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盛顿邮报》近日一则报道篇幅不长,却一下子将美国特勤局这个素来行事低调的机构置于聚光灯底下:“负责奥巴马出席哥伦比亚‘美洲国家峰会’安保工作的多名美国特工被指控‘行为不端’,目前已被召回调查。美国特勤局未公布具体人数,并拒绝透露缘由。”
特工“行为不端”?
嗅觉灵敏的媒体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纷纷穷追猛打,一桩丑闻在媒体锲而不舍地追查下逐渐浮出水面。
奥巴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4月13日晚,在奥巴马抵达哥伦比亚城市卡塔赫纳几个小时后,特工“行为不端”的消息被公布。奥巴马准备出席接下来两天在那里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
一开始,美国特勤局发言人在接受记者询问时支吾以对,称这些一线特工被撤职是因为“违反了有关规定”,并拒绝公开更多的信息和具体人数。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私下告诉媒体,被解职的是先期抵达卡塔赫纳的12名特工,原因是在当地召妓。美军南方司令部随即也证实,除特勤局特工外,负责安保任务的部分美军士兵也牵涉其中。
美国特工召妓?!
一语激起千重浪。媒体纷至沓来的追踪报道挖出了更多内幕。
无意中引爆丑闻的是哥伦比亚应召女郎丹妮娅。她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那一晚她与一名衣着光鲜的美国人过夜,当时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是奥巴马的特工,要求对方为性服务支付800美元(约5000元人民币)。对方酩酊大醉之下一口答应,但次日清晨却拒绝认账,只肯给30美元。双方发生了争吵,于是她报了警。美国特工召妓的丑闻于是败露。
媒体注意力已完全被丑闻所吸引,几乎没有人还有兴趣去报道峰会本身。为了不影响奥巴马出访的安保工作,美国特勤局不得不从国内紧急调派其他人员补充人手。
奥巴马对此非常生气。他4月15日在卡塔赫纳时宣布,已要求特勤局局长马克·苏利文对特工召妓丑闻展开调查:“我希望对此事进行彻底和严格的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我会非常愤怒!”他强调,美国公务人员因公出国办事时,代表的是整个美国的形象,因此“应当遵守最高的行为准则,很明显,当事人没能达到这一要求”。
据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介绍,为了调查真相,特勤局向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市增派了调查人员,询问卷入这次丑闻的数名妓女。由于美国特工入住的酒店要求女性进入客房前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因此美方很快找到这些妓女。涉事妓女可能多达20至21人。
初步调查表明,包括狙击手、拆弹专家在内的至少11名特勤局特工涉嫌酒后把妓女带进各自房间。而卷入召妓丑闻的10名军方人员包括2名警犬管理人员、5名美军“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成员以及1名空军成员。
作为美国总统警卫队的一部分,这些特工和军方人员是4月10日前后抵达卡塔赫纳市,为奥巴马出席美洲国家峰会做前期安保准备。
总统身边特工卷入召妓丑闻,不仅让白宫脸上无光,也让美国特勤局这个神秘机构露出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不愿张扬的“精英中的精英”
公开资料关于特勤局的详细信息并不多。据维基百科介绍,特勤局是林肯总统1865年4月14日遇刺当天创办的,隶属财政部管辖。巧合的是,147年后特勤局特工召妓丑闻曝光也在同一天。当时,林肯刚打赢与南方的内战,美国国内假币泛滥,市面上流通的约三分之一的美元都是假币。林肯命令刚设立的特勤局负责调查、打击猖獗的制贩假钞行为。直到1901年麦金利总统遇刺,在国会的强烈要求下,特勤局才开始执行负责保护总统的任务。“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安全,特勤局从财政部被剥离出去,作为一个整体于2003年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
