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却存在严重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好多学校没有真正专业的老师。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呈现出专业不合理、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这些学校招不来年轻教师,即便招来了也难以留住年轻教师。其根本原因是农村教师的发展空间小、物资匮乏、交通不便、子女教育难等因素。同时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才的流向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的发展。教师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二)优质生源严重流失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还是软件的师资力量配置,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农村的一些成绩较好、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都流向城市学校就读,甚至有些成绩不怎么好、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不惜花高额的费用将子女送到私立学校就读,为的是抢占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城市学校也因这些学生的流入导致师资不足,不得不从乡镇学校择优调入教师。这样一来,农村学校不仅流失了优质的生源,还面临着优秀教师被挖走的可能。
(三)成绩与城市学校差距不断增大
由于农村学校既留不住优秀的教师人才,也招不到优质的生源,使得农村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越来越差,学生成绩越来越差,纪律越来越难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导致老师怕教怕管、学生怕学厌学,家长反映强烈,社会对农村学校越来越不信任。家长更不敢把孩子送到农村学校就读,只有实在没有其他路径的家长才把学生送到学校,所以成绩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抢占着学校教育的阵地
(一)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几年来,由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扩招,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使得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特别是女孩子,家长认为早晚都是嫁人,何必读那么多的书。当然也有许多家长希望子女成才,无奈受到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二)进城务工民工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来,由于农民自己种植农作物不能形成生产化、规模化,导致生产成本高、利润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沿海发达城市打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孩子本身就缺少父母的教育,加之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使很多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使得他们的成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首先,长辈的溺爱让这些孩子产生了“称王称霸”的心理,而到了学校老师的管理却是一视同仁,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落差,从而不愿意到学校学习。其次。有些爷爷奶奶在管教孩子时,已经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以至于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管教孩子,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的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
(三)扶贫扶出“后遗症”,让部分家长、学生失去上进心
近几年扶贫工作政策好了、力度大了,但因大包大揽,效果不尽人意,且出现“后遗症”:部分农民“等、靠、要”观念开始抬头,脱贫的主动性降低了,致富的依赖性增强了。更有甚者,就连日常生活,也指望政府救济、补贴,隔三差五到基层政府要钱,不仅没感到没出息、没面子,还觉得很骄傲、很光荣。此外,有的贫困户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下地劳动,更有甚者从早到晚小酒醉不醒。扶贫干部还不敢批评、教育他,还得哄着他、供着他。否则到考核时他来个一问三不知,让你扶贫考核不合格。人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她)就不会有“等、靠、要”的思想?他们肯定有样学样,他们怎么会认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呢?他们怎么会想通过努力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他们的理想也许是以后我也要当贫困户。
三、改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措施
(一)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人才到农村任教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方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比如在工资待遇方面、职務晋升方面都向乡村教师倾斜,城市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必须要有乡镇履职经历等。此外,国家政策持续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持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同时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多措并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社会满意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键是学生的教育,而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应包括家庭教育。所以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在家校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学校层面上要努力引进、留住优秀教师人才,提高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在家长层面上要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关心孩子的成长。同时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上作出调整,将适当名额分配到农村学校,留住优质生源到农村学校就读。在多方的努力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社会满意度也会逐步提升。
(三)家校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由于他们的父亲、母亲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在他们身边,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他们容易忧郁和自卑。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开展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增进同学的交流合作,让他们更多的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当然作为他们家长、监护人,父母要经常与孩子通电话、发视频,关心孩子的心理想法,不能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也要从精神层面上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总之,农村孩子的教育,农村孩子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在新形势下,要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却存在严重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好多学校没有真正专业的老师。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呈现出专业不合理、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这些学校招不来年轻教师,即便招来了也难以留住年轻教师。其根本原因是农村教师的发展空间小、物资匮乏、交通不便、子女教育难等因素。同时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才的流向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的发展。教师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二)优质生源严重流失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还是软件的师资力量配置,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农村的一些成绩较好、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都流向城市学校就读,甚至有些成绩不怎么好、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不惜花高额的费用将子女送到私立学校就读,为的是抢占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城市学校也因这些学生的流入导致师资不足,不得不从乡镇学校择优调入教师。这样一来,农村学校不仅流失了优质的生源,还面临着优秀教师被挖走的可能。
(三)成绩与城市学校差距不断增大
由于农村学校既留不住优秀的教师人才,也招不到优质的生源,使得农村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越来越差,学生成绩越来越差,纪律越来越难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导致老师怕教怕管、学生怕学厌学,家长反映强烈,社会对农村学校越来越不信任。家长更不敢把孩子送到农村学校就读,只有实在没有其他路径的家长才把学生送到学校,所以成绩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抢占着学校教育的阵地
(一)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几年来,由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扩招,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使得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特别是女孩子,家长认为早晚都是嫁人,何必读那么多的书。当然也有许多家长希望子女成才,无奈受到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二)进城务工民工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来,由于农民自己种植农作物不能形成生产化、规模化,导致生产成本高、利润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沿海发达城市打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孩子本身就缺少父母的教育,加之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使很多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使得他们的成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首先,长辈的溺爱让这些孩子产生了“称王称霸”的心理,而到了学校老师的管理却是一视同仁,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落差,从而不愿意到学校学习。其次。有些爷爷奶奶在管教孩子时,已经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以至于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管教孩子,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的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
(三)扶贫扶出“后遗症”,让部分家长、学生失去上进心
近几年扶贫工作政策好了、力度大了,但因大包大揽,效果不尽人意,且出现“后遗症”:部分农民“等、靠、要”观念开始抬头,脱贫的主动性降低了,致富的依赖性增强了。更有甚者,就连日常生活,也指望政府救济、补贴,隔三差五到基层政府要钱,不仅没感到没出息、没面子,还觉得很骄傲、很光荣。此外,有的贫困户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下地劳动,更有甚者从早到晚小酒醉不醒。扶贫干部还不敢批评、教育他,还得哄着他、供着他。否则到考核时他来个一问三不知,让你扶贫考核不合格。人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她)就不会有“等、靠、要”的思想?他们肯定有样学样,他们怎么会认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呢?他们怎么会想通过努力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他们的理想也许是以后我也要当贫困户。
三、改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措施
(一)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人才到农村任教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方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比如在工资待遇方面、职務晋升方面都向乡村教师倾斜,城市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必须要有乡镇履职经历等。此外,国家政策持续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持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同时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多措并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社会满意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键是学生的教育,而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应包括家庭教育。所以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在家校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学校层面上要努力引进、留住优秀教师人才,提高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在家长层面上要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关心孩子的成长。同时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上作出调整,将适当名额分配到农村学校,留住优质生源到农村学校就读。在多方的努力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社会满意度也会逐步提升。
(三)家校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由于他们的父亲、母亲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在他们身边,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他们容易忧郁和自卑。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开展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增进同学的交流合作,让他们更多的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当然作为他们家长、监护人,父母要经常与孩子通电话、发视频,关心孩子的心理想法,不能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也要从精神层面上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总之,农村孩子的教育,农村孩子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在新形势下,要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