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19岁的我来到涟钢炼铁厂,当上了一名炉前工。刚来的时候,也没什么梦想或者奢望,只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一个领导和同事们都认可的好炉前工。所以,我当时干起活来干得比谁都勤快,只要是班长安排的,从不挑肥拣瘦,再苦再累也要完成,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更是下苦心钻研,向领导学、向技术员学、向老师傅们学,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我不放过每一次检修、抢修的学习机会,从为师傅们搬工具打下手干起,学习师傅们处理炉前故障的方法,增加实战经验。硬是凭着这股子永不认输的倔劲,不到半年我就掌握了炉前工作的核心操作技术,成为班里的生产骨干。
炉前工的确辛苦,体力劳动多,但我认为炉前工作不光是卖体力,更多的是需要技能、技术。就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多学习,少用劲,用巧劲。因此,虽然在别人眼里,炉前工又苦又累,但我总是苦中求乐,如饥似渴的学习岗位技能,梦想早日在炉前岗位做到独当一面。为了尽快掌握炉前操作技能,工作之余,我克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困难,忙着学习,忙着“充电”,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高炉炉前操作技术》,把厚厚的一本书背熟、吃透……我纯熟的炉前操作技能就是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练与积累中逐步成熟的。现在我那书架上陈列的数十本《高炉炉前工》、《高炉炉前工问答》、《高炉炼铁生产》《炼铁》等各种书刊杂志以及那书本上汗渍渍的指纹,应该就是我从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村小伙,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炉前技师的最好见证。
选择了炉前工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16年的炉前一线工作,养成了我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细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下班后为了及时了解高炉的生产情况,经常打电话到高炉询问。2010年8月14日晚上约11点钟,我习惯性地打电话到高炉询问生产情况,值班室告诉我,因为西渣渣处理转鼓停转,造成西渣转鼓内大量渣子堆积,并引起西渣冲渣沟内大量红渣堆积,他们已经通知渣处理和准备班的人员来处理了,估计要一天时间才能清理出来,现在的情况是西边铁口已经无法出铁,而东边只有一个铁口能出铁。我当时一琢磨:如果长时间一个铁口出铁的话,会严重影响高炉生产,如果东边再出现问题的话,就只能休风了。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即赶到高炉,查看了现场,发现工作量相当大,所有人员都有一种畏难情绪。我迅速把人员分成两组,渣处理组的人员清理转鼓,炉前这组清理冲渣沟内红渣。我知道只有带头干并鼓动大家的干劲才可能尽快清理出来,所以我第一个带头跳进沟内进行清理,经过近六个小时的奋力拼搏,终于转鼓可以转动,冲渣沟内通畅,我和弟兄们在晨曦中穿着湿透的工作服发出疲惫而自豪的微笑。
作为炉前技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能指导本高炉正常和特殊炉况下的炉前操作,更要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记得2010年刚刚调入六号高炉工作,发现六号高炉铁口堵口经常冒泥,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浇注泥套的深浅范围是堵口冒泥的关键因素所在,而泥套深度是根据液压泡的最大行程获得,经过多次试验,我确定了泥套的深度在30—100㎜适宜,这一参数的建立和泥套实施浇注后,基本保證了堵口不再冒泥;还有六号高炉在投产几年中铁口框架不断烧损,在灌浆和确保泥套完整后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成为了六号高炉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我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灌浆是惟一解决的办法,我就从灌浆存在的问题入手:首先是对灌浆点的确定,其次是灌浆的压力,再是灌浆后的养身。通过此三点的改进,一下扭转了六号高炉铁口框架不断烧损的局面。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工作中我体会到,只有大家的技术素养都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调入六号高炉后,我结合实际情况,和六高炉的同事一起编写了六高炉炉前三大操作规程,并在对炉前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后,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数,结合武钢的操作经验,为炉前各岗位的设备编写了《炉前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及各岗位的作业标准进行技术量化,不断完善炉前的各项规程。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小高炉工作经验及大高炉工作的新特点,编写了《炉前日常操作的基本要领》和《特殊炉况下的炉前操作》,为炼铁炉前工整体技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辉煌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再高的荣誉也只是鼓励。这些年来,我先后荣获了1998年、1999年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娄底市“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2007年炼铁厂生产管理标兵,2008年公司劳动模范。这些荣誉的背后,有我对高炉炉前工作的不懈追求,更多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家人的支持,同事兄弟的理解与配合。