一直以来,特勤局都小心谨慎,尽量保持低调,入选美国总统警卫队的特工都是一些不愿张扬的“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的信条是:总统的安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与总统遇刺这样的事故相比,特工召妓这样的丑闻对这个庞大的机构来说,不过是桩上不了台面的小事罢了——保护美国总统的安全才是特勤局的最优先目标。自从特勤局创办以来,仅在美国国内就发生了8起在职总统遇刺事件,其中林肯、加菲尔德、麦金利、肯尼迪身亡。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暗杀后,之后每发生一次总统遇刺事件,美国总统警卫队的规模就变得更大,也更具威慑力。2005年小布什总统连任就职典礼上,总统警卫队由鸣着警笛的长长一溜车队和全副武装的特工组成,其安保队伍规模之庞大曾让保守的电视评论员乔治·威尔感慨自己不是身处华盛顿,而是“一战时的萨拉热窝”。
特勤局目前在国内有68家分支机构,在海外开设了19个外勤办事处,共有4400人左右,大概相当于3个团的兵力。去年特勤局的联邦政府预算高达15.15亿美元。
尽管安保严密,奥巴马之前的两任总统小布什和克林顿都曾在国外险些遇刺。2005年5月10日,小布什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自由广场发表演讲时,一名袭击者成功突破外围安保人员的封锁,向他扔了颗手榴弹。好在手榴弹落在了三十多码之外,并未爆炸。格美两国在演讲一个小时前才达成妥协,同意小布什在广场向民众演讲。特勤局曾警告小布什及其幕僚,他们无法在广场对每个人进行安检,因此总统可能面临危险,但小布什坚持要发表演讲,结果差点遇刺。
克林顿与死神离得更近。据时任特勤局局长刘易斯·梅拉迪透露,1996年克林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期间,计划与当地一名官员会面。当时他因耽误了时间,会面可能迟到,因此非常急躁,督促随行尽快抵达见面地点。但就在车队马上要启动前,负责监听情报的特工听到一段对话,里面提到了“婚礼”、“桥”等词儿。根据经验,“婚礼”常常是“恐怖袭击”的代称,于是卫队改变了要经过一座桥的原定路线。这意味着延误的时间更长,让克林顿很生气,但他没有固执己见。后来,特工在那座桥下的确发现了爆炸物,克林顿幸运地逃过一劫。美国现在仍然对那次特工收集情报用的特殊监听设备保密。此事发生后,特勤局又为总统警卫队配备了电子干扰器,以阻截恐怖分子用来遥控引爆炸弹的无线电信号。
武装到牙齿的贴身保护
美国《大西洋月刊》驻白宫记者马克·安博德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交涉和背景审查,终于获准采访2010年联合国大会期间特勤局在纽约市的安保部署,条件是不能报道具体的安保方法,以免妨碍特勤局执行任务,于是他成为首个实地跟随特勤局特工执勤的记者。
150多位世界各国的元首出席了当年的联合国大会,而其中很多人曾逃过多次暗杀。大会期间,总共有900架载有各国政要的飞机进出肯尼迪国际机场,需要守卫和保护的活动高达数百场。
对特勤局来说,确保外国政要的安全不出任何差池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各国领导人习俗各异也为协调统筹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仅替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安排近身特工随扈一项,特勤局就要出动两百多名特工,另外还要安排约60名国务院特工为更低级别的外国官员提供近身安保服务。
大型会议的每一个地点都必须经过特勤局技术安全部门巨细靡遗地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使用。特勤局先派出130个警犬小组排查爆炸物,特工接着进行火警安全排查,协调安装生化及辐射感应器,有时还得给部分酒店房间的窗户换上防弹玻璃和防爆网。
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东河边的一座建筑物墙壁斑驳,看上去像个废弃的货仓,但特勤局的联合国大会安保后勤中心就设在这幢不起眼的楼内。楼内至少安排了100辆防弹轿车和越野车随时待命,同时还存放了大量按顺序编码、装有数百支MP5冲锋枪和数千个保密电台的箱子。大会期间,特勤局特工会提前到这里领取密钥、枪支和电台。
特勤局纽约分局办公室离那里并不远,它位于布鲁克林区一幢匿名楼宇顶部几层。“9·11”事件之前,纽约分局曾和中央情报局、纽约市紧急指挥中心一起在被毁的世界贸易中心7号楼内办公。纽约分局内除了有大量类似电影“007”系列男主角詹姆斯·邦德使用的装备外,还有配备最尖端电子设备的监听间;一个平时上锁的地下室内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伪装用具,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凭借那些伪装,可乔装隐身在像人工假草一样的防水油布下面而不被发现。另外,纽约分局还有用来进行刑事调查或对特工忠诚度进行测谎的测谎间——特勤局的测谎仪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部门里最准的。值得一提的是,涉嫌卷入召妓丑闻的特工这次也将接受特勤局的测谎仪调查。
