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针对混凝土工程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类项目,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及使用寿命。在本文中,笔 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工程中常见的裂缝类型、特征、成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裂缝;成因;防治对策
一、前沿
钢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和主体结构部分,其质量意义重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只有首先完善了混凝土结构部分,才能进行后续的装饰、门窗、水电、暖气等工程的安装,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且,钢筋混凝土工程不像是水电和装饰工程,发生事故之后可以返工维修,一旦混凝土质量出现事故,给建筑工程带来的损失通常是永久性的。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控制好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是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养护一段时间之后,因水泥泥浆中的水分蒸发而形成的干缩变形,即为干缩裂缝。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分损失时,混凝土外表面蒸发快于内部,发生的形变也明显要大于内部变形,因此产生干缩裂缝。
(二)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常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以及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的凝固期间,因内部有大量的水化热使得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外表面散热快,因此导致内外温差大形成内外胀缩,产生超过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的拉应力,形成裂缝。
(三)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终凝以前会有一个快速失水发生塑性收缩的阶段,如遇上大风或者干热的环境,便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该类裂缝多为中间宽两头细长,长短不一且没有连贯性,短的裂缝在20cm左右,而长裂缝可达2m,宽度在1-5mm之间。
(四)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化学裂缝是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构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而造成的裂缝。例如混凝土拌合之后产生的碱离子同混凝土的活性骨料发生反应,导致结构中水分大量失去,使得混凝土出现膨胀、酥松现象,最终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裂缝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各类因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等出现裂缝之后再采取补救措施。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属性,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质量验收要求等内容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把握好中水泥的用量以及水灰比,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同时控制粗细骨料的粒径及含量等细节,减少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出现的空隙,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以此来预防裂缝,增强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二)掺加化学药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加一定量的超细矿粉,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防止裂缝的发生,增强混凝土后期的强度。常见的超细矿粉多数都是由工业废粉或是天然的砂石加工而成的,如磨细粉煤灰、风选粉煤灰、磨细石英粉及硅灰等。
(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是控制裂缝的关键环节,该过程中主要因人为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各类裂缝的出现。1、做好混凝土地基的处理,是预防沉陷裂缝的关键性措施。支模前一定要注意对下层基础的夯实和加固,如遇到软土部分应及时换填高强度材料,然后夯填密实满足承载力要求。2、模板安装前先将表面的粘土和水泥块清除干净,木模板要用水先润湿,以防止过分吸收砂浆。支模时严密、牢固对接,防止缝隙漏浆发生。如果是钢模板,要均匀涂刷一层涂膜剂。尤其要避免在冻土上搭建模板,以防止冻土开化后出现沉陷裂缝。3、做好钢筋工程质量控制。通常为了保证钢筋的保护层不受施工损坏,可以每隔一米左右将垫块绑在钢筋上,以防止施工中脱落。钢筋绑扎完毕之后,也要注意成品的保护,在此期间严禁人员上去踩踏。
(四)加强后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有科学合理的养护期,以便于不受到外界干扰逐步提高强度,最终形成硬化。养护期间的重点在于注意混凝土的降温,保持混凝土温度与外界自然环境的稳定接近,同时尽可能地缩小混凝土凝固期间内外温差的比例,从而减小温度应力的产生。常用到的洒水养护便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它可以降低混凝土表面积收缩,防止表面龟裂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已经产生了裂缝,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裂缝情况(如裂缝的长度、宽度及深度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是有危害的裂缝,则需要根据裂缝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质量措施,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有:
(一)压力注浆法。压力注浆法适用于混凝土表面不超过0.5mm的深裂缝,此类裂缝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因此可以用注浆法来对其进行补救。压力注浆法具体来讲是用压力将灌浆材料注入到混凝土内部,将裂缝灌实,然后以胶结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环氧树脂、水泥浆聚氨酯等)将表面裂缝黏合,从而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对原混凝土补强和密封的目的。
(二)嵌缝封堵法。嵌缝法是施工中常用到的一种裂缝补救措施,通常需要先沿着裂缝凿槽,注意不能损伤周围的混凝土,然后用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嵌入槽内,以达到补救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如塑料油膏、聚氯乙烯胶泥,刚性止水材料有聚合物水泥砂浆灌浆等。
(三)碳纤维粘贴法补强。该方法适用于宽度大于0.5mm的混凝土裂缝,采用结构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裂缝的位置来补救。碳纤维同普通钢材相比质量和密度相对较小,厚度也只有1.0mm,但其抗拉强度却是普通钢材的10倍左右,且有着很强的耐久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施工中粘贴、裁剪都比较方便。但具体的案例中如果裂缝过于宽,可先用压降法进行处理,然后再用碳纤维布进行粘贴。
以上是近年来建筑工程中针对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裂缝预防和对治措施分析。总体而言,钢筋混凝土的事故,还是应当加强各个环节的预防,提高从地基处理到模板施工再到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工作,将可能发生问题的因素全部消除在萌芽的状态。同时,更要了解各类裂缝的特征、危害程度及发生原因,以便于在裂缝真的出现之后做好合理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邹县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J].陕西水利.2010(03)。
[2]吕辉.渠道衬砌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分析[J].山西建筑,2010(24)。
