛粉蝶依然陪在书生身旁,如影随形。
最后,音乐进入尾声部分。古琴主要在高音区演奏,音色饱满高亢,古琴的表现张力被完全释放出来。乐曲在古琴与乐队的全奏中激烈收场,书生与粉蝶的感情也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常见的演出形式多是独奏或琴箫合奏。近年来随着古琴音乐的兴起,作曲家们逐渐尝试用多种音乐形式来增强古琴的表达效果。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古琴协奏曲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创作形式。在创作之前,作曲家多次向笔者了解古琴的各种演奏技法,希望在作品的呈现上既突出古琴的横向旋律线条,又与纵向的多声音乐思维融合发展。因此,笔者在指法编配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谨慎地将传统演奏手法与创新演奏技法有机结合,不仅凸显出古琴的声韵之美,也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音乐效果。
在技术实现方面,笔者运用了很多传统的演奏技法,以突出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例如“背锁”“滚拂”技法的运用。“背锁”是传统古琴演奏中常用的右手技法,由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同一根弦上用剔、抹、勾、挑的指法进行快速弹奏,其音效颗粒清晰,音色富有立体感。在本曲中,“背锁”多应用于高音区。如谱例1所示,此处以“背锁”呈现快速的三音连奏,为观众带来清晰明亮的听觉体验。古琴弹奏中三音连奏的技法除了“背锁”外,还有“轮指”②。与“轮指”相比,“背锁”在音量与音色方面更加饱满,更具爆发力。尤其在弹奏这样节奏紧张的旋律时,能够很自然地突出重音,使这段旋律线条更富有层次感。
“滚拂”是古琴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技法之一,在古琴传统曲目中应用广泛,其中以《流水》中的“七十二滚拂”最为著名。“滚”与“拂”是两个单独的右手指法,由高向低连续摘③三四根弦以上称为“滚”,由低向高连续抹④三四根弦以上称为“拂”,两法连用即为“滚拂”。该指法亦虚亦实,虚实相应,变化万千。这部作品,在比较具有戏剧性的片段中,多次运用“滚拂”这一演奏技法。如谱例2所示,运用连续的“滚拂”由低音到高音不断推进,与琵琶声部的持续绞弦相互交织,此起彼伏,营造出悲切紧张的氛围。最后在高音处,“滚拂”的频率不断递增,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与琵琶声部一起强有力地引出乐队的全奏。
除了对传统技法的沿用,在这部作品中,一些创新的演奏技法也被频繁应用,以提升古琴声部的音乐表现力。“摇指”是现代古琴演奏中常用的创新技法,以快速的“挑劈”或“抹挑”弹奏一根弦或相邻的几根弦。在本曲中,“摇指”主要用于长音的演奏,该技法不仅弥补了传统古琴演奏中长音不能持续的问题,还增强了古琴音乐表现的张力。其中,用“摇指”连续在同一根弦上演奏多个长音,不仅在力度的处理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大幅提升了旋律的流动性,使音乐色彩更加浓烈。
该曲除了运用传统技法和创新技法,还尝试对一些传统技法加以改进,力求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例如在传统的古琴演奏中,一般使用“剌伏”⑤或“拍杀”⑥制造出拍击琴板的音效。但这两种指法只有在演奏一、二弦的时候,才能发出拍击的声音,局限性较大。因此在这部作品中,笔者采用直接拍击琴弦的演奏方式以获得这种爆破的音效,并根据旋律的进行选择拍击的琴弦。这样,在发出拍弦声的同时,也会产生同音的轰鸣,而且余音还会与后面的琴音巧妙地形成共鸣,从而塑造出一段音响丰富、连绵不绝的长线条旋律。
综上所述,在古琴协奏曲《粉蝶》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传统古琴音乐融入其中,结合民族管弦乐的烘托和渲染,赋予了古琴音乐新颖的表现形式。在演奏上,笔者以传统古琴演奏手法为主,运用多种创新演奏技法,为乐曲带来了力度与色彩的变化,探索了古琴在现代音乐形态下的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使《粉蝶》在当代古琴音乐作品中自成一格,同时对探索古琴音乐的现代发展具有颇高的参考价值和實践意义。
注释:
①退复: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得声后,向下一音位移动,随即回复到原位。
②轮指:快速依次用摘、剔、挑弹奏一根弦。
③摘:右手名指向外弹出。
④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⑤剌伏:右手食中名指在一、二弦上向外剌出,同时伸直手指伏于弦上,止住余音。
⑥拍杀:先奏拨剌再接以伏。
参考文献:
[1]龚一.古琴演奏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管平湖.管平湖古指法考[M].北京:中国书店,2019.
[3]王安潮.古琴趋现代 丝竹更相和:由学院派古琴现代探索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12(6):32-34.
[4]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