代号为“舷炮”的特勤局指挥中心就设在纽约分局内,特工通过16个不同的加密电台频道实时监控各国政要以及随扈的一举一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极其奢侈的,因为电台频道资源非常宝贵,民间总共只被允许使用12个电台频道。加密频道密钥由国土安全局提供,特勤局要求特工们必须像保护他们的枪支一样保护他们的密钥。“如果一个电台频道密钥丢了,我们就得重新设置所有电台频道的密码。”负责电台频道加密的特工解释说。
在纽约市另一个秘密地点,特勤局还设立了代号为“北星”的机动指挥所,负责协调反恐小组、反狙击小组以及昵称为“铁锤”的生化小组的工作,保护被认为极可能受袭的政要。“北星”指挥所由特勤局特别行动部指挥,负责联合国大会期间最敏感部分的安保筹备工作。大会召开前几个星期,特别行动部已事先考察了撤退路线,如果某位受保护的政要必须要转移至安全的地方,反恐小组将直接冲进联合国大会会场将他带走,并为安全撤退开路。
据介绍,如果联合国大会上发生某位政要遇刺死亡或受伤的意外,特勤局将全员全天候待命。特勤局准备了一个由知名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在主会场设立了流动创伤治疗点。如有需要,医疗小组甚至可在现场实施手术。
拒绝为CIA搜集外国领导人情报
当然,特勤局的最高目标是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特工的安保任务始于详尽的情报评估,特勤局有权调阅美国所有情报机构的所有数据。特勤局位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情报保护及评估部特工和分析师为每一名受保护的政要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包括哪些人想伤害受保护人及其原因等信息。这些情报会传递给纽约分局。
特勤局收到的情报往往包括其他国家情报部门搜集的敏感信息,出于安全考虑,特勤局与美国国内任何一家拥有外国情报的机构都保持了最密切的联络关系。一些外国情报机构(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的保护要人小组)也会定期与美国特勤局会面,帮助他们筹备大型国际性会议。中国还邀请特勤局前往北京观摩2008年奥运会的安保部署。
特勤局局长苏利文强调,特勤局只会阅读分析其他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而自身并不会搜集外国的情报。
《大西洋月刊》从两个不同的消息来源获悉,过去10年里,中情局(CIA)曾两度请求特勤局协助搜集和完善一名访美的外国领导人的情报,说白了,就是让负责近身安保工作的特勤局特工暗中观察那名外国领导人的一举一动并将结果汇报给中情局。然而,特勤局两次都拒绝了中情局的请求。
曾在2003年至2006年担任特勤局局长的拉夫·巴沙姆对《大西洋月刊》记者安博德说:“中情局的请求完全行不通,因为一旦特勤局丧失了对受保护政要的信心,不愿意靠近他们身边,安保工作就无法开展。”
特勤局局长苏利文赢得了美国政府内部的争论,成功避免让他手下特工承担搜集外国领导人情报的任务,他的理由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特勤局特工难免会精神分裂。
虽然特勤局和联邦调查局面对恐怖袭击威胁时合作无间,两个部门同意在联邦调查局情报搜集和特勤局保护政要任务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互不干涉。
特勤局的人都不愿意讨论特工是否搜集情报这个话题,但其他消息来源称不同情报部门工作重点的分歧可能使双方产生“间谍与反间谍”矛盾。例如,在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美期间,联邦调查局探员曾乔装接近他,监视每一名与伊朗总统一起出行和会见的人员。这也导致特勤局派出的安保人员与反监听小组不得不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要确保及时发现可能威胁艾哈迈迪·内贾德人身安全的可疑人物,二是要判断哪些可疑人物实际上是其他情报部门代表美国政府执行搜集情报任务的“友好”特工。特别在与美国交恶的国家领导人访问期间,这种两难情形更加突出。
保护人身安全仅仅是特勤局执行安保任务的一小部分,如果需要,特勤局有时还必须承担预订宾馆、安排私人行程和提供外交礼宾服务。后面这些看似更平常,其实要求一点也不比反突袭小组轻松,因为执行反突袭任务的外勤小组大部分时间只是站在楼梯间、为不太可能发生的极端状况作戒备,而承担室内随扈任务的特工则需要不断解决或大或小的问题。
特工“行为不端”?