[3]张 声.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09,31(5):87-88。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裂缝;成因;防治对策
一、前沿
钢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和主体结构部分,其质量意义重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只有首先完善了混凝土结构部分,才能进行后续的装饰、门窗、水电、暖气等工程的安装,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且,钢筋混凝土工程不像是水电和装饰工程,发生事故之后可以返工维修,一旦混凝土质量出现事故,给建筑工程带来的损失通常是永久性的。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控制好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是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养护一段时间之后,因水泥泥浆中的水分蒸发而形成的干缩变形,即为干缩裂缝。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分损失时,混凝土外表面蒸发快于内部,发生的形变也明显要大于内部变形,因此产生干缩裂缝。
(二)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常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以及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的凝固期间,因内部有大量的水化热使得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外表面散热快,因此导致内外温差大形成内外胀缩,产生超过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的拉应力,形成裂缝。
(三)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终凝以前会有一个快速失水发生塑性收缩的阶段,如遇上大风或者干热的环境,便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该类裂缝多为中间宽两头细长,长短不一且没有连贯性,短的裂缝在20cm左右,而长裂缝可达2m,宽度在1-5mm之间。
(四)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化学裂缝是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构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而造成的裂缝。例如混凝土拌合之后产生的碱离子同混凝土的活性骨料发生反应,导致结构中水分大量失去,使得混凝土出现膨胀、酥松现象,最终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裂缝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各类因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等出现裂缝之后再采取补救措施。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属性,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质量验收要求等内容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把握好中水泥的用量以及水灰比,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同时控制粗细骨料的粒径及含量等细节,减少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出现的空隙,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以此来预防裂缝,增强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二)掺加化学药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加一定量的超细矿粉,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防止裂缝的发生,增强混凝土后期的强度。常见的超细矿粉多数都是由工业废粉或是天然的砂石加工而成的,如磨细粉煤灰、风选粉煤灰、磨细石英粉及硅灰等。
(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是控制裂缝的关键环节,该过程中主要因人为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各类裂缝的出现。1、做好混凝土地基的处理,是预防沉陷裂缝的关键性措施。支模前一定要注意对下层基础的夯实和加固,如遇到软土部分应及时换填高强度材料,然后夯填密实满足承载力要求。2、模板安装前先将表面的粘土和水泥块清除干净,木模板要用水先润湿,以防止过分吸收砂浆。支模时严密、牢固对接,防止缝隙漏浆发生。如果是钢模板,要均匀涂刷一层涂膜剂。尤其要避免在冻土上搭建模板,以防止冻土开化后出现沉陷裂缝。3、做好钢筋工程质量控制。通常为了保证钢筋的保护层不受施工损坏,可以每隔一米左右将垫块绑在钢筋上,以防止施工中脱落。钢筋绑扎完毕之后,也要注意成品的保护,在此期间严禁人员上去踩踏。
(四)加强后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有科学合理的养护期,以便于不受到外界干扰逐步提高强度,最终形成硬化。养护期间的重点在于注意混凝土的降温,保持混凝土温度与外界自然环境的稳定接近,同时尽可能地缩小混凝土凝固期间内外温差的比例,从而减小温度应力的产生。常用到的洒水养护便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它可以降低混凝土表面积收缩,防止表面龟裂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已经产生了裂缝,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裂缝情况(如裂缝的长度、宽度及深度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是有危害的裂缝,则需要根据裂缝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质量措施,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有:
(一)压力注浆法。压力注浆法适用于混凝土表面不超过0.5mm的深裂缝,此类裂缝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因此可以用注浆法来对其进行补救。压力注浆法具体来讲是用压力将灌浆材料注入到混凝土内部,将裂缝灌实,然后以胶结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环氧树脂、水泥浆聚氨酯等)将表面裂缝黏合,从而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对原混凝土补强和密封的目的。
(二)嵌缝封堵法。嵌缝法是施工中常用到的一种裂缝补救措施,通常需要先沿着裂缝凿槽,注意不能损伤周围的混凝土,然后用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嵌入槽内,以达到补救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如塑料油膏、聚氯乙烯胶泥,刚性止水材料有聚合物水泥砂浆灌浆等。
(三)碳纤维粘贴法补强。该方法适用于宽度大于0.5mm的混凝土裂缝,采用结构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裂缝的位置来补救。碳纤维同普通钢材相比质量和密度相对较小,厚度也只有1.0mm,但其抗拉强度却是普通钢材的10倍左右,且有着很强的耐久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施工中粘贴、裁剪都比较方便。但具体的案例中如果裂缝过于宽,可先用压降法进行处理,然后再用碳纤维布进行粘贴。
以上是近年来建筑工程中针对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裂缝预防和对治措施分析。总体而言,钢筋混凝土的事故,还是应当加强各个环节的预防,提高从地基处理到模板施工再到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工作,将可能发生问题的因素全部消除在萌芽的状态。同时,更要了解各类裂缝的特征、危害程度及发生原因,以便于在裂缝真的出现之后做好合理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邹县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J].陕西水利.2010(03)。
[2]吕辉.渠道衬砌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分析[J].山西建筑,2010(24)。
[3]张 声.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09,3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