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难得的孔子行教图澄泥砚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国学热,儒学重新兴起。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备受尊捧。他的塑像、画像也从文庙里、画册上请出来,竖立在一些学校的操场上,培训班的教室里,让学生、学员顶礼膜拜。曲阜“三孔”游人如织,不但有国人,还有许多外国来客。祭祀孔子的仪式更加宏大、庄严、肃穆,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同等级的“大祀”。历代文人墨客、官宦、雅士都称自己是孔子的学生,都在践行“孔孟之道”。自然有人会将孔子的画像镌刻在与他们日夜相伴的砚台上,以便日日瞻仰,时时对照。既可不忘先圣教诲,又可显示自己尊孔重教。我常想,何时能得到一方这样的砚台?事有凑巧,前不久,一位来自孔子故乡山东泰安的画家,到福建静轩拍卖行出售自己的作品,同时还带来一方他收藏的刻有孔子行教像的澄泥砚,也要出让。我得到消息,喜出望外,马上与他商谈成交,价格也适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方砚(图1、2)长27.5、宽19、厚5厘米,硕大、厚重、端庄、古雅,大概是明代或更早一些的产品。当然,最显眼的还是砚面靠右那幅孔子立像。像以线雕而成。孔子头扎儒巾,身着宽袍,双目前望,须发飘逸,双手作揖,身体稍微前倾,雍容大度,睿智聪慧,谦卑有礼,一副圣人形象。在立像周边,镌刻多则铭文。砚额阴刻楷书大字“先师孔子行教像”;头像上方章内阴文篆书“至圣先师”;右边竖排两行阴文楷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下方长方章内阴刻篆文“一代圣师”;立像左边阴刻行书,有些潦草模糊,大约是“宝月卿云瞻厥度,奇文妙墨炳其华”。下方落款行书小字“唐吴道子笔”,小方章内阴刻方篆书“吴道子印”。孔子立像两边楹联式铭文,引自孔府,是对孔子成就的高度概括和赞颂。在孔庙第一进院落内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架牌坊,东书“德侔天地”,西边“道冠古今”。“ 德侔天地”是指孔子崇高的品德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道冠古今”是歌颂孔子倡导的治国之道泽被万世,古今不二。“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是讲孔子修订了六经,为天下万世提供了研之不尽的绝代经典;孔子一生嘉言懿行,为天下万世树立了仰之行之的不朽榜样。这十六字,取自明代陈凤梧《孔子赞》,其文为“道冠古今,德侔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统承义皇,源启沫泗,报功报德,百王崇祀”。“宝月卿云瞻厥度,奇文妙墨炳其华”是孔府三堂上房张挂的一副对联。“宝月”是玉器的总称,也指一切珍贵的物品;“卿云”同景云,一种彩云;“瞻”“炳”这里引申为显示;“度”“华”指光彩;“厥”“其”是代词。这副对联赞叹孔府文物、珍宝,量多质好,如同宝月卿云那样显示它的光彩;诗、书、画精妙高雅,犹如锦簇花团那样焕发光辉。据说孔府文物盈库,价值连城,仅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的就有300多件。这是后话。砚面左半边下挖两个椭圆槽,下大上小,下竖上横。下面椭圆内开砚堂、砚池,堂、池相连,偃月池,颇深。上面椭圆内从后向前倾斜,可作砚池,也可作笔舔。两个椭圆之间阴刻篆书“万世师表”。由于砚面宽,开挖两个椭圆堂、池,不但不觉得繁杂多余,反而显得匀称、平衡。四边侧直下,四角下伸4个直角形短足。底平。此砚雕工精细娴熟,所刻孔子立像比例准确,线条流畅,形神兼备,铭文字简意丰,崇高至上,工整俊秀。砚色黄绿,为鳝鱼黄澄泥砚,质地坚密细腻,六面布满墨痕、包浆及因长久使用而出现麻点,更显苍朴古气。原砚主人为了更好保护砚台,新配了砚盒,精密合体。孔子在中国家喻户晓。即使一字不识的樵夫渔父,也知道他的大名。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说创始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虽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很快家道衰败。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足疾哥哥孔皮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生活。鲁昭公十年(前532),孔子得子,正巧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取名鲤,字伯鱼。孔子20岁起,想走仕途,关心天下大事,学习治国学问。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是一个管理仓库小官。过一年改作乘田,管理畜牧。虽然官职卑微,孔子都干得很认真。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孔子30岁,在此前,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已小有名气,故他说三十而立。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受到齐景公赏识和厚待。到了鲁昭公三十年(前512)孔子已经40岁,经过了几十年磨炼,对社会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自称四十而不惑。鲁定公十一年(前499),孔子53岁时,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诛少正卿,力主削弱三桓势力,但半途而废。仅两年后,孔子不被重用,不得不离开鲁国,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这一年孔子55岁。前后十四年,一路講学,一路进谏国君如何治国,一路艰难困苦。孔子在陈国过匡城(今河南睢县)时,因误会被人围困5日,逃脱后,到蒲地又被围。孔59岁时,离开郑国至陈国,被围困半道,所带粮食吃完,绝食七日,差一点饿死。鲁哀公三年(前492),孔子六十岁,称自己已耳顺,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鲁哀公六年(前489),孔子与弟子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又被围困绝粮,许多弟子因饿而病,幸被楚国人相救。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他守墓三年。
  孔子开创了儒学先河,构建了“礼”与“仁”的完整政治思想、道德伦理体系,主张“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加于人”,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提供“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优则仕”。他教学生“六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在先秦之前,儒家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思想。孔子的学说被当作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经典和处世总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砚上这幅“先师孔子行教像”仿自山东曲阜孔庙的石刻本,据说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是宋代名画家李公麟的摹本。原作早已遗失,而石刻能保存下来,已成为孔庙的镇庙之宝,为国家级文物。这幅画把所有读书人心中的孔子画得自如若真,只有吴道子这样的画圣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据史料介绍,吴道子(约680—759),唐代宫廷画家,唐玄宗赐名道玄,阳瞿(今河南禹县)人,世称画圣。长于描绘道、释人物、鸟兽、草木、台阁等,除历史画和装饰画外,以宗教画为主,仅壁画就有三百余幅,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多受吴风影响。吴道子创作精神热情充沛,想像力非常丰富,画艺高超,技法娴熟,描写十分逼真,画风称吴家样,落笔雄健,敷粉简淡。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有粗细、紧缓变化,浑圆厚实,挺拔有力,转折自然,流畅飘动,被称为“吴带当风”。“先师孔子行教像”整体画风完全符合吴道子的风格。吴道子传世作品有《孔子行教像》《送子天王图》(现藏日本大阪市市立美术馆)、《八十七神仙卷》《菩萨》《鬼伯》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万国咸宁》等。在台湾及流失海外的真迹也多达近百幅。