我要感谢他们,我绝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我要把现在的荣誉作为新的起点,永葆劳模本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为涟钢重塑辉煌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炉前工的确辛苦,体力劳动多,但我认为炉前工作不光是卖体力,更多的是需要技能、技术。就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多学习,少用劲,用巧劲。因此,虽然在别人眼里,炉前工又苦又累,但我总是苦中求乐,如饥似渴的学习岗位技能,梦想早日在炉前岗位做到独当一面。为了尽快掌握炉前操作技能,工作之余,我克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困难,忙着学习,忙着“充电”,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高炉炉前操作技术》,把厚厚的一本书背熟、吃透……我纯熟的炉前操作技能就是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练与积累中逐步成熟的。现在我那书架上陈列的数十本《高炉炉前工》、《高炉炉前工问答》、《高炉炼铁生产》《炼铁》等各种书刊杂志以及那书本上汗渍渍的指纹,应该就是我从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村小伙,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炉前技师的最好见证。
选择了炉前工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16年的炉前一线工作,养成了我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细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下班后为了及时了解高炉的生产情况,经常打电话到高炉询问。2010年8月14日晚上约11点钟,我习惯性地打电话到高炉询问生产情况,值班室告诉我,因为西渣渣处理转鼓停转,造成西渣转鼓内大量渣子堆积,并引起西渣冲渣沟内大量红渣堆积,他们已经通知渣处理和准备班的人员来处理了,估计要一天时间才能清理出来,现在的情况是西边铁口已经无法出铁,而东边只有一个铁口能出铁。我当时一琢磨:如果长时间一个铁口出铁的话,会严重影响高炉生产,如果东边再出现问题的话,就只能休风了。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即赶到高炉,查看了现场,发现工作量相当大,所有人员都有一种畏难情绪。我迅速把人员分成两组,渣处理组的人员清理转鼓,炉前这组清理冲渣沟内红渣。我知道只有带头干并鼓动大家的干劲才可能尽快清理出来,所以我第一个带头跳进沟内进行清理,经过近六个小时的奋力拼搏,终于转鼓可以转动,冲渣沟内通畅,我和弟兄们在晨曦中穿着湿透的工作服发出疲惫而自豪的微笑。
作为炉前技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能指导本高炉正常和特殊炉况下的炉前操作,更要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记得2010年刚刚调入六号高炉工作,发现六号高炉铁口堵口经常冒泥,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浇注泥套的深浅范围是堵口冒泥的关键因素所在,而泥套深度是根据液压泡的最大行程获得,经过多次试验,我确定了泥套的深度在30—100㎜适宜,这一参数的建立和泥套实施浇注后,基本保證了堵口不再冒泥;还有六号高炉在投产几年中铁口框架不断烧损,在灌浆和确保泥套完整后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成为了六号高炉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我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灌浆是惟一解决的办法,我就从灌浆存在的问题入手:首先是对灌浆点的确定,其次是灌浆的压力,再是灌浆后的养身。通过此三点的改进,一下扭转了六号高炉铁口框架不断烧损的局面。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工作中我体会到,只有大家的技术素养都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调入六号高炉后,我结合实际情况,和六高炉的同事一起编写了六高炉炉前三大操作规程,并在对炉前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后,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数,结合武钢的操作经验,为炉前各岗位的设备编写了《炉前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及各岗位的作业标准进行技术量化,不断完善炉前的各项规程。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小高炉工作经验及大高炉工作的新特点,编写了《炉前日常操作的基本要领》和《特殊炉况下的炉前操作》,为炼铁炉前工整体技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辉煌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再高的荣誉也只是鼓励。这些年来,我先后荣获了1998年、1999年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娄底市“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2007年炼铁厂生产管理标兵,2008年公司劳动模范。这些荣誉的背后,有我对高炉炉前工作的不懈追求,更多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家人的支持,同事兄弟的理解与配合。我要感谢他们,我绝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我要把现在的荣誉作为新的起点,永葆劳模本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为涟钢重塑辉煌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