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为切入点,基于多元化的理念从课程资源、师资配备、授课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对高职通识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有益探索,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高职 通识课 多元评价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06-02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通过制定学生素养能力目标,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开设通识类课程,对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何对这些通识课程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办尝试以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为切入点,基于多元化的理念探索通识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素养能力目标的内容解读
新生入校的初期,由于学生来源构成复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缺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较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素养训练。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结合学院“素养工程”总体规划,期望通过职业通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以实现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设计的课程。课程团队基于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及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课程的素养能力目标。
(一)基本素养能力目标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基本素养能力目标包括:通过与人交流能力模块、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模块、数字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模块的学习,学生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基础之上,能运用语言文字及其他要素,促进与人合作和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确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以掌握和运用适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手段,以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活动的需要,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信息的开发与展示,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素养能力目标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发展性素养能力目标包括:通过与人合作模块、创新能力模块、解决问题能力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在一对一或团队的工作環境中,通过综合运用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与信息处理等能力,具备与他人积极互动、追求良好沟通效果的职业态度,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育并具有较强的团队组织能力;学生能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并勇于实践,能调整和评估创新方案及效果;学生综合运用所有的技术和方法,突破环境设定,有效利用资源,最终解决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
为实现上述能力目标,必须对以学科知识为基点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多向延伸的素养目标专题式的教学,结合创新的授课方式和考核体系,在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学生学习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相应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资源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根据能力素质养成目标实施专题式教学,按照实用、实效的标准整合资源、编写教材,使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配合专题模块化教学形式,教材内容充分体现 “训练为主,体验感悟、点拨渗透”的教学特色,使教材体现理论精要、案例丰富、任务合作的特色,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
为更好帮助学生学习,还向学生推荐表达沟通类、自我管理类、创业能力类等相关教材,推荐相应网站,同时通过建设课程精品资源库,向学生开放所有教学资源,包括PPT、教学案例及分析、考试材料等,促进教学相长。
(二)师资配备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师资配备强调团队引领的力量,课程总开发核心团队负责课程总体目标和主要框架设计,各模块带头人负责各自模块课程内容整合;各模块授课教师由相近学科教师组成,结合这些教师在各专业活动,通过带有专业特色的导引,引领学生学习。
师资团队还可以考虑与学生辅导员配合,结合辅导员日常管理,对课堂设计的学生活动进行有效引领,自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授课方式
课程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形式,每一模块专注一个专题内容,每一模块以活动任务为中心,基本采用“问题发现—理论点拨—任务驱动—分享反思—拓展延伸”的五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中心、训练为主,教师点拨、重在感悟的教学特色,使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明确目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体系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与技能性考核为主,注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多元化评价。
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完整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内容的考核活动,评分项目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社团活动、日常行为规范及期末技能考核,评分的主体包括授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辅导员,还可以延伸到其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及校、系各级教学督导。
三、与课程管理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机制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从教学资源、师资、教与学的方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的情况下,对课程整体的管理和评价也应从课程改革是否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否切实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更具备今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发展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本着激励为主,以多元的视角提供建设性意见,共同促进课程的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维度的多元性,在人类文化多元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高职课程进行多元化评价,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应该是有益的尝试。
(一)师资评价
对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多重主体、评价的多维度,尤其在师资管理上确立多元评价理念,帮助教师树立多元评价意识,从正面积极看待教学评价,进而接受教学评价的结果,这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进入教学团队的师资,不唯学科、不唯资历,但管理部门要订立准入标准,严格审查;教学过程中,督导其他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听评课,检查教学资料,结合学生评教,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从多重角度综合考核授课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互相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还应强调评价的多维度,注意强化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组织、激励、合作的效果评价;注意激励教学团队通过教学效果、教研成果累积,积极展开科研,以教学科研的互相促进引领课程建设。
(二)学生学习状况评价
多元评价理念下,要鼓励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避免以单一分数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只关注结果的老路;同时还要将学生引进课程评价,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成长,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
同时,还应鼓励课程团队制定素养能力應用于实践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例如地方政府、企业举办的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并且尝试让被服务主体参与学习效果评价,让学生直接感受个体成长的喜悦。
在各专业实习、实训中,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力素养培养,让学生真正发展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发展性评价
注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可以鼓励授课教师定期对升上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在真实学习、工作环境中,课程描述的素养能力目标构成的合理性、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并据调查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通过教学的后反馈,可以调动教师参与职业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关键是教学评价中应注意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能以课程设计的优秀成果鼓励教师的职业成长。
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价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多元化理念对课程进行评价,可以保证通识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帮助教师学生积极成长,这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4-23)[2014-02-24].http://www.edu.cn/gao_jiao_788/20120423/t20120423_768680.shtml
[2]龙柳萍.多元化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4(6)
