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核心活动,教师除进行“教”的教学设计外,还应充分考虑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的‘‘学’’加以引导。新课程环境下,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式 多样性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备课确定一节课所要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等,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估计,以做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教”这一活动。可课堂教学活动一旦进行起来.教师面对的是知识基础不尽相同,思维活跃、想法各异的鲜活个体,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性教学设计难免会在一些学生身上产生偏差,此时,教师或教材的权威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了被动吸收的机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会失落,这样会使“学”这一重要环节失去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便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每一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所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是由学生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引起的,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时,教师应加以必要的引导或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方式的选择时应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如学习目标、知识内容、学生特点等。其中学习目标又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知识内容可分为基本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发展简史等题材;学生特点是由其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认知方式、学习的倾向性及学习自制力等方面决定。从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来看,学习方式必然是多样化的,这在无形中就增大了选择合适学习方式的难度。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而言。不可能有一种学习方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目标、全部的学习内容和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或目标指向性,且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群体。
一、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是长期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教师“灌输”,学生以听、记、模仿为主。由于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现代教学理论所垢病,甚至有对其抛弃的倾向。然而对一些特定的知识内容,接受性学习方式仍是较好的选择。对一般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如化学常识、简单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化学用语、化学史知识等,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准确陈述,精当的讲解,学生足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仍有其优势,当然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相关感性认识。对于用接受式学习的内容,教学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巩同复习,否则会有知识的遗忘。
二、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通过教师给定或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理论基础,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那样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适合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或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钠、铝、铁、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或有机物中的烃、卤代烃、醇、酚、醛、酸、酯时,若要探究某未知物质的性质,可先根据已有知识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控制条件、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数据处理、作图说明等方式对其性质或结果进行表述呈现。除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索外,也可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对某些化学原理或化学规律进行探究或验证,如元素周期律、晶体性质比较、离子键强弱判断、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分子空间构型等知识都是非常好的题材。就高中化学学科来说,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环境下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发现.教师知识情境的创设、对探究目标的陈述方式或对探究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提出的建议都会影响学生得出的最后结果。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应精心准备,注意自己的引导深浅适度,自己的提醒要适可而止,甚至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或语调,因为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产生影响。
三、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也不是照搬从教师或教材获得的信息,而是通过理解学习内容并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的方式积极思考,形成新知识、掌握新的原理或新的规律。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自学不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为关键,起着点拨导向性作用。学生通过阅读、练习或实践发现新知识、新规律是前提条件,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总结新规律时更应起到催化作用,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当进行练习反馈或点拨。自主式学习方式主要适用目标较低或内容较为容易理解的知识,如物质的分类,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些较为前沿的化学理论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好素材。另外,学生自主学习到的知识可能是正确的、有用的、全面的,有的却不是,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纠错、完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合作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主要体现为将某一课题或某一任务分配给某一学习小组(此小组可以是班级中的自然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指定的小组,或者是学生自由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承担的任务充分收集资料、分析材料,进行各种尝试,然后开展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式学习能让学生在一起进行知识、思想的碰撞,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感情。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不能任由學生进行交流,应适时监督,在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得更充分,特别是学生采用此方法的初期。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当教师给出任务或提出目标让小组进行解决时,若教师不加干预就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么发现有学生会写自己的作业,要么是仅有个别成员积极投入到合作式学习中,还有可能发现在个别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谈论一些
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若此时教师放任不理,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将成为形式。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的干预,或调整引导方式以明确目标,或旁征博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或加强纪律约束,完善评价制度使每位同学都真正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式 多样性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备课确定一节课所要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等,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估计,以做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教”这一活动。可课堂教学活动一旦进行起来.教师面对的是知识基础不尽相同,思维活跃、想法各异的鲜活个体,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性教学设计难免会在一些学生身上产生偏差,此时,教师或教材的权威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了被动吸收的机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会失落,这样会使“学”这一重要环节失去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便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每一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所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是由学生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引起的,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时,教师应加以必要的引导或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方式的选择时应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如学习目标、知识内容、学生特点等。其中学习目标又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知识内容可分为基本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发展简史等题材;学生特点是由其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认知方式、学习的倾向性及学习自制力等方面决定。从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来看,学习方式必然是多样化的,这在无形中就增大了选择合适学习方式的难度。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而言。不可能有一种学习方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目标、全部的学习内容和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或目标指向性,且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群体。
一、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是长期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教师“灌输”,学生以听、记、模仿为主。由于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现代教学理论所垢病,甚至有对其抛弃的倾向。然而对一些特定的知识内容,接受性学习方式仍是较好的选择。对一般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如化学常识、简单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化学用语、化学史知识等,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准确陈述,精当的讲解,学生足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仍有其优势,当然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相关感性认识。对于用接受式学习的内容,教学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巩同复习,否则会有知识的遗忘。
二、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通过教师给定或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理论基础,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那样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适合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或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钠、铝、铁、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或有机物中的烃、卤代烃、醇、酚、醛、酸、酯时,若要探究某未知物质的性质,可先根据已有知识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控制条件、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数据处理、作图说明等方式对其性质或结果进行表述呈现。除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索外,也可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对某些化学原理或化学规律进行探究或验证,如元素周期律、晶体性质比较、离子键强弱判断、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分子空间构型等知识都是非常好的题材。就高中化学学科来说,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环境下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发现.教师知识情境的创设、对探究目标的陈述方式或对探究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提出的建议都会影响学生得出的最后结果。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应精心准备,注意自己的引导深浅适度,自己的提醒要适可而止,甚至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或语调,因为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产生影响。
三、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也不是照搬从教师或教材获得的信息,而是通过理解学习内容并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的方式积极思考,形成新知识、掌握新的原理或新的规律。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自学不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为关键,起着点拨导向性作用。学生通过阅读、练习或实践发现新知识、新规律是前提条件,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总结新规律时更应起到催化作用,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当进行练习反馈或点拨。自主式学习方式主要适用目标较低或内容较为容易理解的知识,如物质的分类,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些较为前沿的化学理论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好素材。另外,学生自主学习到的知识可能是正确的、有用的、全面的,有的却不是,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纠错、完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合作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主要体现为将某一课题或某一任务分配给某一学习小组(此小组可以是班级中的自然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指定的小组,或者是学生自由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承担的任务充分收集资料、分析材料,进行各种尝试,然后开展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式学习能让学生在一起进行知识、思想的碰撞,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感情。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不能任由學生进行交流,应适时监督,在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得更充分,特别是学生采用此方法的初期。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当教师给出任务或提出目标让小组进行解决时,若教师不加干预就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么发现有学生会写自己的作业,要么是仅有个别成员积极投入到合作式学习中,还有可能发现在个别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谈论一些
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若此时教师放任不理,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将成为形式。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的干预,或调整引导方式以明确目标,或旁征博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或加强纪律约束,完善评价制度使每位同学都真正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