其他文献
辨别花钱的新老或作伪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图案。每个朝代的花钱图案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二是文字的风格和当时的器型。中国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是在传承发展中创新的。熟悉各朝各代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是古代花钱辨别的基石,还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民俗风格,最好要具有一定书画书法的功底和风韵鉴赏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快捷辨别古代花钱新老或作伪的方法,就是运用花钱上的锈色包浆进行辨别。  古代花钱和古代钱(泉)币一样
期刊
从大英博物馆藏珍珠地划 “家国永安”枕的题款谈起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方白釉珍珠地划“家国永安”枕,枕面左侧划“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铭文,右侧划“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年款(图1)。这方瓷枕经考证是河南鲁山窑的制品,从划花珍珠地装饰工艺断代上看,和枕上所题年款时代相符。这方瓷枕面世以来,引起藏界关注的不仅仅是瓷枕的装饰工艺或瓷枕的完整和完美,而是它的铭文题记——“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元本”
期刊
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流行于我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其自古就享有“四川三宝”和“绵竹三绝”的美誉。它创于明末,清代乾隆、嘉庆前后为盛期,是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绵竹木版年画体现了古老的汉民族风尚,以及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为绵竹民间画师们世世代代勤劳与智慧的结晶。1963年,前往中国美术馆参观的郭沫若,欣赏了绵竹木版年画之后诗兴大发,即兴作《 西江月》:“真是洋洋大观
期刊
1300年前的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一天唐玄宗和宰相宋璟谈论音乐,其中最为有名的话是“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是唐代皇帝与宰相提到的唯一一次关于瓷器的记录,这表明鲁山花瓷是唐代最大的陶瓷名牌产品。但是这种瓷器是什么面貌?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不得其详,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花瓷腰鼓在一段时间里被标为郏县黄道窑。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冯先铭先生首先造访鲁山窑,但是没有发现花瓷标本。2
期刊
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南部的滩头镇,始称“楚南滩镇”。由此地孕育的中国民间美术珍品、国家“非遗”——滩头年画,为湖南(明代时称为楚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9年5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在考察滩头时曾高度赞誉:“隆回民艺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  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據《邵阳地方志》载:“元初大德年间(1297—1307)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
期刊
有一种币在中国近代造币史上,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大多数钱币收藏爱好者难以理解的事。很多人也许会问:真有这种事?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种币的真假之说。  2014年5月中旬的一天,悠闲的我站在自家阳台上,出神地凝望着不远处风景如画的大院,感受缕缕阳光照耀,阵阵微风拂面,内心生起一股愉悦之情。都说江山如画,岁月如歌,生活如诗,确实不错
期刊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年画,产于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它产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雍乾至清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再在纸上印墨,然后套单色版两三次,并用彩笔填绘,而勾、刻、刷、画、裱等则采用纯手工制作。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明艳的色彩、形式多样的丰富内容,构成了杨柳青年画气氛祥和、鲜明活泼、情节幽默、题材感人的独特风格。为此,中国
期刊
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梅花纹,是华夏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亦为中国历代陶瓷艺人惯用的装饰题材。梅花顶风凌雪、岁末吐芳的高贵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而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传达自身思想的方式之一。因此装饰在陶瓷上的梅花纹,充分彰显了时下人们的时代精神之需求。  中国历代陶瓷上的梅花纹装饰,不仅受“阳春白雪”的喜爱,亦受“下里巴人”的广传,是当时极具
期刊
籍贯江南无锡(今属江苏)的邹一桂(1686─1772),与董邦达、蒋廷锡、钱维城等皆属满清朝前期词臣画家,各自画风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昔日皇家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邹一桂从政之余,创作了不少丹青作品,尤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他亦能诗文,乃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在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享誉一时。  根据史料记载,邹一桂字元褒、原褒,号小山、让卿,晚号二知老人。其父卿
期刊
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叫乐僔的僧人西游敦煌,“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一心修行的乐僔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他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经北魏至元代十几个朝代连续千年的营建,在1700多米长的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千余身,唐宋木结构窟檐5座,形成了今
期刊