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的现实关怀与学科未来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13日至15日,“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在宜宾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后悲剧:多重语义所指的厘析与拆解
  
   在本次会议上, “后悲剧时代”这一关键词成为诸多学者竞相探讨的热门话题。李天道教授等认为,以现实生活中实存态的“悲剧”为参照,“后悲剧”指涉现实生活中悲剧现实的丧失;费小平教授指出,以西学“殖民主义(关注政治)-新殖民主义(关注经济)-后殖民主义(关注文化)”等关键词的构造与语义所指为参照,“后悲剧”语义内涵应更强调其所负载的文化意义;虞吉教授等人则表示:从多元悲剧观的角度着眼,“后悲剧”意指与西方悲剧观不同的、东方式的“悲情观”,它更强调悲叹、悲情、悲哀的内涵;杨冬教授等人认为,从关涉对象角度来看,与西方美学“悲剧观”所指涉的“英雄式”性格、命运、社会悲剧等有所不同,“后悲剧”更强调去关注突发性悲剧与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尤其是小人物的悲剧。
  
  二、灾难叙事:多元维度的观照与探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灾难叙事”问题展开了讨论,从而对“灾难叙事”进行了多维度观照。苏宁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灾难叙事有一种生态的维度,这一维度试图跳出人与自然的人为对立,用一种众生平等、天人合一的一体观念来领会自然,并对自然抱有一份敬畏之感;向荣教授则认为,灾难叙事还有普遍人性的维度,在此,人性的伟大光辉得以放大与张扬;李凯、傅其林、马睿、苗田等学者的发言都强调了灾难叙事的差异化叙述维度,由此,文学艺术叙事“写什么”、“怎么写”、“以什么为传播媒介”等问题都被学者们纳入审思的视域,并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钟华、支宇、向宝云三位教授则从社会学维度来讨论了“灾难叙事”问题,其中,钟华、支宇教授指出,现在的灾难叙事应置放于交往理性的角度来加以理解,而且,应从这个角度出发重新去思考交往行动的悲剧性叙事的合法性问题;向宝云教授则提出,应从公民社会与自由意志等方面入手,来考察当代中国悲剧精神的向度与限度问题。
  
  三、人文关怀:文艺创作与研究的现实关切
  
   李明泉、许明、冯宪光、刘文勇、江小涓等学者的发言都特别强调了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的现实关切问题。其中,李明泉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人文关怀与精神家园建设有内在的一致性,而在灾难过后的精神家园建设,应当建基于以“爱”为根本的人文关怀。许明教授表示:文艺研究,作为一个面对生活、新鲜活跃的精神生产的门类,在21世纪后悲剧时代应当为中国人的精神迷茫性悲剧做出解释,并引导中国人走出这个悲剧。冯宪光教授在主题发言《与地震灾害相遇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与闭幕式总结中指明:文艺理论应走出书斋,直面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表现其现实关怀的向度,强化其研究的现实意识,这样的文艺理论研究,才可能对坚守与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以刘文勇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则表示:文艺创作与研究应从个体人的经验、感受出发,个体应成为文艺所观照的落脚点,这样,文艺学才可能获得自己的长足发展。
  
