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实践和体会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复医学导论》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康复治疗师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职责范围及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有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康复医学导论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
  《康复医学导论》引导学生明确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掌握康复治疗临床思维方法,了解康复治疗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让学生热爱这个专业,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专业的学习特点,同时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简单地说,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告诉一年级新生,这个专业的职业岗位、职责范围和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以及如何能学好本专业等,因此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康复治疗专业,激发学习的兴趣是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2.引导学生明确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本身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加上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了解康复治疗是干什么的,因此如果不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专业稳定性。
  3.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方向、内容和要求。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还是毕业后的出路,如是否好就业、待遇是否优厚、工作是否太累等。可以说,就业好坏是专业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并了解工作的内容、方式和要求等。
  4.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康复医学导论》课开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很多新生入学后,由于对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不清楚,不知道如何搭建专业知识体系,以致对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的认识不够,不注重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培养,学习被动,往往依靠考前突击,满足于考试及格,等到实习和工作时才后悔莫及。
  5.培养学生的能力。《康复医学导论》共28个学时,开设于第一学期,根据学时和学生情况,个人认为该课程的重点不是专业内容的学习,而应该是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6.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更看重学生能否吃苦耐劳,是否敬业,是否有责任心等,尤其是康复治疗专业,对学生爱心、耐心、责任心的要求更高。所以,从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使他们真正热爱康复治疗专业,愿意为康复治疗专业奉献力量。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围绕教学目标选取相应的学习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和现状、知名的康复医疗机构、著名的康复医学专家、有杰出贡献的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学的内容和康复医学的地位。
  2.康复治疗的学科框架介绍及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康复治疗所需的核心能力、核心知识领域和核心课程的设置,我国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
  3.康复治疗工作常识。主要包括康复治疗的工作对象、内容、方式、原则和方法,康复治疗的诊疗常规,我国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常用设备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
  4.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面试。《康复医学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目前行业就业情况、职业要求、求职面试技巧等,并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学期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的探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鉴于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我们改变以往单纯的讲授教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选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医院康复科参观、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并且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如讲康复医学的地位,老师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社区康复需求以及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报告,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了解到康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讲到残疾学时,则让学生扮演一天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如何穿衣、吃饭、如厕、上课、购物等,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也让学生了解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公益心。而讲到康复医疗机构组成、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等内容时,则是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和临床见习相结合,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场景和工作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增强其专业认同感。
  考核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为主占60%,以学生完成各项作业或任务的质量为依据,期末成绩则是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3年的摸索和实践,将此课程不断地建设修改,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后,很想多接触临床,早接触临床,但是由于我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所以授课期间安排学生多次到临床实践有困难,我们只好压缩了部分临床实践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另外,关于就业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王玉龙认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需要物理治疗师20万,作业治疗师10万。陈卓颐等推算2008年末国内本专业实际在校人数为16717人。励建安在2009年推算,全国医院治疗师总数在15000名左右。这提示康复治疗师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但现实却是高职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三级医院嫌学生学历低,而相当一部分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并没有开展实质的康复治疗服务,即便开展了康复治疗服务,有限的岗位却被从其它专业转行的人员占据着,学生的选择空间相当有限。
  期望国家能有更多的政策扶持基层康复医疗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复需求,又能让学生学有所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才能不尴尬。
  
  参考文献:
  [1]李峰,金朝永,温洁嫦.成功的专业导论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85-187.
  [2]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41.
  [3]王玉龙.康复治疗师教育体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742.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课题。
音美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音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画画,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美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
抽采半径是抽采方法选择、钻孔布置参数及抽采时间的重要依据,新安煤矿自建井及生产以来,仅在2009年期间由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定,其所提供《新安煤矿瓦斯基
中美贸易战焦点“高科技”不断发酵,国家压力或许在短期内对某些领域和企业造成影响,但从长期看,这种无形的压力将转化为无限的动力,最终转化为超乎想象的科技成果.习总书记
在我国的初中课堂中,边缘学生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群体。而在课堂教学中,边缘学生存在体验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体验的主体性缺失、过程性缺失和情感性缺失。建立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消除边缘学生的体验缺失,使他们回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课堂生活 边缘学生 体验缺失  一、课堂活动中边缘学生积极体验的缺失  体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样式。狄尔泰认为,“生活体验的最基本形式包括我们生活中直接的、先于反思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