【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文学、质量监控。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高职 通识课 多元评价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06-02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通过制定学生素养能力目标,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开设通识类课程,对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何对这些通识课程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办尝试以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为切入点,基于多元化的理念探索通识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素养能力目标的内容解读
新生入校的初期,由于学生来源构成复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缺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较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素养训练。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结合学院“素养工程”总体规划,期望通过职业通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以实现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设计的课程。课程团队基于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及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课程的素养能力目标。
(一)基本素养能力目标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基本素养能力目标包括:通过与人交流能力模块、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模块、数字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模块的学习,学生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基础之上,能运用语言文字及其他要素,促进与人合作和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确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以掌握和运用适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手段,以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活动的需要,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信息的开发与展示,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素养能力目标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发展性素养能力目标包括:通过与人合作模块、创新能力模块、解决问题能力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在一对一或团队的工作環境中,通过综合运用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与信息处理等能力,具备与他人积极互动、追求良好沟通效果的职业态度,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育并具有较强的团队组织能力;学生能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并勇于实践,能调整和评估创新方案及效果;学生综合运用所有的技术和方法,突破环境设定,有效利用资源,最终解决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
为实现上述能力目标,必须对以学科知识为基点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多向延伸的素养目标专题式的教学,结合创新的授课方式和考核体系,在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学生学习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相应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资源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根据能力素质养成目标实施专题式教学,按照实用、实效的标准整合资源、编写教材,使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配合专题模块化教学形式,教材内容充分体现 “训练为主,体验感悟、点拨渗透”的教学特色,使教材体现理论精要、案例丰富、任务合作的特色,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
为更好帮助学生学习,还向学生推荐表达沟通类、自我管理类、创业能力类等相关教材,推荐相应网站,同时通过建设课程精品资源库,向学生开放所有教学资源,包括PPT、教学案例及分析、考试材料等,促进教学相长。
(二)师资配备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师资配备强调团队引领的力量,课程总开发核心团队负责课程总体目标和主要框架设计,各模块带头人负责各自模块课程内容整合;各模块授课教师由相近学科教师组成,结合这些教师在各专业活动,通过带有专业特色的导引,引领学生学习。
师资团队还可以考虑与学生辅导员配合,结合辅导员日常管理,对课堂设计的学生活动进行有效引领,自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授课方式
课程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形式,每一模块专注一个专题内容,每一模块以活动任务为中心,基本采用“问题发现—理论点拨—任务驱动—分享反思—拓展延伸”的五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中心、训练为主,教师点拨、重在感悟的教学特色,使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明确目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体系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与技能性考核为主,注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多元化评价。
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完整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内容的考核活动,评分项目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社团活动、日常行为规范及期末技能考核,评分的主体包括授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辅导员,还可以延伸到其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及校、系各级教学督导。
三、与课程管理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机制
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从教学资源、师资、教与学的方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的情况下,对课程整体的管理和评价也应从课程改革是否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否切实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更具备今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发展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本着激励为主,以多元的视角提供建设性意见,共同促进课程的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维度的多元性,在人类文化多元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高职课程进行多元化评价,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应该是有益的尝试。
(一)师资评价
对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多重主体、评价的多维度,尤其在师资管理上确立多元评价理念,帮助教师树立多元评价意识,从正面积极看待教学评价,进而接受教学评价的结果,这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进入教学团队的师资,不唯学科、不唯资历,但管理部门要订立准入标准,严格审查;教学过程中,督导其他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听评课,检查教学资料,结合学生评教,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从多重角度综合考核授课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互相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还应强调评价的多维度,注意强化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组织、激励、合作的效果评价;注意激励教学团队通过教学效果、教研成果累积,积极展开科研,以教学科研的互相促进引领课程建设。
(二)学生学习状况评价
多元评价理念下,要鼓励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避免以单一分数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只关注结果的老路;同时还要将学生引进课程评价,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成长,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
同时,还应鼓励课程团队制定素养能力應用于实践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例如地方政府、企业举办的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并且尝试让被服务主体参与学习效果评价,让学生直接感受个体成长的喜悦。
在各专业实习、实训中,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力素养培养,让学生真正发展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发展性评价
注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可以鼓励授课教师定期对升上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在真实学习、工作环境中,课程描述的素养能力目标构成的合理性、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并据调查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通过教学的后反馈,可以调动教师参与职业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关键是教学评价中应注意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能以课程设计的优秀成果鼓励教师的职业成长。
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价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多元化理念对课程进行评价,可以保证通识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帮助教师学生积极成长,这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4-23)[2014-02-24].http://www.edu.cn/gao_jiao_788/20120423/t20120423_768680.shtml
[2]龙柳萍.多元化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4(6)
【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文学、质量监控。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