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事诉讼法学A课程是一门法学本科专业基础课,面向大一年级学生开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学科知识的吸收、运用、创造的目标,同时完成对所教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民事诉讼法A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被设计成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教师技术融合的“教”,学生知识运用的“学”,实现了在线教学设计的转变。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知识运用
[基金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度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项目
[作者简介] 陈建云(1978—),女,山东潍坊人,法学硕士,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195-02 [收稿日期] 2020-04-17
一、在线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彻民事诉讼法课程在线教学始终。该门课程在线教学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课程基本理论与基本程序的操作规程,还要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法领域的理论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学术资料检索、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法律论辩能力等。
二、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粮仓”。“知识就是力量”。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教学资源有慕课视频、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同伴交流师生答疑争鸣观点;借助雨课堂小程序,教学资源有雨课件、直播回放视频、测验题、理论前沿文献、案例等。
(一)异步SPOC资源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搜索引擎中输入“民事诉讼法”主题词,可以搜索到9门与民事诉讼法有关课程。本着“名校、名师、名课程”的筛选原则,最终确定刘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民事诉讼法作为建立异步SPOC的素材。异步SPOC具有特定性、私密性,专门性,仅针对法学2019级法学学生开设。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时间与授课进度发布学习任务:慕课视频、随堂测验、课程讨论、单元测验。学生在教师发布的每周教学安排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线上慕课资源,参与课程讨论等。
(二)雨课件资源
雨课件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之一,包括课前旁白雨课件、课中课堂雨课件、课后测验与问卷雨课件。
旁白雨课件内容为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与测验。在线直播授课中,由于师生、生生同一时间的异地空间的现状,为他律学生留在课堂跟着老师的思路学知识,必然需要增加师生、生生交互活动次数,导致课程知识点直播讲授数量缩减。旁白雨课件的制作利于辅助学生课前学好相应知识。
课堂雨课件内容为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异步SPOC中慕课知识点的拓展、新知识点介绍。课程内容常备常新,在线混合式教学内容更是如此。每届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情。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需要根据课前预习与课后测验汇总提炼学生短板知识点,设计已学知识点回顾路径;根据异步SPOC中慕课知识点及随堂测验的答题情况整理此知识点拓展方向;以案例导入的方式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授新知识点。新知识点讲授结束后会有课中测的嵌入,以便检验学生直播授课中听课成效。
课后雨课件内容包括测试题与问卷調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最佳方式是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为便于学生获取最佳测试题,教师精益求精筛选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答对的试题。跟课后测配套使用的测试题还有课前测、课中测。测试题按照测验的时间不同,难易程度是有差异的:课前测简单,课中测中等,课后测偏难。之所以课前、课中测难度小,原因是为了增加直播授课中学生互动参与成就感,激发听课兴趣;课后测难度大,促使学生反思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正可谓越挫越勇)。调研问卷的发放目的是为了获取学生对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运用状况,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节奏、授课时间安排等认知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未来在线教学。
三、在线教学策略
强调参与式学习,根据BOPPPS有效学习法,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流程、目标和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并熟练应用在线学习软件,积极参与雨课堂等平台教学互动,有效梳理、串联、归纳总结课程知识。基于多平台软件的配套使用,整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如下图,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有序衔接的完整闭环。
四、在线教学特色
民事诉讼法A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兼具实践性专业基础课。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中形成的在线教学特色有:(1)引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异步SPOC。引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南京师范大学刘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民事诉讼法》,建立自己的专属异步SPOC,根据授课进度发布课程MOOC视频与随堂测验、单元测验、讨论题。(2)雨课堂智慧化教学工具助力在线教学。师生间异地空间互动,生生间异地空间交流,离不开智慧化教学工具。学生课前预习课件数据反馈便于教师掌握学情;课中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课堂活动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听课效率;课后综合测验数据反馈便于教师反思教学内容。(3)专题研讨助力学生实操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Zoom屏幕共享的课程思政专题益于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观;模拟审判专题益于学生熟练把握民事诉讼审判程序流程;理论专题便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明辨制度缺陷,本着务实的态度关注理论前沿进而完善制度。(4)学生学习活动全程过程性评价。异步SPOC线上MOOC学习,雨课堂课前预习、课中直播、课后测验等模块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信息大数据统计。教学设计、管理与评价过程全程可追溯。在线学习成绩公开、透明。(5)思维导图助力建构知识。民事诉讼法A课程的知识点众多,如同天空中繁星。为帮助学生建构、串联知识,要求学生课后用思维导图表现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对知识的记忆、学习、思考等扩散思维。(6)平时成绩在线上教学综合成绩中所占权重比例提升。在线教学的模式下,本着“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分数驱动学生学习的理念,将平时成绩比例由以前的30%提升为50%。综合成绩的权重布局如下图:
五、在线教学反思
在线教学初试牛刀,教学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教学挫败感也存在。(1)“教”的收获。在线教学尽管是首次尝试,教师“摸着石头过河”,但获得了学生较大的认可。学生不仅学会操作课程用到的授课工具,清楚了民事诉讼课程知识框架,而且专题内容运用zoom屏幕共享切换自如,激发了对民事诉讼法课程求知的兴趣。(2)“教”的困惑。第一,学生利用微信、QQ、中国大学MOOC平台讨论区,不定时地发问,说明学生的知识困惑多。第二,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异步SPOC中的MOOC视频效率低下,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专题研讨中每组成员的个人任务完成度无法准确统计,专题线上直播分享后生生互动缺失。
参考文献
[1]张良,易伶俐.试论未来学校背景下教学范式的转型——基于知识观重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0(4):84-92+117.
