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岩溶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为例

来源 :中国岩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通过改变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本文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和土壤常规分析对弄拉峰丛洼地5个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分布随演替阶段和土壤深度显著变化,细菌约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占绝对优势,微生物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微生物总量在上层表现为顶级林〉灌丛〉乔幼林〉灌草丛〉草丛,在中层则表现为灌丛〉乔幼林〉顶级林〉灌草丛〉草丛,在下层表现为灌丛〉顶级林〉乔幼林。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
其他文献
2001-2003年对黔中喀斯特地区(久长镇)20°坡耕地(黄壤土)不同种植处理条件下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进行为期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种植牧草(三叶草与黑麦草播)截流效果最
为进一步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平,利用3S-CAD技术对广西天等县岩溶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初步设计。设计以RS技术对基础地理信息进行解译,以GIS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分析和输出,以GPS对样地等进行定位,以CAD技术进行工程制图,并以小山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设计为例,通过提取该流域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然后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确定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由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利水保、草
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对路南石林巴江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 ,巴江喀斯特流域在经历了晚第三纪的夷平作用后 ,地形变得相对平坦 ,起伏较小 ,属典型的老年期地貌 ;在第四纪 ,由于构造抬升 ,使得流域中下游出现地貌回春 ,向壮年期逆向演化。此外 ,研究还表明 ,在计算流域地貌发育阶段的S值 (某一高程以上的高程的面积积分 )时 ,采用表面积和采用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出的结果差
为在岩溶丘陵区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示范研究和实施成果,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及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综
通过贵阳花溪夹泥质薄层的灰岩风化壳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分析,揭示出岩性不均一的灰岩风化壳的发育特征:灰岩作为剖面主体的成土母岩,风化早期,其以碳酸
研究了GL生根剂对扶桑插条不定根皮层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GL生根剂使皮层细胞中线粒体和内质网增加,液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膜有局部损害。经GL生根剂处理的皮层细胞含有的淀粉粒和脂质
桂中岩溶区降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每年都发生旱灾,受旱耕地面积达12.5×10^4hm^2,占全广西受早面积的55.9%,严重地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桂中岩溶
针对花江喀斯特石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出自然状态、简易立体化和工程化3种复垦模式,并由此而形成特殊的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从植被覆盖率来看,自然状态复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