嗅觉灵敏的媒体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纷纷穷追猛打,一桩丑闻在媒体锲而不舍地追查下逐渐浮出水面。
奥巴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4月13日晚,在奥巴马抵达哥伦比亚城市卡塔赫纳几个小时后,特工“行为不端”的消息被公布。奥巴马准备出席接下来两天在那里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
一开始,美国特勤局发言人在接受记者询问时支吾以对,称这些一线特工被撤职是因为“违反了有关规定”,并拒绝公开更多的信息和具体人数。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私下告诉媒体,被解职的是先期抵达卡塔赫纳的12名特工,原因是在当地召妓。美军南方司令部随即也证实,除特勤局特工外,负责安保任务的部分美军士兵也牵涉其中。
美国特工召妓?!
一语激起千重浪。媒体纷至沓来的追踪报道挖出了更多内幕。
无意中引爆丑闻的是哥伦比亚应召女郎丹妮娅。她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那一晚她与一名衣着光鲜的美国人过夜,当时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是奥巴马的特工,要求对方为性服务支付800美元(约5000元人民币)。对方酩酊大醉之下一口答应,但次日清晨却拒绝认账,只肯给30美元。双方发生了争吵,于是她报了警。美国特工召妓的丑闻于是败露。
媒体注意力已完全被丑闻所吸引,几乎没有人还有兴趣去报道峰会本身。为了不影响奥巴马出访的安保工作,美国特勤局不得不从国内紧急调派其他人员补充人手。
奥巴马对此非常生气。他4月15日在卡塔赫纳时宣布,已要求特勤局局长马克·苏利文对特工召妓丑闻展开调查:“我希望对此事进行彻底和严格的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我会非常愤怒!”他强调,美国公务人员因公出国办事时,代表的是整个美国的形象,因此“应当遵守最高的行为准则,很明显,当事人没能达到这一要求”。
据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介绍,为了调查真相,特勤局向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市增派了调查人员,询问卷入这次丑闻的数名妓女。由于美国特工入住的酒店要求女性进入客房前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因此美方很快找到这些妓女。涉事妓女可能多达20至21人。
初步调查表明,包括狙击手、拆弹专家在内的至少11名特勤局特工涉嫌酒后把妓女带进各自房间。而卷入召妓丑闻的10名军方人员包括2名警犬管理人员、5名美军“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成员以及1名空军成员。
作为美国总统警卫队的一部分,这些特工和军方人员是4月10日前后抵达卡塔赫纳市,为奥巴马出席美洲国家峰会做前期安保准备。
总统身边特工卷入召妓丑闻,不仅让白宫脸上无光,也让美国特勤局这个神秘机构露出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不愿张扬的“精英中的精英”
公开资料关于特勤局的详细信息并不多。据维基百科介绍,特勤局是林肯总统1865年4月14日遇刺当天创办的,隶属财政部管辖。巧合的是,147年后特勤局特工召妓丑闻曝光也在同一天。当时,林肯刚打赢与南方的内战,美国国内假币泛滥,市面上流通的约三分之一的美元都是假币。林肯命令刚设立的特勤局负责调查、打击猖獗的制贩假钞行为。直到1901年麦金利总统遇刺,在国会的强烈要求下,特勤局才开始执行负责保护总统的任务。“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安全,特勤局从财政部被剥离出去,作为一个整体于2003年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
一直以来,特勤局都小心谨慎,尽量保持低调,入选美国总统警卫队的特工都是一些不愿张扬的“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的信条是:总统的安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与总统遇刺这样的事故相比,特工召妓这样的丑闻对这个庞大的机构来说,不过是桩上不了台面的小事罢了——保护美国总统的安全才是特勤局的最优先目标。自从特勤局创办以来,仅在美国国内就发生了8起在职总统遇刺事件,其中林肯、加菲尔德、麦金利、肯尼迪身亡。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暗杀后,之后每发生一次总统遇刺事件,美国总统警卫队的规模就变得更大,也更具威慑力。2005年小布什总统连任就职典礼上,总统警卫队由鸣着警笛的长长一溜车队和全副武装的特工组成,其安保队伍规模之庞大曾让保守的电视评论员乔治·威尔感慨自己不是身处华盛顿,而是“一战时的萨拉热窝”。
