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形势,从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三大方面论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0-02
21 世纪进入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席卷全球的网络技术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顺应市场的变化,日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目前,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计算机教学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一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与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现状
一是计算机硬件升级换代较快,而学校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大部分电脑都是几年前配置的机器,电脑的硬件无法满足现在电脑化智能化的教学要求,导致电脑课的开出率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二是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多数教师一直在校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到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缺乏掌握行业的新技术,实践经验不足,教师队伍计算机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与生产相脱节;三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低,普遍存在就业困难,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实际应用相脱节,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岗位的工作,在就业应聘时缺乏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陈旧,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的实践教学,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二是教师上课大部分是照本宣科,都是按照书本演示一遍操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跟着书本例子操作,这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不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三是中职学生大部分自控力和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较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少,结果使学生普遍形成了不爱思考、不善动手的习惯。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科技信息技术,中职教育也加大了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力度,但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社会脱节,根据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与实效性,必须加快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计算机教学缺乏实践练习
虽然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仍然迟缓,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动手训练的实践机会。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无法做深层次的挖掘,实验内容的制定随意性很强,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造成学生轻视实验课,无心向学,只是把计算机用来上网、打游戏,而不是通过上机实践练习来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的内容,这种现状导致计算机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应聘工作时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学校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实践的需求和实践价值,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计算机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在信息万变的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在飞速地发展,而我们中职学生接受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仍处在滞后状态。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几乎没有更新和修订,而企业的生产技术则在不断地更新,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开设的计算机实训指导课程偏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学习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应用,与企业的新技术无法对接。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很广的科学,它的课程教学要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必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相关联,但是我们中职学校目前设置的计算机课程结构都比较单调封闭,抑制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立足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准确把握岗位和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出发点,根据专业岗位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与广西贵港市西江电子有限公司、贵港市致和资讯有限公司、贵港市印象广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办学,为學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适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思路。聘请企业家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参与,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根据企业岗位典型任务和能力要求,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将原专业课程进行解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训教学为龙头,以多种实训项目为手段,以三个课程平台对应三种能力构建“3+3”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教学模式改革
引进行业企业参与,进行调研论证,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仿真工作情境的实训室,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价模式改革
完善由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参与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考核评价模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采取“四方参与、四个等级”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改、课改的积极性;对学生考核评价采取专业课考核方式为单科考试与综合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单科考试采取过程考核方法,即平时学习情况占 50%,期末实训技术测试占 50%,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评价为主。
(五)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图像、声音、视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结合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可采用“讲解+演示+操作”的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投影仪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和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远程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教学由平面变为立体,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计算机专业的师资现状,制定教学团队培养方案,通过教学经验交流、教育理论学习、校内实践培训、校外企业锻炼、专业技能考核、教学技能大赛、参与科研项目、到职教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活动,强化内涵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能力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原则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几年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师 6 名,“双师型”教师占总专业教师人数的 85% 以上,聘请兼职教师 6 名,打造一支“教研能力突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强调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也要不断地更新学习才能赶上形势而不被淘汰。要改善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丹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郭妮春.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3)
[3]邵梅谈,赵 旭.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基金項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二级项目“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项目化实践操作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封 超,女,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育。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0-02
21 世纪进入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席卷全球的网络技术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顺应市场的变化,日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目前,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计算机教学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一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与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现状
一是计算机硬件升级换代较快,而学校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大部分电脑都是几年前配置的机器,电脑的硬件无法满足现在电脑化智能化的教学要求,导致电脑课的开出率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二是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多数教师一直在校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到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缺乏掌握行业的新技术,实践经验不足,教师队伍计算机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与生产相脱节;三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低,普遍存在就业困难,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实际应用相脱节,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岗位的工作,在就业应聘时缺乏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陈旧,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的实践教学,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二是教师上课大部分是照本宣科,都是按照书本演示一遍操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跟着书本例子操作,这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不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三是中职学生大部分自控力和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较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少,结果使学生普遍形成了不爱思考、不善动手的习惯。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科技信息技术,中职教育也加大了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力度,但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社会脱节,根据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与实效性,必须加快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计算机教学缺乏实践练习
虽然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仍然迟缓,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动手训练的实践机会。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无法做深层次的挖掘,实验内容的制定随意性很强,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造成学生轻视实验课,无心向学,只是把计算机用来上网、打游戏,而不是通过上机实践练习来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的内容,这种现状导致计算机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应聘工作时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学校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实践的需求和实践价值,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计算机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在信息万变的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在飞速地发展,而我们中职学生接受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仍处在滞后状态。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几乎没有更新和修订,而企业的生产技术则在不断地更新,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开设的计算机实训指导课程偏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学习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应用,与企业的新技术无法对接。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很广的科学,它的课程教学要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必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相关联,但是我们中职学校目前设置的计算机课程结构都比较单调封闭,抑制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立足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准确把握岗位和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出发点,根据专业岗位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与广西贵港市西江电子有限公司、贵港市致和资讯有限公司、贵港市印象广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办学,为學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适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思路。聘请企业家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参与,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根据企业岗位典型任务和能力要求,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将原专业课程进行解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训教学为龙头,以多种实训项目为手段,以三个课程平台对应三种能力构建“3+3”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教学模式改革
引进行业企业参与,进行调研论证,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仿真工作情境的实训室,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价模式改革
完善由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参与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考核评价模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采取“四方参与、四个等级”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改、课改的积极性;对学生考核评价采取专业课考核方式为单科考试与综合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单科考试采取过程考核方法,即平时学习情况占 50%,期末实训技术测试占 50%,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评价为主。
(五)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图像、声音、视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结合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可采用“讲解+演示+操作”的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投影仪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和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远程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教学由平面变为立体,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计算机专业的师资现状,制定教学团队培养方案,通过教学经验交流、教育理论学习、校内实践培训、校外企业锻炼、专业技能考核、教学技能大赛、参与科研项目、到职教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活动,强化内涵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能力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原则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几年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师 6 名,“双师型”教师占总专业教师人数的 85% 以上,聘请兼职教师 6 名,打造一支“教研能力突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强调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也要不断地更新学习才能赶上形势而不被淘汰。要改善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丹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郭妮春.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3)
[3]邵梅谈,赵 旭.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基金項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二级项目“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项目化实践操作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封 超,女,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育。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