[2]吴砥.在线教学更适合以“学”为主[J].中国电化教育,2020(4):6-7.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知识运用
[基金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度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项目
[作者简介] 陈建云(1978—),女,山东潍坊人,法学硕士,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195-02 [收稿日期] 2020-04-17
一、在线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彻民事诉讼法课程在线教学始终。该门课程在线教学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课程基本理论与基本程序的操作规程,还要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法领域的理论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学术资料检索、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法律论辩能力等。
二、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粮仓”。“知识就是力量”。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教学资源有慕课视频、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同伴交流师生答疑争鸣观点;借助雨课堂小程序,教学资源有雨课件、直播回放视频、测验题、理论前沿文献、案例等。
(一)异步SPOC资源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搜索引擎中输入“民事诉讼法”主题词,可以搜索到9门与民事诉讼法有关课程。本着“名校、名师、名课程”的筛选原则,最终确定刘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民事诉讼法作为建立异步SPOC的素材。异步SPOC具有特定性、私密性,专门性,仅针对法学2019级法学学生开设。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时间与授课进度发布学习任务:慕课视频、随堂测验、课程讨论、单元测验。学生在教师发布的每周教学安排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线上慕课资源,参与课程讨论等。
(二)雨课件资源
雨课件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之一,包括课前旁白雨课件、课中课堂雨课件、课后测验与问卷雨课件。
旁白雨课件内容为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与测验。在线直播授课中,由于师生、生生同一时间的异地空间的现状,为他律学生留在课堂跟着老师的思路学知识,必然需要增加师生、生生交互活动次数,导致课程知识点直播讲授数量缩减。旁白雨课件的制作利于辅助学生课前学好相应知识。
课堂雨课件内容为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异步SPOC中慕课知识点的拓展、新知识点介绍。课程内容常备常新,在线混合式教学内容更是如此。每届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情。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需要根据课前预习与课后测验汇总提炼学生短板知识点,设计已学知识点回顾路径;根据异步SPOC中慕课知识点及随堂测验的答题情况整理此知识点拓展方向;以案例导入的方式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授新知识点。新知识点讲授结束后会有课中测的嵌入,以便检验学生直播授课中听课成效。
课后雨课件内容包括测试题与问卷調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最佳方式是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为便于学生获取最佳测试题,教师精益求精筛选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答对的试题。跟课后测配套使用的测试题还有课前测、课中测。测试题按照测验的时间不同,难易程度是有差异的:课前测简单,课中测中等,课后测偏难。之所以课前、课中测难度小,原因是为了增加直播授课中学生互动参与成就感,激发听课兴趣;课后测难度大,促使学生反思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正可谓越挫越勇)。调研问卷的发放目的是为了获取学生对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运用状况,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节奏、授课时间安排等认知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未来在线教学。
三、在线教学策略
强调参与式学习,根据BOPPPS有效学习法,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流程、目标和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并熟练应用在线学习软件,积极参与雨课堂等平台教学互动,有效梳理、串联、归纳总结课程知识。基于多平台软件的配套使用,整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如下图,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有序衔接的完整闭环。
四、在线教学特色
民事诉讼法A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兼具实践性专业基础课。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中形成的在线教学特色有:(1)引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异步SPOC。引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南京师范大学刘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民事诉讼法》,建立自己的专属异步SPOC,根据授课进度发布课程MOOC视频与随堂测验、单元测验、讨论题。(2)雨课堂智慧化教学工具助力在线教学。师生间异地空间互动,生生间异地空间交流,离不开智慧化教学工具。学生课前预习课件数据反馈便于教师掌握学情;课中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课堂活动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听课效率;课后综合测验数据反馈便于教师反思教学内容。(3)专题研讨助力学生实操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Zoom屏幕共享的课程思政专题益于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观;模拟审判专题益于学生熟练把握民事诉讼审判程序流程;理论专题便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明辨制度缺陷,本着务实的态度关注理论前沿进而完善制度。(4)学生学习活动全程过程性评价。异步SPOC线上MOOC学习,雨课堂课前预习、课中直播、课后测验等模块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信息大数据统计。教学设计、管理与评价过程全程可追溯。在线学习成绩公开、透明。(5)思维导图助力建构知识。民事诉讼法A课程的知识点众多,如同天空中繁星。为帮助学生建构、串联知识,要求学生课后用思维导图表现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对知识的记忆、学习、思考等扩散思维。(6)平时成绩在线上教学综合成绩中所占权重比例提升。在线教学的模式下,本着“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分数驱动学生学习的理念,将平时成绩比例由以前的30%提升为50%。综合成绩的权重布局如下图:
五、在线教学反思
在线教学初试牛刀,教学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教学挫败感也存在。(1)“教”的收获。在线教学尽管是首次尝试,教师“摸着石头过河”,但获得了学生较大的认可。学生不仅学会操作课程用到的授课工具,清楚了民事诉讼课程知识框架,而且专题内容运用zoom屏幕共享切换自如,激发了对民事诉讼法课程求知的兴趣。(2)“教”的困惑。第一,学生利用微信、QQ、中国大学MOOC平台讨论区,不定时地发问,说明学生的知识困惑多。第二,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异步SPOC中的MOOC视频效率低下,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专题研讨中每组成员的个人任务完成度无法准确统计,专题线上直播分享后生生互动缺失。
参考文献
[1]张良,易伶俐.试论未来学校背景下教学范式的转型——基于知识观重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0(4):84-92+117.
[2]吴砥.在线教学更适合以“学”为主[J].中国电化教育,202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