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观念 新方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一名教师,面对新教材,与时俱进,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辜负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一、理解教材,利用教材
  
  通过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新旧教材的比较,我们体会到新教材有如下三大特点。
  1.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例如,新旧教材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旧教材只是单纯地教学“凑十法”。而新教材则通过装牛奶、种树、买铅笔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来体现,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凑十法”,巩固“凑十法”。
  2. 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教材中题材丰富多彩,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例如,教学第84页“美丽的田园”时,要求回答一共有几只鹅?新教材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去发现,采用多种方法解答:一种是在水中的8只与在岸上的6只,一共有14只鹅;另一种是1只拍打翅膀的加上13只没有拍打翅膀的;学生还发现:5只在前加上3只在后的再加上6只在岸上的。新教材蕴涵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
  
  二、活用教材,处理教材
  
  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课改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教材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活动的素材,但我们还应活用教材,正确、恰当地处理教材,创设更多具有实用性、可行性、趣味性的活动。例如,教学“分类”,在观察主题图之前,可以创设让学生“分作业本”的活动:语文、数学两种作业本混在一起了,如何处理才能交给不同的老师呢?当然要分类啦!这是学生们身边最常见的事,这样的分类也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它却让学生体验了分类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拓展教材,评价教材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拓展教材,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课外收集、查询教材中没有的,而自己又感兴趣的信息,那么,他们将会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他们的“智慧、心灵和双手”将会得到满足和发展。例如,在教学轻重过程中,我让同学们举例说明两种动物哪一种轻哪一种重,一位同学说:“一只大象和一只恐龙,大象轻,恐龙重。”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呢?”我说:“你真了不起,能提出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你们回家请教父母,或让他们查查资料,再来告诉大家,好吗?”第二天,几个学生说出他们查询的结果,可都不一样,于是我便上网下载了有关恐龙灭绝的资料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懂得了各国科学家不同的猜想,虽然有的孩子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探究的兴致却由此而生。
  有了新教材,还需要我们有新观念、新方法、新创造,这样课改才能按国家的要求、按编写者所期望的那样顺利实施,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秦皇岛市海港区和安里小学)
其他文献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能让学生感知鲜明、具体的形象,让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一、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用英语和恰当的
所谓问题学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是当班主任最烦心不过的了,不是今天这个学生迟到了,就是明天那个学生病了,或者班级成绩上不来,都是经常给你惹是生非的问题学生所为。  作为班主任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对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健康状况、生活经历、家庭情况以至交友为人都能了如指掌,才能不断增强自己感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热爱学生是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自尊意识强烈
文章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并从知识资源建设、知识服务管理、知识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对知识服务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介绍了用FPGA和AD9739产生可调中频噪声源的方法.采用Combined Tausworthe方法产生均匀分布,根据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使用折线逼近的方法产生基带的高斯分布.
文章论述了因特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服务观念、服务方式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参考文献4。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以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旧中求新,平中出奇,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手段,诱导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通过运用多变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作者对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并介绍教学实践的体会。参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