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对复杂的应用题目无法准确理解,常常难以顺利找到解题思路,做题效率低下,准确率低。因此,学生对应用题学习始终存在畏难情绪。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策略,探究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的主要困难,教给学生实用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较弱,遇到复杂的应用题目,学生难以准确抓取题目信息,也无法把握题目重点。在审题时,无法读准题意,也无法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1]。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应用题存在的主要困难,从问题处着手,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应用题知识展开探索,利用各种方法找到问题答案,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针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以下具体策略。
一、借助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感觉应用题学习具有较大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消极的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开展教学活动,降低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投入学习之中,提升应用题学习效率[2]。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首先出示几张图,图片分别包含男女生排队做操、梨树和苹果树、用相同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找出每幅图的等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带领学生回忆了旧的知识,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许多应用题场景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善于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顺利利用学到的知识找到解题思路,并实现对知识的迁移与转化[3]。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活动,请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的比,在下次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数据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在进行完这一环节后,再引入新课教学,如此,学生就能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来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教师通过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能够让学生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本质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指導解题技巧,拓展学生思维
解答应用题都有固定的思路和解题技巧,学生因为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大多缺乏熟练的解题技巧,解题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效的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拓展自身的发散思维,深入题目本质,找准题目重点,进而顺利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4]。例如,在学习最经典的“鸡兔同笼”应用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对问题内容进行推导。题目告知鸡和兔的总数量以及脚的总数量,并询问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教师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公式,将实际脚的数量减2乘以鸡兔总数再除以4减2,得出兔子的数量,4乘以鸡兔总数减去实际脚数再除以4减2,得出鸡的数量。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大脑思维,灵活运用学到的数学公式来解答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还有效锻炼了自身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了熟练使用公式来推理和解题的方法与技能,在以后解答应用题时,也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进行题目解答。
总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尤其是进入高年级数学阶段后,应用题的复杂程度与难度都有了极大提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设计有效的应对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应用题知识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实用的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高效的解题过程中形成更高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康力恒.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1(1):97.
[2]樊海民.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探究[J].考试周刊,2020(37):63-64.
[3]张金霞.论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文渊(高中版),2020(1):974-975.
[4]李文生.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文存阅刊,2020(32):11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较弱,遇到复杂的应用题目,学生难以准确抓取题目信息,也无法把握题目重点。在审题时,无法读准题意,也无法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1]。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应用题存在的主要困难,从问题处着手,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应用题知识展开探索,利用各种方法找到问题答案,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针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以下具体策略。
一、借助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感觉应用题学习具有较大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消极的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开展教学活动,降低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投入学习之中,提升应用题学习效率[2]。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首先出示几张图,图片分别包含男女生排队做操、梨树和苹果树、用相同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找出每幅图的等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带领学生回忆了旧的知识,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许多应用题场景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善于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顺利利用学到的知识找到解题思路,并实现对知识的迁移与转化[3]。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活动,请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的比,在下次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数据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在进行完这一环节后,再引入新课教学,如此,学生就能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来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教师通过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能够让学生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本质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指導解题技巧,拓展学生思维
解答应用题都有固定的思路和解题技巧,学生因为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大多缺乏熟练的解题技巧,解题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效的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拓展自身的发散思维,深入题目本质,找准题目重点,进而顺利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4]。例如,在学习最经典的“鸡兔同笼”应用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对问题内容进行推导。题目告知鸡和兔的总数量以及脚的总数量,并询问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教师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公式,将实际脚的数量减2乘以鸡兔总数再除以4减2,得出兔子的数量,4乘以鸡兔总数减去实际脚数再除以4减2,得出鸡的数量。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大脑思维,灵活运用学到的数学公式来解答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还有效锻炼了自身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了熟练使用公式来推理和解题的方法与技能,在以后解答应用题时,也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进行题目解答。
总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尤其是进入高年级数学阶段后,应用题的复杂程度与难度都有了极大提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设计有效的应对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应用题知识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实用的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高效的解题过程中形成更高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康力恒.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1(1):97.
[2]樊海民.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探究[J].考试周刊,2020(37):63-64.
[3]张金霞.论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文渊(高中版),2020(1):974-975.
[4]李文生.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文存阅刊,2020(3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