特勤局目前在国内有68家分支机构,在海外开设了19个外勤办事处,共有4400人左右,大概相当于3个团的兵力。去年特勤局的联邦政府预算高达15.15亿美元。
尽管安保严密,奥巴马之前的两任总统小布什和克林顿都曾在国外险些遇刺。2005年5月10日,小布什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自由广场发表演讲时,一名袭击者成功突破外围安保人员的封锁,向他扔了颗手榴弹。好在手榴弹落在了三十多码之外,并未爆炸。格美两国在演讲一个小时前才达成妥协,同意小布什在广场向民众演讲。特勤局曾警告小布什及其幕僚,他们无法在广场对每个人进行安检,因此总统可能面临危险,但小布什坚持要发表演讲,结果差点遇刺。
克林顿与死神离得更近。据时任特勤局局长刘易斯·梅拉迪透露,1996年克林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期间,计划与当地一名官员会面。当时他因耽误了时间,会面可能迟到,因此非常急躁,督促随行尽快抵达见面地点。但就在车队马上要启动前,负责监听情报的特工听到一段对话,里面提到了“婚礼”、“桥”等词儿。根据经验,“婚礼”常常是“恐怖袭击”的代称,于是卫队改变了要经过一座桥的原定路线。这意味着延误的时间更长,让克林顿很生气,但他没有固执己见。后来,特工在那座桥下的确发现了爆炸物,克林顿幸运地逃过一劫。美国现在仍然对那次特工收集情报用的特殊监听设备保密。此事发生后,特勤局又为总统警卫队配备了电子干扰器,以阻截恐怖分子用来遥控引爆炸弹的无线电信号。
武装到牙齿的贴身保护
美国《大西洋月刊》驻白宫记者马克·安博德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交涉和背景审查,终于获准采访2010年联合国大会期间特勤局在纽约市的安保部署,条件是不能报道具体的安保方法,以免妨碍特勤局执行任务,于是他成为首个实地跟随特勤局特工执勤的记者。
150多位世界各国的元首出席了当年的联合国大会,而其中很多人曾逃过多次暗杀。大会期间,总共有900架载有各国政要的飞机进出肯尼迪国际机场,需要守卫和保护的活动高达数百场。
对特勤局来说,确保外国政要的安全不出任何差池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各国领导人习俗各异也为协调统筹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仅替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安排近身特工随扈一项,特勤局就要出动两百多名特工,另外还要安排约60名国务院特工为更低级别的外国官员提供近身安保服务。
大型会议的每一个地点都必须经过特勤局技术安全部门巨细靡遗地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使用。特勤局先派出130个警犬小组排查爆炸物,特工接着进行火警安全排查,协调安装生化及辐射感应器,有时还得给部分酒店房间的窗户换上防弹玻璃和防爆网。
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东河边的一座建筑物墙壁斑驳,看上去像个废弃的货仓,但特勤局的联合国大会安保后勤中心就设在这幢不起眼的楼内。楼内至少安排了100辆防弹轿车和越野车随时待命,同时还存放了大量按顺序编码、装有数百支MP5冲锋枪和数千个保密电台的箱子。大会期间,特勤局特工会提前到这里领取密钥、枪支和电台。
特勤局纽约分局办公室离那里并不远,它位于布鲁克林区一幢匿名楼宇顶部几层。“9·11”事件之前,纽约分局曾和中央情报局、纽约市紧急指挥中心一起在被毁的世界贸易中心7号楼内办公。纽约分局内除了有大量类似电影“007”系列男主角詹姆斯·邦德使用的装备外,还有配备最尖端电子设备的监听间;一个平时上锁的地下室内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伪装用具,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凭借那些伪装,可乔装隐身在像人工假草一样的防水油布下面而不被发现。另外,纽约分局还有用来进行刑事调查或对特工忠诚度进行测谎的测谎间——特勤局的测谎仪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部门里最准的。值得一提的是,涉嫌卷入召妓丑闻的特工这次也将接受特勤局的测谎仪调查。