  四、意义与反思: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的相关构想
  
  在本次会议上,张法、李明泉、李继凯等教授还提出了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的新构想。
  张法教授在主题发言《全球化时代灾难和美学新类型探索》中纵观了西方美学发展史,指出,时下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与自然灾难引发了人类的生存危机,这就要求美学研究要对之做出应对,由此,就有必要、亦有可能建构起一种与灾难相应的新的美学类型。
  李明泉、李继凯教授分别以宏观与微观的眼光,提出“灾难文艺学”的学科构想。李明泉将“灾难文艺学”作为灾难学的一个文学向度的分支;而李继凯教授则力图构建文艺灾害学的整体研究框架。这些构想具有一定的开启性意义。
  (责任编辑:尹 富)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人之最重要的生活理想之一,就是实现个人从共同体向国家的跨越,即通过其紧密的社会网络来进入官僚体制。这种生活之路之前提,同中国社会结构设计上的“官”与“民”之间的鸿沟以及功名之路有因果关系。由于中国社会不鼓励个人奋斗,因此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人与地方的促成,进而跨越成功者也让家人和地方分享他的荣耀与资源,从而构成了一种共同体与国家相互交织的运行模式。其中,官本位与家本位是社会的双重现实与
期刊
〔作者简介〕彭穗宁,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四川成都 610072。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唐鸣教授的新著《草根民主的法律规制——村民自治面临的新问题及法律制度建设》,是一部从法律制度层面研究村民自治的力著。通观该书,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研究思路的整合式。草根主要是指与决策者相对的平民百姓,草根民主相应被界定为与精英民主相对立的基层民主。在我国,村民自治是
期刊
〔摘要〕 文学史上文类之间的关系千姿百态,文类等级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中国古代戏曲的等级形成之由有:情之放肆说、身之低微说、生之晚起说;具体认同之路表现为:戏曲通过与诗文求同策略达到“思齐”之旨,而凭借与诗文求异策略达到“出类”之归。“思齐”式认同之路包括:正情论、同源论、更替论;“出类”式认同之路包括:作至难、乐至最、教至深。“思齐”式认同更多着眼于“破”,跟从色彩浓厚;“出类”式认同
期刊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 610071。  2013年9月,“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学术研讨在成都举行。此项研讨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日本“移动的战时媒体与宣传——身体?声音?映像”研究组共同主办,由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苏宁研究员、日本德岛大学教授邵迎建共同主持。日本名古屋大学准教授星野幸代、日本明治大学研究员暨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晏妮、日本关西大学教授西村正男、东京艺术大学讲师
期刊
〔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局部分,引言起到了开启全篇、设置研究空间和引领读者等诸多作用,体现了一定的交际目的,有着特定的谋篇原则。本研究修正CARS体裁分析模式,基于语料库方法,对法律领域中30篇权威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汉法律学术论文的引言,在宏观语步结构和微观步骤选择等方面存有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蕴藏着不同的心理、写作习惯和社会文化观念。因此,国内学
期刊
〔摘要〕 1935年初,蒋介石以发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为契机,推动国民政府转变对日政策,并首先由王宠惠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日关系的“三原则”。早已确定对华政策的日本,专注于发动“华北事变”而对此冷淡,待中国政府由驻日大使明确提出“三原则”之后,才于10月4日阁议决定了“广田三原则”,并要求中方首先予以接受。此后中日双方在1935、1936年的下半年,围绕“三原则”和调整国交问题,进
期刊
〔摘要〕旧《环境保护法》在罚则编重“企业罚”而轻“政府罚”导致的环境执法监督不力,饱受学界诟病与指摘。新法不仅加大了生产经营主体的环境责任,更加大了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尤其以“区域限批”罚、“越级罚”和“引咎辞职”罚吸引公众眼球。然而,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尤其是中央对地方政府依法问责机制缺失、政出多门和多头执法、对监管者的有效监督机制缺位,使得新法较之旧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
期刊
〔作者简介〕马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 610064。  在女性主义的历史上,对“女性”这一范畴的每一次重新阐释,往往都会触发理论的突破。这也是我读到王虹《“近女性”与“流”的艺术哲学实践》(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一书,觉得耳目一新之余,更认为她提出的“近女性”概念大有理论潜力可挖的原因。   “理论”是人类在实践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
期刊
〔摘要〕 家庭农场是不同于种田能手、大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种田能手、大户到家庭农场,是经营规模和资本投入不断增加,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以松江楠村的经验看,家庭农场需要的支撑条件有: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应的城市适度规模需求;活跃的在地非农就业;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农业功能区划、田间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积极作为;村集体所有权、小农承包权和家庭农场经营权的制
期刊
〔摘要〕高质量的政府始终是各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评估政府质量一直以来都偏好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且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本研究以瑞典哥德堡大学政府质量所2009年面向全球58个国家所做的政府质量调查为基础,经SPSS180和AMOS180统计分析获得了评估政府质量的微观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12个可观察指标及“公平参与感”、“高效执行力”、“绩效问责制”、“人文关怀度”等4个因子,它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