代号为“舷炮”的特勤局指挥中心就设在纽约分局内,特工通过16个不同的加密电台频道实时监控各国政要以及随扈的一举一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极其奢侈的,因为电台频道资源非常宝贵,民间总共只被允许使用12个电台频道。加密频道密钥由国土安全局提供,特勤局要求特工们必须像保护他们的枪支一样保护他们的密钥。“如果一个电台频道密钥丢了,我们就得重新设置所有电台频道的密码。”负责电台频道加密的特工解释说。
在纽约市另一个秘密地点,特勤局还设立了代号为“北星”的机动指挥所,负责协调反恐小组、反狙击小组以及昵称为“铁锤”的生化小组的工作,保护被认为极可能受袭的政要。“北星”指挥所由特勤局特别行动部指挥,负责联合国大会期间最敏感部分的安保筹备工作。大会召开前几个星期,特别行动部已事先考察了撤退路线,如果某位受保护的政要必须要转移至安全的地方,反恐小组将直接冲进联合国大会会场将他带走,并为安全撤退开路。
据介绍,如果联合国大会上发生某位政要遇刺死亡或受伤的意外,特勤局将全员全天候待命。特勤局准备了一个由知名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在主会场设立了流动创伤治疗点。如有需要,医疗小组甚至可在现场实施手术。
拒绝为CIA搜集外国领导人情报
当然,特勤局的最高目标是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特工的安保任务始于详尽的情报评估,特勤局有权调阅美国所有情报机构的所有数据。特勤局位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情报保护及评估部特工和分析师为每一名受保护的政要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包括哪些人想伤害受保护人及其原因等信息。这些情报会传递给纽约分局。
特勤局收到的情报往往包括其他国家情报部门搜集的敏感信息,出于安全考虑,特勤局与美国国内任何一家拥有外国情报的机构都保持了最密切的联络关系。一些外国情报机构(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的保护要人小组)也会定期与美国特勤局会面,帮助他们筹备大型国际性会议。中国还邀请特勤局前往北京观摩2008年奥运会的安保部署。
特勤局局长苏利文强调,特勤局只会阅读分析其他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而自身并不会搜集外国的情报。
《大西洋月刊》从两个不同的消息来源获悉,过去10年里,中情局(CIA)曾两度请求特勤局协助搜集和完善一名访美的外国领导人的情报,说白了,就是让负责近身安保工作的特勤局特工暗中观察那名外国领导人的一举一动并将结果汇报给中情局。然而,特勤局两次都拒绝了中情局的请求。
曾在2003年至2006年担任特勤局局长的拉夫·巴沙姆对《大西洋月刊》记者安博德说:“中情局的请求完全行不通,因为一旦特勤局丧失了对受保护政要的信心,不愿意靠近他们身边,安保工作就无法开展。”
特勤局局长苏利文赢得了美国政府内部的争论,成功避免让他手下特工承担搜集外国领导人情报的任务,他的理由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特勤局特工难免会精神分裂。
虽然特勤局和联邦调查局面对恐怖袭击威胁时合作无间,两个部门同意在联邦调查局情报搜集和特勤局保护政要任务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互不干涉。
特勤局的人都不愿意讨论特工是否搜集情报这个话题,但其他消息来源称不同情报部门工作重点的分歧可能使双方产生“间谍与反间谍”矛盾。例如,在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美期间,联邦调查局探员曾乔装接近他,监视每一名与伊朗总统一起出行和会见的人员。这也导致特勤局派出的安保人员与反监听小组不得不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要确保及时发现可能威胁艾哈迈迪·内贾德人身安全的可疑人物,二是要判断哪些可疑人物实际上是其他情报部门代表美国政府执行搜集情报任务的“友好”特工。特别在与美国交恶的国家领导人访问期间,这种两难情形更加突出。
保护人身安全仅仅是特勤局执行安保任务的一小部分,如果需要,特勤局有时还必须承担预订宾馆、安排私人行程和提供外交礼宾服务。后面这些看似更平常,其实要求一点也不比反突袭小组轻松,因为执行反突袭任务的外勤小组大部分时间只是站在楼梯间、为不太可能发生的极端状况作戒备,而承担室内随扈任务的特工则需要不断解决或大或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